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美术学科兴趣最浓厚,他们刚度过幼儿的“涂鸦”期和“前样式化”阶段,逐步进入形体概念形成的“样式化”阶段,这是儿童美术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有稚嫩却敏锐的双眼,并已具备基本的造型表现能力,也有强烈的描绘学习、生活的意愿,喜欢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小学生对于色彩有一定的认识基础,对绘画又比较感兴趣,因此,运用油画棒来学习渐变色,他们会非常乐意接受。笔者通过一个循环的油画棒渐变色教学,不断思考和尝试,寻找到适合低年级起步阶段的教学方式方法,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美术色彩修养。
低年级油画棒渐变色的重要性
儿童色彩素养发展的内在需要 在系统学习色彩理论知识之前,低年级学生对色彩的使用是自发的、直接的、感性的——而非深思熟虑的。换而言之,他们对色彩的选择更倾向于依据自己对色彩的偏好。不过,少数低年级学生对色彩的选用已经有了一定的现实性。小学第一学段的学生常常能说出并认出原色和间色。此时,是开发他们多样性和创造性地绘画经验尤其是配色经验的黄金期。大号的画笔(如水粉笔)能够扩大学生的手臂活动范围,油画棒、彩色铅笔和水彩笔有助于开发学生对微小细节的表现能力。而长期的单色平涂式设色法过于呆板,越来越不能满足学生绘画欲望及能力发展的需要。另外,低年级学段也是学习积极性最强、接受能力较好的时期,这时他们像白纸般可塑性强,像海绵般吸收力好。
油画棒材质的优势 在小学生常用的绘画工具中,油画棒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与水彩笔相比,它既拥有更鲜艳的色泽,能涂出丰富的色彩变化,又有极强的覆盖力,既可擦,又耐保存,有些还水溶;与彩色铅笔相比,它远远环保耐用得多,色彩厚重又相对省力;与水粉颜料相比,它用起来轻巧便捷。更棒的是,能与水粉颜料巧妙结合使用,即油水分离。
渐变色技法的优越性 渐变色是柔和晕染开来的色彩,从明到暗,或由深转浅,或是从一个色彩过渡到另一个色彩,充满变幻无穷的神秘浪漫气息。渐变色技法较典型地运用于中国传统工笔,将其渲染的工质细腻唯美梦幻。油画棒渐变色技法,即用油画棒通过一定规律的排序涂出渐变色的效果的技法,也使笔者找到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画设色技法与小学低年级美术造型·表现课教学的一个契合点。工笔画繁复的三矾九染,显然不适用于尚缺乏耐心的低年级学生,而油画棒只需涂一层即可瞬时出现艳丽明快的效果,可谓事半功倍。
色彩对低年级学生绘画的意义 小学生作画的基本过程是先构思再打铅笔稿,然后用勾线笔勾线,最后涂颜色。如果说铅笔稿确定一幅画的骨架,勾线笔筑起血肉之躯,那么色彩则相当于最外面的皮肤,最终决定一幅画的视觉效果。漂亮的色彩可以拯救一张平庸的画,糟糕的设色也能毁掉一张出色的稿子。实际上,这里的油画棒渐变色技法突破了勾线框色的局限,直接用油画棒起稿,线面结合,同时培养了学生大胆自信果断画画的习惯。
油画棒渐变色教学实践与探索
体验色彩摸索技法 第一学期,学生的造型能力还较弱,他们的绘画方式仅限于勾线平涂。这一时期的色彩教学中,笔者没有限制绘画工具,也没用刻意传授色彩技法,而是放手让学生去大胆体验各种绘画材料,积累绘画经验,自行探索涂色方法。通过水彩笔、彩色铅笔、蜡笔、油画棒各种材料的比较运用,让学生们体验其各自的优劣。运用大量照片、绘画作品和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各类事物丰富的色彩,尝试用绘画形式去表现。
变体临摹深入学习 第二学期,学生的造型和审美能力都有了一定进步。前一学期涂色教学中,笔者只在第二课时语言中提到过几次渐变色,一些悟性好的同学自己尝试了很多次,积累了一定收获。这学期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了一系列范画,进行系统的渐变色教学。首先,通过彩虹引入色相的渐变推移。红、橙、黄、绿、青、蓝、紫,彩虹大大方便了学生对渐变色的理解记忆:红黄蓝正好是三原色,而橙绿紫则是三间色,间色由原色两两混合而成,青则用蓝绿。最初是带着学生画,先引导他们观察分析老师在课前画好的范画,然后讲解画画步骤,再在投影仪或黑板上一步步教学生画。笔者示范第一个步骤,停一下让同学们在下面跟着画。很快,笔者便意识到这种教学方法的弊端:虽是看来很简单的几根线,但学生画的速度相差太大,只能让学生们灵活地调整画面。重点和难点是在彩笔中选出红、橙、黄、绿、青、蓝、紫,并涂完整均匀。依次用红色到紫色从左到右横向平行排线,油画棒绘画排线要齐,还得用力。接下来再通过引导学生变体临摹一些简单的植物、动物及风景来深入学习渐变色技法。以《茂密的花》为例,先让学生看老师完整地示范用油画棒画一件物品的过程,再让他们凭记忆画。首先还是出示范画,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让他们观察发现和指出作品中用到的的色彩,感受这种画法的好处,同时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要引导学生分析范画的难点,启发思维,使他们带着问题看老师示范,再运用教师示范的方式,临摹结合添画,选择多种颜色自由搭配,完成作品。
照片写生灵活运用 第三学期,孩子们升入三年级,教材中已出现了三原色的教学内容。有了一学年的教学铺垫,以《黄色和蓝色的画》为例,笔者把该课拆分为独立的两课,其中黄色的画选定了向日葵作为素材,画一幅以黄色为主的画。笔者精选丰富的照片和绘画作品制作课件,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由远到近、从多到少,全方位、多角度,将不同品种、不同生长时期的向日葵,以及花与花之间的关系,直观呈现给学生,通过层层深入的观察分析引导、趣味的手势比划、精简的示范,使学生对向日葵有了较全面的认知。他们能发现娇嫩的向日葵花芯中心到花瓣外边缘有黄绿、柠檬黄、中黄、橘黄、桔红再回归橘黄、中黄、柠橡黄的微妙色彩推移,并用油画棒渐变磨色技法生动地表现出来。然而,照片是人为处理过的图像,摄影师已经设定了视角、构图和色调,它方便了教学操作过程,却非长久之计。照片写生只是过渡到对景写生的准备阶段,是为后面的实景写生创作服务的。
拓展迁移 迁移,既是面对绘画内容不同题材时在技法上的触类旁通,也是运用不同绘画工具时的举一反三。令人惊喜的是,《对印版画》这一课中,在老师还未提醒的情况下,很多学生已经能自觉地把油画棒渐变色技法迁移到水粉颜料的运用中。渐变色已深入人心可见一斑。
教学取得初步成效
渐变色提高了学生观察发现能力 通过渐变色的学习,学生们逐渐能观察出不同色彩间的区别与联系,使他们慢慢学会比较观察和深入发现。低年级学生已经能感受到事物色彩上微妙的变化,以绿葡萄为例,学生能发现阴影部位是深绿色,光泽部分的绿色明度高接近白色,甚至能看出明暗交界线的形状接近月牙形。通过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和示范,学生能够用渐变色塑造葡萄作为球体的体积感。在此色彩还起到了以色塑形的作用。
渐变色美化了学生画面效果 这是油画棒渐变色教学成效最直接的体现。学生画画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纯色平涂,而是大胆地尝试多种色彩的渐变色搭配,使造型更有生命,色彩更有张力,画面更加丰富灵动。
渐变色提升了学生画画兴趣和信心 刻板的勾线框色平涂画法使学生作品接近流水线上的加工品,消磨学生的绘画激情,埋没学生的创意和灵气,淹没绘画作品的生机与活力。而油画棒还可釆用平涂填色法、调和过渡法、重叠混色法、刮色法、单色薄画法、叠色薄法等丰富灵活的技巧,呈现有趣的肌理变化,令学生创作拥有更深广的挖掘空间。而正是由于渐变色美化了学生画面效果,他们获得进步的快乐,画画时内心更有成就感。周围同学、老师、家长的赞美,使他们更加自信,更加热爱画画。这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让每一个孩子在美术课堂活动中最大程度地受益,是美术教学的宗旨。色彩教学只是整个小学美术教学的一个方面,而低年级油画棒渐变色教学是其中的一抹亮色。以此为窗,将这种开放的教学观迁移到整个学习阶段,让孩子们在大胆尝试中茁壮成长,在快乐的主动探索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周正强.小学美术创新教学设想[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0(3).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
低年级油画棒渐变色的重要性
儿童色彩素养发展的内在需要 在系统学习色彩理论知识之前,低年级学生对色彩的使用是自发的、直接的、感性的——而非深思熟虑的。换而言之,他们对色彩的选择更倾向于依据自己对色彩的偏好。不过,少数低年级学生对色彩的选用已经有了一定的现实性。小学第一学段的学生常常能说出并认出原色和间色。此时,是开发他们多样性和创造性地绘画经验尤其是配色经验的黄金期。大号的画笔(如水粉笔)能够扩大学生的手臂活动范围,油画棒、彩色铅笔和水彩笔有助于开发学生对微小细节的表现能力。而长期的单色平涂式设色法过于呆板,越来越不能满足学生绘画欲望及能力发展的需要。另外,低年级学段也是学习积极性最强、接受能力较好的时期,这时他们像白纸般可塑性强,像海绵般吸收力好。
油画棒材质的优势 在小学生常用的绘画工具中,油画棒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与水彩笔相比,它既拥有更鲜艳的色泽,能涂出丰富的色彩变化,又有极强的覆盖力,既可擦,又耐保存,有些还水溶;与彩色铅笔相比,它远远环保耐用得多,色彩厚重又相对省力;与水粉颜料相比,它用起来轻巧便捷。更棒的是,能与水粉颜料巧妙结合使用,即油水分离。
渐变色技法的优越性 渐变色是柔和晕染开来的色彩,从明到暗,或由深转浅,或是从一个色彩过渡到另一个色彩,充满变幻无穷的神秘浪漫气息。渐变色技法较典型地运用于中国传统工笔,将其渲染的工质细腻唯美梦幻。油画棒渐变色技法,即用油画棒通过一定规律的排序涂出渐变色的效果的技法,也使笔者找到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画设色技法与小学低年级美术造型·表现课教学的一个契合点。工笔画繁复的三矾九染,显然不适用于尚缺乏耐心的低年级学生,而油画棒只需涂一层即可瞬时出现艳丽明快的效果,可谓事半功倍。
色彩对低年级学生绘画的意义 小学生作画的基本过程是先构思再打铅笔稿,然后用勾线笔勾线,最后涂颜色。如果说铅笔稿确定一幅画的骨架,勾线笔筑起血肉之躯,那么色彩则相当于最外面的皮肤,最终决定一幅画的视觉效果。漂亮的色彩可以拯救一张平庸的画,糟糕的设色也能毁掉一张出色的稿子。实际上,这里的油画棒渐变色技法突破了勾线框色的局限,直接用油画棒起稿,线面结合,同时培养了学生大胆自信果断画画的习惯。
油画棒渐变色教学实践与探索
体验色彩摸索技法 第一学期,学生的造型能力还较弱,他们的绘画方式仅限于勾线平涂。这一时期的色彩教学中,笔者没有限制绘画工具,也没用刻意传授色彩技法,而是放手让学生去大胆体验各种绘画材料,积累绘画经验,自行探索涂色方法。通过水彩笔、彩色铅笔、蜡笔、油画棒各种材料的比较运用,让学生们体验其各自的优劣。运用大量照片、绘画作品和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各类事物丰富的色彩,尝试用绘画形式去表现。
变体临摹深入学习 第二学期,学生的造型和审美能力都有了一定进步。前一学期涂色教学中,笔者只在第二课时语言中提到过几次渐变色,一些悟性好的同学自己尝试了很多次,积累了一定收获。这学期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了一系列范画,进行系统的渐变色教学。首先,通过彩虹引入色相的渐变推移。红、橙、黄、绿、青、蓝、紫,彩虹大大方便了学生对渐变色的理解记忆:红黄蓝正好是三原色,而橙绿紫则是三间色,间色由原色两两混合而成,青则用蓝绿。最初是带着学生画,先引导他们观察分析老师在课前画好的范画,然后讲解画画步骤,再在投影仪或黑板上一步步教学生画。笔者示范第一个步骤,停一下让同学们在下面跟着画。很快,笔者便意识到这种教学方法的弊端:虽是看来很简单的几根线,但学生画的速度相差太大,只能让学生们灵活地调整画面。重点和难点是在彩笔中选出红、橙、黄、绿、青、蓝、紫,并涂完整均匀。依次用红色到紫色从左到右横向平行排线,油画棒绘画排线要齐,还得用力。接下来再通过引导学生变体临摹一些简单的植物、动物及风景来深入学习渐变色技法。以《茂密的花》为例,先让学生看老师完整地示范用油画棒画一件物品的过程,再让他们凭记忆画。首先还是出示范画,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让他们观察发现和指出作品中用到的的色彩,感受这种画法的好处,同时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要引导学生分析范画的难点,启发思维,使他们带着问题看老师示范,再运用教师示范的方式,临摹结合添画,选择多种颜色自由搭配,完成作品。
照片写生灵活运用 第三学期,孩子们升入三年级,教材中已出现了三原色的教学内容。有了一学年的教学铺垫,以《黄色和蓝色的画》为例,笔者把该课拆分为独立的两课,其中黄色的画选定了向日葵作为素材,画一幅以黄色为主的画。笔者精选丰富的照片和绘画作品制作课件,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由远到近、从多到少,全方位、多角度,将不同品种、不同生长时期的向日葵,以及花与花之间的关系,直观呈现给学生,通过层层深入的观察分析引导、趣味的手势比划、精简的示范,使学生对向日葵有了较全面的认知。他们能发现娇嫩的向日葵花芯中心到花瓣外边缘有黄绿、柠檬黄、中黄、橘黄、桔红再回归橘黄、中黄、柠橡黄的微妙色彩推移,并用油画棒渐变磨色技法生动地表现出来。然而,照片是人为处理过的图像,摄影师已经设定了视角、构图和色调,它方便了教学操作过程,却非长久之计。照片写生只是过渡到对景写生的准备阶段,是为后面的实景写生创作服务的。
拓展迁移 迁移,既是面对绘画内容不同题材时在技法上的触类旁通,也是运用不同绘画工具时的举一反三。令人惊喜的是,《对印版画》这一课中,在老师还未提醒的情况下,很多学生已经能自觉地把油画棒渐变色技法迁移到水粉颜料的运用中。渐变色已深入人心可见一斑。
教学取得初步成效
渐变色提高了学生观察发现能力 通过渐变色的学习,学生们逐渐能观察出不同色彩间的区别与联系,使他们慢慢学会比较观察和深入发现。低年级学生已经能感受到事物色彩上微妙的变化,以绿葡萄为例,学生能发现阴影部位是深绿色,光泽部分的绿色明度高接近白色,甚至能看出明暗交界线的形状接近月牙形。通过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和示范,学生能够用渐变色塑造葡萄作为球体的体积感。在此色彩还起到了以色塑形的作用。
渐变色美化了学生画面效果 这是油画棒渐变色教学成效最直接的体现。学生画画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纯色平涂,而是大胆地尝试多种色彩的渐变色搭配,使造型更有生命,色彩更有张力,画面更加丰富灵动。
渐变色提升了学生画画兴趣和信心 刻板的勾线框色平涂画法使学生作品接近流水线上的加工品,消磨学生的绘画激情,埋没学生的创意和灵气,淹没绘画作品的生机与活力。而油画棒还可釆用平涂填色法、调和过渡法、重叠混色法、刮色法、单色薄画法、叠色薄法等丰富灵活的技巧,呈现有趣的肌理变化,令学生创作拥有更深广的挖掘空间。而正是由于渐变色美化了学生画面效果,他们获得进步的快乐,画画时内心更有成就感。周围同学、老师、家长的赞美,使他们更加自信,更加热爱画画。这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让每一个孩子在美术课堂活动中最大程度地受益,是美术教学的宗旨。色彩教学只是整个小学美术教学的一个方面,而低年级油画棒渐变色教学是其中的一抹亮色。以此为窗,将这种开放的教学观迁移到整个学习阶段,让孩子们在大胆尝试中茁壮成长,在快乐的主动探索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周正强.小学美术创新教学设想[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0(3).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