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交流——需要氛围
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要促进创造,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和有奖赏的环境,以便使学生在其中成长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师一讲到底,学生被动接受。师生之间缺乏交流,更谈不上生生交流。偶尔有几次的问答,也是意料之中的一问一答,书本知识的形式化翻版。没有深度交流,效果较差。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师没有安排交流,自己一个人“把所有的事情都自己扛”、“唱独脚戏”,学生只有听的份,哪有什么交流可言;另一方面教师没有创设交流的氛围,学生正襟危坐、循规蹈矩,一节课都在紧张中度过,不敢说话,不敢动手,哪敢交流。因此,教师应提高对“交流”的认识,并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一种交流的氛围,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才有可能进行。
⒈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心态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意识的社会人,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多让学生说话,多倾听学生的说话,可以知道学生的问题所在,便于教师针对性进行教学。学生通过交流,可以明是非,知得失,在交流中修正自己,发展自己。要达到这样的境地。首先教师自身要充分认识到课堂交流的重要性,要留足时间让学生交流,否则,教师一讲到底,学生想交流也没有机会交流。其次,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多问几个“是什么”、“你是这样想的”、“为什么?请说说理由”,促进课堂教学师生之间交流的开展与深入。否则,教师听不进不同意见,棒杀不同见解,学生就会唯唯诺诺,不敢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交流也就成了形式。如《百分数的意义》教学:讲台上放着三个透明杯子,里面分别放了10克、20克和50克的水。老师用汤勺向三个杯子里加糖,糖的数量依次为2 克、3克和5克。
师:怎么样才能知道哪个杯子里的糖水更甜些呢?
其中有一个学生:让我上来喝喝就知道了。
教师:你就知道喝。老师是让你用数学的方法去判断。哪位同学来说?
喝一喝实际上是一种很直接简便的方法,由于教师的武断,学生就不敢说话了。如果教师这样说:很好!这种方法最简单易行了。除了用口尝一尝外,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知道哪个杯子里的水更甜些呢?这样,学生就能够畅所欲言。
⒉教师要准备有效的材料
师生要进行有效的交流,除了教师提供学生交流的时空、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说话以外,还应该准备有效的材料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准备材料、设计教学过程,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一次讲解练习时,有这样的一道题目:有8个小孩、2个大人一起去游植物园,成人票每人是8元、儿童票每人是5元、团体票每人是6元(5人以上、包括5人),请你设计购票方案,怎样买票较合算?题目一说完,有些人开始设计起来,不一会儿,大家都陆续有了自己的答案。
A生:我准备买8张儿童票和2张成人票。因为儿童票只要5元,成人票要8元。B生:我准备10个人都买团体票,因为团体票6元,比成人票便宜2元。 C生:我觉得他们的方案都不是最便宜的。我准备让2个大人和3个小孩买团体票,再让其他5个小孩买儿童票。
这几个都是平时学习较好的学生,教师没有总结,仍旧微笑着倾听,这就意味着允许发表更多的想法,很多学生得到鼓励胆子大了起来。一时间,教室竟像菜市场一样,你一句我一句,孩子们个个坚持己见,“吵”得好不热闹。“争吵”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争吵”需要理由,需要表达。在认为每个学生都在“争吵”的时候,教师开始进行“调节”。“你们的安排都很不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各种方法比较一下,如何购票比较节省呢?”在一阵紧张的计算以后,许多同学沉默了。他们开始认识到自己的方案使得票价太贵,并不划算。最后大家都认定最合理的方法是让3个大人和2个小孩买团体票,其他5个小孩买儿童票。
这一材料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所以积极性很高,交流热烈。由于教师创设了良好的交流氛围,同时允许学生畅所欲言,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也就成了课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学生在“讨论”“争辩”中积极思考、学会交流、学会表达。
二、交流——需要广度
传统的课堂缺乏交流,而现实的课堂也有一种不好的现象——课堂成了教师与少数尖子生的对话,许多中下生没有参与数学交流,尤其差生,成了课堂的摆设。而他们同样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新加坡教育部长在给校长的委任状上有这样一段话:在你手中是许许多多正在成长的生命,每一个都如此不同,每一个都如此重要,全都对未来抱着憧憬和梦想。他们都依赖你的指引、塑造和培养,才能成为更好的人和有用的生命。如何关注每一位个体,使他们也参与交流并得到发展,这应该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好生自不必说,他们是课堂的活跃分子,他们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想法,可以增强课堂的热烈气氛,作为教师,自然高兴,但不能满足于几个好生的表现,而要深入课堂深处,了解每位学生的情况,关注生理和心理有些问题的学生,引导他们参与交流,这样才能提高课堂交流的广度,真正体现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
关注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
儿童在上小学阶段,年龄大致在6到13岁,身体各部分都处于发育期,包括脑子在内的各个器官,都还很脆弱。由于遗传、生活习惯、家庭环境等许多方面的原因,儿童脑子发育情况有所差异,思维能力也有好有差。有的儿童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思维迟钝些,有些儿童不敢说话或说话结结巴巴。对于儿童的这些错误或现象,我们不该一味地批评责备。我们应该认识到这种现象是有客观原因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日益丰富和能力的不断增强,这样的情况会有所改变。
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要促进创造,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和有奖赏的环境,以便使学生在其中成长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师一讲到底,学生被动接受。师生之间缺乏交流,更谈不上生生交流。偶尔有几次的问答,也是意料之中的一问一答,书本知识的形式化翻版。没有深度交流,效果较差。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师没有安排交流,自己一个人“把所有的事情都自己扛”、“唱独脚戏”,学生只有听的份,哪有什么交流可言;另一方面教师没有创设交流的氛围,学生正襟危坐、循规蹈矩,一节课都在紧张中度过,不敢说话,不敢动手,哪敢交流。因此,教师应提高对“交流”的认识,并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一种交流的氛围,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才有可能进行。
⒈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心态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意识的社会人,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多让学生说话,多倾听学生的说话,可以知道学生的问题所在,便于教师针对性进行教学。学生通过交流,可以明是非,知得失,在交流中修正自己,发展自己。要达到这样的境地。首先教师自身要充分认识到课堂交流的重要性,要留足时间让学生交流,否则,教师一讲到底,学生想交流也没有机会交流。其次,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多问几个“是什么”、“你是这样想的”、“为什么?请说说理由”,促进课堂教学师生之间交流的开展与深入。否则,教师听不进不同意见,棒杀不同见解,学生就会唯唯诺诺,不敢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交流也就成了形式。如《百分数的意义》教学:讲台上放着三个透明杯子,里面分别放了10克、20克和50克的水。老师用汤勺向三个杯子里加糖,糖的数量依次为2 克、3克和5克。
师:怎么样才能知道哪个杯子里的糖水更甜些呢?
其中有一个学生:让我上来喝喝就知道了。
教师:你就知道喝。老师是让你用数学的方法去判断。哪位同学来说?
喝一喝实际上是一种很直接简便的方法,由于教师的武断,学生就不敢说话了。如果教师这样说:很好!这种方法最简单易行了。除了用口尝一尝外,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知道哪个杯子里的水更甜些呢?这样,学生就能够畅所欲言。
⒉教师要准备有效的材料
师生要进行有效的交流,除了教师提供学生交流的时空、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说话以外,还应该准备有效的材料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准备材料、设计教学过程,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一次讲解练习时,有这样的一道题目:有8个小孩、2个大人一起去游植物园,成人票每人是8元、儿童票每人是5元、团体票每人是6元(5人以上、包括5人),请你设计购票方案,怎样买票较合算?题目一说完,有些人开始设计起来,不一会儿,大家都陆续有了自己的答案。
A生:我准备买8张儿童票和2张成人票。因为儿童票只要5元,成人票要8元。B生:我准备10个人都买团体票,因为团体票6元,比成人票便宜2元。 C生:我觉得他们的方案都不是最便宜的。我准备让2个大人和3个小孩买团体票,再让其他5个小孩买儿童票。
这几个都是平时学习较好的学生,教师没有总结,仍旧微笑着倾听,这就意味着允许发表更多的想法,很多学生得到鼓励胆子大了起来。一时间,教室竟像菜市场一样,你一句我一句,孩子们个个坚持己见,“吵”得好不热闹。“争吵”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争吵”需要理由,需要表达。在认为每个学生都在“争吵”的时候,教师开始进行“调节”。“你们的安排都很不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各种方法比较一下,如何购票比较节省呢?”在一阵紧张的计算以后,许多同学沉默了。他们开始认识到自己的方案使得票价太贵,并不划算。最后大家都认定最合理的方法是让3个大人和2个小孩买团体票,其他5个小孩买儿童票。
这一材料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所以积极性很高,交流热烈。由于教师创设了良好的交流氛围,同时允许学生畅所欲言,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也就成了课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学生在“讨论”“争辩”中积极思考、学会交流、学会表达。
二、交流——需要广度
传统的课堂缺乏交流,而现实的课堂也有一种不好的现象——课堂成了教师与少数尖子生的对话,许多中下生没有参与数学交流,尤其差生,成了课堂的摆设。而他们同样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新加坡教育部长在给校长的委任状上有这样一段话:在你手中是许许多多正在成长的生命,每一个都如此不同,每一个都如此重要,全都对未来抱着憧憬和梦想。他们都依赖你的指引、塑造和培养,才能成为更好的人和有用的生命。如何关注每一位个体,使他们也参与交流并得到发展,这应该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好生自不必说,他们是课堂的活跃分子,他们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想法,可以增强课堂的热烈气氛,作为教师,自然高兴,但不能满足于几个好生的表现,而要深入课堂深处,了解每位学生的情况,关注生理和心理有些问题的学生,引导他们参与交流,这样才能提高课堂交流的广度,真正体现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
关注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
儿童在上小学阶段,年龄大致在6到13岁,身体各部分都处于发育期,包括脑子在内的各个器官,都还很脆弱。由于遗传、生活习惯、家庭环境等许多方面的原因,儿童脑子发育情况有所差异,思维能力也有好有差。有的儿童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思维迟钝些,有些儿童不敢说话或说话结结巴巴。对于儿童的这些错误或现象,我们不该一味地批评责备。我们应该认识到这种现象是有客观原因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日益丰富和能力的不断增强,这样的情况会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