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文章基于网络授课实践,总结提炼出让虚拟课堂见实效的“十二有”策略,分别为:课前“五有”:教学平台有组合、学生教材有准备、教学资源有整合、课件制作有讲究、课堂语言有设计;课中“四有”:师生在线有形象、教学课堂有互动、学生课堂有展示、思政教育有融入;课后“三有”:教学经验有交流、学业任务有分配、学习效果有监测.
【机 构】
:
豫章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西 南昌 33010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基于网络授课实践,总结提炼出让虚拟课堂见实效的“十二有”策略,分别为:课前“五有”:教学平台有组合、学生教材有准备、教学资源有整合、课件制作有讲究、课堂语言有设计;课中“四有”:师生在线有形象、教学课堂有互动、学生课堂有展示、思政教育有融入;课后“三有”:教学经验有交流、学业任务有分配、学习效果有监测.
其他文献
在国际交流活动日渐丰富的当今社会,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被设定了更高的要求.英文翻译是一项较为综合性的项目,考察点包含了词汇语法和思维转换等,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应重视汉语思维对翻译表达产生的影响.因此,文章将系统性地介绍大学英语中的翻译学习概况和中式英语的表象原因,进而讨论改善学生翻译学习有效性的对策.
文章以20首杜甫诗歌的中国译者许渊冲及美国译者华兹生的译本为语料,借助语料库工具,对两译本进行词汇层面和句法层面的分析以探究中外译者的语言特征.研究表明,由于两位中外译者翻译风格及目标读者不同,在译本中体现出不同的语言特征.
文章从“顺应论”的角度探讨和分析英语广告双关语如何在应用过程中实现语言结构、语言语境方面的顺应.顺应论注重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和句法层面的运用,以及社会、文化、心理等方向的使用.广告商往往把要传递的信息隐藏在广告语言中,通过广告语来为受众群体传达产品信息以及产品的卖点.恰当使用语言结构和语言语境基本策略能更好地把握广告语篇的言语功能,从而达到促销产品的目的.
语块是英语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特点是整块储存在人的记忆当中,在使用时,可以整块从大脑中被提取出来.语块的学习与运用对于提升英语的学习效率和使用效率均有益处.如果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语块理论,也会使英语写作教学的效率得以提升.文章主要分析语块的定义以及分类,并且结合教学经验,对语块理论在大学写作教学中的实际运用进行探析.
产出导向法(POA)理论体系是由中国学者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文章阐述了在POA理论指导下对四级翻译教学中的课堂展示环节的改进,并从“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方面简述实践过程,通过问卷调查、随堂测试等方式对实践结果进行分析和反思.
曼塔利的翻译行为理论是由多种角色共同参与,并“以目的为驱动,以结果为导向”的一种交际行为.文章从《摇摆时光》的译文入手,研究在翻译行为理论的指导下,翻译作为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行为以及作为一种社会性行为,如何能更好地促进译者呈现出被目的语读者所接受的文学作品的译本,将其中的文化内涵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实现该作品的功能交际的目的.
思辨能力是当代创新型复合外语人才不可缺少的能力.文章以孙有中教授创新性提出的思辨英语教学原则为指导,以思辨能力培养为核心,对英美文学课程的优化进行思考,从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提出改革建议,以期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为培养并储备全面发展的新时期高水平教师出力.
大学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成为当下大学教育环境中的一个新研究问题.文章就大学英语教学中结合课程思政的意义,以及大学英语思政建设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结合具体实践提出一定的改革方案,从而推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文章主要从加强大学教师思政教育能力,完善课程设置和教材改革以及加强制度建设三方面对改革方案进行研究,从而在保证学生英语水平有序提高的基础上推动思想政治教育.
在全球化程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社会对于翻译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而功能翻译理论的应用,可改变传统教学所使用的理论体系,建立全新的教学流程,使学生更加关注译文和翻译要求,从而提升英语翻译的水平和效果.为此,文章分析功能翻译对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并探索具体的应用对策,为英语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文章从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入手,深入分析了目前我国该课程当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思辨能力的层级模型,提出了该课程的改革方法,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和实际效果推演.思辨能力是认知能力当中较高层级的能力,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之一.文章以此为切入点,提出了改革建议,以期为我国外语教学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