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数学是小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其中可拥有的数学知识还较零碎和初步,因此,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更应注重创造用数学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用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7-0052-02
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能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进一步沟通生活数学与课堂数学的联系,从不同角度发现实践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数学信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各部分知识的理解。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数学学习应更注重创设各种“实践”的舞台,强调数学与日常生活的沟通联系,努力探索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一、紧扣教材,挖掘和拓展素材
不管是教材提供的综合与实践专题还是教学例题,主要都是提供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但都留有一定发挥空间;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主动处理教材的意识,要善于挖掘教材所蕴藏的生活实践素材,同时还可以从生活事例、各种特色资源中提炼和加工学习内容,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本身就是融为一体的。
如教学“认识上下位置关系”时,教材提供了一幅南京长江大桥的主题图,但考虑到学生由于地域关系对这一主题图较陌生及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较难以全身心投入。因此,我紧扣住教材并加以创造,引导学生实地寻找教室里的物体间的上下位置关系。学生运用一双会观察的眼睛,积极主动投入到这一活动中。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中,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自身与物体间的上下位置关系,同时也感受到了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从而丰富了学生的认识,更让学生喜欢上“邻家的数学”。
二、围绕有探索空间的大问题,强调实践和体验
通过动手实践活动获得数学知识,是一个重要的数学实践活动形式。它对学习知识、学习方法、思维方法以及学习态度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并且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场所和机遇,让学生结合问题情境,通过亲身参与探究,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获得积极情感,也加深了体验。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通过创设生动活泼的模拟购物情境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后,围绕“从这些数值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一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与讨论得出仅用1、2、5元就能把其它面值不同的钱都拿出来,从而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接着在“快乐购物”的环节中,展示一根棒棒糖同时提问题:请你拿一元来购买,有几种不同的拿法,并尝试用算式表示。这一问题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要根据生活经验通过动手操作将不同的组合形式列举出来。围绕这个具有探索空间和思考余地的大问题,让学生经历一个猜想、操作验证的过程,并用数学语言表示出来,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体验独立获取知识的乐趣,又从中学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三、延伸课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不仅要有课堂的学习体验,教师还要善于把学生生活中的大量数学信息转化成学生乐于参与的数学实践活动,将数学学习体验延伸到课外实践,提高学生收集、整理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实生活是错综复杂的,学生要把课堂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实属不易。因此,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实践活动,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落到实处。
人民币的使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教学人民币后,恰巧遇上班级组织“亲子一日游”活动。抓住活动过程中肯定需购买物品这一契机,我设计了“和爸爸妈妈一起购物”这一实践性活动。活动过程中在家长陪伴下自主购买商品、填写购物单,事后再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购物单的内容包含购买的物品及相对应所花的钱数,付出钱数与找回钱数、购物心得)又如教学“分类”后,让学生寻找分类在生活中的运用并用摄影图片展示。再如,学习“认识钟表”前,可让学生与家长合作制作精美的钟面,使学生初步认识钟表又融入亲子间的情感交流……
教学中适当结合一系列小调查、小制作、小课题研究等实践性活动并适时在课上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善于把课堂中、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中,把问题生活化,在亲身经历和实践中感受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又能促进对知识更深层理解的目的。
四、强调过程性评价,关注方法和策略优化
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其意义不在于实践结果要多准确、多有价值,更为关注的是他们在亲身经历中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让他们在综合应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提升思维的品质。相对的,对学生的评价也不重在检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为关注的是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的形成。
教学中,学生根据各自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课堂上教师应多关注的是鼓励与尊重,培养学生积极的、向上的情感态度。因此,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了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应当采用灵活多样、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首先,教师可以随时通过语言(你的想法很有创意等)、手势(竖起大拇指、OK等)、面部表情(微笑、赞赏的眼神等)对学生进行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对学生的评价更应从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和价值方面加以评价,但同时需要关注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如:学生是否具有创新精神;能否主动倾听、讨论、反思;能否积极主动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等。最后,对学生的评价不应只有教师的评价,也应鼓励学生接受家长评价,并学会进行自我评价和会对他人进行中肯的评价。比如:在整理10以内的加法表时,请学生说说表里加法题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我要求其他的孩子认真听讲,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肯定的理由是什么,否定的依据是什么,教会孩子尊重他人的优秀品质,并在评价中学会自我调整,促进自我的全面发展。
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学生在小小的数学课堂学习中,学会用数学观点和方法来认识世界,并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增加了实践活动的机会,体会到了在小课堂上遨游大社会的无穷乐趣,让课堂真正成为他们展示自我的舞台。
责任编辑 高洁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用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7-0052-02
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能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进一步沟通生活数学与课堂数学的联系,从不同角度发现实践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数学信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各部分知识的理解。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数学学习应更注重创设各种“实践”的舞台,强调数学与日常生活的沟通联系,努力探索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一、紧扣教材,挖掘和拓展素材
不管是教材提供的综合与实践专题还是教学例题,主要都是提供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但都留有一定发挥空间;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主动处理教材的意识,要善于挖掘教材所蕴藏的生活实践素材,同时还可以从生活事例、各种特色资源中提炼和加工学习内容,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本身就是融为一体的。
如教学“认识上下位置关系”时,教材提供了一幅南京长江大桥的主题图,但考虑到学生由于地域关系对这一主题图较陌生及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较难以全身心投入。因此,我紧扣住教材并加以创造,引导学生实地寻找教室里的物体间的上下位置关系。学生运用一双会观察的眼睛,积极主动投入到这一活动中。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中,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自身与物体间的上下位置关系,同时也感受到了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从而丰富了学生的认识,更让学生喜欢上“邻家的数学”。
二、围绕有探索空间的大问题,强调实践和体验
通过动手实践活动获得数学知识,是一个重要的数学实践活动形式。它对学习知识、学习方法、思维方法以及学习态度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并且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场所和机遇,让学生结合问题情境,通过亲身参与探究,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获得积极情感,也加深了体验。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通过创设生动活泼的模拟购物情境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后,围绕“从这些数值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一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与讨论得出仅用1、2、5元就能把其它面值不同的钱都拿出来,从而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接着在“快乐购物”的环节中,展示一根棒棒糖同时提问题:请你拿一元来购买,有几种不同的拿法,并尝试用算式表示。这一问题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要根据生活经验通过动手操作将不同的组合形式列举出来。围绕这个具有探索空间和思考余地的大问题,让学生经历一个猜想、操作验证的过程,并用数学语言表示出来,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体验独立获取知识的乐趣,又从中学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三、延伸课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不仅要有课堂的学习体验,教师还要善于把学生生活中的大量数学信息转化成学生乐于参与的数学实践活动,将数学学习体验延伸到课外实践,提高学生收集、整理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实生活是错综复杂的,学生要把课堂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实属不易。因此,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实践活动,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落到实处。
人民币的使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教学人民币后,恰巧遇上班级组织“亲子一日游”活动。抓住活动过程中肯定需购买物品这一契机,我设计了“和爸爸妈妈一起购物”这一实践性活动。活动过程中在家长陪伴下自主购买商品、填写购物单,事后再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购物单的内容包含购买的物品及相对应所花的钱数,付出钱数与找回钱数、购物心得)又如教学“分类”后,让学生寻找分类在生活中的运用并用摄影图片展示。再如,学习“认识钟表”前,可让学生与家长合作制作精美的钟面,使学生初步认识钟表又融入亲子间的情感交流……
教学中适当结合一系列小调查、小制作、小课题研究等实践性活动并适时在课上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善于把课堂中、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中,把问题生活化,在亲身经历和实践中感受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又能促进对知识更深层理解的目的。
四、强调过程性评价,关注方法和策略优化
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其意义不在于实践结果要多准确、多有价值,更为关注的是他们在亲身经历中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让他们在综合应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提升思维的品质。相对的,对学生的评价也不重在检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为关注的是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的形成。
教学中,学生根据各自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课堂上教师应多关注的是鼓励与尊重,培养学生积极的、向上的情感态度。因此,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了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应当采用灵活多样、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首先,教师可以随时通过语言(你的想法很有创意等)、手势(竖起大拇指、OK等)、面部表情(微笑、赞赏的眼神等)对学生进行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对学生的评价更应从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和价值方面加以评价,但同时需要关注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如:学生是否具有创新精神;能否主动倾听、讨论、反思;能否积极主动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等。最后,对学生的评价不应只有教师的评价,也应鼓励学生接受家长评价,并学会进行自我评价和会对他人进行中肯的评价。比如:在整理10以内的加法表时,请学生说说表里加法题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我要求其他的孩子认真听讲,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肯定的理由是什么,否定的依据是什么,教会孩子尊重他人的优秀品质,并在评价中学会自我调整,促进自我的全面发展。
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学生在小小的数学课堂学习中,学会用数学观点和方法来认识世界,并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增加了实践活动的机会,体会到了在小课堂上遨游大社会的无穷乐趣,让课堂真正成为他们展示自我的舞台。
责任编辑 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