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昆剧青春版《牡丹亭》的至情力量

来源 :中国文艺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agao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白先勇先生携手两岸三地文化精英携手打造的昆剧青春版《牡丹亭》在近年来不断走进校门、走出国门,并在北京大学开办昆曲传承计划课程,成功地在国内外掀起昆剧热潮,逐步改变了昆剧断层现状。“情”作为汤显祖戏剧的灵魂,在青春版《牡丹亭》中得以着重彰显。在流行音乐充斥社会的音乐文化中,“情”作为连接古典戏剧与现代音乐文化的桥梁,成为吸引青年观众的巨大力量。
  【关键词】昆剧;青春版《牡丹亭》;汤显祖;至情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昆曲“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称号。青春版《牡丹亭》的问世,是昆曲领域一次巨大的创新。从2004年首演并到港、澳、台巡演后,青春版《牡丹亭》逐步走进高校,走出国门,成功地在国内外掀起了昆曲浪潮,使年轻观众对传统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弘扬传统艺术提供了载体。
  一、以“情”为主线的剧情设计理念
  青春版《牡丹亭》在保证原著剧情完整的前提下,对与表达情感无关的部分进行整出删减,对经典名出名段原封不动地保留;紧紧围绕“爱情”的主题,以“双寻梦”形式推进剧情发展。导演汪世瑜在构思上从古典故事中挖掘现代观念,以现代手法演绎古典剧情;在遵循传统的前提下,对歌唱、舞蹈、诗词、配乐等做出符合现代审美的创新,赋予了昆曲艺术青春的生命力,在古典名剧与现代观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全剧分为上本———细腻缠绵的梦中情,中本———浪漫瑰丽的人鬼情,下本———深沉浓郁的人间情三场。情节紧密围绕男女主人公展开,结构紧凑。女主角的清雅柔媚和男主角的儒雅英俊相得益彰,凸显了爱情的执着和真诚。阴间的判官、出家的道姑、大小花神对两人爱情的支持和关爱体现出了人性的真善美。优美的旋律衬托出至纯至美的情感世界,和现代社会情感世界的复杂化、物质化形成鲜明对比,让观众在世俗的喧嚣中静下心来品味唯美的古典艺术,以达到心灵的净化和精神的升华,从而领悟生命的真谛。
  二、柳梦梅的“至情”
  以前改编版本将表达“至情”这一主旨偏重于旦角,而青春版恢复了《牡丹亭》的本来面目,生旦并重;对柳梦梅人物的塑造不只做到书生的儒雅俊秀,更加突出了他不畏权势敢于追求爱情的傲骨。从《言怀》中柳梦梅对梦中女子的爱慕,到《拾画》中对画中女子的痴情,再到《幽媾》、《冥誓》中坚贞不渝的人鬼情,青年演员俞玖林巧妙地将汤显祖原作中毫不相干的三段情联系起来,指向杜丽娘,使之更符合年轻观众的情感和审美需求。从《回生》中不惜生命危险救杜丽娘还魂,到《婚走》、《如杭》、《淮泊》、《硬拷》、《圆驾》中为了得到社会、家庭认可的付出,柳梦梅使虚幻的“人鬼情”经得起现实“人间情”的考验。柳梦梅贫贱不移、威武不屈、敢于与封建礼教抗争的精神,展现出他光辉的个性魅力,这也正是汤显祖“至情”观的核心体现。
  三、杜丽娘的“至情”
  从《学堂》中的矜持和《游园》中的伤怀,到《惊梦》中与柳生相遇的含情脉脉,杜丽娘经历了芳华年龄的情窦初开。《寻梦》中固执地追寻,伤感地落寞,展现了恍然若失的少女情愫;“守的个梅根相见”彰显了杜丽娘对爱情执着的精神。《写真》中她对镜自画春容,以期梦回书生;《离魂》中她深知自己归期将至,拜别母亲,因思念而亡;“但愿那月落重生灯再红”辉煌地传递出这个痴情女子的至情信念。而《冥判》中的楚楚可怜,《幽媾》中的热情奔放,《婚走》中的小鸟依人更丰富了杜丽娘的个性色彩,展现她“为情而死,为情而生”的传奇人生。从初遇梦中人的欣喜到为情抑郁而终,直至死后仍不放弃寻情,杜丽娘淋漓尽致地诠释了“梦中情”、“人鬼情”、“人间情”;赋予了“情”的最高的意义———冲破礼教,超越生死,感动天地;演绎了汤显祖“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至情”观。
  四、音乐对“情”的表达
  青春版《牡丹亭》的音乐既保留了昆剧音乐的基本特色,又勇敢大胆地把歌剧音乐的创作技法运用其中。全剧采用主题音乐的方式,主人公每次出场都有特定的主题动机或变型出现。如:优美的笛子独奏作为杜丽娘的主题,在《惊梦》中似满园春色沁人心脾;在《寻梦》、《写真》、《离魂》的幕间出现,似对她执着的倾诉;《冥判》中似幽怨地哀叹;《忆女》中又做变型运用。柳梦梅的主题在《惊梦》中表现了初见杜丽娘的欣喜;在《言怀》、《婚走》、《旅寄》、《拾画》中的反复变型出现,展示了他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在生旦对手戏中,这两个主题旋律作为推动戏剧情绪高潮的关键,由乐队不断交叉演奏出现。这旋律是主人公内心的呼唤,是对爱情至死不渝的宣言,是青春版《牡丹亭》要传递的核心情感内涵。《牡丹亭》中音乐具有纯音乐的意义,每场都在“但使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的绝唱中结束。人物主导主题彰显了人物性格,使全剧有了完整统一的音乐形象。音乐歌剧化使戏曲音乐不再作为唱腔的附属,而是配合意境悠远的唱词,营造出优雅的境界,从而积极地发挥了歌唱在传递情感上的重要作用。
  五、舞台灯光和道具对情感意境的烘托
  青春版《牡丹亭》每一个场景都是视觉的盛宴。灯光的柔和淡雅在营造气氛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舞台设计高雅简约,舞台背景干净典雅,既融入了中国书画传统艺术又采用追光等手段。淡雅又精致的服饰设计理念与《牡丹亭》的质朴唯美不谋而合。长袖是情感戏中最重要的表达方式。《惊梦》中对梦境中的情欲表现得真实自然,恰到好处地让人感到青春的纯洁与美好。两人水袖相搭,含情脉脉的眼神,婉转缠绵的舞姿,在花神群舞衬托下交融,营造出唯美与梦幻的意境,细腻地流露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冥判》中杜丽娘一袭白衣,加长了长袖,碎步的舞蹈配合微弱的灯光和凄凉的音乐,展现出幽怨的女鬼形象。大花神手中飘扬的长幡,在《惊梦》中为嫩绿色,代表这段梦中之爱的纯洁美好;《离魂》中变为白色,代表着杜丽娘离去的哀怨;《回生》中又变成红色,洋溢着杜丽娘回生的喜悦。颜色的变化含蓄而形象地表现出主人公内心的情绪情感变化,营造出古典唯美的意境。
  六、青春版《牡丹亭》中“情”与“美”的价值力量
  昆剧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蕴涵着中国传统音乐和文学的典雅之美。可以说,昆剧是富有极深思想内涵和文学修养的一种高品位的唯美艺术,它反映出了中国语言与文学的独特魅力。正如白先勇先生所说:“昆曲无它,得一美字,唱腔美、身段美、词藻美。”“昆剧是最能表现中国传统美学抒情、写意、象征、诗化的一种艺术。昆剧是一门已达世界性、打破语言藩篱的民族艺术”。《牡丹亭》里的情,不是低俗肤浅的,而是经过充分审美升华净化的情,能让人感受到青春的美好。在那个“存天理,灭人欲”的时代,汤显祖“至情”的文学形式是对时代勇敢而伟大的宣战。“情”作为汤显祖美学思想的核心,也是《牡丹亭》这出戏的灵魂。“情”与“美”这两股文化救赎的力量,亦是昆曲古典美学的灵魂。
  七、结语
  情感是生命力的源泉,是以昆曲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戏曲的内核。有了至真至纯的情感作为支撑,才有真正流芳百世的不朽佳作。季国平在《贺青春版<牡丹亭>演出200场———流行的经典》中指出:“在艺术发展史上,流行和时尚不一定会成为经典,但经典必定是昨日的流行和时尚,一旦有了时机和条件,就会再次流行和时尚起来。”青春版《牡丹亭》歌颂青春、歌颂爱情、歌颂生命,是青春的艺术,是自然人性的赞美诗。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引领昆曲创新发展的步伐,成为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力量。
  参考文献:
  ①白先勇主编.白先勇演绎生死至情:牡丹还魂[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4
  ②汤显祖.《牡丹亭记》题词[M].汤显祖诗文集:下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093
  ③汪世瑜.青春版《牡丹亭》的创作始末[J].文化艺术研究.2011(z2)
  ④顾礼俭.简评昆剧青春版《牡丹亭》的音乐[J].人民音乐.2006(4)⑤祁鹏.论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对传统昆曲的革新与发展[D].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其他文献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东北文化逐渐升温,农村题材影视作品也越来越多地被搬上荧屏,好评如潮。以何庆魁、张继等为代表的编剧团队和以赵本山、范伟、潘长江等为代表的强大演出阵容,使影视作品中的东北地方特色愈来愈浓,此类影视作品每年收视率居高不下。本文从人物、文化及创作手法等多方面分析其编剧特色。  【关键词】东北剧;草根文化;民俗文化;喜剧  一、个性人物与时代背景遥相呼应  从早些时候的《刘老根》、《
期刊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和不断推进,加强古村落的保护受到了社会普遍的关注。2006年,政协委员冯骥才在七省市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提交了《文化空巢及其对策》的政协提案,呼吁抢救古村落中的正快速流失的民间文化遗产;2007年3月,政协委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提交了《关于加强农村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政协提案,呼吁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将历史文化村镇和乡土建筑列为普查的重点内容;2007年4月,在“中国文
期刊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自然科学得到了迅猛的提升,同时,人文社会科学也与之相呼应,出现了蓬勃发展的趋势。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学科之一——音乐表演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空间。然而,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在音乐表演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影响着我国高等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的良性化发展。因此,积极探寻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等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发展模式凸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等
期刊
【摘要】《林泉高致集》是我国山水画理论著作中的长篇巨制,由北宋郭思整理编述其父郭熙关于山水画创作的经验与感悟而成。作为中国山水画的思想基础,道家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山水画理论层面的丰富与完善,《林泉高致集》中的许多山水画理论也颇受其影响。  【关键词】道家思想;郭熙;郭思;山水画论  中国的山水画理论发展到宋代已是枝繁叶茂,蔚然成观,出现了郭熙、郭若虚、邓椿等书画鉴赏与评论大家。作为集山水画理论
期刊
【摘要】尼古拉斯·卢曼说:“文学的存在基础必须是传播媒体,文学文本的存在必须依靠物质和技术手段,其传播与接收也只能通过技术手段中介来实现,因为历史从一开始便可视为一部媒介史。”文学尚且如此,通俗文学在发展中更不可避免。其实,文学自产生之初就与媒体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文学离开了媒体就很难实现其文学的影响力。  【关键词】大众传媒;通俗文学;传播  尼古拉斯·卢曼说:“文学的存在基础必须是传播媒体,文
期刊
近千张一百年前我国西南地区的老照片,沉睡在法国一个小镇的地窖里不断褪色、发黄、霉变。昆明热血青年殷晓俊为此坐卧不宁,倾其家财,斥资百万,带着重达80余公斤的照相器材数次赴法,几经周折,终于让600余幅云南边陲先辈们的老照片回归故里。    领事到中国    奥古斯特·费朗索瓦(Auguste Francois)(1857-1935),中文名字方苏雅。1857年8月20日,方苏雅出生在法国洛林地区一
期刊
【摘要】张爱玲具有独特而深刻的女性意识,她笔下的女性形象总是深陷于繁复的内囿之中:既从属于社会男权意识形态,又追求自我独立与解放。而这种内囿主要来自于对男权社会话语对于女性的压迫和异化以及女性自我的丧失。张爱玲的小说深刻地体现了女性面对双重内囿所呈现出的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反抗。  【关键词】张爱玲;内囿;疯狂;女性意识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她根据女性不同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意识,塑造出一个个鲜活而独特的
期刊
【摘要】川端康成是有着世界性声誉的作家,其作品素以细腻而精妙的笔法著称。《雪国》作为其代表作,更是完美地将日本古典文学传统和西方现代派方法有机地结合。通过人物的强烈而玄幻主观感受和细腻心理描写,将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物哀色彩通篇渲染,加上他深沉的禅宗思想和个人悲惨的人生经历。雪国从各个方面为我们展示了川端先生虚无主义思想。  【关键词】川端康成;《雪国》;虚无主义;物哀  一、前言  小说由一个坐食祖
期刊
【摘要】在关汉卿的旦本戏中,女性的性格有着鲜明的特点,体现着关汉卿独特的女性审美观。女性审美观的表现有女子冲破桎梏的精神美,女子主动斗争的机智美,女子重情重义的情感美。关汉卿根据自己的审美观,把这些女子塑造成美的形象,投射出自身的内在情感,达到了对现实痛苦的宣泄,间接地完成了自我价值的实现。  【关键词】关汉卿;女性;审美观  中国戏曲进入元代面貌才焕然一新,典范模式才真正出现,而其中关汉卿可谓元
期刊
公元前五世纪,佛教在印度北方的恒河中游一带产生。随后,向周边地区传播。公元一世纪时,佛教随着丝绸之路沿线贸易的开展传到中国的新疆地区。在塔里木盆地的南缘,首先到达当时的于阗国,即今天和田、于田及其附近地区。在塔里木盆地的北缘,首先传到当时的疏勒国,即今喀什及其周围地区。以后向东传到当时的龟兹国,即今库车及其周围地区,龟兹成为当时的佛教中心。佛教沿着塔里木盆地北缘继续南下,传到焉耆国和高昌回鹘国。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