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中小学教学中任何一门教学中的任何一种教学艺术形式都包含着特定的情感,美术作为艺术中的一种门类,是中小学生们首先接触到对审美意识、情感培养的一门课程。教师应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情感的体验。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美术教育应努力创新和改革教育模式,用其优势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培养做出努力,最终实现美育的目的。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情感
美术是门不仅有令人赏心悦目的技艺性学科,也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学术课题,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历史的积淀,不仅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同样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状况的标志,更加是一个民族精神状况的标志。美是客现存在的,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大自然等给人们带来无穷无尽地美的享受。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仅侧重美术专业知识技能的教学,更要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教育,通过美术的特殊的艺术表现力和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于美术课堂的兴趣从而正确的表达抒发自己的情感。中小学美术情感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责任心、爱心、上进心和自尊心等。
在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情感在《辞海》中的定义:1、心情。2、从人对事物态度中产生的体验。情感的产生伴随着情绪反应,而情绪的变化也受情感的控制。情感教育可以客观地反应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精神世界和美术作品所表达出的情感。美术教师要利用情感的特殊功能性去激发学生参与到美术课堂及发现美,产生美的人文精神。可见美术教育对中小学生们情感的培养的重要作用,从而健全发展学生的人文精神。
一、中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情感教育的现状
1、美术课程在中小学课程中现状
美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中国已实施较多年,虽然重要程度不及其他重要课程,但是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部分,在作为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发展的一门课程中也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如今美术课程在中小学课堂安排中存在着内容和时间的不成正比问题,一般学校安排的课程节数较少,而美术课内容多且有连贯性,造成了教师上课挑重要内容讲,而失去了美术课程的魅力,学生情感自然得不到培养。
2、学生对美术课程的态度
美术课本在中小学课程中起到了对学生在其他重要课程中产生的压力的一种释放,从而达到身心愉悦,并且最终实现美育的目的。但是学生对美术课程的态度,因为相对于其他课程的考试以及结果,造成了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可有可无,受到忽视,甚至临近考试美术课被其他课程占用。应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和家长对于美术课程的受重视程度,以及提高其地位。
二、中小学美术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培养目的和优势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素质教育得到了大力提倡。美术课作为美术与教育的重要纽带,在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和陶冶情操等方面相较于其他学科有着特殊的优势。对中小学生进行积极健康的情感教育培养,既是对学生责任心、爱心、上进心和自尊心等的培养,也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学生在美术课堂的情感体验是全身心的,是对优秀的美术作品所感受到的情感的升华。当美术老师带领着学生进入一个特定的艺术情境之中,所获得的感受是带有收获的享受。这种情感体验是艺术情感的一种塑造。学生可以通过美术情感教育的培养,建立良好的审美品质,从而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
三、中小学美术教学对情感教育的培养途径
美术课程现如今陷入了学生态度和美术课自身的局限的尴尬境遇,使得原本对美术课程有浓厚兴趣的的学生失去兴趣甚至错失了将其发展成为自身优势的机会。其实美术课程不是可有可无的课程,这是学校和广大老师要了解的先行条件,它的存在必有其特殊的意义。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只是学习普通的文化知识已经满足不了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可持续发展人才策略。而拥有美术鉴赏能力的人在当今社会人才需要中有特殊的存在地位,只有对美术进行系统专业的学习才能塑造积极健康的情感教育。以中小学生情感发展为基础,在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支持下,美术课程对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教育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教师自身情感丰富。
随着人口的逐渐加大,对教育人才资源的引进增加了需求。美术作为艺术门类中的一种,没有特定的知识范围,往往只要能画两笔的就可以成为美术老师,而忽略了美术不仅仅取决于画画,而能画画地不一定就是老师。美术作为人文科学门类中的一门课程,情感、审美、自理能力、社会合作等人文训练时常被忽视。美术课要构建学生的情感精神世界,那么首先要构建教师的情感精神世界不仅仅一味追求专业技能的精尖,而忽视人文知识的传播,忽略全面文化素质的平衡,构建一个思想活跃,境界宽泛,知识渊博的,有爱的美术老师应有的专业素质,这样从自身出发扩充自己的情感世界从而达到通过情感教育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2、师生之间加强情感交流
课堂应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课堂,不应将知识以灌输的方式交予学生,而是通过与学生加强情感交流,利用情感的特殊感染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与学生产生共鸣。师生关系一直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客观性问题,以往教学中,老师进班级门时表情严肃,语气严厉,这样就很难与学生在美术课堂中产生交流,发现美,创造美。我们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达到师生平等,互动互开。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中要讲究策略,因材施教,让学生对美术课产生兴趣。师生间平等和谐的交流情感有利于课堂教学。
3、给与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以往的美术教学中,美术老师授课时一味地自顾自的往下讲,即使偶尔与学生互动,也在仅有的时间内,更多的考虑自身的一个展现,而忽视了学生的课堂效果的体现,更不用说情感的体现。美术的特殊性在于,一般学生只知道一些潜在的知识,比如可能知道一些绘画大家的名字或者作品名称,而不知道其中深层次的含义以及画家的情感表达,更不用说与之产生情感的共鸣。我们在教学中应给与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反应和消化,教师可以利用情感的表达表现展示教学内容,产生趣味性给学生参与其中,给学生有表达情感的机会,与学生产生亲近感,抓住每个给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契机。达到情感交流,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如果一味地呆板的讲授一门课程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对这门课程产生厌恶,那么这种教学是失败的。 4、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化
美术教学内容往往是艺术的一种表达形式,但是要抓住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不能一味地沉浸在艺术的环境中,应适当的贴近现实,贴近生活化,以生活化的方式交予学生,能够达到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的目的。一些手工或者亲近自然或者更多的有趣的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就像古人所说的寄情山水之中,学生兴趣的激发能够给美术课堂带来更多发现美、创造美的事物。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情感教育,传播正能量,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互动,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5、教师创造给学生开拓眼界的机会
教师在教授美术课程的同时不应局限于课本的内容,许多有名且他们的绘画作品带有积极的正能量可以作为书中课本的内容的延伸。美术教材中固然有国内外古今优秀大师及优秀作品,但是教学过程中要达到精神层次的陶冶,以及课外知识的延伸。激发学生的兴趣点,通过一些美术大家的作品其背后的意义从而达到精神层次的培养,带给学生带入积极健康的情感发展方向。
一开始可能学生知识对这幅作品的简单初读的了解,并感到惊奇,教师通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引导下,通過艺术家的生平、所经历的事,从而如何创作这幅作品的故事的分析,能够进一步感受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以及其中所包含的美学内涵。
6、重视学生对艺术的兴趣的积累
兴趣的最好的老师,这是一句古语。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兴欣,互联网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将美术课程多元化,丰富了美术课堂的教学形式。互联网这一技术恰恰满足了学生的好奇的天性,将其与美术的结合,增加的了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兴趣。所以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的情感发展与教师的情感发展息息相关,教师起着启发性作用,在教学中需加入教师本人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起着积极作用。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虽是老方法,但是加入老师个人的人格魅力,使其丰富化,更能吸引学生,培养学生。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地实施当下的素质教育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中小学美术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培养的刻不容缓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大部分以自我为中心,不懂的分享,在文化学科中只注重学习成绩的提高,分数的高低,排名的前后,固然有的学生有高智商,但是缺乏一些优秀的品德,那么美术课堂不仅是学习美术的一个课堂更是一个人文的课堂,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美术为培养学生的情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拥有丰富的情感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美术课堂或者其他课堂的喜爱程度,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情商,所以美术教育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不仅要从学生入手,更要从教师自身的情感、教学方法、教学观念、高科技教学手段入手,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通过美术课堂的对学生的情感培养,最终将培养一批批具有一定道德水平和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情感
美术是门不仅有令人赏心悦目的技艺性学科,也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学术课题,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历史的积淀,不仅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同样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状况的标志,更加是一个民族精神状况的标志。美是客现存在的,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大自然等给人们带来无穷无尽地美的享受。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仅侧重美术专业知识技能的教学,更要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教育,通过美术的特殊的艺术表现力和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于美术课堂的兴趣从而正确的表达抒发自己的情感。中小学美术情感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责任心、爱心、上进心和自尊心等。
在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情感在《辞海》中的定义:1、心情。2、从人对事物态度中产生的体验。情感的产生伴随着情绪反应,而情绪的变化也受情感的控制。情感教育可以客观地反应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精神世界和美术作品所表达出的情感。美术教师要利用情感的特殊功能性去激发学生参与到美术课堂及发现美,产生美的人文精神。可见美术教育对中小学生们情感的培养的重要作用,从而健全发展学生的人文精神。
一、中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情感教育的现状
1、美术课程在中小学课程中现状
美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中国已实施较多年,虽然重要程度不及其他重要课程,但是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部分,在作为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发展的一门课程中也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如今美术课程在中小学课堂安排中存在着内容和时间的不成正比问题,一般学校安排的课程节数较少,而美术课内容多且有连贯性,造成了教师上课挑重要内容讲,而失去了美术课程的魅力,学生情感自然得不到培养。
2、学生对美术课程的态度
美术课本在中小学课程中起到了对学生在其他重要课程中产生的压力的一种释放,从而达到身心愉悦,并且最终实现美育的目的。但是学生对美术课程的态度,因为相对于其他课程的考试以及结果,造成了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可有可无,受到忽视,甚至临近考试美术课被其他课程占用。应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和家长对于美术课程的受重视程度,以及提高其地位。
二、中小学美术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培养目的和优势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素质教育得到了大力提倡。美术课作为美术与教育的重要纽带,在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和陶冶情操等方面相较于其他学科有着特殊的优势。对中小学生进行积极健康的情感教育培养,既是对学生责任心、爱心、上进心和自尊心等的培养,也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学生在美术课堂的情感体验是全身心的,是对优秀的美术作品所感受到的情感的升华。当美术老师带领着学生进入一个特定的艺术情境之中,所获得的感受是带有收获的享受。这种情感体验是艺术情感的一种塑造。学生可以通过美术情感教育的培养,建立良好的审美品质,从而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
三、中小学美术教学对情感教育的培养途径
美术课程现如今陷入了学生态度和美术课自身的局限的尴尬境遇,使得原本对美术课程有浓厚兴趣的的学生失去兴趣甚至错失了将其发展成为自身优势的机会。其实美术课程不是可有可无的课程,这是学校和广大老师要了解的先行条件,它的存在必有其特殊的意义。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只是学习普通的文化知识已经满足不了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可持续发展人才策略。而拥有美术鉴赏能力的人在当今社会人才需要中有特殊的存在地位,只有对美术进行系统专业的学习才能塑造积极健康的情感教育。以中小学生情感发展为基础,在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支持下,美术课程对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教育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教师自身情感丰富。
随着人口的逐渐加大,对教育人才资源的引进增加了需求。美术作为艺术门类中的一种,没有特定的知识范围,往往只要能画两笔的就可以成为美术老师,而忽略了美术不仅仅取决于画画,而能画画地不一定就是老师。美术作为人文科学门类中的一门课程,情感、审美、自理能力、社会合作等人文训练时常被忽视。美术课要构建学生的情感精神世界,那么首先要构建教师的情感精神世界不仅仅一味追求专业技能的精尖,而忽视人文知识的传播,忽略全面文化素质的平衡,构建一个思想活跃,境界宽泛,知识渊博的,有爱的美术老师应有的专业素质,这样从自身出发扩充自己的情感世界从而达到通过情感教育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2、师生之间加强情感交流
课堂应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课堂,不应将知识以灌输的方式交予学生,而是通过与学生加强情感交流,利用情感的特殊感染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与学生产生共鸣。师生关系一直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客观性问题,以往教学中,老师进班级门时表情严肃,语气严厉,这样就很难与学生在美术课堂中产生交流,发现美,创造美。我们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达到师生平等,互动互开。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中要讲究策略,因材施教,让学生对美术课产生兴趣。师生间平等和谐的交流情感有利于课堂教学。
3、给与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以往的美术教学中,美术老师授课时一味地自顾自的往下讲,即使偶尔与学生互动,也在仅有的时间内,更多的考虑自身的一个展现,而忽视了学生的课堂效果的体现,更不用说情感的体现。美术的特殊性在于,一般学生只知道一些潜在的知识,比如可能知道一些绘画大家的名字或者作品名称,而不知道其中深层次的含义以及画家的情感表达,更不用说与之产生情感的共鸣。我们在教学中应给与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反应和消化,教师可以利用情感的表达表现展示教学内容,产生趣味性给学生参与其中,给学生有表达情感的机会,与学生产生亲近感,抓住每个给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契机。达到情感交流,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如果一味地呆板的讲授一门课程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对这门课程产生厌恶,那么这种教学是失败的。 4、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化
美术教学内容往往是艺术的一种表达形式,但是要抓住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不能一味地沉浸在艺术的环境中,应适当的贴近现实,贴近生活化,以生活化的方式交予学生,能够达到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的目的。一些手工或者亲近自然或者更多的有趣的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就像古人所说的寄情山水之中,学生兴趣的激发能够给美术课堂带来更多发现美、创造美的事物。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情感教育,传播正能量,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互动,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5、教师创造给学生开拓眼界的机会
教师在教授美术课程的同时不应局限于课本的内容,许多有名且他们的绘画作品带有积极的正能量可以作为书中课本的内容的延伸。美术教材中固然有国内外古今优秀大师及优秀作品,但是教学过程中要达到精神层次的陶冶,以及课外知识的延伸。激发学生的兴趣点,通过一些美术大家的作品其背后的意义从而达到精神层次的培养,带给学生带入积极健康的情感发展方向。
一开始可能学生知识对这幅作品的简单初读的了解,并感到惊奇,教师通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引导下,通過艺术家的生平、所经历的事,从而如何创作这幅作品的故事的分析,能够进一步感受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以及其中所包含的美学内涵。
6、重视学生对艺术的兴趣的积累
兴趣的最好的老师,这是一句古语。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兴欣,互联网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将美术课程多元化,丰富了美术课堂的教学形式。互联网这一技术恰恰满足了学生的好奇的天性,将其与美术的结合,增加的了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兴趣。所以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的情感发展与教师的情感发展息息相关,教师起着启发性作用,在教学中需加入教师本人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起着积极作用。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虽是老方法,但是加入老师个人的人格魅力,使其丰富化,更能吸引学生,培养学生。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地实施当下的素质教育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中小学美术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培养的刻不容缓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大部分以自我为中心,不懂的分享,在文化学科中只注重学习成绩的提高,分数的高低,排名的前后,固然有的学生有高智商,但是缺乏一些优秀的品德,那么美术课堂不仅是学习美术的一个课堂更是一个人文的课堂,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美术为培养学生的情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拥有丰富的情感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美术课堂或者其他课堂的喜爱程度,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情商,所以美术教育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不仅要从学生入手,更要从教师自身的情感、教学方法、教学观念、高科技教学手段入手,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通过美术课堂的对学生的情感培养,最终将培养一批批具有一定道德水平和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