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个性张扬、自主探究的语文教学模式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4704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师引导学生,学生也推动教师;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坐春风’的境地”(刘国正语)。作为教师应指导学生会读书,然后放心让学生去读书,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构建个性张扬的语文教学模式,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授之以读法
  首先,叶圣陶先生告诫我们:“要了解语言文字,通常的办法是翻查字典词典。从原则上说,无论什么人都应该把字典、词典作为终身伴侣,以便随时解决语言文字的疑难。”因此,笔者要求学生每人必备字典词典,还在每节课中留给他们适当的时间,先进行查字典的训练,教给他们查字典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其次,所读作品中的精彩句段,重要篇章的论点、论据或艺术特点,语言现象的归类释疑、有意义的写作材料的积累、阅读过程中有感而发的思想火花等,要鼓励学生把他们列为阅读笔记的内容,长期沉淀便成为自己的东西,终生受益。
  再次, 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我体验、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的素质。在学习课文的前提下,可推荐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名著,让学生自己去认识书中丰富多彩的人物,学习自己用笔去描述对这些人物的感受。
  二、授之以说法
  教师的语言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就要注情于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教师带着感情教,满怀深情说,娓娓动听的话语就能在学生心里产生共鸣,从而“情动而辞发”,造成一触即发的态势。一定的情境,激起了学生一吐为快的情趣,并且在这一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又得到了启发和教育。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诱发学生说话的欲望,给学生一个说话的空间,让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己见,在争论中迸射出思想的火花,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和答案的多样性。教学人物形象丰满、故事性较强的文学作品后,让学生复述,达到“说”话的目的,既巩固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说话能力。如学了《短文两篇》,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活中的第一次;学了《童趣》,让学生交流自己儿时的“物外之物”……这样给学生提供充分说话的机会,无形中培养提高了表达能力。
  三、授之以疑法
  “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让他们在“乐学”中敢于质疑、乐于质疑,充分发挥思维能动性,敢于“异想天开”,并体验自己的新颖创见被其他同学接受和赞赏的满意感、自豪感。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多种质疑不应担心、回避,更不要阻止、压制,而应及时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引导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及相关知识的理解、挖掘,通过有目的的思考、探究,来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使学生既学习知识、发展智力又增强能力,为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能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激励。
  如上课时学生会对“今年爸妈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这样的广告语犯疑,教师要大胆和学生共同进行探讨。这个广告的确存在语病,要让学生知道分析其语法上前后矛盾的错误。但是广告的经济效益和为大多数人所认可的原因而出现此类现象,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见解,最后通过师生合力,为其找到合适的解释。新课程要求教师能够大胆面对此类问题,在实践中不断使学生关注生活中语文,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解释生活,更好地理解生活。
  四、授之以觅法
  魏书生曾说过,要进行教改,教师必须把自己的心灵全方位向学生敞开,把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对教改的看法真诚地和学生倾谈。这样,师生在充分信任、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探讨问题、探讨改革,才能共同完成语文教改的任务。在课堂上,我总是努力去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逐渐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建立一种以人为本的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轻松和谐的氛围,便于学生人人参与,轻装上阵,畅所欲言。这种方法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这就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学习。
  1.撰写调查报告。在进行综合性学习“漫游语文世界”时,可要求学生到生活中寻找语文,分小组走上街头、走近荧屏、走到图书馆、走进网络,搜集资料,筛选、分类、编排,装帧设计,装订成册,互相交流。
  2.办手抄报,交流评价。可定期举办读书汇报会,主张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汇报会上谈读书心得,交流思想,推荐佳作。
  3.主张户外活动,回归自然,关注社会。学生可以三五成群到图书馆、公园、旅游胜地,所有这些都为写作积累了素材。
  4.上网查阅、收集和筛选信息。可通过大家比较喜爱的这种模式,互相交流,互相借鉴,不断提高,以及通过教室后面开设的“语文角”和全班同学共同分享。
  通过尝试,我深刻地感到: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必须经过新旧教育观念和行为转变的风雨历程,但是,无论这个过程多么艰辛、多么沉重,我们必须以“敢立潮头唱大风”的精神走向它、走进它,给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和活动的机会。唯有如此,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真正浸染着新课程民主、和谐、个性张扬的底色。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许多老师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成数学教学的重头戏,“创设情境”成为我们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有些教师为了片面追求狭隘的教学情境,淡化甚至扭曲了激趣教学的初衷,降低了数学教学的实效。究竟如何来创设有效的情境呢?我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期刊
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要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形象,在读中感悟语言,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陶冶情感,在读中塑造个性;让学生充分地悟,使他们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让学生充分地表达,使他们直抒自己的心得、畅谈自己的评价,做“阅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语文课程 阅读教学 体验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
期刊
小学语文的阅读训练在于促成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在研读挖掘文本时,应充分融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运用相关策略使无意变有意,使机械变灵动,调动学生联系生活、体验生活、回归生活,凭借这些生活元素发挥学生听、说、读、写的主动性,在文本反映生活、生活反哺文本的双效互动中促成学生语言素养的提高和阅读能力的发展。  一、问渠哪得清如许——源头活水来  语文界曾流行过这样一句话:“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我无法
期刊
现在的文言文教学,似乎已经走到了一个没有出路的胡同里,明知道前面没有出路,还是向前走,因为每个人都在向前走。  现在的文言文教学面临着两大困难:一个是教师的教法陈旧,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第二个是学生方面的问题,不喜欢学。但是,文言文毕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如果连学生都不喜欢的话,还有谁可以继承和发扬呢?  至于要找出学生不喜欢文言文的原因,也有两条:一是文言文离我们的生活太远,没有
期刊
作业是教学中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环节。批改作业是检查教学效果、发现教学问题、及时进行教学调控、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很多老师只重视作业的布置,忽视了作业的批改艺术。讲究作业的批改艺术,不但减轻了老师的教学负担,更能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自觉性、积极性,从而达到“作业”的目的。  一、探索富有人性化的作业批改模式  1.多样化的符号肯定点滴成就  比如:用“☆”来肯定学生在某一道题的
期刊
阅读和写作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阅读教学是以阅读教材为对象的语文学习形式,目的在于指导学生理解材料内容,吸收材料所包容的知识信息,培养审美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写作教学则是指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表达思想感情的学习形式,其精髓在于创新,二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促进。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但在日常的教学
期刊
实施新的课程改革标准以来,数学理解题、探究题、综合题多起来。部分学生抱怨投入的思维含量过大,对变化莫测的题目难以应对,就一份试题而言,题目的相对拉长导致了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情绪,面上讨厌数学课。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最不愿意看到这种现象发生,因此在我心中一直有一个愿望——让更多的学生摆脱苦恼,让更多的学生喜欢数学,让所有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并且我也为自己的愿望做了大胆的尝试和努力的探索。  一、课堂教学
期刊
新课的引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一节课有个好的开端,像一场戏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序幕。正确的新课引入,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使教学有事半功倍之效。“简约”教学要求情境创设目标要明确,要内蕴数学学习的素材,要扣紧数学探究的主题,要在恰当的时机巧妙逼近所要探究的内容本质,不能为“情境”而“情境”,牵强冗长、喧宾夺主、哗众取宠之情境都不可取。因
期刊
摘 要:怎样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认真研究的问题。在小学教学中,对差生要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一是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差生;二是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同时,我们要积极采取一些小学数学教学中转化差生的措施,帮助差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成绩,为提高整体素质服务。  关键词:数学 差生 原因 教育 转化 措施  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那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的素
期刊
摘 要:新课改明确提出主动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谓主动探索精神,指的是学生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而进行的创新性学习,是以教师指导为起点、以主动学习为途径、以小组合作为形式、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数学教学 主动探索精神 学习能力培养  所谓“主动精神”,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主动的学习,它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