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区域活动内容与主题活动及班级环境融为一体。
新《纲要》指出,环境应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注意体现教育进程及幼儿的发展状况。因此,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遵循《纲要》提倡的在环境创设中始终坚持“儿童参与”的原则,力求区域活动与班级环境有机整合。
我们积极地把有关环境创设的理论运用于实际活动之中。如我们在开展“祖国真伟大”主题时,指导和鼓励孩子们在美工区利用多种材料制作蒙古帽、新疆帽、藏族裙、绘画少数民族不同的服饰、舞蹈动作、习俗等,还利用五彩泥捏出不同民族、不同姿态的人物,给他们戴上帽子或梳上小辫子,变成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民族娃娃,漂亮又神气。孩子们在活动中既锻炼动手能力,又培养自信心和成就感。
陈鹤琴先生说:“以学生的成绩来布置环境最适当、最有意义。”我们依照这样的教导,把孩子们的作品陈列在柜子上、窗台上,孩子们自己也把绘画的各族人物粘贴在活动室一排长长的大柜子上,布置成一幅丰富多彩的民族大家庭画面,内容丰富而美丽,他们身着民族服装,头戴自制服饰、小帽,伴随着优美动听的民族音乐翩翩起舞,在这艺术的环境中尽情地表现自我。主题活动内容在区域活动中得到丰富和延伸。
二、主题活动为区域游戏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活动内容。
1.围绕主题创设区域、提供适宜的材料,满足幼儿游戏的需求。
随着幼儿对游戏的需求,原有的区域、材料已不能满足幼儿游戏的愿望。经过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原有的环境、场地、区域设置发生变化。中国彩色年历展厅、年历设计室、年历玩具厂、年历服装厂,一个个围绕主题活动展开的区域游戏活动产生了,丰富的游戏内容、材料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不同的活动内容和小组。活动中他们自己分工,寻找相关的材料用品,共同讨论、设计、动手制作。区域游戏为幼儿提供了相互交流、合作学习的最佳场所,满足了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和学习方式,力求每个幼儿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2.主题活动使幼儿转变了在区域游戏中的角色。
区域的调整、游戏内容的丰富改变了幼儿在游戏中的角色。制作服装的小工人、小小设计师、玩具制作人、时装模特等。幼儿置身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中,为自己的工作忙碌着,一件件利用废旧年历制作的作品诞生了。孩子们穿上用废旧挂历自制的服装,为爸爸妈妈展示精彩的时装秀。看着孩子们神采飞扬的样子,家长无不流露出赞赏与欣慰的笑容。
三、在区域活动中及时捕捉教育契机,生成新的主题。
1.适宜的区域材料诱发主题活动的生成。
新学期开始了,为摆脱小班孩子入园时产生的焦虑,教师专设了一个我最喜欢的玩具区,允许幼儿从家中带喜欢的玩具来园。通过对幼儿所带玩具的观察发现,男孩子们带来的几乎都是汽车,有小汽车、吉普车、消防车、翻斗车、赛车、挖土车、吊车、警车、双层汽车及可以遥控和开启门窗的车模。丰富的汽车玩具同样感染了女孩子。不管是过渡环节还是区域活动,汽车总是强烈地吸引着孩子的目光,就连户外活动时孩子们也忘不了自己的汽车。看到这种情景,教师意识到这是幼儿的一个兴趣点,也是很好的教育契机。于是教师调整分析幼儿对汽车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汽车所包含的知识,情感的教育价值,有关汽车的主题生成了。教师着手收集整理资料;确定有关汽车主题的目标;预设活动方案和形式。活动中孩子么们轮流介绍汽车、交换玩具、观察比较汽车的不同,了解汽车功能,搭建汽车停车场,师生共同创设模拟公共汽车、汽车制造厂,扮演司机、制作汽车票和制作未来的汽车等一系列活动展开了。
2.区域中的自由环境空间,有利于教师捕捉兴趣点生成新主题。
秋天慢慢向我们走来,踏着金秋的落叶,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来到荷园,找寻秋天的踪迹。看着满园荷色,遍地的花草,挂满树枝的野枣,孩子们欢呼着、雀跃着。但孩子们对秋天渴望了解什么、他们的兴趣点在哪里,是教师感到茫然和困惑的。于是,科学区中的“问题墙”诞生了,在这块自由的版面上,孩子们可以任意地展示自己的发现、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渐渐地,“问题墙”上的问题多了:“野枣有种子吗?”“荷花是谁种的?”“小草上一串串黑色的小豆是种子吗?”……在老师整理、归纳孩子们的问题时,孩子们的好奇都集中在关于种子的问题上。
3.教师关注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的活动及时把握幼儿的兴趣与需求,可以诱发主题的生成。
随着圣诞节的来临,街道上迎圣诞的氛围越来越浓,这时老师发现美工区的孩子们在寻找各种材料做小吊饰、贺卡和礼物。老师抓住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与幼儿一起讨论怎样过圣诞,因为教师相信幼儿有自己制订计划的能力。
孩子们选择和爸爸妈妈一起过的形式庆祝圣诞节,老师是导演,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演员,可在孩子们制订计划、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一系列的问题随之产生:孩子们想邀请家长表演节目,怎么让家长报名呢?圣诞节上应该有什么样的活动?道具由谁来做?主持人由谁来当?在哪儿演出、场地怎样布置?演出时间定在什么时候?圣诞节活动的程序怎么定?等等。“欢欢喜喜过圣诞”的主题活动就在孩子们亲身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将自己的感受、想法与同伴进行交流。
总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由于各种活动模式都存在各自不同的优势与弊端,因此我们还将继续思考主题目标统领下的区域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价值,探寻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的最佳结合点,让每一个幼儿在探索中获取知识,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在游戏中感受愉悦。
新《纲要》指出,环境应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注意体现教育进程及幼儿的发展状况。因此,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遵循《纲要》提倡的在环境创设中始终坚持“儿童参与”的原则,力求区域活动与班级环境有机整合。
我们积极地把有关环境创设的理论运用于实际活动之中。如我们在开展“祖国真伟大”主题时,指导和鼓励孩子们在美工区利用多种材料制作蒙古帽、新疆帽、藏族裙、绘画少数民族不同的服饰、舞蹈动作、习俗等,还利用五彩泥捏出不同民族、不同姿态的人物,给他们戴上帽子或梳上小辫子,变成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民族娃娃,漂亮又神气。孩子们在活动中既锻炼动手能力,又培养自信心和成就感。
陈鹤琴先生说:“以学生的成绩来布置环境最适当、最有意义。”我们依照这样的教导,把孩子们的作品陈列在柜子上、窗台上,孩子们自己也把绘画的各族人物粘贴在活动室一排长长的大柜子上,布置成一幅丰富多彩的民族大家庭画面,内容丰富而美丽,他们身着民族服装,头戴自制服饰、小帽,伴随着优美动听的民族音乐翩翩起舞,在这艺术的环境中尽情地表现自我。主题活动内容在区域活动中得到丰富和延伸。
二、主题活动为区域游戏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活动内容。
1.围绕主题创设区域、提供适宜的材料,满足幼儿游戏的需求。
随着幼儿对游戏的需求,原有的区域、材料已不能满足幼儿游戏的愿望。经过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原有的环境、场地、区域设置发生变化。中国彩色年历展厅、年历设计室、年历玩具厂、年历服装厂,一个个围绕主题活动展开的区域游戏活动产生了,丰富的游戏内容、材料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不同的活动内容和小组。活动中他们自己分工,寻找相关的材料用品,共同讨论、设计、动手制作。区域游戏为幼儿提供了相互交流、合作学习的最佳场所,满足了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和学习方式,力求每个幼儿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2.主题活动使幼儿转变了在区域游戏中的角色。
区域的调整、游戏内容的丰富改变了幼儿在游戏中的角色。制作服装的小工人、小小设计师、玩具制作人、时装模特等。幼儿置身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中,为自己的工作忙碌着,一件件利用废旧年历制作的作品诞生了。孩子们穿上用废旧挂历自制的服装,为爸爸妈妈展示精彩的时装秀。看着孩子们神采飞扬的样子,家长无不流露出赞赏与欣慰的笑容。
三、在区域活动中及时捕捉教育契机,生成新的主题。
1.适宜的区域材料诱发主题活动的生成。
新学期开始了,为摆脱小班孩子入园时产生的焦虑,教师专设了一个我最喜欢的玩具区,允许幼儿从家中带喜欢的玩具来园。通过对幼儿所带玩具的观察发现,男孩子们带来的几乎都是汽车,有小汽车、吉普车、消防车、翻斗车、赛车、挖土车、吊车、警车、双层汽车及可以遥控和开启门窗的车模。丰富的汽车玩具同样感染了女孩子。不管是过渡环节还是区域活动,汽车总是强烈地吸引着孩子的目光,就连户外活动时孩子们也忘不了自己的汽车。看到这种情景,教师意识到这是幼儿的一个兴趣点,也是很好的教育契机。于是教师调整分析幼儿对汽车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汽车所包含的知识,情感的教育价值,有关汽车的主题生成了。教师着手收集整理资料;确定有关汽车主题的目标;预设活动方案和形式。活动中孩子么们轮流介绍汽车、交换玩具、观察比较汽车的不同,了解汽车功能,搭建汽车停车场,师生共同创设模拟公共汽车、汽车制造厂,扮演司机、制作汽车票和制作未来的汽车等一系列活动展开了。
2.区域中的自由环境空间,有利于教师捕捉兴趣点生成新主题。
秋天慢慢向我们走来,踏着金秋的落叶,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来到荷园,找寻秋天的踪迹。看着满园荷色,遍地的花草,挂满树枝的野枣,孩子们欢呼着、雀跃着。但孩子们对秋天渴望了解什么、他们的兴趣点在哪里,是教师感到茫然和困惑的。于是,科学区中的“问题墙”诞生了,在这块自由的版面上,孩子们可以任意地展示自己的发现、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渐渐地,“问题墙”上的问题多了:“野枣有种子吗?”“荷花是谁种的?”“小草上一串串黑色的小豆是种子吗?”……在老师整理、归纳孩子们的问题时,孩子们的好奇都集中在关于种子的问题上。
3.教师关注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的活动及时把握幼儿的兴趣与需求,可以诱发主题的生成。
随着圣诞节的来临,街道上迎圣诞的氛围越来越浓,这时老师发现美工区的孩子们在寻找各种材料做小吊饰、贺卡和礼物。老师抓住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与幼儿一起讨论怎样过圣诞,因为教师相信幼儿有自己制订计划的能力。
孩子们选择和爸爸妈妈一起过的形式庆祝圣诞节,老师是导演,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演员,可在孩子们制订计划、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一系列的问题随之产生:孩子们想邀请家长表演节目,怎么让家长报名呢?圣诞节上应该有什么样的活动?道具由谁来做?主持人由谁来当?在哪儿演出、场地怎样布置?演出时间定在什么时候?圣诞节活动的程序怎么定?等等。“欢欢喜喜过圣诞”的主题活动就在孩子们亲身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将自己的感受、想法与同伴进行交流。
总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由于各种活动模式都存在各自不同的优势与弊端,因此我们还将继续思考主题目标统领下的区域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价值,探寻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的最佳结合点,让每一个幼儿在探索中获取知识,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在游戏中感受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