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一门独立的学科都有特定的研究对象、主旨和目的。比较普通高中的其他课程,政治课教学的意义、目的有其矛盾特殊性,这是由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决定的。在本文中,笔者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对政治课教学的意义、目的和要素整合问题作进一步的解读。
1.政治课教学的意义、目的在于塑造灵魂,即在教育对象的心田里培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指标中,价值观层次最高,因而引导教育对象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难度大、意义深,政治教师任重道远。
今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生活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学生的思想活动和价值取向也不可避免地日趋多元化。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表明,社会越是分化,就越需要社会整合。统一社会虽然可以有多个层次多元并存的思想价值体系,但国家层面的指导思想、理想信念、意识形态应当是共同的、一元的。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在文献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课题,其基本内容有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水平,也深刻阐明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前进方向。
反思我们的政治课教学,为什么有的政治课让人觉得虚假平庸?为什么有的政治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没有兴趣?关键在于有的政治教师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缺乏直面生活的勇气和尊重生活的态度,更缺乏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独到发现。真实来自内心,灵魂只有灵魂来铸造。政治教师自身的价值观,直接通过言谈举止传递、影响着教学对象。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理论都没有感情、不信任的人,会对学生产生正面的、震撼的引导作用。
政治课教学是一个贯穿着情感体验的心灵性活动,离不开政治教师真挚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高尚的理性,离不开生活的记忆、敏锐的感觉、形象的联想、创造性的现象,更离不开政治教师对教学技巧的娴熟运用和灵感的迸发。而这一切,都只能在政治教师的心灵处于自由状态的时候才能产生。所以,政治教师只有把社会责任感和心灵自由和谐地统一起来,才能在课堂上唱响时代的最强音,点燃学生追求真理的火炬,才能激发创造的灵感、想象和幻想,调动埋在心灵深处的生活感受和情绪记忆,并倾注全部的热情和心血,从而凝聚成课堂的艺术感染力,让学生和自己一起沉浸于情感的体验中,触动、感动、悟动、行动。
2.政治课教学的当务之急是把握两个脉络,即把握教材的编写脉络、学生的思想脉络。政治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在教材与学生之间寻求最佳结合点,教学思路明晰、教学重点突出,使教材内容在学生心中生根。这样,生成与超越才可能有望。
目前,普通高中政治教学的弊端主要有:过分看重学习结果,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满堂灌,一讲到底,把学生放在消极被动的地位上;教学过程满足于灌输知识,满足于学生记住书本上现成的马克思主义结论,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和思想觉悟的提高,即使讲能力,也往往囿于答题应考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形式死板、单一,不善于实行启发式,致使学生死记硬背,“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试背笔记,考过全忘记”的现象较为严重,抑制了学生的智慧和思维活动;把学生局限在教室里,只注重课堂教学,忽视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环节,甚至把课外活动当作额外负担;考试只要求学生按“标准”答案和固定格式答题,很少要求有所创见,致使学生“高分低能”,有的学生甚至把政治课作为高考的“捞分课”、“敲门砖”。
究其原因,从政治教学的角度看,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对新教材不熟,不能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核心思想,对新课改理念理解不深,不能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切实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
鉴于此,政治教师应当尽快参加新教材的学习培训。政治教师要熟悉新教材,理清教材脉络,把握教材的新特点,在知识点与思想政治观点的关系上,更加鲜明地强调思想政治的教育性。如从《政治生活》教材的培养目标上看,通过对政治观、国家观、民主观、政党观、民族宗教观、公民的权利义务观等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合理合法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感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意义和价值,并逐步形成正确的政治观点,树立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教材引用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的论述和讲话,教材的许多语句就直接来自党和国家的有关文件,如党的十六大报告、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突出政治性。此外,教材坚持思想政治观点统领知识点的原则。知识点的选择要服从并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设置,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的基础上,进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点的教育。恰恰在这点上,不少政治教师忽略了,或者将它的位置颠倒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政治课的育人功能。
政治教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处理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的关系上,政治教师应以生活逻辑为主线讲授教材内容,既要联系我国的实际和当代世界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思想、心理发展的实际,生动活泼地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其他相关的社会科学知识,使政治课教学活动反映学生生活背景与实际,回归生活、贴近生活,追求政治课教育本身的意义,在生活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劳动、阶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和民主法制观念。
现代网络技术、传媒工具和手段为政治教师和教学对象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来源,师生可以利用共同的信息平台,选择相互感兴趣的话题,搭建不同模块的教学内容,展现各自的个性风采,达到共同开发、共同创造、共生共长的目的。如讲《经济生活》商品概念时,可先讲一个生活实例:到网上去买衣服行吗?这件衣服从哪里来?接着,师生以生活为主线,由衣服的生产者谈到消费者分配制度、税收财政作用、诚信道德意识、小康目标、对外开放、国家利益等,然后将衣服变通,迁移为大米、汽车、房子等,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3.政治课教学的有效途径在于实现三个相通,即知、情、行相通,教、学、考相通,人、才、官相通。政治课教师应以知识为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创新精神,强调实践环节,引领学生采用现代技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依据新的教学理念,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扮演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学生闪光点的发现者、向学生学习的学习者这五位一体的角色。政治教师应以知识为基础、情感为纽带,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知识参与、思维参与、情感参与、行为参与等方面,与学生互相学习,教学相长。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中,虽然师生的地位平等,但知识、水平却有差异,政治教师的引导不能停留在重复和赞赏学生的见解上,还要根据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呈现的认知水平,选择适当的时机,做到该点拨的点拨,该夯实的夯实(夯实基础知识、基本观点),该提升的提升(提升情感、价值取向),该纠正的纠正。尤其是对于学生在互动中暴露出来的模糊概念、错误认识,绝不能听之任之,一定要及时澄清,否则就会贻误学生。
优秀的政治教师会针对学校、学生实际,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课堂提问、演讲交流、撰写论文、自我命题、社会实践、自评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如有的高三政治教师在最后复习备考阶段,让学生自己出高考模拟试卷,每人出1~2题,按题型分类拼成试卷。然后,学生互评试题编制的科学性、难度系数、可信度,在讨论中提高认识水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进同学间的友谊。事实表明,这种评价制度在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勇于进取、提升自我价值、全面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改革方案规定,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特别强调要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笔者认为,我们的教育培养的首先是人,具备人的基本道德、基本素养的人。其次是才,有某种特殊才能的人。再次是官,掌握国家政权的人,中央、地方各级领导人。教育是有层次的,在培养目标上,既要一刀切,又不能一刀切。在做人的层次上,标准是统一的,要为学生的一生发展负责,打好思想道德基础。现在有部分学校为了升学率,把学生管得太死,偏重考试、分数,学生压力过大,读死书、死读书现象较为严重,使不少学生患上心理疾病,为日后在社会上的发展埋下了隐患。在才的层次上,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切不可人云亦云,盲目模仿、效法,应根据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育引导,让学生有所选择,使兴趣爱好得到满足,个性得到张扬。在做人、生存的基础上,再教给他们一些为官之道,当然这其间也有交叉渗透。一般操作步骤是要求学生先做人,再做才,后做官。环顾现实社会,一些官员“三观”基础没打好、人还没做好,就去做官,岂能不祸国殃民?高中教育,尤其是政治课教育责任重大,要把好第一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懂、信、用方面下苦功,为人生道路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政治课教学的意义、目的在于塑造灵魂,即在教育对象的心田里培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指标中,价值观层次最高,因而引导教育对象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难度大、意义深,政治教师任重道远。
今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生活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学生的思想活动和价值取向也不可避免地日趋多元化。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表明,社会越是分化,就越需要社会整合。统一社会虽然可以有多个层次多元并存的思想价值体系,但国家层面的指导思想、理想信念、意识形态应当是共同的、一元的。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在文献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课题,其基本内容有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水平,也深刻阐明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前进方向。
反思我们的政治课教学,为什么有的政治课让人觉得虚假平庸?为什么有的政治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没有兴趣?关键在于有的政治教师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缺乏直面生活的勇气和尊重生活的态度,更缺乏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独到发现。真实来自内心,灵魂只有灵魂来铸造。政治教师自身的价值观,直接通过言谈举止传递、影响着教学对象。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理论都没有感情、不信任的人,会对学生产生正面的、震撼的引导作用。
政治课教学是一个贯穿着情感体验的心灵性活动,离不开政治教师真挚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高尚的理性,离不开生活的记忆、敏锐的感觉、形象的联想、创造性的现象,更离不开政治教师对教学技巧的娴熟运用和灵感的迸发。而这一切,都只能在政治教师的心灵处于自由状态的时候才能产生。所以,政治教师只有把社会责任感和心灵自由和谐地统一起来,才能在课堂上唱响时代的最强音,点燃学生追求真理的火炬,才能激发创造的灵感、想象和幻想,调动埋在心灵深处的生活感受和情绪记忆,并倾注全部的热情和心血,从而凝聚成课堂的艺术感染力,让学生和自己一起沉浸于情感的体验中,触动、感动、悟动、行动。
2.政治课教学的当务之急是把握两个脉络,即把握教材的编写脉络、学生的思想脉络。政治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在教材与学生之间寻求最佳结合点,教学思路明晰、教学重点突出,使教材内容在学生心中生根。这样,生成与超越才可能有望。
目前,普通高中政治教学的弊端主要有:过分看重学习结果,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满堂灌,一讲到底,把学生放在消极被动的地位上;教学过程满足于灌输知识,满足于学生记住书本上现成的马克思主义结论,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和思想觉悟的提高,即使讲能力,也往往囿于答题应考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形式死板、单一,不善于实行启发式,致使学生死记硬背,“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试背笔记,考过全忘记”的现象较为严重,抑制了学生的智慧和思维活动;把学生局限在教室里,只注重课堂教学,忽视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环节,甚至把课外活动当作额外负担;考试只要求学生按“标准”答案和固定格式答题,很少要求有所创见,致使学生“高分低能”,有的学生甚至把政治课作为高考的“捞分课”、“敲门砖”。
究其原因,从政治教学的角度看,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对新教材不熟,不能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核心思想,对新课改理念理解不深,不能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切实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
鉴于此,政治教师应当尽快参加新教材的学习培训。政治教师要熟悉新教材,理清教材脉络,把握教材的新特点,在知识点与思想政治观点的关系上,更加鲜明地强调思想政治的教育性。如从《政治生活》教材的培养目标上看,通过对政治观、国家观、民主观、政党观、民族宗教观、公民的权利义务观等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合理合法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感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意义和价值,并逐步形成正确的政治观点,树立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教材引用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的论述和讲话,教材的许多语句就直接来自党和国家的有关文件,如党的十六大报告、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突出政治性。此外,教材坚持思想政治观点统领知识点的原则。知识点的选择要服从并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设置,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的基础上,进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点的教育。恰恰在这点上,不少政治教师忽略了,或者将它的位置颠倒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政治课的育人功能。
政治教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处理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的关系上,政治教师应以生活逻辑为主线讲授教材内容,既要联系我国的实际和当代世界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思想、心理发展的实际,生动活泼地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其他相关的社会科学知识,使政治课教学活动反映学生生活背景与实际,回归生活、贴近生活,追求政治课教育本身的意义,在生活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劳动、阶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和民主法制观念。
现代网络技术、传媒工具和手段为政治教师和教学对象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来源,师生可以利用共同的信息平台,选择相互感兴趣的话题,搭建不同模块的教学内容,展现各自的个性风采,达到共同开发、共同创造、共生共长的目的。如讲《经济生活》商品概念时,可先讲一个生活实例:到网上去买衣服行吗?这件衣服从哪里来?接着,师生以生活为主线,由衣服的生产者谈到消费者分配制度、税收财政作用、诚信道德意识、小康目标、对外开放、国家利益等,然后将衣服变通,迁移为大米、汽车、房子等,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3.政治课教学的有效途径在于实现三个相通,即知、情、行相通,教、学、考相通,人、才、官相通。政治课教师应以知识为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创新精神,强调实践环节,引领学生采用现代技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依据新的教学理念,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扮演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学生闪光点的发现者、向学生学习的学习者这五位一体的角色。政治教师应以知识为基础、情感为纽带,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知识参与、思维参与、情感参与、行为参与等方面,与学生互相学习,教学相长。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中,虽然师生的地位平等,但知识、水平却有差异,政治教师的引导不能停留在重复和赞赏学生的见解上,还要根据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呈现的认知水平,选择适当的时机,做到该点拨的点拨,该夯实的夯实(夯实基础知识、基本观点),该提升的提升(提升情感、价值取向),该纠正的纠正。尤其是对于学生在互动中暴露出来的模糊概念、错误认识,绝不能听之任之,一定要及时澄清,否则就会贻误学生。
优秀的政治教师会针对学校、学生实际,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课堂提问、演讲交流、撰写论文、自我命题、社会实践、自评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如有的高三政治教师在最后复习备考阶段,让学生自己出高考模拟试卷,每人出1~2题,按题型分类拼成试卷。然后,学生互评试题编制的科学性、难度系数、可信度,在讨论中提高认识水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进同学间的友谊。事实表明,这种评价制度在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勇于进取、提升自我价值、全面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改革方案规定,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特别强调要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笔者认为,我们的教育培养的首先是人,具备人的基本道德、基本素养的人。其次是才,有某种特殊才能的人。再次是官,掌握国家政权的人,中央、地方各级领导人。教育是有层次的,在培养目标上,既要一刀切,又不能一刀切。在做人的层次上,标准是统一的,要为学生的一生发展负责,打好思想道德基础。现在有部分学校为了升学率,把学生管得太死,偏重考试、分数,学生压力过大,读死书、死读书现象较为严重,使不少学生患上心理疾病,为日后在社会上的发展埋下了隐患。在才的层次上,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切不可人云亦云,盲目模仿、效法,应根据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育引导,让学生有所选择,使兴趣爱好得到满足,个性得到张扬。在做人、生存的基础上,再教给他们一些为官之道,当然这其间也有交叉渗透。一般操作步骤是要求学生先做人,再做才,后做官。环顾现实社会,一些官员“三观”基础没打好、人还没做好,就去做官,岂能不祸国殃民?高中教育,尤其是政治课教育责任重大,要把好第一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懂、信、用方面下苦功,为人生道路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