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矛盾凸显期,有效地应对不断涌现的危机事件,提升地方政府危机管理的能力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强化公共危机管理意识、健全管理机制、创新组织结构、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和构筑网络治理模式等五个方面全面提升地方政府危机管理能力。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危机管理 能力提升
危机管理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是涉及危机的潜伏期、爆发期、持续期、恢复期及解决期的全面管理。在以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和民主化为时代特征的今天,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矛盾凸显期,如何有效的应对不断涌现的危机事件,提升地方政府危机管理的能力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地方政府应从以下方面人手提升公共危机管理能力:
1 强化公共危机管理意识,开展危机管理教育培训
1.1必须进行观念更新,时刻强化危机意识。从危机管理战略工作角度出发,地方政府要破除天下太平的观念,注重培养从公务员到普通民众的危机意识。
1.2必须重视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危机管理知识与能力的培训。要利用国民教育体系、党校、行政学院等培训基地,将危机管理知识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的必须课程,着重其危机意识的培养,危机应对措施和处理手段的掌握,做到有备无患。
1.3必须不能忽略对普通民众的危机教育。要通过网络、媒体、学校等多种渠道使普通民众掌握危机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应对技能,从而增进社会整体的危机应对水平。
2 建立健全快速、有效、科学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
2.1建立完善的公共危机监测预警机制。公共危机的预警,是指危机管理的主体根据本国或本地区有关危机现象过去和现在的数据,情报和资料,运用逻辑推理和科学预测的方法技术,对某些危机现象出现的约束性条件,未来发展趋势和演变规律等作出科学的估计与推断,并发出确切的警示信号,使政府和民众提前了解事件发展的状态,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策略,防止或消除不利后果的活动。是公共危机管理的第一道防线,按照法定程序,对公众,或者对特殊群体发布危机的有关信息,引起公众的警觉,是减少危机损失,防止危机演变为惨剧的的关键。
2.2建立危机发生后的应对处理机制。一是要建立快捷、高效、权威的危机处理组织。危机发生时,能以最快的速度建立危机控制中心,调配危机处理专家及经过专门训练的危机处理人员,配备必要的危机处理设备,全面实施危机控制和管理计划,以保证统一指挥、果断决策和迅速采取行动;二是按照预先制定的危机处理计划,紧急启动危机处理系统,在事前计划与随机情况结合的基础上,及时制订出危机处理计划。三是紧急启动危机决策管理程序,整合社会资源,实施紧急应对方案,减少危机引起的损失和负面影响,避免引发相关的社会矛盾和社会事件。
2.3建立危机结束后的评估机制。公共管理危机消除后,各级政府都要认真分析危机事件产生的原因、条件,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要科学地评估各种应对危机的预案和危机处理措施,并不断加以改进、完善;要对导致危机事件的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对有关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故意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和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要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3 进行公共危机管理组织结构的创新
3.1大力推进电子政务。通过技术上的进步带来管理上的创新,从而提升政府管理危机的能力。
3.2改变一元危机应急反应和条块分割的危机管理体制。各级地方政府则可以从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出发,建设相应的地方应急联动中心。打破条块、地区、部门的限制,实现共建共享。。
3.3建设完善的公共信息资源库。地方政府要建立一个开放的、基于标准的信息交互平台,可以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进行跨部门、跨行业、跨系统、跨地区的信息资源重组共享,以增强信息透明度,促进交流与合作,保证各级政府做出及时、准确的决策,高效组织反危机行动,减缓或降低危机发生概率,减少社会损失。
4 建立有效的危机信息沟通机制
4.1建设危机管理的网络直报系统。进入信息社会,政府和社会公众对公共危机信息的需求发生变化,要求提供动态危机信息,但现行调查制度难以满足这一需求。如何才能及时准确地监控和报告危机信息,如何才能全面有效地遏制危机蔓延?如何才能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巨大而细微的危机管理体系?目前,中国卫生部建立的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直报系统给出了答案:全国任何地方如果发现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只要在当地输入电脑,国家有关部门就可得到消息,前后只有几秒钟。因此网络直报系统是促进我国危机管理信息化和统计信息化,是提高危机管理信息系统利用效率,充实公共危机信息量,提高公共危机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灵敏度、共享性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必然要求。
4.2建立健全危机信息的公开制度。公共危机信息公开制度的健全直接关系到公共危机事前防范工作的到位。因此,地方政府有必要制定完善的危机时期信息公开制度体系,以保障危机时期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政府的高效运作。
4.2.1建立和完善公共危机信息的发布制度。公共危机事件重要特征是不确定性和应急性。政府作为危机管理者要相信公众的组织能力,相信危机状态下民众心理承受能力,利用大众传媒、网络、手机短信等手段的建立一套成熟的危机信息发布机制,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公开,用事实真相消除谣言的破坏作用,并用自身的行动证明危机管理主体所传播信息的准确性。只有这样,才能在政府与公众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增加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4.2.2确立危机回应公众的制度。政府还应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建立快速、科学地回应公众制度,通过充分有效的沟通,及时迅速的公布危机信息和处理的进展,可以避免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的责任丧失,避免造成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紧张关系。
4.2.3还要强化与媒体的良好合作关系。在重大公共危机发生时,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媒体的积极作用,政府服务媒体、主动与媒体协调、加强与媒体沟通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媒体为政府危机管理机制和实践提供监督,政府为新闻传播营造最佳环境;媒体为政府管理提供舆论支持,政府为媒体提供真实原始的信息,通过职能互补,为社会公众赢得更大的共同利益。
5 构筑公共危机的网络治理模式
网络治理就是为了实现与增进公共利益,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門(私营部门,第三部门或公民个人)等众多公共行动主体彼此合作,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分享公共权力,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公共危机的网络化治理模式要求在对公共危机的处理中,各地区结合具体实际,适度集权和分权,以政府为主体,构建包括非政府组织、社会媒体以及公民个人多维主体共同参与的防范机制。公共危机的网络治理模式从技术上保障了地方政府及其部门最大可能地吸纳多种社会力量,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共同应对危机,提高应对效率。
参考文献:
1 薛澜等,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 黄顺康等,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6期
3 参见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的研究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 顾光海,网络化治理视角下公共危机防范机制的建构分析《新疆社科论坛》2010年第1期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危机管理 能力提升
危机管理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是涉及危机的潜伏期、爆发期、持续期、恢复期及解决期的全面管理。在以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和民主化为时代特征的今天,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矛盾凸显期,如何有效的应对不断涌现的危机事件,提升地方政府危机管理的能力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地方政府应从以下方面人手提升公共危机管理能力:
1 强化公共危机管理意识,开展危机管理教育培训
1.1必须进行观念更新,时刻强化危机意识。从危机管理战略工作角度出发,地方政府要破除天下太平的观念,注重培养从公务员到普通民众的危机意识。
1.2必须重视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危机管理知识与能力的培训。要利用国民教育体系、党校、行政学院等培训基地,将危机管理知识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的必须课程,着重其危机意识的培养,危机应对措施和处理手段的掌握,做到有备无患。
1.3必须不能忽略对普通民众的危机教育。要通过网络、媒体、学校等多种渠道使普通民众掌握危机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应对技能,从而增进社会整体的危机应对水平。
2 建立健全快速、有效、科学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
2.1建立完善的公共危机监测预警机制。公共危机的预警,是指危机管理的主体根据本国或本地区有关危机现象过去和现在的数据,情报和资料,运用逻辑推理和科学预测的方法技术,对某些危机现象出现的约束性条件,未来发展趋势和演变规律等作出科学的估计与推断,并发出确切的警示信号,使政府和民众提前了解事件发展的状态,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策略,防止或消除不利后果的活动。是公共危机管理的第一道防线,按照法定程序,对公众,或者对特殊群体发布危机的有关信息,引起公众的警觉,是减少危机损失,防止危机演变为惨剧的的关键。
2.2建立危机发生后的应对处理机制。一是要建立快捷、高效、权威的危机处理组织。危机发生时,能以最快的速度建立危机控制中心,调配危机处理专家及经过专门训练的危机处理人员,配备必要的危机处理设备,全面实施危机控制和管理计划,以保证统一指挥、果断决策和迅速采取行动;二是按照预先制定的危机处理计划,紧急启动危机处理系统,在事前计划与随机情况结合的基础上,及时制订出危机处理计划。三是紧急启动危机决策管理程序,整合社会资源,实施紧急应对方案,减少危机引起的损失和负面影响,避免引发相关的社会矛盾和社会事件。
2.3建立危机结束后的评估机制。公共管理危机消除后,各级政府都要认真分析危机事件产生的原因、条件,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要科学地评估各种应对危机的预案和危机处理措施,并不断加以改进、完善;要对导致危机事件的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对有关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故意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和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要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3 进行公共危机管理组织结构的创新
3.1大力推进电子政务。通过技术上的进步带来管理上的创新,从而提升政府管理危机的能力。
3.2改变一元危机应急反应和条块分割的危机管理体制。各级地方政府则可以从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出发,建设相应的地方应急联动中心。打破条块、地区、部门的限制,实现共建共享。。
3.3建设完善的公共信息资源库。地方政府要建立一个开放的、基于标准的信息交互平台,可以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进行跨部门、跨行业、跨系统、跨地区的信息资源重组共享,以增强信息透明度,促进交流与合作,保证各级政府做出及时、准确的决策,高效组织反危机行动,减缓或降低危机发生概率,减少社会损失。
4 建立有效的危机信息沟通机制
4.1建设危机管理的网络直报系统。进入信息社会,政府和社会公众对公共危机信息的需求发生变化,要求提供动态危机信息,但现行调查制度难以满足这一需求。如何才能及时准确地监控和报告危机信息,如何才能全面有效地遏制危机蔓延?如何才能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巨大而细微的危机管理体系?目前,中国卫生部建立的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直报系统给出了答案:全国任何地方如果发现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只要在当地输入电脑,国家有关部门就可得到消息,前后只有几秒钟。因此网络直报系统是促进我国危机管理信息化和统计信息化,是提高危机管理信息系统利用效率,充实公共危机信息量,提高公共危机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灵敏度、共享性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必然要求。
4.2建立健全危机信息的公开制度。公共危机信息公开制度的健全直接关系到公共危机事前防范工作的到位。因此,地方政府有必要制定完善的危机时期信息公开制度体系,以保障危机时期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政府的高效运作。
4.2.1建立和完善公共危机信息的发布制度。公共危机事件重要特征是不确定性和应急性。政府作为危机管理者要相信公众的组织能力,相信危机状态下民众心理承受能力,利用大众传媒、网络、手机短信等手段的建立一套成熟的危机信息发布机制,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公开,用事实真相消除谣言的破坏作用,并用自身的行动证明危机管理主体所传播信息的准确性。只有这样,才能在政府与公众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增加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4.2.2确立危机回应公众的制度。政府还应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建立快速、科学地回应公众制度,通过充分有效的沟通,及时迅速的公布危机信息和处理的进展,可以避免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的责任丧失,避免造成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紧张关系。
4.2.3还要强化与媒体的良好合作关系。在重大公共危机发生时,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媒体的积极作用,政府服务媒体、主动与媒体协调、加强与媒体沟通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媒体为政府危机管理机制和实践提供监督,政府为新闻传播营造最佳环境;媒体为政府管理提供舆论支持,政府为媒体提供真实原始的信息,通过职能互补,为社会公众赢得更大的共同利益。
5 构筑公共危机的网络治理模式
网络治理就是为了实现与增进公共利益,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門(私营部门,第三部门或公民个人)等众多公共行动主体彼此合作,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分享公共权力,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公共危机的网络化治理模式要求在对公共危机的处理中,各地区结合具体实际,适度集权和分权,以政府为主体,构建包括非政府组织、社会媒体以及公民个人多维主体共同参与的防范机制。公共危机的网络治理模式从技术上保障了地方政府及其部门最大可能地吸纳多种社会力量,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共同应对危机,提高应对效率。
参考文献:
1 薛澜等,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 黄顺康等,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6期
3 参见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的研究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 顾光海,网络化治理视角下公共危机防范机制的建构分析《新疆社科论坛》201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