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发展 构建课堂文化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oyy1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学校概况及师资情况简介
  方大实验小学于2011年11月正式成立,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学校现有29个教学班,1246名学生,67位教师。学校教师由三部分构成:一是面向全市招聘了两位校长和五位学科骨干教师;二是在2011年12月,面向社会招聘了四位应届大学毕业生;除此之外,所有的教师均是原高湾和泗水小学的教师,教师平均年龄39岁。
  二、学校教学现状分析
  近三年来,学校一直加强对教师新课程、新理念、新课标的培训,平时组织教师开展各项教学研讨活动,如教学基本功竞赛、业务讲座、集体备课、教学研讨、岗位练兵等活动。我们要求教师从教学实践中找出问题,进行反思。我们不仅要反思结果,更重要的是反思过程,然后把反思的结果再回归到课堂教学实践中,以此达到逐步的提升。
  为了促进每一位教师的自主反思,将教学反思活动常规化,我们规定每位教师要及时撰写教学后记、教学札记,并定期组织系列教研活动进行交流。同时引导教师写博客,及时记录整理自己的零星想法,积少成多,再定期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努力形成一篇篇生动的教学短文或理论性文章。因此,学校整体的教学情况突出以下两点。
  (一)新课标、新理念、新思想植根于课堂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及学校教学管理力度的逐渐加强,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课改新理念已被老师们认可并接受,已经能够尝试着融入实际教学中。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我们在平时的推门课和周五的“周周听、周周评”及年组教研课中,深刻地感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悄然变化。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在发生变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彰显,语文课堂的学生自读自悟和数学课上的小组探究、关注问题的解决等方式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正根植于教师的心中。
  (二)师生的角色发生了新的变化
  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老师也从讲台上退下来,为学生提供上讲台的机会,再加上老师的赏识和激励性评价,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放松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正是因为老师能够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所以学生就放开了,能够在教师组织下积极讨论、交流,师生角色的变化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另外,教师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将教学内容变得宽泛,也让学生们走进了生活,走进了社会。
  三、存在的问题
  由于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的不同,教师对课改理念的认识和接受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间的课堂教学也存在着一些差异,学校的教学状况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学以书本知识为本位
  主要表现在重结论、轻过程。如个别教师教学应用题时只注重结果,却忽略了思维的过程,忽略了学生解题方法,单纯为了节省时间抢进度,舍去了让学生说算理的过程。还有的老师数学课堂缺乏生活的融入,不能与实际生活贴近,学生的学与用脱节;个别语文教师也不能从书本中走出来,唯书本论,没有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不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及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只注重传授知识,没有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没有关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更没有关注语文素养的形成,单纯为了教课文而教。
  (二)课堂以教师为本位
  教师与学生,教与学,这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一对关系。个别教师仍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还是课堂的主宰者,一味地以讲授为主,单纯的问答形式占据了40分钟的课堂,问题琐碎,有的问题根本就没有思考的价值,师生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成了学习的容器,一味地听、记,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三)教师以教案为本位
  教案仍束缚着教师的手脚,“照本宣科”的现象依然存在。课堂上唯教案不变,缺少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大多数教案反映的仍是老师的教学过程而不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还有的个别老师不考虑学生的实际,照着现成的教案设计上课,忽视了以学生为本位的思想。教师的备课根本没有备学生,完全是解读教材。
  (四)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师为了突出新变化、新理念,讲求教学手段的灵活多样,将游戏表演等穿插其中,表面上热热闹闹的课堂却脱离了语言文字训练的轨道,没有读写训练的痕迹,没有语言的积累,让语文课没有了语文的味道。在数学课上,教师更多的关注在于学生的思维训练,却忽略了技能、概念、定律的落实。学生缺乏必要的记忆,以致于应用概念填空、辨析的能力差了。还有的学生知识点掌握了,却没有数学基本思想和方法的累积,这就反映出教师对新课标的把握还只是浮于表层,对新的理念践行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四、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我们将继续加强基本功训练,从教学基本功入手,让教师有绝活。引导教师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不断锤炼教师的教艺,内塑素质,丰富内涵,踏踏实实地走好自己的专业化发展之路。
  (二)形成学校特有的教学模式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发挥三级监控功能,实施分层目标管理。一级监控为教导处,二级监控为年级组,三级监控为教师自我。通过各个级别的教学研讨,逐渐形成适合我们实际的教学模式——“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
  “三段式”即:课前参与——课中研讨——课后延展。
  课前参与是指学生在课前独立阅读教材,尝试领悟教材内容,对于可以理解的内容,用不同的形式做好上课交流的准备。对于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要做好标记,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随时提出质疑,或者在同伴的帮助下解决问题;另一方面,通过书籍、网络、咨询等搜集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做课堂发言的素材依据;“课前参与”不仅仅为课中研讨奠定了基础,使学生带着研究的欲望走进教室,既可以促进课堂中的学习,又可以有机会学习搜集、整理、组织、分析、加工和运用信息,为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奠定了基础。
  课中研讨就是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研讨的时间,把40分钟的课堂主体部分充分交给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生生间、师生间的互动和网状交流研讨。这里的小组讨论要做好指导工作,既有分工,还要有合作。学生在相互交流、相互协作、共同参与中体验和合作。
  课后延伸指的是在课内学习的基础上,教师通过科学合理的作业布置,使所学知识得以拓展,能力得以增强。另外,教师要有意将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这种教学模式关注了学生的发展,体现了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体现了开放性,体现了大教学观,同时也体现了大教育观。
  (三)构建课堂文化
  作为北京实验二小的分校,我们将借助集团校的“双主体育人思想”,构建“生本、对话、累加、求真”的课堂文化,关注习惯养成,在育人方面下功夫,让“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课堂逐渐成型。课堂上,教师要在站位和提问方式及学生的回答方式方面有所改变,教学活动必须紧紧围绕着学生的主体参与进行,让学生真正成为主角,成为敢于表达、乐于质疑、勤于探究的学生。
  (四)将教研和科研有效结合
  现在的课堂是“变化”的课堂,是“多姿多彩”的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对课前的“死”教案已提出挑战。“动态生成”的课堂,需要教师做出及时机智的应对,因此,我们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培养和完善驾驭课堂能力,对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精心呵护,使之发扬光大;对学生的失误,谨慎修正弥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更加绚丽多彩,生动活泼。借助科研的引领,让每位教师确定自己的研究专题,紧紧围绕着“如何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进行实际研究,提炼有价值的方法。
  课堂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她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经历的生命历程。所以,我们的课堂应该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方法掌握、能力提高,更要关注学生情感的交流、情绪的体验、与人的合作交往等。关注作为整体人的生命发展,就要让课堂本身充满生命活力,改变教师仅仅是知识传递者的角色,让教学充满着智慧挑战,让课堂涌动着生命成长的涛声,让师生和生生间不断生成新的生命能量。
  (责任编辑:李雪虹)
其他文献
[摘 要]    错误是数学课堂不可避免的产物。学生的错误是有价值的课程资源,能为学生提供自己发现错误、剖析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辨别能力。笔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引导学生分析错误、辨别错误,提出合理利用错误资源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错误资源;有效利用   这是一节校内教研活动,上课内容为《7的乘法口诀》。在简单复习之后,教师揭示课题并出示主题
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些理念是课改的进步,可是由于理解的偏失,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出现了阅读“过分自主”,缺少教师有效引导的现象,导致了学生的阅读感悟十分肤浅。肤浅的阅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影响阅读教学质量。  阅读教学需要深度阅读。深度阅读,是指个体在阅读文本
[摘 要] 以中国、新加坡、澳大利亚三国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及其判定”内容为研究对象,从知识编排、例题、知识探究、习题四个方面的设计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注重知识编排的逻辑顺序、准确把控知识探究的功能定位、适当增加教材的习题数量及类型、丰富教材例习题的情境设置已成为当今国内外初中数学教材编排设计的主流趋势。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材设计;比较研究  教材是学校课程内容的载体,与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
古诗文是中国千年文化的精髓,短小精练的语言文字蕴涵着十分丰富的内容,而中学语文课程中只精选了极小的一部分。为了让中学生能更好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浸润,让中学古诗文的课堂收到更好的效果,笔者认为,有必要适度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继承传统,弘扬中华文化。这不仅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思想,也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恰到好处的拓展与延伸虽不能立竿见影,却在浸润中提升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更全面
想象力作为人的一种思维能力,是以自身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想象力比知识更主要。"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想象力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应该对想象力进行有意识的培养。  作文时,寻找观察的机会,准确、细致、全面地进行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想象力,可以使文章显得更加生动。  什么是想象?想象是对自己头脑中已经有的事物或形象,通过语言的加工,成为了新的实物或形象.比如:去动物园看到了小猴子们
“教什么”是一个关乎语文课程价值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当一篇课文有许多文本秘妙的情况下,选择和确定教学核心价值是实施课堂教学高效的原驱力。那么,如何从众多的语言现象中正确寻找和确定课文的核心教学价值呢?下面以《钱学森》一课为例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聚焦言语形式——从“怎样写”的角度去观照  语文教学不但要关注写什么,更要厘清作者怎么写,进而找准相关的语言训练点。《钱学森》一文记叙了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
[摘 要]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微写作的训练,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有益途径。就人教(部审2017)版初中语文教材,结合教学实践,拟从仿写、改写、补写、续写和感悟几个方面,探讨阅读教学中微写作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 阅读教学;微写作;实现途径  阅读和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两个板块。语文教学中必须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
[摘 要]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学科思维的主场地,实验探究是培养化学学科思维的重要渠道。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课例,阐述化学学科思维方法的培养,化学学科思维方式的形成,进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关键词] 初中化学;学科思维;实验探究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指出“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可见人类思维的重要性。要想改变人的思维最好的途径就是通过学校各个学科的学习,学科思维是学科学习的
记得距离2014届高考已不太远的一天夜自修后,我突然接到班上一位学习很不错的女生的电话,她说:“范老师,以后上课的时候,您课件当中的历史试题能不请我起来回答吗?因为我看着课件回答问题时心里发慌,状态不好,容易答错。而盯着文本回答就没有这种现象”。我当时很惊讶。回想起当天公开课的情景,为了保证准确率,我是请一些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回答过问题,包括她,但她却答错了,好像还引来班上几个同学的窃笑。  我满口
[摘 要]  从“教材资源”角度去分析、审视课堂教学及存在的问题,并立足于教材资源的整合、运用,注重从单元知识的宏观把握的角度,努力使学习内容从“无趣”“无用”“无序”“无理”转变为“有趣”“有用”“有序”“有理”。  [关键词]  有序;教材资源;优化提升  一、问题的提出  有学生在课后问我:老师,《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这一单元的内容都是要记的吗,好难记,都记混淆了。他的这一问题引起了我对本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