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表情等教学行为看似与教学活动无关,却着实影响师生间真诚的交流与对话,影响学生能否真正的融入到课堂教学,能否感受到教师发自内心的关爱,能否引发师生间情感上的共鸣,最终影响能否实现高效课堂。
关键词:地理课堂 教学行为 师生互动
教学设计中我们更多考虑的是教学内容如何处理,却常常容易忽略教学活动是需要在师生互动和交流中完成,而课堂上师生间不可能像平时聊家常那样完成互动和交流,这需要通过教师的语言、表情、眼神等教学行为去传达和完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什么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呢?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就是热爱儿童。”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春天般的温暖,如何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熏陶,这些都离不开课堂上教师良好的教学行为。
一、平等对话让课堂不再沉寂
部分教师在讲课中容易居高临下,好像不这样便不能更好彰显师道尊严和权威,其实尊严和权威从来都不是靠身份和话语权的悬殊来实现的,试想,你我在年轻时面对高高在上的话语,又有几人从内心去接受呢?教师自觉地俯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对话,让学生在课堂上拥有话语权,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课堂上才能充满师生间知识与思想的碰撞,实现知识的对接和思想的沟通。当学生从对话中感受到知识的启迪和人生的感悟时,他们将不再沉默,课堂也将不再沉寂。
例如:在讲解鲁教版必修二“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时,因为班级中的学生绝大多数是来自农村,人口的迁移和流动对学生来说往往是深有感触的,所以在课前设计中,我准备让学生自主讨论人口迁移与流动的成因有哪些?在教学现场,学生们讨论得也非常热烈,但我也发现部分同学讨论过程中有点偏离主题了:有的说我三姨在苏州做什么;有的说我二姑在上海了,等等。讨论的内容变成了学生聊家常,针对这种情况,我没有立即喝止,而是参与其中的一组,与同学们聊起了家常,我就问:“他们为什么出去的呀?”“出去挣钱了。”“为什么要出去才能挣钱?”“这个地方不好找活,工钱也不高了。”“为什么要去南方了?”“那个地方每个月挣得多,挣钱的路子也多了。”……在这些学生朴实的言语中,透漏出的就是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我在这个基础上补充和完善了这个问题的思路,让同学们学会从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或影响人口移动的推力与拉力上去分析这个问题,同学们接受起来感觉很轻松,记忆也更深刻一些。也许在讨论的时候会花费一些时间,教师不要感觉是浪费了课堂时间,更不要吝惜这点时间,平等的对话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师生间的温馨,更能激活思维,更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可谓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二、适时参与让课堂迸发热情
学生参与课堂,可以让学生充满成就感,特别是高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不想再表现为听话的乖孩子,他们更希望在参与中展示自我。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酌情的多增加一些学生参与的内容。不要害怕时间不够,更不要害怕课堂纪律受影响。其实,有时从乱中可以更好地找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如在讲到水体污染时,笔者让一学生扮演当地环保局长,其他学生作为民意代表,从当地水体污染状况、污染源、对策等方面进行质询,学生热情高涨,甚至课堂的正常秩序都被打乱了。但同学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却非常地彻底,基本上没有再让我补充什么,课后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和这节课的印象非常深刻。笔者的感悟是:当教学内容与学生内心渴望相一致时,课堂就会迸发出火一般的热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会在更大程度上被调动起来,这不是我们教师孜孜追求的目标么?
三、距离贴近让学生不再冷漠
教师课堂位置往往以讲台为主,方便板书也利于学生学习注意力位置的专一。但总站在一个地方,学生与教师间就有了距离感,课堂气氛容易单调、沉闷、乏味。其实,教师完全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和要求,适时调整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例如分组讨论时,教师可以走到某一组中,参与他们的讨论,了解他们讨论的情况,发现学生在讨论中对地理问题的认识过程是否正确;当学生提出自己的主张时,可以让学生走到讲台上去阐述对某个问题的认识,而教师可以走到他的座位上,坐下来和其他学生一起欣赏。在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无形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不是单向的教师讲、学生听,自己的主张也是会受到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关注的。在增加自信心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爱护,长久下去,师生间将不再会是冷漠的下达任务与完成任务的关系,融洽、温馨的师生关系也必将刺激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
四、目光对接让学生洋溢自信
课堂上教师自然、亲切的目光,可以实现师生之间感情的交流,触动心灵的沟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爱护和尊重,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期望。而教师要根据眼神变化来获取学生学习状况的变化,教师要学会读懂学生眼神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等情感,让思维活跃的学生读懂教师的赞许和鼓励;让听课不认真或做小动作的学生读懂教师提出批评的暗示;让不敢开口的学生,读懂教师充满期待的目光对其的鼓励,鼓起他们学习的勇气。
五、真心微笑让课堂更温馨
教师发自真心的微笑传达给学生的是一种平等友好的心理暗示,会让学生有心理安全感,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提高思维的灵敏度。教师表情的变化要自然、适度,不要矫揉造作。更不能板着面孔、毫无生机或是一副愁大苦深的样子,这样的表情让学生如何能安心地听讲和学习呢?
语言、位置、眼神、微笑等这些教学行为展示着教师热爱教学、热爱学生的真诚情感,传递着对学生诚挚的关心、爱护、理解与期望,在学生感受到之后,师生之间很容易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课堂学习气氛也会更加轻松、和谐,学生学习效率也能得到不知不觉地提高。
教师的教学行为就应该如同三月的春风,在温暖学生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主动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的教学行为就应当如春雨一般润物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去感化学生,在展现教师教学行为魅力的同时,也影响着学生的日常行为,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也让地理课堂更加精彩。
关键词:地理课堂 教学行为 师生互动
教学设计中我们更多考虑的是教学内容如何处理,却常常容易忽略教学活动是需要在师生互动和交流中完成,而课堂上师生间不可能像平时聊家常那样完成互动和交流,这需要通过教师的语言、表情、眼神等教学行为去传达和完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什么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呢?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就是热爱儿童。”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春天般的温暖,如何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熏陶,这些都离不开课堂上教师良好的教学行为。
一、平等对话让课堂不再沉寂
部分教师在讲课中容易居高临下,好像不这样便不能更好彰显师道尊严和权威,其实尊严和权威从来都不是靠身份和话语权的悬殊来实现的,试想,你我在年轻时面对高高在上的话语,又有几人从内心去接受呢?教师自觉地俯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对话,让学生在课堂上拥有话语权,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课堂上才能充满师生间知识与思想的碰撞,实现知识的对接和思想的沟通。当学生从对话中感受到知识的启迪和人生的感悟时,他们将不再沉默,课堂也将不再沉寂。
例如:在讲解鲁教版必修二“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时,因为班级中的学生绝大多数是来自农村,人口的迁移和流动对学生来说往往是深有感触的,所以在课前设计中,我准备让学生自主讨论人口迁移与流动的成因有哪些?在教学现场,学生们讨论得也非常热烈,但我也发现部分同学讨论过程中有点偏离主题了:有的说我三姨在苏州做什么;有的说我二姑在上海了,等等。讨论的内容变成了学生聊家常,针对这种情况,我没有立即喝止,而是参与其中的一组,与同学们聊起了家常,我就问:“他们为什么出去的呀?”“出去挣钱了。”“为什么要出去才能挣钱?”“这个地方不好找活,工钱也不高了。”“为什么要去南方了?”“那个地方每个月挣得多,挣钱的路子也多了。”……在这些学生朴实的言语中,透漏出的就是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我在这个基础上补充和完善了这个问题的思路,让同学们学会从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或影响人口移动的推力与拉力上去分析这个问题,同学们接受起来感觉很轻松,记忆也更深刻一些。也许在讨论的时候会花费一些时间,教师不要感觉是浪费了课堂时间,更不要吝惜这点时间,平等的对话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师生间的温馨,更能激活思维,更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可谓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二、适时参与让课堂迸发热情
学生参与课堂,可以让学生充满成就感,特别是高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不想再表现为听话的乖孩子,他们更希望在参与中展示自我。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酌情的多增加一些学生参与的内容。不要害怕时间不够,更不要害怕课堂纪律受影响。其实,有时从乱中可以更好地找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如在讲到水体污染时,笔者让一学生扮演当地环保局长,其他学生作为民意代表,从当地水体污染状况、污染源、对策等方面进行质询,学生热情高涨,甚至课堂的正常秩序都被打乱了。但同学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却非常地彻底,基本上没有再让我补充什么,课后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和这节课的印象非常深刻。笔者的感悟是:当教学内容与学生内心渴望相一致时,课堂就会迸发出火一般的热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会在更大程度上被调动起来,这不是我们教师孜孜追求的目标么?
三、距离贴近让学生不再冷漠
教师课堂位置往往以讲台为主,方便板书也利于学生学习注意力位置的专一。但总站在一个地方,学生与教师间就有了距离感,课堂气氛容易单调、沉闷、乏味。其实,教师完全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和要求,适时调整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例如分组讨论时,教师可以走到某一组中,参与他们的讨论,了解他们讨论的情况,发现学生在讨论中对地理问题的认识过程是否正确;当学生提出自己的主张时,可以让学生走到讲台上去阐述对某个问题的认识,而教师可以走到他的座位上,坐下来和其他学生一起欣赏。在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无形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不是单向的教师讲、学生听,自己的主张也是会受到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关注的。在增加自信心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爱护,长久下去,师生间将不再会是冷漠的下达任务与完成任务的关系,融洽、温馨的师生关系也必将刺激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
四、目光对接让学生洋溢自信
课堂上教师自然、亲切的目光,可以实现师生之间感情的交流,触动心灵的沟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爱护和尊重,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期望。而教师要根据眼神变化来获取学生学习状况的变化,教师要学会读懂学生眼神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等情感,让思维活跃的学生读懂教师的赞许和鼓励;让听课不认真或做小动作的学生读懂教师提出批评的暗示;让不敢开口的学生,读懂教师充满期待的目光对其的鼓励,鼓起他们学习的勇气。
五、真心微笑让课堂更温馨
教师发自真心的微笑传达给学生的是一种平等友好的心理暗示,会让学生有心理安全感,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提高思维的灵敏度。教师表情的变化要自然、适度,不要矫揉造作。更不能板着面孔、毫无生机或是一副愁大苦深的样子,这样的表情让学生如何能安心地听讲和学习呢?
语言、位置、眼神、微笑等这些教学行为展示着教师热爱教学、热爱学生的真诚情感,传递着对学生诚挚的关心、爱护、理解与期望,在学生感受到之后,师生之间很容易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课堂学习气氛也会更加轻松、和谐,学生学习效率也能得到不知不觉地提高。
教师的教学行为就应该如同三月的春风,在温暖学生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主动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的教学行为就应当如春雨一般润物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去感化学生,在展现教师教学行为魅力的同时,也影响着学生的日常行为,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也让地理课堂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