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康德说,只有在天堂里才能把德行和幸福统一。周冲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最终走向了灭亡,事实上道德和幸福一直是人类社会中永恒的悖论,正因为周冲性格中的纯粹,毫无一丝污染才会导致他心中梦幻般乌托邦城的崩塌,最终沦为无辜的牺牲者。
【关键词】雷雨;周冲;人物性格;乌托邦之子
一、纯净的光
周冲是纯净的,似乎没有一丝杂质的存在,生长在一个肮脏的家族并没有染上一丝肮脏的气息,所有事情的发生在他的面前都是暗潮涌动,没有影响他成为一个纯净的人。如果用颜色代表人物性格的话周冲的色调与这个沉闷的家完全不同,在这个充满情欲、贪婪、谎言的家庭里的周冲是“穿着打球的白衣服”,用“白色毛巾擦汗”或者“穿一套白西服上身”。周冲的纯洁与他所生长的环境密不可分。在家里,周冲最小,周朴园老来得子未免对他宠爱有加,就连周冲吵着向周朴园提出将自己的学费分给四凤一半让四凤念书,周朴园也没有动怒,只是打断了他。繁漪也对他这个唯一的儿子也寄托了非常大的希望,周冲能感受到母亲对他的迁就和理解。在周冲眼中这个家在雷雨之前都是充满爱的,沐浴在这些爱中的周冲自然也就成为了一个纯净的人。曹禺先生曾说过在《雷雨》里的八个人物中,最早想出来的,并且也较觉真切的是周繁漪,其次是周冲。①许多学者现在还认为周冲在剧作中是多余的,对情节的推动起到的作用不大,甚至是缓和了剧中人物的矛盾。这种见解不准确其实周冲虽然没有像繁漪一样成为剧作的中心人物,却不影响其浓重的悲剧色彩。曹禺先生要表现的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破灭。陈思和在他的《周冲这个人物———乌托邦的问题》一文中说“这个家庭非常阴暗,包括四凤在内,这里面人都不是干净的,每个人都心怀鬼胎,都像怀里抱了一个肮脏的东西,有的想掩饰,有的想拯救,有的想逃脱,有的想坚持。只有周冲是纯洁无辜的,他只有17岁,身上一点错误都没有,而且他跟这个肮脏的世界一点关系都没有,他沉浸在美与爱的幻想世界里,总希望帮助别人,希望爱别人,他爱他妈妈,爱他爸爸,爱他哥哥,也爱四凤。”“这个人在一个乌七八糟的世界里面,他扮演了一个小天使的角色,他是一道光,一道纯净的光!”②周冲这个人物可以说是当时年轻的曹禺先生心底最纯净的一面,他把人性中最闪亮的品德都赋予了这个角色,寄寓着他最单纯的憧憬,最诚挚的理想,也说明青年曹禺对“白衣白裤”的乌托邦城无限的向往。马中行在他的文章中也说“我们这些从旧社会生活过来的人,也不免怀着悲凉的感情,从周冲的这面镜子中看见自己年轻时候的某些影子。”③
二、无知的爱
曹禺在《雷雨·序》中说:“我看过一次《雷雨》的公演,我很失望,那位演周冲的人有些轻视他的角色,他没有了解周冲,他只演到痴憨———那只是周冲的粗犷的肉体,而忽略了他精神。”与其他剧中人不一样,周冲的一切行动的源头都是爱。然而,这种爱因为纯粹而显得无知,甚至令人发笑。排演过此剧的人能体会到周冲的出场使得这个“沉闷的要死的周公馆”顿时迎来一股清新之气,繁漪口中的“傻孩子”憨态可掬的样子令观众暂时放松了一下,也为周冲的悲剧式结局埋下了伏笔。周冲爱他的父亲,他是父亲的“小绵羊”,周冲爱他的母亲,母亲是最理解他想法的人,周冲爱他的哥哥,哥哥是个“很寂寞”的苦命人,周冲爱着四凤,强烈、纯真甚至幼稚的爱。当母亲告诉他阻拦哥哥与四凤出走的时候,他选择了祝福,他茫然、迷惑,成了母亲口中的“死人”“哑巴”,他突然不知到自己到底是不是爱四凤,“渺渺茫茫”的觉得自己以前“大概”是胡闹。周冲周围所有爱着的人都突然展现出了令他不认识、不理解的一面,这时年纪尚幼的他退却了。同时通过这个情节也使观众侧面判断了周萍和四凤私奔只是为了寻找能摆脱繁漪和周朴园的替代品,使得周冲和四凤的悲剧性更加突出。周冲一直住在自己用梦想和幻觉建筑的堡垒之中,他所谓美好的、充满爱的世界崩塌之后,血淋淋的现实呈现在眼前的时候他才知道,对于这个家庭,对于爱情,对于社会他一无所知。周冲“无知的爱”是先有了爱,才变得无知。
三、痛苦的坠落
钱谷融先生说“曹禺本质上是一个诗人。”④周冲就像普罗米修斯一样接受苦难的悲剧角色。他是整部剧目中最不协调的人物却又是最悲情的,他是黑色乌云中透出的一束光,乌托邦之子。曹禺是爱周冲的,周冲与他年轻时候的是那么的相似。童年的曹禺是孤独的、苦闷的,他像周冲一样逃避到了自己的内心,终日做着他的白日梦,幻想着爱情的美好。当时的曹禺“强烈的感受到,活着要进步,要更新,要奋力打碎四周的黑暗。”⑤这些特征在周冲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面对威严的父亲对矿上工人的所作所为据理力争,对着四凤幻想着到人和人平等的地方去,他对现实人生有了强烈的爱憎以及衍生出来的正义感,要求人与人平等的态度,身处封建家族中向往着家外生活。最后大家族的华丽的外衣凋零之后发出腐臭把周冲的内心变化引导至情节的最高点,这些矛盾的最终导致周冲的坠落已成情节走向的定数。
试想如果周冲没有在那个雷电交加的雨夜逝去将会成为怎样一种情景,在这个沉闷如同坟墓的周公馆充斥着暴君父亲的淫威、痴情母亲的疯狂,暗潮涌动的周公馆必将按照封建传统文化规范着住在里面所有的人,面对自己心爱的四凤的死,他会变得如周萍一样麻木,变得像周朴园一样暴虐和专横。这种转变的猜想不是没有根据的,周冲即是年轻的周朴园,他也最终会变成周朴园,命运般的巧合,年轻的周冲爱上了美丽的仆人四凤,如同父亲年轻的时候爱上鲁侍萍,可见周朴园年轻的时候也有过单纯的爱情理想,不难想象周朴园这种爱情理想经过打击之后选择了妥协,坦然的接受了传统文化的要求和指令,走进一个“不知从哪里来,也不知到哪里去”的因果循环的命运隧道之中。如果周冲真的像周朴园一样选择当一具行尸走肉,贪婪的给别人带来更多的枷锁,倒不如选择消逝在雷雨之中。这算是曹禺先生对周冲这个角色的一点私心吧。
当周冲童话般的梦被一层层砸碎的时候,幻想破灭的周冲痛苦着,迷茫着,强迫自己改变想法“我———大概是胡闹”;“我想周家的人除了我不会再有这么糊涂的”;“妈的话是对的”;“我没想到我父亲的话还是对的”。周冲是“退缩的”“受辱的”“迷惑”“心痛的”“无可奈何的”“略惊”“莫名其妙的”。种种表现证实了当时周冲的失措和心痛,内心被一点一点的撕裂。理想破灭时,生命也自然化为空影。夏夜的雷雨又急又猛,年仅17岁的周冲仿佛第一次睁开眼睛看清了眼前这些残酷的现实。为什么他的一往情深得不到四凤的回答?为什么他的一腔热血得不到父亲母亲的相应?为什么现实不给他一丝喘息的机会?“我想,我像是在一个冬天的早晨,非常明亮的天空,……在无尽的海上……哦,有一条轻的像海燕似的小帆船,在海风吹得紧,海上的空气闻得出有点腥,有点咸的时候,白色的帆张得满满地像一只鹰的翅膀斜贴在海面上飞,飞,向着天边飞!那时天边上只是淡淡地浮着两三片白云,我们坐在船头,望着前面,前面就是我们的世界。”
曹禺先生在创作这个人物的时候是真诚和清醒的,他尊重了悲剧的原则,写出了生活的复杂与残酷。乌托邦之子坠落了,他是整部戏最清澈的人也是最无辜的受害者。死亡对于周冲来说并不可怕,死亡是生命诗意的所在,或许就是生命的永恒。理想的大门关闭了,死亡将他的美留在了人间。
注释:
①曹禺.雷雨·序[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②陈思和,周冲这个人物———乌托邦的问题[M/OL],北京:北大出版社,2005-12-05
③马中行.“秕谷”喂大的梦想者[J].名作欣赏.北岳文艺出版社,1982
④钱谷融.曹禺戏剧语言的艺术成熟.当代文艺问题十讲[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⑤田本相.曹禺传[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
[作者简介]刘天胜(1979~),女,吉林四平人,硕士,吉林动画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雷雨;周冲;人物性格;乌托邦之子
一、纯净的光
周冲是纯净的,似乎没有一丝杂质的存在,生长在一个肮脏的家族并没有染上一丝肮脏的气息,所有事情的发生在他的面前都是暗潮涌动,没有影响他成为一个纯净的人。如果用颜色代表人物性格的话周冲的色调与这个沉闷的家完全不同,在这个充满情欲、贪婪、谎言的家庭里的周冲是“穿着打球的白衣服”,用“白色毛巾擦汗”或者“穿一套白西服上身”。周冲的纯洁与他所生长的环境密不可分。在家里,周冲最小,周朴园老来得子未免对他宠爱有加,就连周冲吵着向周朴园提出将自己的学费分给四凤一半让四凤念书,周朴园也没有动怒,只是打断了他。繁漪也对他这个唯一的儿子也寄托了非常大的希望,周冲能感受到母亲对他的迁就和理解。在周冲眼中这个家在雷雨之前都是充满爱的,沐浴在这些爱中的周冲自然也就成为了一个纯净的人。曹禺先生曾说过在《雷雨》里的八个人物中,最早想出来的,并且也较觉真切的是周繁漪,其次是周冲。①许多学者现在还认为周冲在剧作中是多余的,对情节的推动起到的作用不大,甚至是缓和了剧中人物的矛盾。这种见解不准确其实周冲虽然没有像繁漪一样成为剧作的中心人物,却不影响其浓重的悲剧色彩。曹禺先生要表现的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破灭。陈思和在他的《周冲这个人物———乌托邦的问题》一文中说“这个家庭非常阴暗,包括四凤在内,这里面人都不是干净的,每个人都心怀鬼胎,都像怀里抱了一个肮脏的东西,有的想掩饰,有的想拯救,有的想逃脱,有的想坚持。只有周冲是纯洁无辜的,他只有17岁,身上一点错误都没有,而且他跟这个肮脏的世界一点关系都没有,他沉浸在美与爱的幻想世界里,总希望帮助别人,希望爱别人,他爱他妈妈,爱他爸爸,爱他哥哥,也爱四凤。”“这个人在一个乌七八糟的世界里面,他扮演了一个小天使的角色,他是一道光,一道纯净的光!”②周冲这个人物可以说是当时年轻的曹禺先生心底最纯净的一面,他把人性中最闪亮的品德都赋予了这个角色,寄寓着他最单纯的憧憬,最诚挚的理想,也说明青年曹禺对“白衣白裤”的乌托邦城无限的向往。马中行在他的文章中也说“我们这些从旧社会生活过来的人,也不免怀着悲凉的感情,从周冲的这面镜子中看见自己年轻时候的某些影子。”③
二、无知的爱
曹禺在《雷雨·序》中说:“我看过一次《雷雨》的公演,我很失望,那位演周冲的人有些轻视他的角色,他没有了解周冲,他只演到痴憨———那只是周冲的粗犷的肉体,而忽略了他精神。”与其他剧中人不一样,周冲的一切行动的源头都是爱。然而,这种爱因为纯粹而显得无知,甚至令人发笑。排演过此剧的人能体会到周冲的出场使得这个“沉闷的要死的周公馆”顿时迎来一股清新之气,繁漪口中的“傻孩子”憨态可掬的样子令观众暂时放松了一下,也为周冲的悲剧式结局埋下了伏笔。周冲爱他的父亲,他是父亲的“小绵羊”,周冲爱他的母亲,母亲是最理解他想法的人,周冲爱他的哥哥,哥哥是个“很寂寞”的苦命人,周冲爱着四凤,强烈、纯真甚至幼稚的爱。当母亲告诉他阻拦哥哥与四凤出走的时候,他选择了祝福,他茫然、迷惑,成了母亲口中的“死人”“哑巴”,他突然不知到自己到底是不是爱四凤,“渺渺茫茫”的觉得自己以前“大概”是胡闹。周冲周围所有爱着的人都突然展现出了令他不认识、不理解的一面,这时年纪尚幼的他退却了。同时通过这个情节也使观众侧面判断了周萍和四凤私奔只是为了寻找能摆脱繁漪和周朴园的替代品,使得周冲和四凤的悲剧性更加突出。周冲一直住在自己用梦想和幻觉建筑的堡垒之中,他所谓美好的、充满爱的世界崩塌之后,血淋淋的现实呈现在眼前的时候他才知道,对于这个家庭,对于爱情,对于社会他一无所知。周冲“无知的爱”是先有了爱,才变得无知。
三、痛苦的坠落
钱谷融先生说“曹禺本质上是一个诗人。”④周冲就像普罗米修斯一样接受苦难的悲剧角色。他是整部剧目中最不协调的人物却又是最悲情的,他是黑色乌云中透出的一束光,乌托邦之子。曹禺是爱周冲的,周冲与他年轻时候的是那么的相似。童年的曹禺是孤独的、苦闷的,他像周冲一样逃避到了自己的内心,终日做着他的白日梦,幻想着爱情的美好。当时的曹禺“强烈的感受到,活着要进步,要更新,要奋力打碎四周的黑暗。”⑤这些特征在周冲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面对威严的父亲对矿上工人的所作所为据理力争,对着四凤幻想着到人和人平等的地方去,他对现实人生有了强烈的爱憎以及衍生出来的正义感,要求人与人平等的态度,身处封建家族中向往着家外生活。最后大家族的华丽的外衣凋零之后发出腐臭把周冲的内心变化引导至情节的最高点,这些矛盾的最终导致周冲的坠落已成情节走向的定数。
试想如果周冲没有在那个雷电交加的雨夜逝去将会成为怎样一种情景,在这个沉闷如同坟墓的周公馆充斥着暴君父亲的淫威、痴情母亲的疯狂,暗潮涌动的周公馆必将按照封建传统文化规范着住在里面所有的人,面对自己心爱的四凤的死,他会变得如周萍一样麻木,变得像周朴园一样暴虐和专横。这种转变的猜想不是没有根据的,周冲即是年轻的周朴园,他也最终会变成周朴园,命运般的巧合,年轻的周冲爱上了美丽的仆人四凤,如同父亲年轻的时候爱上鲁侍萍,可见周朴园年轻的时候也有过单纯的爱情理想,不难想象周朴园这种爱情理想经过打击之后选择了妥协,坦然的接受了传统文化的要求和指令,走进一个“不知从哪里来,也不知到哪里去”的因果循环的命运隧道之中。如果周冲真的像周朴园一样选择当一具行尸走肉,贪婪的给别人带来更多的枷锁,倒不如选择消逝在雷雨之中。这算是曹禺先生对周冲这个角色的一点私心吧。
当周冲童话般的梦被一层层砸碎的时候,幻想破灭的周冲痛苦着,迷茫着,强迫自己改变想法“我———大概是胡闹”;“我想周家的人除了我不会再有这么糊涂的”;“妈的话是对的”;“我没想到我父亲的话还是对的”。周冲是“退缩的”“受辱的”“迷惑”“心痛的”“无可奈何的”“略惊”“莫名其妙的”。种种表现证实了当时周冲的失措和心痛,内心被一点一点的撕裂。理想破灭时,生命也自然化为空影。夏夜的雷雨又急又猛,年仅17岁的周冲仿佛第一次睁开眼睛看清了眼前这些残酷的现实。为什么他的一往情深得不到四凤的回答?为什么他的一腔热血得不到父亲母亲的相应?为什么现实不给他一丝喘息的机会?“我想,我像是在一个冬天的早晨,非常明亮的天空,……在无尽的海上……哦,有一条轻的像海燕似的小帆船,在海风吹得紧,海上的空气闻得出有点腥,有点咸的时候,白色的帆张得满满地像一只鹰的翅膀斜贴在海面上飞,飞,向着天边飞!那时天边上只是淡淡地浮着两三片白云,我们坐在船头,望着前面,前面就是我们的世界。”
曹禺先生在创作这个人物的时候是真诚和清醒的,他尊重了悲剧的原则,写出了生活的复杂与残酷。乌托邦之子坠落了,他是整部戏最清澈的人也是最无辜的受害者。死亡对于周冲来说并不可怕,死亡是生命诗意的所在,或许就是生命的永恒。理想的大门关闭了,死亡将他的美留在了人间。
注释:
①曹禺.雷雨·序[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②陈思和,周冲这个人物———乌托邦的问题[M/OL],北京:北大出版社,2005-12-05
③马中行.“秕谷”喂大的梦想者[J].名作欣赏.北岳文艺出版社,1982
④钱谷融.曹禺戏剧语言的艺术成熟.当代文艺问题十讲[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⑤田本相.曹禺传[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
[作者简介]刘天胜(1979~),女,吉林四平人,硕士,吉林动画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