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创新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以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本文从“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创新;思想渗透,为创新提供基础;实验体验,亲历创新过程;对症训练,走向由误导悟”几方面阐述了高中数学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教学;兴趣方法;实验拓展
创新教育既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又是人才使用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数学创新的“新”主要指“新的数学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
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相比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它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以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注意力集中,求知欲旺盛,思维活跃.因此,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更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轻松愉快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激趣的方法有很多,如:课前预习,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产生好奇心;注意老师讲解时的数学思想,多问为什么要这样思考,这样的方法产生的根源;把概念回归自然,回归现实才能对概念的理解切实可靠,在应用、判断、推理时才会准确.
例如,教师在讲解排列组合时,可问学生在全班同学中选两位临时正、副班长和只选两名班干,不分配职位,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并找出其区别.学生可自行思考,也可相互探讨,教师积极参与其中,给予激发和引导,最后由学生进行总结.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最后逐步给出“排列和组合”的区别,就连平时不怎么爱学习和说话的同学也积极参与其中,虽然答案不怎么完美,但经过师生共同讨论,教师给予适时的总结,并及时进行反思,发觉学生们对该部分知识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第一步,如果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将会变成老师“要我学”的强制行为,其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的.
二、思想渗透,为创新提供基础
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数学思想是对数学事实与理论经过概括后产生的本质认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这些数学的思想方法都是通过解决问题而渗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熏陶和感染,因此,教师完全可以把教学过程中面对的一些比较难于掌握的题目转化为数学思想来解题,这样学生逐渐地就会形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解题思路,这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提供坚实的基础.
在焦点处发动学生探寻突破,在要害处增长能力,在隐蔽处暴露弱点,在细微处磨砺意志,为创新扫清障碍,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基础.
三、实验体验,亲历创新过程
数学实验教学不是直接将现成的结论教给学生,而是根据数学思想发展的脉络,创造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实验手段,设计系列问题,增加辅助环节,从直观想象到发现、猜想,然后给出验证及理论证明,从而使学生亲历数学建构过程,逐步掌握认识事物、发现真理的方式、方法,培养创造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事实证明,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来认知数学,这是绝大多数学生在数学学习的思维过程中易于接受的方式.
四、对症训练,走向由误导悟
我们可以通过对数学作业的批阅,从中发现学生在各知识点的理解、运用上都存在哪些具体的问题,同时能看出学生在解题思路上有哪些具体的优、缺点.对于这些具体的情况,作为教师,我们要注意积累第一手资料,将这些情况进行归类整理,进一步探究原因;然后在第二天的课前或辅导时间加以有针对性的点评,因为针对性比较强、比较具体,再加上点评得到位、透彻,所以一般都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例如,有这样一道作业题:如果C:(x-2)2+(y-2)2=18上最多存在三点到直线l:ax+by=0的距离为22,则直线的斜率k1∈__________.通过认真批阅作业,我发现了不少问题,于是先归类整理,然后进一步重新组合成一篇处理习题的教案,上课时再一一点拨,这样的教学效果其收效自然是很大的,因为直击要害,明辨是非,由误导悟!
总之,人贵在创造,课堂中的创新思维的训练举足轻重.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人是中华民族振兴的需要,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开发思维,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首位.
【参考文献】
[1]王静萍.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教学与教学论坛,2011(16).
[2]王建.新课程下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教学与教学论坛,2010(34).
[3]戴红荣.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0(08).
[4]张洁.浅谈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训练[J].现代阅读,2011(07).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教学;兴趣方法;实验拓展
创新教育既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又是人才使用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数学创新的“新”主要指“新的数学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
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相比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它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以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注意力集中,求知欲旺盛,思维活跃.因此,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更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轻松愉快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激趣的方法有很多,如:课前预习,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产生好奇心;注意老师讲解时的数学思想,多问为什么要这样思考,这样的方法产生的根源;把概念回归自然,回归现实才能对概念的理解切实可靠,在应用、判断、推理时才会准确.
例如,教师在讲解排列组合时,可问学生在全班同学中选两位临时正、副班长和只选两名班干,不分配职位,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并找出其区别.学生可自行思考,也可相互探讨,教师积极参与其中,给予激发和引导,最后由学生进行总结.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最后逐步给出“排列和组合”的区别,就连平时不怎么爱学习和说话的同学也积极参与其中,虽然答案不怎么完美,但经过师生共同讨论,教师给予适时的总结,并及时进行反思,发觉学生们对该部分知识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第一步,如果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将会变成老师“要我学”的强制行为,其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的.
二、思想渗透,为创新提供基础
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数学思想是对数学事实与理论经过概括后产生的本质认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这些数学的思想方法都是通过解决问题而渗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熏陶和感染,因此,教师完全可以把教学过程中面对的一些比较难于掌握的题目转化为数学思想来解题,这样学生逐渐地就会形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解题思路,这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提供坚实的基础.
在焦点处发动学生探寻突破,在要害处增长能力,在隐蔽处暴露弱点,在细微处磨砺意志,为创新扫清障碍,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基础.
三、实验体验,亲历创新过程
数学实验教学不是直接将现成的结论教给学生,而是根据数学思想发展的脉络,创造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实验手段,设计系列问题,增加辅助环节,从直观想象到发现、猜想,然后给出验证及理论证明,从而使学生亲历数学建构过程,逐步掌握认识事物、发现真理的方式、方法,培养创造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事实证明,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来认知数学,这是绝大多数学生在数学学习的思维过程中易于接受的方式.
四、对症训练,走向由误导悟
我们可以通过对数学作业的批阅,从中发现学生在各知识点的理解、运用上都存在哪些具体的问题,同时能看出学生在解题思路上有哪些具体的优、缺点.对于这些具体的情况,作为教师,我们要注意积累第一手资料,将这些情况进行归类整理,进一步探究原因;然后在第二天的课前或辅导时间加以有针对性的点评,因为针对性比较强、比较具体,再加上点评得到位、透彻,所以一般都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例如,有这样一道作业题:如果C:(x-2)2+(y-2)2=18上最多存在三点到直线l:ax+by=0的距离为22,则直线的斜率k1∈__________.通过认真批阅作业,我发现了不少问题,于是先归类整理,然后进一步重新组合成一篇处理习题的教案,上课时再一一点拨,这样的教学效果其收效自然是很大的,因为直击要害,明辨是非,由误导悟!
总之,人贵在创造,课堂中的创新思维的训练举足轻重.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人是中华民族振兴的需要,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开发思维,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首位.
【参考文献】
[1]王静萍.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教学与教学论坛,2011(16).
[2]王建.新课程下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教学与教学论坛,2010(34).
[3]戴红荣.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0(08).
[4]张洁.浅谈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训练[J].现代阅读,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