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战国时期的苏秦、张仪,到古雅典、古希腊的苏格拉底、西赛罗,从外交家有力有节的陈词到法庭上义正辞严的辩护,从政府要员的施政演说到企事业单位的毛遂自荐,我们都能体会到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在语言文字训练“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叶圣陶先生以精辟的语言阐述了口语训练的重要性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从技校生自身发展的要求看,口语训练很有必要性。技校生一毕业就要踏上社会,去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不论他们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具备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否则会在现代生活中处处碰壁。
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只片面追求高分,钻进了应试教育的死胡同。一些教师迫于升学压力,抱着“重读、写,轻听、说”的思想进行课堂教学,致使教学中出现了一些“能看不能听,会写不会言”的“瘸腿”学生。这些学生即使升入了学习较轻松的技校,仍改不了上课不爱发言的习惯。再加上技校生大多数来自农村,他们多半是带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来到学校的,在正式场合多不敢说话,他们觉得自己不会说,也说不好。另外技校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5~20岁之间,在心理和生理上正在不断成熟,在情感上出现了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的现象,因而普遍存在公众场合“羞于启齿”的心理障碍。以上种种原因,造成技校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比较差。
因此,对技校生口语能力的培养已成为语文教师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呢?下面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找准原因有针对性地培养“说”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首先遇到的难题就是学生的紧张心理。要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首先要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课堂上老师和蔼可亲,学生精神自然就会放松;相反,如果老师经常板起面孔上课,则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因此,教师要态度和蔼,把自己的激情融入到授课之中,是提高学生口语水平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其次,找出学生紧张、词不达意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对待、因材施教。笔者经过课下谈心、辅导,发现学生的紧张主要有一下三种原因:
1.普通话水平较差
大多数技校生来自农村,由于从小受生活环境、语言习惯等的影响,在口语交际中长期使用方言,没有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没有掌握普通话的技巧,发音不准,表达起来很吃力。
2.存在胆怯、害羞心理
有的技校生在公开场合,面对着几十双眼睛怕讲不好被别人耻笑,或缄默无语,或未语脸先红,或语无伦次。
3.“眼高手低”
有的技校生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胆子也大,但他们往往存在着自傲的问题,具体表现为,说话不看对象,不看场合,只顾自己说个不停。
找到了学生的“病因”,就要开始“对症下药”。培养说普通话的习惯,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语音教学,改正学生过去养成的错误发音。让学生多听新闻联播,边听边练,提高讲普通话的意识;要求同学之间必须说普通话,并互相监督,营造一个说普通话的氛围。针对害羞的学生,要先让他们树立自信心,之后要多练,小组讲、全班讲、直至敢于上台发言。针对“眼高手低”的学生,教师要让他们明白说话是一种艺术,不仅要做到说得对、说得清,更要做到说得好、说得巧,这是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达到的。
二、精心设计,激发“说”的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思维灵活,注意力转移较快,乐于接受新鲜的事物。要想让学生对口语训练产生持久的兴趣,能够始终保持一种兴奋、新鲜的感觉,教师就要不断变换教学方法,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只有当口语训练一直带着浓厚的趣味性走向学生的时候,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其思维更加敏捷,更富于创造性。因此,在消除学生紧张心理的同时,笔者由简单到复杂,精心组织,设计了灵活多样的口语训练方法:
1.入校自我介绍
学生刚入校时,让他们轮流上台进行自我介绍。只要求学生做到声音响亮,态度大方就可以了,这样既促进学生间的彼此了解,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2.经常进行朗读训练
朗读是练习口语的有效形式,既可以练习说普通话,也可以加强口语与书面语的联系,使口语更加规范。同时,朗读还可以增加词汇和句式的储备,培养敏锐的语感。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多范读、评读,将朗读作为课堂教学的常备环节。
3.练习讲故事
每节课讲授前抽出二至三名学生发布一则消息(包括校园消息),或讲述一个成语故事。要求消息的讲述要完整,故事要有一定的知识性、趣味性。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系统、连贯的口头表达能力,促使学生养成积累语言材料的良好习惯。
4.开设模拟考场
为了应对今后的就业面试,可设计模拟考场,让学生分成两组,轮流扮演主考官和应聘者,教师进行监督、评比,这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训练。为使这种训练顺利进行,教师需要事先做一个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一些交际礼仪常识,了解应聘面试常遇到的问题,掌握应聘的技巧。这种训练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推销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做好了理论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除以上几种方法外,还可以进行课文内容的复述概括、名著简介、演讲比赛等等。总之,教师只要充分利用每次口语训练的“兴奋点”,以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热情,就能让他们由不敢“说”到愿意“说”,直至想“说”。
三、走出课堂,走向生活
吕叔湘先生说:“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等技能没有什么不同质,不过语文活动的生理机制比游泳、打乒乓球等活动更加复杂罢了。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要正确必须善于模仿,要熟练必须反复实践。”语文的实践性很强,口语交际就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还应让学生走出课堂,使之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提高。
所以,除了在课堂上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训练外,课外还要开展各种活动加强训练。如定期举行故事会、诗歌朗诵会、观看电视交流会、班干部模拟竞职演说等。给学生提供更多“说”的机会,促进同学们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还可组织学生考察人才市场,搞市场调查,搜集人才招聘面试信息。这些活动都需要与人交流,学生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参与这些活动中,既能提高学生“说”的能力,也能在无形中让学生养成积累知识的习惯,拓展视野,增长知识。因此,课外更是提高“说”的训练的大课堂。
总之,技校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技工学校的语文教育不同于中小学,没有应试教育的压力,完全可以轻装上阵,改革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技校生具有令社会认可的口语能力,提高他们谋职的成功率,这样就会大大扩展他们的生存空间。
(作者单位:河南省三门峡市技工学校)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在语言文字训练“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叶圣陶先生以精辟的语言阐述了口语训练的重要性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从技校生自身发展的要求看,口语训练很有必要性。技校生一毕业就要踏上社会,去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不论他们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具备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否则会在现代生活中处处碰壁。
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只片面追求高分,钻进了应试教育的死胡同。一些教师迫于升学压力,抱着“重读、写,轻听、说”的思想进行课堂教学,致使教学中出现了一些“能看不能听,会写不会言”的“瘸腿”学生。这些学生即使升入了学习较轻松的技校,仍改不了上课不爱发言的习惯。再加上技校生大多数来自农村,他们多半是带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来到学校的,在正式场合多不敢说话,他们觉得自己不会说,也说不好。另外技校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5~20岁之间,在心理和生理上正在不断成熟,在情感上出现了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的现象,因而普遍存在公众场合“羞于启齿”的心理障碍。以上种种原因,造成技校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比较差。
因此,对技校生口语能力的培养已成为语文教师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呢?下面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找准原因有针对性地培养“说”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首先遇到的难题就是学生的紧张心理。要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首先要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课堂上老师和蔼可亲,学生精神自然就会放松;相反,如果老师经常板起面孔上课,则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因此,教师要态度和蔼,把自己的激情融入到授课之中,是提高学生口语水平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其次,找出学生紧张、词不达意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对待、因材施教。笔者经过课下谈心、辅导,发现学生的紧张主要有一下三种原因:
1.普通话水平较差
大多数技校生来自农村,由于从小受生活环境、语言习惯等的影响,在口语交际中长期使用方言,没有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没有掌握普通话的技巧,发音不准,表达起来很吃力。
2.存在胆怯、害羞心理
有的技校生在公开场合,面对着几十双眼睛怕讲不好被别人耻笑,或缄默无语,或未语脸先红,或语无伦次。
3.“眼高手低”
有的技校生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胆子也大,但他们往往存在着自傲的问题,具体表现为,说话不看对象,不看场合,只顾自己说个不停。
找到了学生的“病因”,就要开始“对症下药”。培养说普通话的习惯,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语音教学,改正学生过去养成的错误发音。让学生多听新闻联播,边听边练,提高讲普通话的意识;要求同学之间必须说普通话,并互相监督,营造一个说普通话的氛围。针对害羞的学生,要先让他们树立自信心,之后要多练,小组讲、全班讲、直至敢于上台发言。针对“眼高手低”的学生,教师要让他们明白说话是一种艺术,不仅要做到说得对、说得清,更要做到说得好、说得巧,这是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达到的。
二、精心设计,激发“说”的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思维灵活,注意力转移较快,乐于接受新鲜的事物。要想让学生对口语训练产生持久的兴趣,能够始终保持一种兴奋、新鲜的感觉,教师就要不断变换教学方法,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只有当口语训练一直带着浓厚的趣味性走向学生的时候,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其思维更加敏捷,更富于创造性。因此,在消除学生紧张心理的同时,笔者由简单到复杂,精心组织,设计了灵活多样的口语训练方法:
1.入校自我介绍
学生刚入校时,让他们轮流上台进行自我介绍。只要求学生做到声音响亮,态度大方就可以了,这样既促进学生间的彼此了解,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2.经常进行朗读训练
朗读是练习口语的有效形式,既可以练习说普通话,也可以加强口语与书面语的联系,使口语更加规范。同时,朗读还可以增加词汇和句式的储备,培养敏锐的语感。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多范读、评读,将朗读作为课堂教学的常备环节。
3.练习讲故事
每节课讲授前抽出二至三名学生发布一则消息(包括校园消息),或讲述一个成语故事。要求消息的讲述要完整,故事要有一定的知识性、趣味性。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系统、连贯的口头表达能力,促使学生养成积累语言材料的良好习惯。
4.开设模拟考场
为了应对今后的就业面试,可设计模拟考场,让学生分成两组,轮流扮演主考官和应聘者,教师进行监督、评比,这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训练。为使这种训练顺利进行,教师需要事先做一个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一些交际礼仪常识,了解应聘面试常遇到的问题,掌握应聘的技巧。这种训练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推销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做好了理论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除以上几种方法外,还可以进行课文内容的复述概括、名著简介、演讲比赛等等。总之,教师只要充分利用每次口语训练的“兴奋点”,以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热情,就能让他们由不敢“说”到愿意“说”,直至想“说”。
三、走出课堂,走向生活
吕叔湘先生说:“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等技能没有什么不同质,不过语文活动的生理机制比游泳、打乒乓球等活动更加复杂罢了。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要正确必须善于模仿,要熟练必须反复实践。”语文的实践性很强,口语交际就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还应让学生走出课堂,使之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提高。
所以,除了在课堂上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训练外,课外还要开展各种活动加强训练。如定期举行故事会、诗歌朗诵会、观看电视交流会、班干部模拟竞职演说等。给学生提供更多“说”的机会,促进同学们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还可组织学生考察人才市场,搞市场调查,搜集人才招聘面试信息。这些活动都需要与人交流,学生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参与这些活动中,既能提高学生“说”的能力,也能在无形中让学生养成积累知识的习惯,拓展视野,增长知识。因此,课外更是提高“说”的训练的大课堂。
总之,技校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技工学校的语文教育不同于中小学,没有应试教育的压力,完全可以轻装上阵,改革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技校生具有令社会认可的口语能力,提高他们谋职的成功率,这样就会大大扩展他们的生存空间。
(作者单位:河南省三门峡市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