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我国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制度的建设,实体经济经营行为出现了独立化和市场化的现象,实体经济开始在不忽视实物资产的基础上,逐渐重视金融资产,使收人来源变多。随着金融市场环境的发展与改变,金融资产发展更加多元化、多样性,中国的经济结构出现了持续调整,部分实体经济出现资金流动性缓慢、资金回收周期延长的情况。金融资产投资活动中,机遇与风险共存亡,具有不可预测性,会随着经济发展而改变的。凡此种种都要求实体经济进行金融投资时必须抱有专业和审慎的态度,了解金融资产结构,从国内外实体经济金融资产投资中获取经验,进行不断摸索创新,降低金融资产投资风险。对不同的金融投资方式,采取不同的规避风险投资措施,来促进实体经济在金融资产投资领域的发展,从而取得经济正效益,充分享受经济发展的红利,成就更多的百年老店。如果说实体经济的长远和健康发展是道的话,那么金融投资的技巧和盈利能力只能算作术。道大于术,术应服务于道。纵使一时的繁华,也不应消弭决策层建立实体经济之初的那一份信念,这也算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一、金融投资的发展现状
金融资产包括现金及其等价物,和其他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具有收益性、流动性、风险性等特点,实体经济能够把金融资产当作货币持有,可在交易时使用。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相比,收益时间较短,灵活且容易投机取巧获得很高的利益,成为吸引实体经济的优势所在。金融危机以后,资本主义经济重心从生产逐渐转移到金融。在上个世纪 50 年代,美国非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 20% 左右;80 年代以后,此比例上升到了 50%左右。制造业比例严重下降,曾经一派繁荣的汽车制造业中心底特律逐渐萧条,几乎成为“废城”。部分学者认为,非金融企业会釆取削减工人工资与福利、利用欺诈钻营提高利润等手段来化解压力,并且认为美国非金融企业的高度金融化减少了就业机会,导致美国中产阶层的消失,从而造成经济慢性萧条和高度不稳定。进入 90 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增加,金融业在全球化与世界经济金融化的影响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一些实体经济也逐步借鉴西方企业模
式,来发展自身的理论和资产结构框架。近些年,许多企业利用金融资产获取了较大的利益,引来更多企业纷纷效仿,一段时间以来金融投资行为甚嚣尘上。相关数据显示中国 A 股上市实体经济中有 84%参与金融投资,国资委下属的 117 家中央实体经济中有 89 家涉足金融行业,实体经济同样受到了影响,不少实体经济参与到金融投資之中,获取了巨大的利润的同时,填补了实体经济主业周期较长但收益较差的特点。
二、金融投资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基,是社会财富和综合国力的基石,振兴实体经济是不容忽视的关键点,发展好实体经济才能实现稳中求进。然而很多企业都受到高额利润的驱使,将大量资本投入到金融投资之中,反过来就没有足量的资本来加大生产力,提高现有的经营活动水平,背离了实体经济的初衷。
金融投资短时间之内能够起到激发实体经济的职能,然而由于金融资产的自我扩大,在较长一段时间后却开始阻碍实体经济。金融投资过程使得实体经济减少实体投资,金融市场的繁华使得在为创造实物资产投入资本的同时,让实体投资失去它本身的魅力。当金融收益多于实体收益之时,实体经济用更多的资本进行金融投资,加上金融投资的成本具有很强的不准确性,所以实体经济越来越青睐于能够在短时间就能够取得收益的投资。渐渐的,金融投资开始独立于实物资产,变为单纯的投机行动,实体经济深涉其中。金融市场繁华使得其地位强于实体经济,同时所遭受的压力越来越多。实体经济能够使用的资本被金融投资占用,开始慢慢丢弃一些长时间才能获得报酬的实体投资,转向短时间内取得利益的金融市场,直接导致过多的金融投资抑制实体投资。加之实体经济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劳动力成本增加,产能过剩以及同行竞争压力过大等问题,实体投资的利润减少,实体投资利润率下降,阻碍自身价值的提高。一旦金融投资失败,对实体经济而言,可能就是灭顶之灾。
金融资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实体经济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利用经营活动收支差额来获取利益。实体经济可以持有一定规模的金融资产,闲置资金可以用来购买有价证券来获取利润,以此保持实体经济现金的流动性和灵活性。但要防范出现 Smith and Watts 总结的“债券的出现会让实体经济决策层有投资不够念头”的预言。
三、实体经济应当如何利用金融资产
实体经济决策层为了防止亏损,应选择购买能够带来正常回报的金融资产,而不是把重心放在高风险高利润的投资项目上,以防越来越多的无计划金融投资对实体投资产生挤出效应。亦或当实体经济被资本市场上的高额利润所吸引,过多购入金融资产,导致弱化经营投资和活动水平,更严重的是金融资产投资损失会对实体经营活动产生更加不利的影响。所以对于实体经济而言,究竟如何进行金融投资需要慎重考虑。
1、控制金融资本的投资规模。
实体经济应以资本增值作为第一目标。实体经济要在不妨碍主业发展的前提之下,提升实体经济的投资盈利水平。这就要求决策层首要的任务是厘清主次,明确实体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建立实体经济长远发展战略,避免盲目轻信的从众心理,将金融资产的规模放在可控的范围内,保障公司的经营活动正常运行。要对实体经济产品架构进行有用的调节,加强研发、设备更新和拓展市场,宗旨是使实体经济打下更强更坚实的实业基础。
2、做好金融投资风险管控
规避金融投资风险,引进金融投资风险管理体系,确保设定符合实体经济的使命和风险容量的目标,对现有金融资产结构进行全面、持续、合理的监控和评价,确保当金融投资偏离实体经济的风险容限时,能够动态的做出正确的反应,使金融投资发挥其保值增值的作用。投资项目上采取长短期结合,兼顾稳定和投资收益,优选债券、优先股等安全可靠、有稳定收益的投资方案。
3、提高实体经济的资本管理能力
实体经济应着力于资本的管理能力提升,提高存货周转率和资金使用率,提升资本使用质量和效率,让资本在各个经营环节快速运转,使得实体经济的资金得到最大的使用。决策层对实体经济目前的发展情况要清晰,充分了解市场布局,清醒地认识金融投资作为一把双刃剑所带来的效应,精心保护好实体经济发展的核心实力。从实体经济长期发展看,让金融投资的盈利为实体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保驾护航。
一、金融投资的发展现状
金融资产包括现金及其等价物,和其他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具有收益性、流动性、风险性等特点,实体经济能够把金融资产当作货币持有,可在交易时使用。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相比,收益时间较短,灵活且容易投机取巧获得很高的利益,成为吸引实体经济的优势所在。金融危机以后,资本主义经济重心从生产逐渐转移到金融。在上个世纪 50 年代,美国非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 20% 左右;80 年代以后,此比例上升到了 50%左右。制造业比例严重下降,曾经一派繁荣的汽车制造业中心底特律逐渐萧条,几乎成为“废城”。部分学者认为,非金融企业会釆取削减工人工资与福利、利用欺诈钻营提高利润等手段来化解压力,并且认为美国非金融企业的高度金融化减少了就业机会,导致美国中产阶层的消失,从而造成经济慢性萧条和高度不稳定。进入 90 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增加,金融业在全球化与世界经济金融化的影响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一些实体经济也逐步借鉴西方企业模
式,来发展自身的理论和资产结构框架。近些年,许多企业利用金融资产获取了较大的利益,引来更多企业纷纷效仿,一段时间以来金融投资行为甚嚣尘上。相关数据显示中国 A 股上市实体经济中有 84%参与金融投资,国资委下属的 117 家中央实体经济中有 89 家涉足金融行业,实体经济同样受到了影响,不少实体经济参与到金融投資之中,获取了巨大的利润的同时,填补了实体经济主业周期较长但收益较差的特点。
二、金融投资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基,是社会财富和综合国力的基石,振兴实体经济是不容忽视的关键点,发展好实体经济才能实现稳中求进。然而很多企业都受到高额利润的驱使,将大量资本投入到金融投资之中,反过来就没有足量的资本来加大生产力,提高现有的经营活动水平,背离了实体经济的初衷。
金融投资短时间之内能够起到激发实体经济的职能,然而由于金融资产的自我扩大,在较长一段时间后却开始阻碍实体经济。金融投资过程使得实体经济减少实体投资,金融市场的繁华使得在为创造实物资产投入资本的同时,让实体投资失去它本身的魅力。当金融收益多于实体收益之时,实体经济用更多的资本进行金融投资,加上金融投资的成本具有很强的不准确性,所以实体经济越来越青睐于能够在短时间就能够取得收益的投资。渐渐的,金融投资开始独立于实物资产,变为单纯的投机行动,实体经济深涉其中。金融市场繁华使得其地位强于实体经济,同时所遭受的压力越来越多。实体经济能够使用的资本被金融投资占用,开始慢慢丢弃一些长时间才能获得报酬的实体投资,转向短时间内取得利益的金融市场,直接导致过多的金融投资抑制实体投资。加之实体经济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劳动力成本增加,产能过剩以及同行竞争压力过大等问题,实体投资的利润减少,实体投资利润率下降,阻碍自身价值的提高。一旦金融投资失败,对实体经济而言,可能就是灭顶之灾。
金融资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实体经济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利用经营活动收支差额来获取利益。实体经济可以持有一定规模的金融资产,闲置资金可以用来购买有价证券来获取利润,以此保持实体经济现金的流动性和灵活性。但要防范出现 Smith and Watts 总结的“债券的出现会让实体经济决策层有投资不够念头”的预言。
三、实体经济应当如何利用金融资产
实体经济决策层为了防止亏损,应选择购买能够带来正常回报的金融资产,而不是把重心放在高风险高利润的投资项目上,以防越来越多的无计划金融投资对实体投资产生挤出效应。亦或当实体经济被资本市场上的高额利润所吸引,过多购入金融资产,导致弱化经营投资和活动水平,更严重的是金融资产投资损失会对实体经营活动产生更加不利的影响。所以对于实体经济而言,究竟如何进行金融投资需要慎重考虑。
1、控制金融资本的投资规模。
实体经济应以资本增值作为第一目标。实体经济要在不妨碍主业发展的前提之下,提升实体经济的投资盈利水平。这就要求决策层首要的任务是厘清主次,明确实体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建立实体经济长远发展战略,避免盲目轻信的从众心理,将金融资产的规模放在可控的范围内,保障公司的经营活动正常运行。要对实体经济产品架构进行有用的调节,加强研发、设备更新和拓展市场,宗旨是使实体经济打下更强更坚实的实业基础。
2、做好金融投资风险管控
规避金融投资风险,引进金融投资风险管理体系,确保设定符合实体经济的使命和风险容量的目标,对现有金融资产结构进行全面、持续、合理的监控和评价,确保当金融投资偏离实体经济的风险容限时,能够动态的做出正确的反应,使金融投资发挥其保值增值的作用。投资项目上采取长短期结合,兼顾稳定和投资收益,优选债券、优先股等安全可靠、有稳定收益的投资方案。
3、提高实体经济的资本管理能力
实体经济应着力于资本的管理能力提升,提高存货周转率和资金使用率,提升资本使用质量和效率,让资本在各个经营环节快速运转,使得实体经济的资金得到最大的使用。决策层对实体经济目前的发展情况要清晰,充分了解市场布局,清醒地认识金融投资作为一把双刃剑所带来的效应,精心保护好实体经济发展的核心实力。从实体经济长期发展看,让金融投资的盈利为实体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