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管理视野中的幼儿园校车事故应对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tmdug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车为学生出行提供了方便,解决了家长的难题,但最近频发的校车事故危害了社会的稳定。因此校车安全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文章从幼儿园的校车安全问题入手,分析校車事故频发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以河南商丘事故为例从学校、政府两方面分析校车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继而就如何遏制校车事故提出建议。
  关键词:幼儿园;校车安全;政府监管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3-0096-02
  近期,一场车祸事故牵动着无数人的心。2016年9月22日,早晨8点39分,在河南省商丘市睢县振兴路与泰山路的交叉路口,一辆职工幼儿园的校车与一辆满载货物的货车发生猛烈撞击。事发校车核载37人,实载33人,校车上共有30名4岁-6岁的幼儿,另有1名司机和2名老师。现场目击者称,事发时车上有30个孩子、2个老师,其中一个老师被甩出窗外,但是没有生命危险。目前事故已造成13人受伤、两名儿童因重傷抢救无效死亡,双方司机均已被警方控制。当地人表示,事发路段为该县城乡接合部道路,是通往城区的主要道路,但并未安装红绿灯。县政府随后召开全县安全工作会议,要求以开展校车安全大排查为重点,迅速开展交通安全、生产安全、饮食安全、校园安全等安全大排查,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对这次事故是如何发生的,警方的初步调查是肇事双方都存在交通违法行为,现均已被警方控制,事故发生的详细原因正在调查中。与这起事故类似的还有2011年发生在甘肃正宁县的幼儿园校车事故,这些惨痛的教训时刻在警醒着我们:校车安全刻不容缓。
  一、校车事故频发对学校及社会的负面影响
  校车事故的频繁发生令无数鲜活的生命消失,令家长们悲痛欲绝。显然,校车事故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不仅严重威胁了社会的安定,也极大地损害了政府的形象。
  首先,校车事故给家长们带来了直接的心理打击。孩子是家长精神的支柱,是整个家庭幸福美满的前提。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一个孩子的伤亡对一个家庭产生的伤害是不言而喻的,不仅给受害人父母带来沉痛的打击,也给受害者家庭带来了无尽的伤痛。
  其次,校车事故的频繁发生容易激起民众的愤怒情绪,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校车本是安全的象征,而发生事故后,公众在惋惜生命的同时,必然会对司机、学校以及政府的作为产生不信任,继而进行谴责,受害学生的家长如果得不到合理的解释与赔偿甚至会上访,游行,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最后,校车事故的发生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严重损坏了政府的形象。校车出现安全问题,可以说政府难辞其咎,换句话说,也是政府监管责任缺失的典型表现。
  二、幼儿园频发校车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一)政府及交通部门监管不到位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1.政府监管不力
  一方面我国社会目前并没有营造一种校车优先的交通氛围。校车承载着每个家庭的希望,因此校车的权利应该远远大于消防车、救护车的权利。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政府早已把校车纳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并通过采取立法等措施来保障校车的权利。另一方面教育部门对学校校车的监管也很不到位,没有监督学校严格落实校车运行标准,导致校车市场的混乱,由此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通过总结校车事故的经验,确保校车的安全,政府以及教育部门必须要加强对校车的监管和干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构建完善的校车运行基本体系,确保学校严格落实校车运行标准,此外,要达到这个目的还需要交通部门、公安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因为单纯靠单个部门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因此,遏制校车事故的发生,必须上升到法律层面,保障校车制度的实施。
  2.交通部门力量薄弱,交通设施不完善
  首先,交通部门较其他部门财政力量比较薄弱,执法力度比较低下,日常生活中并没有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擅离职守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农村地区道路漏管、缺管问题严重。此外,由于缺乏必要的经费支出,导致车载设备、通信设备不能及时更新换代,无法适应日常交通管理的需要。
  其次,在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今天,人手一车的现象已经十分普遍,商品经济也促进了物流运输的发展,司机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使得道路压力也逐渐加大,人、车、路衔接性较差。一些道路安全设施,比如信号灯、道路标志等必要的基础设施严重缺乏,不能很好地起到引导和预警的作用,致使交通事故的风险大大提高。
  (二)学校监管不力是导致校车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
  1.驾驶员聘用缺少规范化程序
  由于教育资源分配的严重失衡,使得农村的教育资源逐渐短缺,许多农村家庭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不得不把孩子送出去上学。结合校车运行的特殊性,加之政府忽视对校车的资金投入,诸多幼儿园、民办学校为了减少开支,往往低薪雇佣缺乏驾驶经验或综合素质较低的驾驶员。基于校车安全管理法规,我国已明确规定:校车驾驶员获得相应的驾驶证后,必须有至少3年的驾龄,同时也要到公安机关递交驾驶证明以及申请材料等,符合要求的驾驶员在获得驾驶资格后,学校还需要对驾驶员提供定期的道路安全教育以及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应的急救知识,以确保学生的出行安全。
  然而大部分学校却漠视校车管理条例的规定,对校车驾驶员的资格考察不够重视,随意招聘,忽视招聘驾驶员应有的程序,甚至只要持有驾驶证便可上岗。将条例规定的对驾驶员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更是置之脑后,殊不知缺少一次这样的安全培训,也就多给驾驶员一个操作失误的机会,孩子遭受伤害的概率就会多一分。
  2.校车存在安全隐患
  校车质量问题是一个重要因素,我国能生产出安全性能高的校车,但要想获得安全性能高的校车,首要面临的就是购买费用。一辆专用校车的价格大约在200 000元到500 000元,发达地区的学校完全负担得起。反观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的失衡以及经费的不足就决定了其无力承担昂贵的校车费用。更重要的是运营成本,即使买得起,许多农村地区的学校也是无法承担运行费用。   农村家庭收入普遍较低,根本无力承担学校住宿的费用。若没有校车接送,孩子只能面临辍学。在重重困难下,我国的校车类型可谓形形色色,廉价二手面包车、三轮车等安全性差的车辆充斥着校车市场,特别是对大多数农村学生,学校普遍使用私家车甚至农用车代替校车,甚至使用改装的报废车,车辆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据报道,河南商丘事故发生后,记者在调查事发校车是否符合国家专用校车标准时,并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回复。根据学生家长透露,河南商丘事发校车并没有安全带,因此造成了人员伤亡。
  (三)驾驶员交通素质低下也是导致校车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
  1.驾驶员个人责任感缺失
  校车驾驶员安全运行的意识淡薄,缺少社会责任感。由于校车的时间、路线固定,极易令驾驶人存在侥幸心理,从而产生更多的违章行为。河南商丘的车祸于早上8点39分发生,街上来往车辆较少,相信校车驾驶员已经在这条路线上行驶了无数次,对道路的熟悉使他开始铤而走险,这或许成为驾驶员冒险行驶的唯一理由,然而侥幸心理的作祟却白白葬送了两条鲜活的生命。令人不解的是,这样一位每天肩负着身后数十条鲜活生命的校车驾驶员,居然获得了校车驾驶的资格,或许是因为他驾驶技术高超,但校车驾驶员对于生命的轻视,就可以从根本上取消他的驾驶资格。分析历年校车事故的原因不难发现,校车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交通違章严重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
  2.驾驶员安全出行意识淡薄
  由于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对象大多局限于学习驾驶证的人员,普通群众的交通安全知识普及程度较低,另外,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相当一部分驾驶员安全出行的交通意识不足,漠视交通规则,没有清楚地意识到交通违法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违规出行现象时常发生。
  早在2007年,我国就颁布了校车管理的法律法规,但实际上往往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如河南商丘这起校车事故,发生事故地振兴大道和泰山路交叉口并没有安置红绿灯。但双方司机并不能因为没有红绿灯就可以肆无忌惮地闯过去,这无疑是存在侥幸心理。
  三、遏制校车事故的建议
  (一)政府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校车市场监管
  面对日益艰巨的交通管理任务,民众的安全出行需要足够的警力储备才能保证,因此当地政府一方面要充分保证交通部门的资金,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警车和视频监控设备来缓解交通部门的工作压力。
  其次,政府部门要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保证国民教育的优先权,提高国民素质,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校车问题进行清理整治。严厉查处“黑校车”,一经查处绝不姑息,学校特别是幼儿园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防范教育和校车逃生演练,通过校车手册指导学生和家长来识别“黑校车”。此外校车管理要推行制度倾斜,只有真正把校车和普通车辆区别对待,才能使校车真正成为“特权车”。只有形成制度化,其他车辆的司机才能心存敬畏。同时引入问责机制,出现问题严肃追究到相关单位和人员。一方面,还应加大对农村校车的扶持力度,建议政府为农村校车“买单”。只有紧紧依靠政府的政策扶持,才能使校车运营走上制度化、正规化道路。另一方面,务必要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确保行车安全。政府仅仅制定校车安全条例是不够的,还应该制定更详细的校车运行细则,只有这样,校车在日常运行中才能做到权利和责任明确。
  另一方面,政府必须加强对学校,尤其是幼儿园的监督管理,在监管的同时还应与学校签订安全认定责任书,明确发生事故后各方应承担的责任,针对存在违法行为的校车实行严厉的惩罚措施,使校车运行步入正轨,继而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道路。
  更重要的是全民参与重视校车安全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出行习惯。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加大對校车的监督,不放过任何盲点。实践证明,政府、交通部门只有积极履行自身的职责,加强监管力度,做到合理监管、有效监管。重点在于调整教育资源分配,切实保证校车的安全。再辅以严格的校车安全监管,才能标本兼治,从根本上解决校车安全问题。
  (二)完善道路交通设施,消除安全隐患
  交通部门要加强危险地段和极易发生事故路段的专项治理,完善交通管理设施,改善道路条件,将道路的危险降到最低。其次,要对信号灯、交通标志和隔离设施进行查漏补缺,充分发挥交通安全设施的警示、引导功能,特别是在弯道、跨乡镇道路交叉口,确保交通设施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
  (三)学校加强自身管理,注重安全培训
  首先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审核驾驶员的驾驶资格,“抓质量,保安全”,重点考查驾驶员是否掌握交通安全知识和技能,坚决淘汰不符合校车驾驶资格的人员,每车配备专业的陪护人员。此外,规定学校建立校车档案,实行“户籍式”管理,规定一人一车,负责到底。
  其次要做好校车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工作,使其牢固树立安全意识。要对校车驾驶员的交通违法行为实行重罚,减少交通违法行为和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人的生命权和生存权。此外,还要定期开展技能培训、法规学习等活动,切实提高驾驶人熟练驾驶技能。
  (四)加大安全教育宣传力度,提高驾驶员安全意识
  首要任务是提高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但只是依靠交通部门的参与是不够的,还需要多个部门的密切配合,比如交通部门与公安部门、执法部门相结合,采用定点设卡、巡逻的方式,开展错时联勤巡查工作强化对校车的检查和管理,严厉处罚校车违法行为,通过严厉的处罚措施,使“黑校车”自动退出校车市场。此外,交通安全应该从儿童抓起,尤其是幼儿园儿童,要重点对幼儿园安排交通安全教育课程,学校应当主动担负起安全教育的责任。正如林肯所说:教育实际上是一种早期的习惯。只有从小做起,树立安全出行的意识,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这样才能提高全民的交通素质。在提高全民,尤其是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方面,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平时多报道宣传有关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与逃生技能,潜移默化地使交通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安全教育不仅需要学校的积极配合,当地政府也要起带头模范作用,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纳入普法教育体系,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形成一个社会化的宣传氛围。
  其次要创新宣传教育形式,使安全教育幽默化、形象化。可以通过文艺演出、画报或电影的形式调动全民参与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桂华.农村地区校车安全研究[J].交通企业管理,2014(2):69-71.
  [2]周裕林.浅谈当前交通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预防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5):151-152.
  [3]李林毅.论道路交通安全再教育体系的重构[J].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2(3):77-79.
  [4]林洁.给孩子们一辆安全的校车[J].湖南安全与防灾,2014(8):24-27.
  [5]韩孟强.县乡道路交通安全的主要问题及预防对策[J].安全与健康,2007(5):38-39.
其他文献
摘 要: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作为当前城市社区管理的创新,有效地推动了城市社区治理的现代化。衡水市杨树社区作为较早实施网格化管理的城市社区之一,在管理中积累了重要的经验,但也出现了社区成员参与意识不强、参与渠道不畅以及参与主体结构不均衡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由于政府定位不清、社区利益机制缺失以及社区居民归属感的缺失所导致。杨树社区所存在的问题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因此,在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从政府、社区
期刊
摘 要:自2008年大学生村官政策出台以来,大学生村官群体成为备受关注的特殊群体。运用需求理论对陕西省X市村官政策调整前后村官需求现状的分析,发现政策性引导机制的缺失导致大学生村官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价值实现等需求不足。因此,要通过提高待遇、建立角色引导机制、制度保障身份、细化考核机制等途径不断完善大学生村官政策,让他们真正扎根农村,为推动农村建设发挥效用。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身
期刊
摘 要:环卫工人作为城市社会不可缺少的劳动群体,常被视为城市的底层人群。他们生活于城市社会的边缘,往往会被人们所忽视。这就造成部分环卫工人自我归属感的缺失。文中在分析环卫工生存状况的基础上,从心理、经济、社会、权益等方面具体分析了环卫工的社会支持的缺失,并探讨环卫工社会支持网络缺失的原因,为了改变环卫工弱势地位,必须构建环卫工社会支持网络。  关键词:环卫工;社会支持;缺失;构建  中图分类号:C
期刊
摘 要:以陕西理工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的专业群建设改革创新为例,在专业群建设的具体过程中结合历史、旅游、地理、图书四种专业的学科基础,通过加强实践教学、开展考察活动、举办学术报告、召开学术会议、创建研究基地等方法贯通专业体系,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专业群建设创新之路。  关键词:专业群建设;实践教学;学术活动;办学特色  中图分类号:D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江苏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经多年探索形成的“双链条、双平台”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详细说明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改革的具体实践。事实证明,通过成立虚拟社会组织、落地实体社区、挖掘真实问题与需求、分析并撰写社区需求报告、限时主题汇报、评选精品等教学策略,学生的分析、调查、沟通、团队协作等能力均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强化课程体系之间的逻辑传递性、完善多元化课程评估体系、强化课程实践与社区发
期刊
摘 要:学习投入是当前探讨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趋势的热点。本研究使用“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CCSS)”的调查问卷,以学科为视角,对2012级学生开展了为期四年的完整周期追踪调查,探寻各学科间的发展差异,分析学生的学习投入五项指标的发展趋势和变化特征,为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实证数据支持。  关键词:地方高校;CCSS调查;学习性投入;追踪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 要:高校教职工文化是一所高校全体教职工的精神与灵魂。高校教职工文化品牌更是一面旗帜,能够极大地激发广大教职员工的认同感与使命感,对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软实力均发挥着深远的作用。浙江工商大学打造了“寻找身边的感动”、后勤“绿叶”文化等优秀教职工文化品牌,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总结其做法与经验,挖掘问题与潜力,以积极的姿态,努力创新,从文化理念、工作机制、活动开展等多途径不断实现教职工文化品
期刊
摘 要:从教学效果的持续性评估发现,基于单一课程的高校研究性教学面临困境,需要以课程群建设的改革加以突破。但实践表明,课程群建设存有课程相关性难以形成统一的标准、教学过程组织缺乏操作的简易性、教学资源配置不易具有针对性、教学工作量计算无法精准公平等难点,需要通过改革传统课程设置模式,进行大课程建设;整合课程内容,编撰校本教材;建立团队授课制度,采用双讲或多讲教学模式;强化科研促教学,建构科研型教学
期刊
摘 要:大学生就业持续弹性下降引起全社会普遍关注。目前旅游业在各地的发展规模不断壮大,相关人才需求也逐渐增加,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却存在行业就业率低的状况,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文章选择亚太旅游协会教育类会员单位——桂林旅游学院为研究对象,以该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例,借助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其就业现状与就业问题,从政府、用人单位、学校、家庭、大学生自身五方面提出改善学生就业现状的对策。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以下简称中共中央十八届四中全会)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本届中央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这在中央全会史上尚属首次。习总书记自十八大以来,不止一次地强调法治理论对我国的重要性。新华网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中国的发言做出总结,形成了《习近平眼中的“法治中国”》一文。本文以柏拉图《法律篇》为视角,试简评习近平总书记法治中国中“法定职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