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玩,是小孩子的天性,时下教育却不同程度地扼杀这种天性,孩子没有一个真正的童年,他们从入学前班开始便 “艰苦”地学习,课业负担日渐加重,为厌学情绪的产生埋下了隐患。父母在训斥孩子 “贪玩不学习”,甚至教师也对小学生在“玩”上横加指责。我们随处可以发现,孩子在玩时都很投入、很快乐。虽然是在玩,但却像认真地做事。对于孩子来说,游戏并非是成人眼里的随意玩耍,而是一种“严肃的工作”。孩子是把“严肃”的目的与游戏过程快乐的情绪结合起来,而成人往往只注重后者,忽略前者。以至于经常听到许多父母在训斥孩子:“就知道玩,还不赶快去学习!”、“这孩子玩心太重,不会有出息。”在教师的嘴里可以听到“哪都有你,就是学习找不到你。”“别再玩了,跟xx学学,看他多听话”……这些教师和父母都认为孩子只有从小忙着认字、学习琴棋书画才是又聪明、又爱学习的好孩子,在他们眼中,这样的孩子才是班里的典范、父母的骄傲。其实他们也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教育的误区。如何看待孩子的玩是我们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玩也是一种学习方式
玩,是儿童最初的学习方式之一,那就是在无拘无束的玩耍中,儿童不仅丰富了自己的触觉、听觉、视觉、味觉经验,学会动手,而且培养了健康的身心。
记得我们小时候喜欢玩“打仗”,把野外悬挂在树上的马蜂窝当作“敌人”,经常被马蜂蜇伤。后来老年人告诉我们,当马蜂袭来时,身体紧贴地面,一动不动。果然马蜂在我们的头顶上盘旋一阵就走了。后来老师教我们:蜂眼是复眼,对移动的目标非常敏感。我们在闯马蜂窝的游戏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一种生存技能。
二、玩也是不可少的生活内容
孩子们的玩有特点,引导是关键:1、孩子在玩中实现自己的欲望,生活中某情节、某一件事、某一物质都可以引起孩子玩的欲望,具有自主性特点,教师要培养孩子的主观能动性。2、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会流露出愉快、兴奋和喜悦的情绪。玩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孩子们能在玩中愉快地了解未知事物,在玩中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具有释放情绪的正确性特点,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3、多数孩子喜欢变化无穷的原始材料,如沙、土、积木等,正是由于这些可以塑造孩子创新意识的原始素材的存在,孩子才能无休止地玩下去,且以为玩得好而沾沾自喜,具有自我表现欲强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这些因素起源于生活,又促使孩子在生活中快乐地玩,玩既能促进孩子技能的发展,又能促进孩子想象和思维的发展,能开发孩子的潜能。
三、玩也是一种智能开发
小孩子最不爱听的一句话是“我不跟你玩了”。这必然是在团体游戏之中产生了“冲突”。在发生冲突时,孩子们才知道原来别人和自己的立场并不相同,为了和朋友一起玩,他们会把自己心里的想法告诉对方,并且慢慢站在对方立场考虑问题,可见孩子在玩中了解了基本的为人处事之道。孩子们在一次又一次的玩耍中,渐渐长大、渐渐懂事。
每次玩耍,都能让孩子有所收获。例如,孩子在玩自制的“竹管枪”,发现活塞运动产生的压强,能使竹管前端小纸蛋弹射出去,两端的小纸蛋沾水密封越好效果就越好。这些让孩子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玩是孩子的权利
中国科学院媒介传播与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卜衛提出:“如果玩不在是学习时,我们就不应该让儿童玩了吗?我反对当玩是学习时,才鼓励儿童玩。”我赞同这一观点,根据《儿童权利公约》,玩就是儿童的一种权利。《儿童权利公约》彻底鲜明地阐述了以学习等理由不让孩子玩耍是在剥夺儿童权利的观点。但是,教师应该加强引导。
1、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游戏环境。首先从物质条件来说,应该有孩子想玩的东西和场地,另外还得营造轻松自由的气氛。
2、在“玩”中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教孩子玩时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意识,让孩子养成不依赖大人,能自己独立玩的习惯。在西方国家,就较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出生的婴儿就放在一间独立的房间,让孩子自己睡,一岁多的孩子大都能自己玩。而我们这里,父母总怕孩子不会玩,怕孩子摔疼摔伤,总陪在孩子身边,时间一长,就养成了依赖成人的习惯,不会自己去思考问题,也就影响到孩子人格的健全发展。
3、让孩子参与户外活动和体育游戏。现在,都市生活让人们渐渐失去了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孩子也逐渐失去了与大自然的相处机会,取而代之的是电视、电子游戏、电动玩具和因特网。这样会阻止孩子探索自然界的兴趣。所以家长和教师要多带孩子到户外世界去游戏和活动。在户外,孩子可以无拘无束地玩,尽情嬉戏。创造性地多让孩子接触水、土、动植物等自然物质、扩大孩子的视野,陶冶孩子的情感,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每一次的玩耍,都能让孩子收获很多。例如,孩子在玩泥沙时,发现泥土加水会变松软,而用泥土制成的容器却能够盛水。孩子们由此了解泥土和沙子的性质。另外,孩子们在捏搓泥土时,可以将泥土变成圆的、扁的、长的等各种形状,这就有助于培养孩子对于素材的特征及形状大小等方面的辨别能力。又如孩子在玩泥沙过程中采用堆积、揉搓等手法,成功地制作了一些自己喜爱的东西。这一制作过程,就又让孩子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同时家长和教师还应带领孩子多参加体育活动,锻炼孩子的运动能力及动作协调能力,培养孩子的反应灵敏性。特别要多从事操作活动和运动,家长不应只给孩子提供电动、智力玩具,应该有一些活动性的玩具,如皮球、哑铃、跳绳等。这样孩子不仅从活动中获得快乐,也锻炼了孩子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准确性,更能促进孩子体质体能的发展。
【作者单位:白河县西营镇中心小学 陕西】
一、玩也是一种学习方式
玩,是儿童最初的学习方式之一,那就是在无拘无束的玩耍中,儿童不仅丰富了自己的触觉、听觉、视觉、味觉经验,学会动手,而且培养了健康的身心。
记得我们小时候喜欢玩“打仗”,把野外悬挂在树上的马蜂窝当作“敌人”,经常被马蜂蜇伤。后来老年人告诉我们,当马蜂袭来时,身体紧贴地面,一动不动。果然马蜂在我们的头顶上盘旋一阵就走了。后来老师教我们:蜂眼是复眼,对移动的目标非常敏感。我们在闯马蜂窝的游戏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一种生存技能。
二、玩也是不可少的生活内容
孩子们的玩有特点,引导是关键:1、孩子在玩中实现自己的欲望,生活中某情节、某一件事、某一物质都可以引起孩子玩的欲望,具有自主性特点,教师要培养孩子的主观能动性。2、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会流露出愉快、兴奋和喜悦的情绪。玩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孩子们能在玩中愉快地了解未知事物,在玩中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具有释放情绪的正确性特点,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3、多数孩子喜欢变化无穷的原始材料,如沙、土、积木等,正是由于这些可以塑造孩子创新意识的原始素材的存在,孩子才能无休止地玩下去,且以为玩得好而沾沾自喜,具有自我表现欲强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这些因素起源于生活,又促使孩子在生活中快乐地玩,玩既能促进孩子技能的发展,又能促进孩子想象和思维的发展,能开发孩子的潜能。
三、玩也是一种智能开发
小孩子最不爱听的一句话是“我不跟你玩了”。这必然是在团体游戏之中产生了“冲突”。在发生冲突时,孩子们才知道原来别人和自己的立场并不相同,为了和朋友一起玩,他们会把自己心里的想法告诉对方,并且慢慢站在对方立场考虑问题,可见孩子在玩中了解了基本的为人处事之道。孩子们在一次又一次的玩耍中,渐渐长大、渐渐懂事。
每次玩耍,都能让孩子有所收获。例如,孩子在玩自制的“竹管枪”,发现活塞运动产生的压强,能使竹管前端小纸蛋弹射出去,两端的小纸蛋沾水密封越好效果就越好。这些让孩子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玩是孩子的权利
中国科学院媒介传播与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卜衛提出:“如果玩不在是学习时,我们就不应该让儿童玩了吗?我反对当玩是学习时,才鼓励儿童玩。”我赞同这一观点,根据《儿童权利公约》,玩就是儿童的一种权利。《儿童权利公约》彻底鲜明地阐述了以学习等理由不让孩子玩耍是在剥夺儿童权利的观点。但是,教师应该加强引导。
1、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游戏环境。首先从物质条件来说,应该有孩子想玩的东西和场地,另外还得营造轻松自由的气氛。
2、在“玩”中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教孩子玩时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意识,让孩子养成不依赖大人,能自己独立玩的习惯。在西方国家,就较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出生的婴儿就放在一间独立的房间,让孩子自己睡,一岁多的孩子大都能自己玩。而我们这里,父母总怕孩子不会玩,怕孩子摔疼摔伤,总陪在孩子身边,时间一长,就养成了依赖成人的习惯,不会自己去思考问题,也就影响到孩子人格的健全发展。
3、让孩子参与户外活动和体育游戏。现在,都市生活让人们渐渐失去了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孩子也逐渐失去了与大自然的相处机会,取而代之的是电视、电子游戏、电动玩具和因特网。这样会阻止孩子探索自然界的兴趣。所以家长和教师要多带孩子到户外世界去游戏和活动。在户外,孩子可以无拘无束地玩,尽情嬉戏。创造性地多让孩子接触水、土、动植物等自然物质、扩大孩子的视野,陶冶孩子的情感,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每一次的玩耍,都能让孩子收获很多。例如,孩子在玩泥沙时,发现泥土加水会变松软,而用泥土制成的容器却能够盛水。孩子们由此了解泥土和沙子的性质。另外,孩子们在捏搓泥土时,可以将泥土变成圆的、扁的、长的等各种形状,这就有助于培养孩子对于素材的特征及形状大小等方面的辨别能力。又如孩子在玩泥沙过程中采用堆积、揉搓等手法,成功地制作了一些自己喜爱的东西。这一制作过程,就又让孩子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同时家长和教师还应带领孩子多参加体育活动,锻炼孩子的运动能力及动作协调能力,培养孩子的反应灵敏性。特别要多从事操作活动和运动,家长不应只给孩子提供电动、智力玩具,应该有一些活动性的玩具,如皮球、哑铃、跳绳等。这样孩子不仅从活动中获得快乐,也锻炼了孩子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准确性,更能促进孩子体质体能的发展。
【作者单位:白河县西营镇中心小学 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