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课题"应用电子书包分层教学策略研究"是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专项课题,2013年8月被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批准立项。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两年来的深入研究,作者将两年来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报告,以期在此基础上深化课题研究,在教育教学上取得进一步收获。
【出 处】
: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中学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应用电子书包分层教学策略研究"是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专项课题,2013年8月被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批准立项。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两年来的深入研究,作者将两年来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报告,以期在此基础上深化课题研究,在教育教学上取得进一步收获。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多次下文倡导馆校合作。南京市锁金新村第一小学、南京市紫竹苑小学、南京市天正小学、南京市海英小学等学校和南京博物院、六朝博物馆等场馆紧密合作,梳理馆校特征,增进彼此了解;确立教育目标,提炼活动特质;构建合作模式,实现多元发展;设计教学流程,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增值评价,关注全面发展。馆校合作,共同探寻科学、便捷、可行的实施策略。
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保障与支持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已经成为优化学前教育的重点内容。课程改革以来,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教师队伍中一些教师的成长依旧较为缓慢,他们未能完全认识到专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文章根据当下学前教育的普遍情况,提出未来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
基础会计课程在会计类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高职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以科学、合理的手段革新该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效突破课程教学中的问题,真正发挥出基础会计课程的教育价值,积极探索“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职业学校聚焦“红心工匠”培养展开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已成为社会共识。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的应有之义和重要内容。当前,在工匠精神培育融入五年制高职教学的过程中,面临融入定位较模糊,师生工匠精神培育意识不强;融入路径较单一,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力度不够;融入难点较突出,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效果不佳等困境。五年制高职教育要分别从意识规划、路径策略、重要节点等方面进行整合优化,有效提升五年制高职工匠
<正>这是一枚诞生于1940年的布质奖章,长约7.5厘米,宽约4.5厘米。奖章主体呈蓝色,最上面是两颗红色五角星,中间最醒目的位置上印有“百团大战” 4个红色大字。紧接着是两个黑色小字“奖章”,最下面是“386B”字样。这枚奖章做工普通,制字也是简单明了,唯一引起人们注意和好奇的是“386B”这几个字。经考证,386B指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第129师的386旅。那个在抗日战场上让日军头疼、恨得咬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互联网+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应用,重新定义了教师的教学功能和地位,重构了教学过程,促进了学习者共同体内部和不同学习者共同体之间的融合。要进一步厘清“互联网+学习共同体”的构成要素与特征,研究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优化教学中的多元异质资源,凝练相应的教学模式,推动教与学方式的变革,真正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论文写作是中小学教师反思教学,提升教学认知,发展自身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实现和同行分享教学经验与智慧的重要方式。本文对一线教师教学论文写作中的常见方式进行分类归总,归纳出教学论文创作的基本特点和路径,通过以"情思历史"项目相关的成果为例,深入分析不同类型论文创作的共性,指明不同类型论文写作的要领和创作方式,以期为一线教师教研论文写作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数学是理性思维和想象的结合,它的发展基于社会的需求,所以就有了数学美。“思美数学课堂”立足儿童本位,凸显学科本质,以问题情境为切入点,以数学活动为着力点,以学科素养为落脚点,让学生在深刻的思维活动中感受数学之美。
在“大思政”的育人背景下,职业院校更要注重建构课上课下协同育人的体系,丰富“课上思政”的授课形式和教学方法,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同时赋予“课下思政”更多的内涵,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日常生活、课外实践中。“课上思政”筑基石,“课下思政”强载体,“环境思政”促融合,实现知识与实践体系的互联互通,更好地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课题进课堂”必须以教师日常工作——课堂教学设计的变革为抓手和桥梁。“课题进课堂”教学设计应当立足课题内涵与课堂实践的关系,形成自己的研究思路,彰显独特的研究功能。课题研究作为一种以理论、理性认识引导实践变革的探索过程,其本质是在课题核心概念与课堂教学实践情景之间建立起紧密可见的对应关系。“课题进课堂”的教学设计就是建立起这种对应:表达“课题之见”,明确课堂变革指向;追究“实践之疑”,聚焦变革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