娴雅有情思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wu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晏殊,字同叔,北宋前期政治家,著名词人,是宋词婉约派在初期的重要代表作家。相传在他的众多作品中,有一首与他在扬州时的一则逸闻趣事有关。一次晏殊路过扬州,在大明寺短暂逗留,其间晏殊令随从将大明寺诗壁上的题诗念给他听,但不需报出作者的姓名、籍贯。听着听着,晏殊为其中一首五言律诗所吸引,进而主动询问作者是谁。随从告之此诗的作者是当地一地方官吏,名叫王琪,王琪遂被“召至同饭,又同步游池上”。游览过程中,晏殊曾经就找不到佳句以对“无可奈何花落去”一事咨询王琪,王琪则以“似曾相识燕归来”为答——王氏凭借这一答语意外找到了仕途的捷径(《能改斋漫录》卷十一),而晏殊对“似曾相识燕归来”似乎也相当满意,因为这一句后来写进了他的《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眼看着春天的花儿凋零落败,却只能无可奈何。梁前呢喃的双飞燕,好像是去年的旧相识又重新归来。触景添愁,而词人只能在沾满落花的小路上,独自徘徊怅惘。这首词通过“夕阳西下”“落花”“归来燕”几个意象,表现了词人对春意衰退的痛惜和时光流逝不复归的惆怅,表面上看来是惜春怀人的佳作,但细细品读就会发现,这首词中暗含了晏殊更深刻的生命意识。因此,下文将从文本细读和主题诠释两个方面来解析这首《浣溪沙》。
  一、对《浣溪沙》的细读
  这首词的精妙之处就在于用六句话,四十二个字,展现了词人的生活和心理状态,揭示其对生命意识的哲学思考。上片前两句是词人生活的写照,下片前两句是对现实情境的描写,而正是这种生活的写照和现实情境,引起了词人对时光不再(夕阳西下几时回)和人生孤寂的思考(小园香径独徘徊)。写一首新词,饮一杯美酒,生活舒适且随意,然而,身处在与去年一样的环境(天气、亭台)中,说明时间和空间是重复的,词人似乎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单调无聊的生活,即使新词、美酒也难免变得乏味,而就在这种生活境遇中,只有夕阳不是去年的夕阳,也就是说,时间和空间可以重复,但是只有时间一去不再来。
  上片着重通过对自己生活境遇的思考,表现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下片开头句“无可奈何花落去”实际上与上片的“夕阳西下几时回”是紧密相连的,因为“夕阳西下”与“花落去”都是人无法左右的,是超越人的意志而自然存在的,人在自然面前只能是“无可奈何”,这句话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来词人看到“夕阳”和“落花”,身处在一切事物不复再来的环境中。但是,此时,词人仿佛看到了似曾相识的归燕,“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对“夕阳西下”和“花落去”的一个转折,因为燕是可以再来的,但同时,也正是这归来燕让词人睹物思人:燕尚有旧巢可归,去年陪伴在身边的人又在哪里呢?睹物思人之情油然而生,如今只剩下词人独自徘徊孤寂。尽管“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语,并非晏殊原创,但晏殊将此语运用于词中,与“独徘徊”形成鲜明对照,既衬托了孤独之情,也表达了词人愿借归来燕慰心灵之感。这首词中的韵味,令读者回味,耐心读之,便能够悟出许多人生道理。孤独善感的词人在香径上独行,苦苦寻思的是什么呢?可以说是在思念去年此时陪伴在身边的人,由梁前燕联想到久别之人的不归,默然怅惘,而这人可以指昔日的情人,亦可以指能够与自己惺惺相惜的知己;也可以说是在思考人生的真理;这也造就了这首词的多以理解,词人的高明之处也就在这里。
  从这首词的意象上来看,“词”与“酒”是新的,“天气”与“亭台”是旧时的,“夕阳”是今天的,“落花”随流水而去,“归燕”随春而来,这些意象都是在新与旧、今与昔、去与来的对比之中的,而正是在这对比中,表现了词人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思考和感悟。词人用这些意象构成了一个浑然一体的意象群,景中含情,用景语将富于深刻哲理的情语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将怀人之思与对自然生命的领悟糅合在一起,使整首词更具艺术感染力。
  二、对生命主题的思考
  从上面对文本的细读中可以看到,晏殊在这首词里除了惜春怀人外,更多地将笔触延伸到对宇宙、自然规律的感悟上。对于这首词有多种理解,有些人依据晏殊的《珠玉词》,将这首词理解为上层贵族精神空虚时“为赋新诗强说愁”的感慨,因为词中每言“金玉锦绣”,处处透露着富贵闲愁的气息,艺术风格上也趋于雅丽工整。或许晏殊的其他词存在这样的问题,但这首词似乎并不能简单视作士大夫对优裕享乐、生活寂寞的描写,所谓“娴雅有情思”,对“情思”的解释不应过于拘泥。
  理由主要有以下两点:1.写作时间来看,这首词写于晏殊被贬宋州期间。仁宗天圣三年(1025),晏殊三十五岁,由于上疏论张耆不宜为枢密使,触犯了刘太后,第二年,刘太后就因为他的一个小错误将其谪降到宋州。虽然他的这次被贬并没有像苏轼那样到偏远的地方挂名一个官职,但对于一个十四岁就在朝廷担任官职的人来说,他还是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他开始感受到人生有限、生命无常。这首词就是他这一思想的体现,另一首写于此时的《浣溪沙》(红蓼花香夹岸稠)也是这一心态的反映。2.在晏殊的其他词中,也时时透露出人生短促的感叹。如《渔家傲》十四首中的一首:“萦舞袖,当筵劝我千长寿。”《浣溪沙》(湖上西风急暮蝉)中的“不知重会是何年”一句也表现了他对人事变化的敏锐感悟。这说明晏殊虽然身居高位,但在他的思想中早已有对人生和生命的思考,而这首词是他最好的表达。
  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能给人留下深刻感悟的作品,大都与对生命的思考和男女情感的抒发有关,《古诗十九首》以来,文人开始以文学的形式抒发个体的生命意识,生命主题就成了历代文学的主线之一,优秀的诗人或作家都非常注重在作品中表现对生命意义的思索。晏殊这首词也不例外,同样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但是这首词又不仅仅是为表现这一主题而写这一主题,而是将男女情感主题与生命主题结合起来,以个人情感为基础,来抒发对人生的感悟。以理性统摄情感,从而将作品的内容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晏殊由于所处时代环境和生活境遇的限制,他的词大多是伤暮春花残、怀远忆旧之作,艺术风格雍容典雅,温婉秀丽,他不可能写出像屈原“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理想失败后的慨叹,也不能写出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悲壮,但也正是这些不同体现出了作为不同个体的文人其各自特色所在。对于晏殊来说,那就是以柔情词来表现内心的哲思,这首词与《春江花月夜》有相似之处,看起来都是写词人或诗人自己的情感,在更深层上探讨的却是整个人类无法回答的永恒的宇宙问题,“夕阳西下几时回”,“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将个体的生命意识上升到集体的生命哲理上,将小我融入人类群体的大我之中,实现生命的升华,这就是词人对时间、对生命、对宇宙的思考。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当前新课改的继续推进下,高中美术教育学通过教学手段的更新、教学模式的改革,既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兴趣教学法作为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方法,符合新课改背景下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要求,也能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本文主要探究了高中美术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实施策略,以期提高高中美术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关兴趣教学法;关高中;关美术教学]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了解一点戏曲的知识,品味一点戏曲的韵致,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  2. 带领学生欣赏中国四大剧种的经典剧目,能了解一点四大剧种不同的特色。  3.锻炼学生收集、整合资料的能力。  4.学生能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5.学生能学唱一段自己最喜欢的戏曲。  【教学重点】  1.了解一点戏曲的基本知识,如主要剧种、角色行当、脸谱等等。  2.分组展示学生搜集整理的有关四大
[摘 要:一名优秀的电视导演不仅要对演员的表演和场景的协调有出色的能力,更要求导演自身具备很好的文化涵养以及娴熟的工作能力和大局观念。一个导演在大型活动中所展示出来的能力,可以很好的考验他本身的职业修养和文化底蕴。这包括他在大型活动中能否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做好每一步工作的规划和确保大型活动的顺利展开。本文就电视导演在大型活动中的能力研究提出相关见解,仅供参考。  关键词:电视导演;大型活动;能力]
[摘 要:本文简要阐述了高二数学圆锥曲线学习现状,然后着重探讨了如何正视高二数学圆锥曲线学习中的错误,如,摆正数学学习心态、重视解题错误分析、养成良好解题习惯、加强错题集的利用,以此使学生有效改正错误的学习方法,以供学生参考。  关键词:高二学生;圆锥曲线;学习方法]  在高中数学知识体系中圆锥曲线较为重要,在学习过程中,该部分内容难以深入理解,在解题过程中,容易出现较多的错误。因此,根据学习中的
有些事物有用,我们不能不用,却未必乐意用。例如药就是这样,“良药苦口利于病”,虽然有利,却终归是苦的,只好皱着眉头吃。文言不是这样,虽然学会并不很容易,可是学会以后,能够打开典籍的门,里面却尽有可喜的。可喜,难免舍不得,于是就会主动地或至少是不知不觉地为它添油加醋。这也是文言兴而不衰的一个因素,并且是相当重要的因素。文言里面尽有可喜的,这看法先要加点解释。一是说尽有可喜的,不等于说都是可喜的,但要
重兵压境,郑伯手忙脚乱,佚狐力荐英雄救主;孤身入敌,秦王心悦口服,烛武智退虎豹安民。  这副对联,是我近年运用“六步两阶” 古诗文教学程序教授《烛之武退秦师》(以下简称“《烛》文”)一文时根据文本精要撰写的,以之引导或帮助刚升入高中且对文言文学习存在较多畏难情绪的学生,使其在高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过程中既保持浓厚的兴趣,又有方法可用。  “六步两阶”古诗文教学程序中的“六步”是:诵篇(解决古诗、文言
[摘 要: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核心之一,是图书馆面向广大师生服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21世纪的图书馆正向着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发展,信息社会对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图书馆工作中更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更加精细化管理。本文对现阶段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现状进行陈述,分析了当前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当前实际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高校图书馆读者
[摘 要:在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的背景下,农村劳动力逐渐大规模转移至城镇,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愈发突出,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当前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数量多,若班主任对其的教育和关爱不够,则会使其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影响今后的成長和学习。所以班主任需要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关爱留守儿童,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来强化其生活和学习,实现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班主任;
作文,学生学会做人的一种历练;作文,学生精神生活的温馨家园。作文的过程,亦是育人的过程。通过循序渐进的作文教学,让学生追求真、善、美,憎恶假、恶、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注重的仍是炼字、遣词、造句的语言训练,谋篇布局、连贯照应的写作技能训练,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忽视了作文教学的育人功能。笔者反复研读教育专家的著作,
《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曾说:“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 杜甫也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多了,才能“破万卷”,知识才渊博,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  笔者是多年的一线语文教师,深知写作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目前作文教学普遍的现状是:一方面,教师投入大量的心血和时间,殚精竭虑地去指导、批改、讲评,细致入微;一方面,作为作文主体的学生却“畏文如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