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现状:
体育新课程标准中规定,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掌握技能,而且要对学生进行体育基础知识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由于受传统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成为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而体育室内课的教学现状更是不容乐观。体育室内课更多的是成为自习课、文化课、游戏课。究其原因:学校领导思想上不重视,部分老师的室内课教学水平难以胜任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教学要求。再加上部分农村学校体育条件差,缺乏高质量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大多数学校尤其农村学校的体育与健康的图书和教学挂图等资料几乎是空白。种种原因导致学生的体育基础常识越来越贫乏,离身体、常识同时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越来越远。
二、体育基础常识教学的意义
当今,体育已成为一种社会文化,学校体育中的基础常识教学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必须根据大纲的要求,坚持备好、上好每节体育卫生保健基础常识课。克服以往室内体育课的随意性,应根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依据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系统的体育卫生保健常识的教学,使我们的学生逐步地掌握一些浅显的有关知识,了解自己的身体,初步懂得一些参加体育锻炼的好处。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在体育锻炼中自觉注意安全,保护自己的身体,逐渐把学到的体育卫生保健常识,运用于自己的身体锻炼和生活实践中。通过我们的教学,使“养护和锻炼并重”的原则,深入于学生的心灵,体现于学生的行动。这就是要求小学体育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正确处理教材内容与学生知识结构的矛盾,确定好教学手段,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我觉得体育课中实施常识教育,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三、做法:
1、运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讲授理论知识。
小学生原有知识内容和经验是教师确定内容深度的基础,是确定讲解广度与方法的前提。由于小学生对体育知识了解少,术语、名词解释理解能力差,就要求教师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讲授。
《亚运会》一课是体育常识方面的内容。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和教学目标,主要任务是为了解“亚运会”概括,知道是亚洲规模最大的运动会;我国体育健儿取得的成绩,培养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其教学难点是:运动会的规模,与校运会区别,我国健儿取得了许多金牌说明了什么,许多问题不理解,学生难以听懂,难以培养民族自豪感。因此理解规模时我从校运会说起,让学生知道田径是亚运会中的一个大项,再有游泳、体操、三大球、三小球等等。再和全运会作比较,有许多地区和国家参加,通过这样比较分析,学生产生了亚运会是亚洲规模最大、项目最多的运动会。
2、通过身体锻炼,进行卫生保健教育。
加强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教育是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处在以实观为主,逐渐向抽象思维发展,就应该采用先实践获得摩性认识后,讲解形成理解性认识,效果就相对好一些。
例如《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的作用》它既有体育基础知识,又有卫生保健知识,教学任务是要求学生知道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的作用,知道并学会一些方法。根据教学任务,一般讲解方法是从严密的理论角度出发,只让学生知道有好处、有作用,但无亲身体会,只能一知半解,在实践中还是处于混淆状态。然而采用另外的方法,如先实践再讲解从而达到理解的目的,效果就不同。如先让学生做“三十秒原地高抬腿跑”练习,再跟着做准备活动后做高抬腿练习的比较。结果会发现:前者吃力,而后者比前者的动作幅度、强度都大,这样教学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解性认识。通过一系列的教学,不仅使学生能自觉认真地去遵循运动规律,此后并发现学生上体育课能认真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从而养成自觉锻炼,科学锻炼的良好习惯。
3、根据教材用谚语、编故事等形式讲授体育卫生知识,增强趣味性。
我先后收集了书刊上好多谚语。如“跑跑步,出出汗,身体练得象钢板。”“勤换衣勤洗澡,皮肤干净身体好。”“每天起得早,八十不党老。”“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睡觉打开窗,终身没有伤”。通过一系列谚语讲授,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到很多卫生保健知识。还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不良卫生习惯,结合有关体育卫生知识自编体育卫生谚语。如“眼睛离书一尺外,终身不把眼睛戴”。“要想脑子活,天天把操做”。“要想意志坚,天天来锻炼”等谚语,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健脑炼志”的道理,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通过这样教学使学生许多不良习惯纠正过来。
结合教材加以拓宽,编写成小故事,把需要学生做到的、掌握的在小故事中体现出来。不仅能提高学习效果,而且还能增强兴趣。如《吃饭要定量、不挑食》一课中,只有几幅插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进餐卫生的重要性,改掉暴饮暴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我就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了比较形象的《胖南南与瘦西西》的小故事,中心围绕吃饭不定时、不定量,挑食等常见的陋习,容易造成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良的道理。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在快乐中接受教育,并且印象深、记得牢。
4、讲授体育基础常识的同时,加强思想教育。
体育室内课也是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如在讲《亚运会》一课中,理解国家地区时,“中国台北队”、“中国澳门队”、“中国香港队”让学生了解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再如“五星红旗升起时场面多壮观啊!”让学生懂得从小刻苦锻炼,立志为国争光,为“四化”建设作贡献,做跨世纪的接班人。在体育教学中有效的开展常识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项新课题。要上好体育基础常识课,并非是件容易的事。但教无定法,只要教学得法。怎样更好地上好此课,还有待于同行们的更深入地探讨。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临湖第二中心小学江苏215105
体育新课程标准中规定,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掌握技能,而且要对学生进行体育基础知识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由于受传统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成为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而体育室内课的教学现状更是不容乐观。体育室内课更多的是成为自习课、文化课、游戏课。究其原因:学校领导思想上不重视,部分老师的室内课教学水平难以胜任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教学要求。再加上部分农村学校体育条件差,缺乏高质量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大多数学校尤其农村学校的体育与健康的图书和教学挂图等资料几乎是空白。种种原因导致学生的体育基础常识越来越贫乏,离身体、常识同时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越来越远。
二、体育基础常识教学的意义
当今,体育已成为一种社会文化,学校体育中的基础常识教学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必须根据大纲的要求,坚持备好、上好每节体育卫生保健基础常识课。克服以往室内体育课的随意性,应根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依据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系统的体育卫生保健常识的教学,使我们的学生逐步地掌握一些浅显的有关知识,了解自己的身体,初步懂得一些参加体育锻炼的好处。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在体育锻炼中自觉注意安全,保护自己的身体,逐渐把学到的体育卫生保健常识,运用于自己的身体锻炼和生活实践中。通过我们的教学,使“养护和锻炼并重”的原则,深入于学生的心灵,体现于学生的行动。这就是要求小学体育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正确处理教材内容与学生知识结构的矛盾,确定好教学手段,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我觉得体育课中实施常识教育,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三、做法:
1、运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讲授理论知识。
小学生原有知识内容和经验是教师确定内容深度的基础,是确定讲解广度与方法的前提。由于小学生对体育知识了解少,术语、名词解释理解能力差,就要求教师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讲授。
《亚运会》一课是体育常识方面的内容。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和教学目标,主要任务是为了解“亚运会”概括,知道是亚洲规模最大的运动会;我国体育健儿取得的成绩,培养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其教学难点是:运动会的规模,与校运会区别,我国健儿取得了许多金牌说明了什么,许多问题不理解,学生难以听懂,难以培养民族自豪感。因此理解规模时我从校运会说起,让学生知道田径是亚运会中的一个大项,再有游泳、体操、三大球、三小球等等。再和全运会作比较,有许多地区和国家参加,通过这样比较分析,学生产生了亚运会是亚洲规模最大、项目最多的运动会。
2、通过身体锻炼,进行卫生保健教育。
加强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教育是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处在以实观为主,逐渐向抽象思维发展,就应该采用先实践获得摩性认识后,讲解形成理解性认识,效果就相对好一些。
例如《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的作用》它既有体育基础知识,又有卫生保健知识,教学任务是要求学生知道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的作用,知道并学会一些方法。根据教学任务,一般讲解方法是从严密的理论角度出发,只让学生知道有好处、有作用,但无亲身体会,只能一知半解,在实践中还是处于混淆状态。然而采用另外的方法,如先实践再讲解从而达到理解的目的,效果就不同。如先让学生做“三十秒原地高抬腿跑”练习,再跟着做准备活动后做高抬腿练习的比较。结果会发现:前者吃力,而后者比前者的动作幅度、强度都大,这样教学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解性认识。通过一系列的教学,不仅使学生能自觉认真地去遵循运动规律,此后并发现学生上体育课能认真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从而养成自觉锻炼,科学锻炼的良好习惯。
3、根据教材用谚语、编故事等形式讲授体育卫生知识,增强趣味性。
我先后收集了书刊上好多谚语。如“跑跑步,出出汗,身体练得象钢板。”“勤换衣勤洗澡,皮肤干净身体好。”“每天起得早,八十不党老。”“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睡觉打开窗,终身没有伤”。通过一系列谚语讲授,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到很多卫生保健知识。还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不良卫生习惯,结合有关体育卫生知识自编体育卫生谚语。如“眼睛离书一尺外,终身不把眼睛戴”。“要想脑子活,天天把操做”。“要想意志坚,天天来锻炼”等谚语,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健脑炼志”的道理,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通过这样教学使学生许多不良习惯纠正过来。
结合教材加以拓宽,编写成小故事,把需要学生做到的、掌握的在小故事中体现出来。不仅能提高学习效果,而且还能增强兴趣。如《吃饭要定量、不挑食》一课中,只有几幅插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进餐卫生的重要性,改掉暴饮暴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我就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了比较形象的《胖南南与瘦西西》的小故事,中心围绕吃饭不定时、不定量,挑食等常见的陋习,容易造成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良的道理。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在快乐中接受教育,并且印象深、记得牢。
4、讲授体育基础常识的同时,加强思想教育。
体育室内课也是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如在讲《亚运会》一课中,理解国家地区时,“中国台北队”、“中国澳门队”、“中国香港队”让学生了解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再如“五星红旗升起时场面多壮观啊!”让学生懂得从小刻苦锻炼,立志为国争光,为“四化”建设作贡献,做跨世纪的接班人。在体育教学中有效的开展常识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项新课题。要上好体育基础常识课,并非是件容易的事。但教无定法,只要教学得法。怎样更好地上好此课,还有待于同行们的更深入地探讨。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临湖第二中心小学江苏21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