写真 求善 尚美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chun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起步阶段的习作,要不要教?教什么?怎么教?”不少一线教师都有这样的困惑。笔者以为,在起步阶段,最重要的是路子要走对,要摆脱传统的“套话写作”,而瞄准“深度写作”。这里的“深度写作”,不是望文生义的学生习作的难度或蕴意的深邃,而是强调习作应表达生命之真,“我手写我口”,以情感的高投入、思维的热运转,使得起步阶段习作教学“我手写我心”,不架空,不套用,让学生走上习作的可持续性发展之路。
  一、审思:“深度写作”的内涵
  “深度写作”的“深度”不是指写作要求的高低、写作技巧的深浅、写作篇幅的长短,而是写作体现真实表达的程度。写作必须以反映主体的真实情感为本,在“写真”的基础上,不断地“求善”(写得对)和“尚美”(写得好)。写作能否反映写作主体的真情实感,从写作的生命表达和交流角度来说,写作能否表达生命之“真”,才是写作的深度。这样的“深度写作”要从习作教学起步时抓起,在“写真”的基础上,逐步向“求善”与“尚美”发展。这才是健康的写作,也是深度的写作。
  二、发现:统编本的习作因子
  统编本教材实行双线并行的教材单元,建构起多板块、多层级的习作体系。在每个单元都有一篇习作。每篇单元习作均联接本单元的阅读,直接提出习作要求,明确习作任务。有时还以问题或“小泡泡”的形式对习作内容或构思等方面进行提示。从三年级开始,每册教材中有一个以习作能力发展为主线组织的习作单元,建立起精读、交流平台、小练笔、习作例文与大习作的联合体,改变了以阅读为中心的编排体系,改变了多年来语文教学实践中重阅读轻习作的状况。如三年级下册习作内容及目标要求:
  可以看出,统编本三年级下册习作内容比较广泛,有写动植物的,有看图写话,有写人记事,有写小实验的,还有两篇想象作文。由此可见,三年级上册习作更多地强调了“观察”,下册则进一步强化了“想象”。观察是认识世界的开始,也是想象的依据和基础,而想象则是观察的升华。
  纵观统编本教材三年级习作,我们不难发现它明确了三个“指向”:指向儿童,要求将儿童放在习作教学的中央,激励每一个儿童说童真的话,写童真的事,抒童心的情;指向生活,力求将习作与儿童的生活、成长建立起丰富的联结;指向实践,强调学生在习作体验的过程中学习表达,习得言语智慧,实现习作能力的螺旋上升。
  三、探寻:“深度写作”的一线实践
  研读统编本教材,可以发现,我们提出的“深度写作”的理念和统编本教材习作有着高度的契合。因此,借助统编本教材,瞄准儿童的心理特点,从情感和思维入手,触发言语动机,激活言语天赋,进行“深度写作”的耕耘,能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整体发展,让学生在起步阶段就能轻轻松松地渐入写作的佳境。
  基于统编本教材,我们在习作起步阶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开发了统编本教材的典型课例,试图在实践中探寻适切的教学流程、教学策略及评价方式,从起步阶段就开始引导学生走真实表达之路,提升学生的习作素养,让写作成为真正的个体生命的倾情歌唱。
  于是,我们选择了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及第四至七单元的习作进行了研究,立足儿童立场,调整视角,思考学生应该学习写什么样的作文;关注“学生是怎么写的”;考虑“学生如何学习写作文”。
  在这五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们着力落实“深度写作”的三个“关注”,即关注儿童情感的持续投入,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在生发;关注表达方式的持续指导,提升学生语言表达的质量;关注思维活动的持续激发,充分展现写作思维的
  過程。
  在这五节课中,我们采用“深度写作”所倡导的“三元”策略:创设多样情境,搭建多维支架,激活高阶思维,让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我们以为,起步阶段的习作教学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虚晃一招”,而是应着力激活表达需求,点燃写作思维,让表达能以“写真”为基础,再逐步地“求善”与“尚美”,使深度写作在课堂教学中真实发生。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 郭艳红
其他文献
2018年10月18日,站在江苏省第13届“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最高领奖台上的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师父说过的“没有白吃的苦”这句话,终于应验了。经过多年的磨砺,终于云开雾散,见到了期待已久的太阳。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的我,又是如何一步一步磨炼的呢?曾几何时,我就是刘继荣女士笔下的“坐在路边鼓掌的人”,羡慕“舞台”上那优雅的教态、飘逸的教学设计与精彩的生成。羡慕之余,又心生疑惑:我怎样
美国教育学者戴尔的“经验塔”理论指出:凡是学生用其全部感官来亲自参与的直接经验与活动,他们都有很高的学习动机与兴趣,且能在亲身经验中自行发现科学知识,建构起正确的概念。在这一理论中,无论是学习动机的激发,还是学习结果的形成,都有一个前提条件——“亲自”。  这里之所以给“亲自”二字加上引号,是因为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经常有挂着“亲自”之名,不务“亲自”之实的行为。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一切为了学生
【教学目标】  1. 运用多媒体巧妙引入历史背景,使学生深入了解诗人创作诗歌的意图,进而理解诗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并了解怀古诗的写作特点。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感受李清照崇高伟大的爱国精神及远大的人生志向。  3.借助文包诗理解杜牧的《题乌江亭》及王安石的《叠题乌江亭》两首怀古诗中对项羽的不同看法,并对《夏日绝句》进行文包诗训练。  【教学设计】  一、借助资料,认识诗中项羽  1.(课件出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基于教材的范例作用,开展大量的阅读,让儿童在阅读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统编本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曾说:“语文的本质是多读书。”可见儿童阅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为与之呼应,统编本教材中也安排了相当数量的与阅读相关的训练板块,如“交流平台”“快乐读书吧”等。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笔者以为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和教会他们如何选择
教学实录  一、导入课题,学习生字新词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先来看看这些词语会不会读,一起读,一个词语读两遍——(出示第一组词语,生齐读。)  暴风雨 往前凑 孵小鸡  师:读得非常好,口齿清楚,声音响亮。这些词语中,有些字的笔画比较多,是容易写错的,哪位同学给我们做个提醒,你可以提醒它的读音,也可以提醒它的意思,还可以提醒它的写法。  生:“暴风雨”的“暴”最后一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主要任务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课标将“阅读教学”定义为“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具体要求为教师利用课文引导学生,使其掌握阅读方法,读懂、鉴赏各类文本,并能从阅读中汲取丰富知识,丰富精神生活。在这种“四位一体”的精神互动中,“文本”是连接“学生”“教师”与“教材编者”的桥梁,至关重要。但同时,“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的共识
教学思考:  王宁教授在《汉字构形学导论》一书中指出:汉字构形的次序主要有平面组合、层次组合,以及由这两个组合方式构成的综合组合,其中,大量的是层次组合。“层次组合的特点是,每个字符是由基础构件开始,分作若干层次逐步累加上去而构成的”。层次组合是汉字构形的主要方式,识字教学理应有此内容。为此我们结合统编本一年级下册教材设计了此课,并在教学中实验,效果好,识字效率高,学生体会到了汉字的表意规律和系统
文本解读  这首《江南》,是汉乐府中的一首《相和曲》,是一首集体演唱的民歌。这首诗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第二层“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为什么这样划分?前三句,交代了采莲的地点、环境和心情,是诗的主体。可以理解为一人领唱。后四句,是对第三句的演化,是一群演员对领唱者的相和。  诗歌很简单,只有三个名词:江南、莲、鱼。四个方位词:东
我国教育改革开放40年,经历了一个天翻地覆的过程。这并不奇怪,因为40年来,我们从低收入国家行列,进入了中高收入国家行列。经济是基础,生产发展了,社会进步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成功了,自然会在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中书写下浓墨重彩的华章。小学阅读教学的改革前行,只不过是其中的一页。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的步伐是不断向前的,小学阅读教学的改革也正在进入深化和攻坚的新阶
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册都集中编排一个文体单元。这个单元之后会编排“快乐读书吧”栏目。这样安排的目的是由教材几篇相同文体的课文,拓展同类作品或整本书。统编本教材倡导大量阅读的理念在文体单元中尤为凸显。  一、单元编排特点分析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神话故事”为主题,这是继三年级童话、寓言之后的第三个文体单元。编排了《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三篇精读课文,《女娲补天》一篇略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