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声部合唱艺术是声乐艺术的最高形式之一,它具有极丰富的表现力及最广阔的领域。而合唱教学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使其健康成长的美好空间,使学生感到生活的美、和谐的美、艺术的美、健康人格的美;感悟到个人在艺术小舞台乃至社会大舞台中的角色位置;感悟到个人对集体、对生活的责任,其表现在合唱教学中“听”“想”“唱”“情”四个方面。
一、聆听是基础,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是一切音乐实践活动的基础,合唱教学首先是经由听觉而实现的审美教育活动。学生通过听觉对音乐产生直接的具体的感知而形成感性认识。
在合唱教学中可采用对比法来训练“听”,适时地选择一些与原唱的单旋律歌曲相关的合唱曲进行对比欣赏,让学生感受到合唱主体的音乐形象更具生动性、丰满性,从而提高学生对合唱音乐的感悟力、鉴赏力。
譬如在教唱单旋律歌曲《保卫黄河》时,在学生学会了歌曲的节奏、音准的基础上,选择四声部合唱曲《保卫黄河》让学生欣赏。当合唱音乐伴随着各式乐器的音响将丰富的织体呈现出来时,此起彼伏回旋激荡的旋律把学生带入一个风起云涌的战争年代,学生通过对比欣赏,增强了对歌曲内涵的理解,提高了对合唱音乐的欣赏和鉴别能力。
聆听是一种感情的认知过程,学生所要认识的是一种形象又生动的知识。因此,在合唱教育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是音乐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
二、想象是教学目的,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进步,是知识的源泉。”“想”能让学生根据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能帮学生更生动、形象地理解音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合唱作为一种最高的声乐艺术形式,它的成功必然来自多方面的积极因素,这就为培养学生广阔想象力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在训练演唱《在阳光灿烂下》这首合唱曲时,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引导。
第一,利用歌词对作品进行分析讲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并与学生共同确立作品中的音乐形象。在讲解歌词时,启发学生带着真情实感,引开想象的翅膀,在自己脑海中确立鲜明而生动的艺术形象,为表现作品定下了基调。例如,为了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歌曲“难忘开国大典的礼炮”、“难忘那回归盛典的升旗”、“闪耀金光的铁锤镰刀”,可启发学生想象三个在不同时期的宏伟历史局面。
第二,对作品旋律性地行适当分析,结合旋律的呈现展开、对比、起伏、引导学生去想象一幅幅画面,使学生在旋律的行进中感受到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接着又将旋律与歌词结合起来分析,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作品想象的理解和对作品情结的把握。
第三,注意合唱中的和声部的音响效果,在速度上、节拍上、节奏上、力度上均给予一定的把握。
由此看来,想象是具有音乐特点的思维活动,学生在这种活动中经历了困惑、喜悦和激动的情感变化,形成了活跃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了音乐素质的提高。
三、演唱是关键,有利于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
在聆听与想象的活动后,学生有了理解作品的感情基调,那么演唱便是以上两者的综合表现。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有什么东西比合唱队更能表现社会的团结吗?”由此可见,团结协作整齐划一是合唱队的重要环节。
可是,在合唱训练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不协调的情况,例如个别学生声音比较突出,声部之间声音相互对抗,这就要对学生启发引导,使之懂得:独唱讲个性、合唱讲共性。所谓共性就是音色统一、声部和谐、音量均衡。合唱艺术是合作的声艺术,强调个人的声音应与整体的声音融为一体,这样发出的声音才能达到高度的统一。它就像一块锦锻,每位合唱队员的声音,就是构织在一起时,这块锦锻才会完整美观。所以团结协作对于合唱极为重要。有些学生在演唱中注意力不够集中,合唱是一个集体的演唱,是用声部间的错落有致、旋律的层次线条清晰明朗来表现音乐的。因此,它有一个集中点,那就是指挥。在合唱中,学生要集中注意指挥的提示,顺着指挥音乐与感情导入,才能在聆听别的声部音响的同时,唱好旋律。要使合唱歌曲更具感染力和生命力,指挥具有“领头羊”的作用。指挥者需要全身心地投入,把对作品的理解转化为精辟的语言,准确的指挥动作和形象的体态及会“说话”的面部表情。只有这样,才能抓住队员的心,才能使学生尽快地进入角色,找准自己的位置,那么指挥者和演唱者才能真正地在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指挥者对合唱作品的理解,才能真正通过学生演唱得以体现,这两者的关系是相互和谐统一的。合唱训练使学生在无形中体会到精神带来的巨大魅力,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力。
四、“情”有利于学生情感的熏陶
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是情感的传递。”合唱的作品多种多样,而学习多样性的合唱作品则能激发学生的艺术情感。合唱题材的广泛性,多层次地反映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生活的感受,对理想的追求,对事物或现象的是非美丑的认识与态度,使学生得到激励,受到教育。
尤其是爱国合唱曲目众多,各个历史时期都大量的优秀作品,那一曲曲充满爱国主义的激情诗篇,都充盈着崇高民族精神,洋溢着人民的智慧。如欣赏抗日战争时期的《在太行山上》,建国以来《祖国颂》、《走进新时代》等作品,优美的旋律,生动的歌词,听了都让人振奋,从中都能领悟到中国是奋斗不息、伟大而又坚强的民族。再如描绘各民族秀丽风俗的曲目《远方的亲人请你留下》、《牧歌》、《阿拉木汗》等合唱曲,这些合唱曲目能让学生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艺术魅力,更加了解我们伟大祖国的山河是如此壮丽秀美,绽开的音乐之花竟如此瑰丽,对学生起到极为有力的鼓舞作用,从而激励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使学生树立起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更强盛的崇高理想。
“情”充分调动学生平时所积累的生活经验与感情体验,获得高尚情操和美好想象的熏陶,这是一个由初级阶段提高到高级阶段的过程,能够形成一个完备的审美心理结构,这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综上所述,合唱在提高认识能力,发挥丰富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在激发学生的热情等方面都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使其健康成长的美好空间,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性情得到陶冶。在合唱教学中,要把握好“听”、“想”、“唱”、“情”四个环节,并注重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从而既能让学生感受音乐赋予的无限之美,又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聆听是基础,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是一切音乐实践活动的基础,合唱教学首先是经由听觉而实现的审美教育活动。学生通过听觉对音乐产生直接的具体的感知而形成感性认识。
在合唱教学中可采用对比法来训练“听”,适时地选择一些与原唱的单旋律歌曲相关的合唱曲进行对比欣赏,让学生感受到合唱主体的音乐形象更具生动性、丰满性,从而提高学生对合唱音乐的感悟力、鉴赏力。
譬如在教唱单旋律歌曲《保卫黄河》时,在学生学会了歌曲的节奏、音准的基础上,选择四声部合唱曲《保卫黄河》让学生欣赏。当合唱音乐伴随着各式乐器的音响将丰富的织体呈现出来时,此起彼伏回旋激荡的旋律把学生带入一个风起云涌的战争年代,学生通过对比欣赏,增强了对歌曲内涵的理解,提高了对合唱音乐的欣赏和鉴别能力。
聆听是一种感情的认知过程,学生所要认识的是一种形象又生动的知识。因此,在合唱教育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是音乐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
二、想象是教学目的,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进步,是知识的源泉。”“想”能让学生根据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能帮学生更生动、形象地理解音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合唱作为一种最高的声乐艺术形式,它的成功必然来自多方面的积极因素,这就为培养学生广阔想象力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在训练演唱《在阳光灿烂下》这首合唱曲时,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引导。
第一,利用歌词对作品进行分析讲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并与学生共同确立作品中的音乐形象。在讲解歌词时,启发学生带着真情实感,引开想象的翅膀,在自己脑海中确立鲜明而生动的艺术形象,为表现作品定下了基调。例如,为了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歌曲“难忘开国大典的礼炮”、“难忘那回归盛典的升旗”、“闪耀金光的铁锤镰刀”,可启发学生想象三个在不同时期的宏伟历史局面。
第二,对作品旋律性地行适当分析,结合旋律的呈现展开、对比、起伏、引导学生去想象一幅幅画面,使学生在旋律的行进中感受到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接着又将旋律与歌词结合起来分析,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作品想象的理解和对作品情结的把握。
第三,注意合唱中的和声部的音响效果,在速度上、节拍上、节奏上、力度上均给予一定的把握。
由此看来,想象是具有音乐特点的思维活动,学生在这种活动中经历了困惑、喜悦和激动的情感变化,形成了活跃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了音乐素质的提高。
三、演唱是关键,有利于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
在聆听与想象的活动后,学生有了理解作品的感情基调,那么演唱便是以上两者的综合表现。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有什么东西比合唱队更能表现社会的团结吗?”由此可见,团结协作整齐划一是合唱队的重要环节。
可是,在合唱训练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不协调的情况,例如个别学生声音比较突出,声部之间声音相互对抗,这就要对学生启发引导,使之懂得:独唱讲个性、合唱讲共性。所谓共性就是音色统一、声部和谐、音量均衡。合唱艺术是合作的声艺术,强调个人的声音应与整体的声音融为一体,这样发出的声音才能达到高度的统一。它就像一块锦锻,每位合唱队员的声音,就是构织在一起时,这块锦锻才会完整美观。所以团结协作对于合唱极为重要。有些学生在演唱中注意力不够集中,合唱是一个集体的演唱,是用声部间的错落有致、旋律的层次线条清晰明朗来表现音乐的。因此,它有一个集中点,那就是指挥。在合唱中,学生要集中注意指挥的提示,顺着指挥音乐与感情导入,才能在聆听别的声部音响的同时,唱好旋律。要使合唱歌曲更具感染力和生命力,指挥具有“领头羊”的作用。指挥者需要全身心地投入,把对作品的理解转化为精辟的语言,准确的指挥动作和形象的体态及会“说话”的面部表情。只有这样,才能抓住队员的心,才能使学生尽快地进入角色,找准自己的位置,那么指挥者和演唱者才能真正地在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指挥者对合唱作品的理解,才能真正通过学生演唱得以体现,这两者的关系是相互和谐统一的。合唱训练使学生在无形中体会到精神带来的巨大魅力,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力。
四、“情”有利于学生情感的熏陶
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是情感的传递。”合唱的作品多种多样,而学习多样性的合唱作品则能激发学生的艺术情感。合唱题材的广泛性,多层次地反映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生活的感受,对理想的追求,对事物或现象的是非美丑的认识与态度,使学生得到激励,受到教育。
尤其是爱国合唱曲目众多,各个历史时期都大量的优秀作品,那一曲曲充满爱国主义的激情诗篇,都充盈着崇高民族精神,洋溢着人民的智慧。如欣赏抗日战争时期的《在太行山上》,建国以来《祖国颂》、《走进新时代》等作品,优美的旋律,生动的歌词,听了都让人振奋,从中都能领悟到中国是奋斗不息、伟大而又坚强的民族。再如描绘各民族秀丽风俗的曲目《远方的亲人请你留下》、《牧歌》、《阿拉木汗》等合唱曲,这些合唱曲目能让学生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艺术魅力,更加了解我们伟大祖国的山河是如此壮丽秀美,绽开的音乐之花竟如此瑰丽,对学生起到极为有力的鼓舞作用,从而激励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使学生树立起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更强盛的崇高理想。
“情”充分调动学生平时所积累的生活经验与感情体验,获得高尚情操和美好想象的熏陶,这是一个由初级阶段提高到高级阶段的过程,能够形成一个完备的审美心理结构,这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综上所述,合唱在提高认识能力,发挥丰富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在激发学生的热情等方面都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使其健康成长的美好空间,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性情得到陶冶。在合唱教学中,要把握好“听”、“想”、“唱”、“情”四个环节,并注重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从而既能让学生感受音乐赋予的无限之美,又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