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般来说,高中生在阅读过程中已经不会有明显的阅读障碍,阅读过程比较流畅、自然,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具备了足够的“阅读能力”。从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很多高中生的阅读仅仅停留在“读”,很少去细思文章中的深意,难以与作者产生共情,阅读效果仅仅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与新课标的要求有着比较大的差距。因此,高中语文教师有必要对以往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审视,做出更多的突破创新。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学的目的不应只放在相应知识的传授上,而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如何与他人进行合作,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到阅读上,就是说让学生能够顺畅的读出一篇文章,其实只是一个非常初级的目标,还应培养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能够自发自主的进行阅读,抓住文字内容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尽可能地从阅读中汲取到成长所需要的营养。以下即从实际教学工作出发,对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策略提出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丰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绝不会是为了“写”而“写”,都有着各自的创造目的和相对来说较为特殊的创作背景。这种目的或背景有些直接在文中就有所体现,有些会作为材料在教材中给出,但還有进一步丰富的余地。而造成学生阅读时难以深入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对创作背景缺乏充分的了解,没办法通过丰富、详实的材料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这一点,需要高中语文教师在平时注重积累,通过各种方式补充创作背景资料,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深入理解。
比如《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名篇。通过阅读课文,学生们可以明白作者对主人公别里科夫及其类似人物的辛辣讽刺,调侃他们的顽固、迂腐、害怕变化的性格。但是,别里科夫其实是腐朽沙皇统治下的一种典型形象,文章中的矛头还指向了沙皇封建统治制度。这一点,靠学生自己去领悟是比较困难的,需要教师提供更多的资料素材,向学生介绍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现实,帮助他们理解到文章的深层含义。
二、通过小组学习,强化自主探究
高中生普遍面临着沉重的高考压力,他们的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被考试所“固化”,只会顺着教师给出的思路去思考。但文学作品的特点,就在于“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应该是读者自发形成的,而不是由他人灌输的,这对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更多的小组学习,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交流讨论,活跃他们的思想,在思维的碰撞中形成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独特看法,逐渐具备自主探究的能力。
比如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中,寄托了鲁迅较为复杂的感情。既有对北洋政府反动本质的痛恨,也有对遇难学生的无尽痛惜,还有对学生缺乏缜密透彻斗争思路的惋惜,不一而足。对于这类感情内涵比较丰富的课文,单个学生在阅读时有时仅能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但是通过小组学习的交流讨论,他们有了一个互相补充、促进理解的机会,可以了解到其他人的关注点和学习方法,并据此完善自己的思路,逐渐形成较为缜密的阅读思维。
三、重视课外阅读,培养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形成,单单依靠教材中的课文是不够的,还需要对课外阅读提起足够的重视。一般来说,课文是单独的文章,或文学作品中的某个片段,与课外书目相比相互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而且课外阅读书目在选择上给了学生更多的自由,更容易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现在市场上各类书籍非常丰富,质量良莠不齐,而且高中生的时间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不能让学生因为读课外书而影响到正常的课程学习,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该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根据学生兴趣及发展需求,向他们推荐合适的课外阅读书目。
比如,《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新闻史上的名作,于无声处听惊雷,通过简练的文字表达出强烈的思想感情。高中生容易受到此类作品的影响,产生阅读兴趣。这时,教师不应简单的鼓励他们阅读各类新闻,因为现在网络极为发达,充斥着各类自媒体,新闻内容真假难辨,质量也参差不齐,大量阅读反而可能起到反作用;而是可以推荐《优秀新闻作品选读》等书籍,培养起他们对于优秀新闻作品的阅读兴趣,甚至可能影响到他们今后的职业道路。
综上所述,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水平其实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教师付出长时间的努力,但这种努力绝对是值得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不应该是一项“苦差事”,而是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获得愉悦精神享受的一条重要途径。高中生在今后的人生中是否能一直保持学习的兴趣与动力,是否具备正确高效的自主学习方法,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他们受到的语文阅读教育。希望广大教师同仁能够认识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努力推动其教学水平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吕宏.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浅谈[J].课程教育研究,2018(43):91-92.
[2]沈泱.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文集(一)[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2.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学的目的不应只放在相应知识的传授上,而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如何与他人进行合作,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到阅读上,就是说让学生能够顺畅的读出一篇文章,其实只是一个非常初级的目标,还应培养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能够自发自主的进行阅读,抓住文字内容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尽可能地从阅读中汲取到成长所需要的营养。以下即从实际教学工作出发,对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策略提出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丰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绝不会是为了“写”而“写”,都有着各自的创造目的和相对来说较为特殊的创作背景。这种目的或背景有些直接在文中就有所体现,有些会作为材料在教材中给出,但還有进一步丰富的余地。而造成学生阅读时难以深入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对创作背景缺乏充分的了解,没办法通过丰富、详实的材料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这一点,需要高中语文教师在平时注重积累,通过各种方式补充创作背景资料,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深入理解。
比如《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名篇。通过阅读课文,学生们可以明白作者对主人公别里科夫及其类似人物的辛辣讽刺,调侃他们的顽固、迂腐、害怕变化的性格。但是,别里科夫其实是腐朽沙皇统治下的一种典型形象,文章中的矛头还指向了沙皇封建统治制度。这一点,靠学生自己去领悟是比较困难的,需要教师提供更多的资料素材,向学生介绍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现实,帮助他们理解到文章的深层含义。
二、通过小组学习,强化自主探究
高中生普遍面临着沉重的高考压力,他们的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被考试所“固化”,只会顺着教师给出的思路去思考。但文学作品的特点,就在于“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应该是读者自发形成的,而不是由他人灌输的,这对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更多的小组学习,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交流讨论,活跃他们的思想,在思维的碰撞中形成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独特看法,逐渐具备自主探究的能力。
比如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中,寄托了鲁迅较为复杂的感情。既有对北洋政府反动本质的痛恨,也有对遇难学生的无尽痛惜,还有对学生缺乏缜密透彻斗争思路的惋惜,不一而足。对于这类感情内涵比较丰富的课文,单个学生在阅读时有时仅能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但是通过小组学习的交流讨论,他们有了一个互相补充、促进理解的机会,可以了解到其他人的关注点和学习方法,并据此完善自己的思路,逐渐形成较为缜密的阅读思维。
三、重视课外阅读,培养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形成,单单依靠教材中的课文是不够的,还需要对课外阅读提起足够的重视。一般来说,课文是单独的文章,或文学作品中的某个片段,与课外书目相比相互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而且课外阅读书目在选择上给了学生更多的自由,更容易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现在市场上各类书籍非常丰富,质量良莠不齐,而且高中生的时间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不能让学生因为读课外书而影响到正常的课程学习,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该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根据学生兴趣及发展需求,向他们推荐合适的课外阅读书目。
比如,《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新闻史上的名作,于无声处听惊雷,通过简练的文字表达出强烈的思想感情。高中生容易受到此类作品的影响,产生阅读兴趣。这时,教师不应简单的鼓励他们阅读各类新闻,因为现在网络极为发达,充斥着各类自媒体,新闻内容真假难辨,质量也参差不齐,大量阅读反而可能起到反作用;而是可以推荐《优秀新闻作品选读》等书籍,培养起他们对于优秀新闻作品的阅读兴趣,甚至可能影响到他们今后的职业道路。
综上所述,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水平其实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教师付出长时间的努力,但这种努力绝对是值得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不应该是一项“苦差事”,而是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获得愉悦精神享受的一条重要途径。高中生在今后的人生中是否能一直保持学习的兴趣与动力,是否具备正确高效的自主学习方法,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他们受到的语文阅读教育。希望广大教师同仁能够认识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努力推动其教学水平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吕宏.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浅谈[J].课程教育研究,2018(43):91-92.
[2]沈泱.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文集(一)[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