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唐代大文豪韩愈在《师说》中对教师角色的理解在今天这个经济飞速发展、人才知识结构更新很快、知识获取渠道广泛的信息化社会里,已不够全面。教师对学生不可能只是传道授业,更不可能成为授所有业解全部惑的人,有时学生所获取的知识可能老师未必了解。传统教育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是不民主的、不平等的,学生是机械的、被动的接受工具,主动性学习、积极的思考、参与探究的能力也就在长期这种传输式的教学模式中被扼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不管什么样的学生,他总会有闪光的一面,而学生的智慧火花只要我们用心研究就能发现,备课时备教法同时备学法,大胆放开,创设激活的场景,就一定能使“死气沉沉”的历史课堂不仅成为知识的传递场所,更能成为师生思想交流的园地。
关于教学和艺术的关系,人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艺术,有不同的理解,一种是用语言动作、线条、色彩等不同的手段构成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并表达作家、艺术家的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另一种说法则是指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方式、方法。因此,如果按照上述对艺术的两种理解,教学则是一种两者兼有的特殊的艺术,它既采用艺术的手段,如语言、动作、图像等进行教学,用以表达特定的教学内容,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又是极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方式、方法。而教学之所以被称作是一门艺术,是因为它与艺术具有多方面的相似之处:
1.对象相似
艺术的对象是丰富多彩的整个现实世界。在现实世界中,没有一样事物不能作为任何一类艺术和任何一种体裁的艺术的描写对象。但是,现实社会生活的主人无疑是人。因而,艺术的中心是人,是人的精神世界,是人对自然和社会的态度,是人的喜怒哀乐等丰富的情感。教学,其对象也是人,而且是思想情感富于变化、道德品质处于可塑、知识水平期待提高的人,他们的学习态度,精神世界,感情变化,理想爱好等,无一不是教育者应该用心观察,深入了解的。艺术家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创作出一流的艺术作品,深入生活、了解人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我们教学也只有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充分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学中提出了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这些无一不是以了解学生,以学生的实际为依据提出来的。艺术的目的,在于纯正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操;而教学的目的,不单是为了传授知识,也在于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塑造人的灵魂。可见,两者均以人为对象。
2.手段相似
艺术主要运用语言、动作、线条以及形象、声音的手段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根据运用的手段和表现形式朱同,有人将艺术分类为语言艺术、造型艺术、表演艺术、综合艺术等,但不管哪种艺术形式都离不开语言、图像、色彩等。现代教学,随着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教学手段的运用,图像、色彩等直观因素更得到利用和发展。
3.功能相似
艺术在社会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它表现为三大功能:认识功能,即是使人们借助于艺术认识到许多关于周围世界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情况;教育功能,即是使人在精神上感到充实,提供一种强大的精神武器;审美功能,即是使人与作品主人公发生共鸣,随其悲痛而伤感,随其愉快而高兴,从中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其实教学也是具有这三大功能的,只不过是功能所发挥的领域和收到的效果有所区别。通过教学,使学生逐步掌握知识,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从对客观世界的无知到充分认识,打开学生通往认识客观世界的大门,这可以说是教学的认识功能。通过教学授人以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甚改造客观世界,建造美好生活的本领;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这可谓是教学的教育功能。教学中不仅有科学知识的传授,而且有情感的交流与升华,使学生听一节课就同欣赏一件艺术作品,沉浸在艺术美的感受之中,提高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这就是教学的审美功能。
4.特征相似
艺术本身具有三大特征:形象性,即艺术的基本特征,他是借助于语言、人体、动作、表情、图像等方式,对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现象进行的描绘、塑造;情感性,艺术总是通过形象去表现人的感情和思想,借助于塑造的人物形象去反映社会生活,用艺术的激情去感染读者,影响听众,引起观众感情的共鸣;创造性,他是艺术的生命力,艺术的生命贵在创造,最忌模式化和脸谱化,要求塑造的形象既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
同样教学也同样具有这三大特征。教学具有形象性,教学也要借助于语言、身体、动作、图像等方式,把抽象的知识体系经过艺术加工、处理,变成学生易于理解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学要生动直观。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而且贯穿着情感的交流。只有创造出和谐的感情氛围,师生双方才能融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导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把学生和教师紧紧联在一起。
当然,教学与艺术还不尽相同,这也是不容忽视的,艺术重在塑造形象,而教学既可以通过形象,又可以超越形象,通过思维来完成;艺术尽管可以传授知识和经验,但这不是它的主要任务,而教学则把传授科学知识和经验作为它的主要目的。因此,教学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它既要遵循科学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教学中各种客观规律和原则,又要注重表达方式的艺术性,表达方法的灵活性、形象性、创造性,做到以理服人。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能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教师在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时,不但要把自己也列入受教育者的行列中,成为提升自己精神境界的示范者,而且要善于启迪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自觉地走向人类神圣的精神殿堂。
(作者单位: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三高)
关于教学和艺术的关系,人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艺术,有不同的理解,一种是用语言动作、线条、色彩等不同的手段构成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并表达作家、艺术家的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另一种说法则是指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方式、方法。因此,如果按照上述对艺术的两种理解,教学则是一种两者兼有的特殊的艺术,它既采用艺术的手段,如语言、动作、图像等进行教学,用以表达特定的教学内容,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又是极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方式、方法。而教学之所以被称作是一门艺术,是因为它与艺术具有多方面的相似之处:
1.对象相似
艺术的对象是丰富多彩的整个现实世界。在现实世界中,没有一样事物不能作为任何一类艺术和任何一种体裁的艺术的描写对象。但是,现实社会生活的主人无疑是人。因而,艺术的中心是人,是人的精神世界,是人对自然和社会的态度,是人的喜怒哀乐等丰富的情感。教学,其对象也是人,而且是思想情感富于变化、道德品质处于可塑、知识水平期待提高的人,他们的学习态度,精神世界,感情变化,理想爱好等,无一不是教育者应该用心观察,深入了解的。艺术家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创作出一流的艺术作品,深入生活、了解人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我们教学也只有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充分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学中提出了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这些无一不是以了解学生,以学生的实际为依据提出来的。艺术的目的,在于纯正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操;而教学的目的,不单是为了传授知识,也在于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塑造人的灵魂。可见,两者均以人为对象。
2.手段相似
艺术主要运用语言、动作、线条以及形象、声音的手段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根据运用的手段和表现形式朱同,有人将艺术分类为语言艺术、造型艺术、表演艺术、综合艺术等,但不管哪种艺术形式都离不开语言、图像、色彩等。现代教学,随着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教学手段的运用,图像、色彩等直观因素更得到利用和发展。
3.功能相似
艺术在社会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它表现为三大功能:认识功能,即是使人们借助于艺术认识到许多关于周围世界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情况;教育功能,即是使人在精神上感到充实,提供一种强大的精神武器;审美功能,即是使人与作品主人公发生共鸣,随其悲痛而伤感,随其愉快而高兴,从中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其实教学也是具有这三大功能的,只不过是功能所发挥的领域和收到的效果有所区别。通过教学,使学生逐步掌握知识,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从对客观世界的无知到充分认识,打开学生通往认识客观世界的大门,这可以说是教学的认识功能。通过教学授人以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甚改造客观世界,建造美好生活的本领;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这可谓是教学的教育功能。教学中不仅有科学知识的传授,而且有情感的交流与升华,使学生听一节课就同欣赏一件艺术作品,沉浸在艺术美的感受之中,提高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这就是教学的审美功能。
4.特征相似
艺术本身具有三大特征:形象性,即艺术的基本特征,他是借助于语言、人体、动作、表情、图像等方式,对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现象进行的描绘、塑造;情感性,艺术总是通过形象去表现人的感情和思想,借助于塑造的人物形象去反映社会生活,用艺术的激情去感染读者,影响听众,引起观众感情的共鸣;创造性,他是艺术的生命力,艺术的生命贵在创造,最忌模式化和脸谱化,要求塑造的形象既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
同样教学也同样具有这三大特征。教学具有形象性,教学也要借助于语言、身体、动作、图像等方式,把抽象的知识体系经过艺术加工、处理,变成学生易于理解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学要生动直观。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而且贯穿着情感的交流。只有创造出和谐的感情氛围,师生双方才能融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导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把学生和教师紧紧联在一起。
当然,教学与艺术还不尽相同,这也是不容忽视的,艺术重在塑造形象,而教学既可以通过形象,又可以超越形象,通过思维来完成;艺术尽管可以传授知识和经验,但这不是它的主要任务,而教学则把传授科学知识和经验作为它的主要目的。因此,教学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它既要遵循科学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教学中各种客观规律和原则,又要注重表达方式的艺术性,表达方法的灵活性、形象性、创造性,做到以理服人。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能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教师在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时,不但要把自己也列入受教育者的行列中,成为提升自己精神境界的示范者,而且要善于启迪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自觉地走向人类神圣的精神殿堂。
(作者单位: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