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mg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实施人文教育的途径。因为阅读教学不仅具有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价值,还具有陶冶情操和塑造品格的价值。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内容是文学作品。文学反映了社会和精神生活的广阔性、丰富性和深刻性,直接影响到学生人格的形成和精神世界的生长。因此,我们应重视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有几个层次,呈螺旋式提高,低层次的是能理解字面意思;较高层次是能领会领会字里行间含着的意思,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高层次的阅读能力,是能从审美层次上阅读欣 赏,获得审美的愉悦。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地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不能停留在仅能初步地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上。
  一、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分清审美情感和生活情感
  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的认识活动。我知道,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作家对现实生活进行审美把握、艺术创造的。读者与作家的审美认识过程恰好成反方向,作家是从生活到作品,读者是从作品到生活。正所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现文者披文以入情”。
  曾有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中有这样一句:“人愉快时,面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来,像在诗歌音乐里那样。”其中的“这种内心情感”,到底是阐释为“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还是阐释为“审美情感”?许多学生对此捉摸不定,最后还是错误地理解为“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究其原因是没有理解“这种内心情感”其实是一种审美情感。也就是说,许多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总是把文学等同于生活,混淆了审美情感和生活情感。文学来源于生活,但它又是对生活的艺术的真实反映。课文中许多充满诗情画意的篇什,固然能引起人们的美的愉悅,而那些描写丑的东西的作品,经过作家的审美评价,也同样能引起人们的美感。这是文学欣赏与日常生活的观赏的区别所在。生活中丑的事物常常不能引起人的喜爱和美感,而进入文学中的丑的事物却能让人产生愉悦感。这是因为,作家经过特殊的反映方式来处理生活中丑的事物。《雷雨》中的周朴园,用作者自己的话说,是一个“坏到家了,坏到连自己都不认为是坏人的程度”的人。在私生活领域,他残忍、自私、冷酷、虚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在社会生活领域,他是一个狠毒、残忍、人格卑下,没有任何仁义和道德可言的反动资本家。在这样一个令人厌恶、令人恶心的人物身上,作者倾注了自己的审美情感,集中笔墨多角度淋漓尽致地展现周朴园那丑恶、肮脏的灵魂。再如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是一个学校里的古代语言教师,他把自己装在套子里,与世隔绝,不与外界接触;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未存过的东西,对周围所发生的一切,都抱着怀疑的态度;他还要把别人装在套子里,拖住前进的生活步伐。他思想麻木、僵化;行为鬼祟、虚伪。作者正是通过这个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自觉维护专制制度的典型的奴才性格,充分地揭露了沙皇专制制度在崩溃与瓦解前的垂死挣扎。
  总之,文学作品描绘丑的事物,并不会产生如同人们在生活观察中引起的那种痛恶感,因为在天下的艺术家手中,正如果戈理所说:“一切都可以成为追求美的工具,如果听命于美服务的崇高理想的话”。丑的事物,经过作家审美理想的反射,在同美的对比中,作为美的对立面被评价时,它也就变成了具有艺术美的事物,也就是说,审美情感并不等同于生活情感。
  二、读懂“言外之意”,理解深层意蕴
  文学欣赏是一种思维活动,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局部到整体的过程。通过读、看、听,从文艺作品的形式到内容的具体感受阶段是欣赏的感性阶段,而文学欣赏的理性阶段则是欣赏者依据自己的政治观点、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素养,联系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道路对欣赏对象加以对照比较、分析鉴别的阶段。青年学生在新闻记者文学作品的时候,往往停留在文学低沉的感性阶段。也就是说,他们仅仅能够理解作品字面意思,即表层意蕴,而对于作品的深层意蕴,即字面底下所含蕴的意味,则把握不住,因而也就不能领悟作品作包含的独特审美意蕴。欣赏文学作品,首先要进入作品所描写的艺术境界,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发生情感交流,从而对作品获得较为全面的感受,而青年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
其他文献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建立健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将能力提升与教学培训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以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为特点的课例和教学法的培训,培养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情分析与个性化教学的能力,增强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创新教学的能力,使信息化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常态。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教学的融合,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课堂教学成了政治教师要勇于面对
期刊
新课程标准颁布后,语文课堂吹进了缕缕春风。学为中心,关注文体,落实语用,成为新理念的代名词。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也是教师们现在正在努力追求的。课程标准中也提到: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所以,语文课堂回到原点,广大教师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任何一项改革是曲折的,特别是新旧理念交替之时,确实需要我们静下心来,
期刊
现代教育理念認为,要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构建一个能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参与课堂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在我们倡导的新课程改革中,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才能达到高效,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浅薄认识。  一、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期刊
【摘 要】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教育陷入了一团死水之中。教育本应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在其过程中,促进个体健康、完善的发展。但由于考试、升学等接踵而至的压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侧重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掌握,而没能够关注学生个体情感的培养、过程的优化、人格的健全、创造力的开发,使学生像一团死水一样,没有任何的生机与活力。那么到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激发学生的生命与活力? 
期刊
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场所是课堂,课堂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也直接影响到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和可持续性发展。一堂优质、高效的数学课,教师课上得轻松自如,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它是教学的理想目标。高效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他们在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达到高效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效率,笔者作了以下思考。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教育环境的变化,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难以符合当代教育背景下的实际需要。但我深感教学改革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对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应不断总结和反思当前教学中的不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旨在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之发自内心的热爱数学,应用数学。  一、当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不足  1、教育研究成果被束之高阁,没有得到有效运用  建国以来,我国进行了多次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
期刊
多年来藏语文的教学在藏区一直得到广泛关注。自治区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藏语文的教学和普及工作。确定了使每个藏族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都能接受藏语文教育的大教育目标。藏语文在西藏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藏语文成为藏族孩子的必修课。  一、更新教学观念  课程改革包括:课程的设置、教师角色、评价体系、课程管理、教材内容等方面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真正的实践者,教师在改革
期刊
班级是学校的基层组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具体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联系各科教师的纽带,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进行知识传授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力量,特别是小学班主任工作直接影响着学生人生萌芽阶段及今后的成长,完成本身的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肩负着对全班学生全面负责的重任,一个班级学生思想觉悟的高低,组织纪律的好坏,学习成绩的优劣,多半与班主任在这个班如何工作和指导有关。  一、
期刊
西藏农牧区的学生因为第一母语是藏语,所以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他们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在学习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小学语文学习的重点内容是字、词汇和基本的写作,这些对藏族小学生是比较困难的,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在藏族农牧区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是重点也是难点。  一、影响小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因素  1.语言环境的影响  随着教育的发展,我国高度重视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但是仍存
期刊
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学校内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财务管理体制不规范,财务活动无章法,财务会计的核算、计划、控制、决策、组织、分析等职能不能充分发挥;在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下,学校财务习惯于等、靠、要,缺乏资金筹集意识,客体资源与主体目标之间的矛盾有增无减,且大有扩大之势;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资金分配重毕业年级,轻起始年级,保升学考试学科,轻非考试学科,重硬件建设,轻软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