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是非常讲究炼字的,字炼得好,不仅能准确地传达事物的特征及诗人的思想感情,还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引发读者的联想,感受诗歌的无穷魅力。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这“闹”和“弄”字就是古人炼字的经典例子。
炼字如此重要,有何规律可循呢?在我看来,好的炼字有一个特点:它貌似违背生活常识,却在不寻常中显现精彩。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是唐朝诗人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的名句。作者写海上的明月,没有用“升”而是用“生”,似乎违背了生活常识,其实不然。这里的“生”,是生长之意,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明月和大海相伴相生、相映相融的情态,赋予明月以生命和情趣,让人联想望月人的相思之情,伴随明月生长而扩散,弥漫于整个环境,意境绵邈,含义丰瞻。
孟郊在《游终南山》中有一名句“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长风驱松柏”,“驱”字下得“怪”。“驱”的本意是赶(牲口),用在这里似乎不合情理,然而山高则风长,长风过处,千柏万松,枝枝叶叶,都向一边倾斜,只有“驱” 字才能表现得形神毕肖。“声拂万壑清”句,“声”既无形又无色,谁能看见它在“拂”。“拂”字下得“奇”。然而那“声”来自“长风驱松柏”,长风过处,千柏万松,枝枝叶叶都在飘拂,也都在发声。“声拂万壑清”,就把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统一起来了,使读者于看见万顷松涛之际,又听见万壑清。“驱”“拂”两字粗看不通,但在不寻常中显现了精彩。
又如祖咏的《终南望余雪》,里面有一句:“积雪浮云端”。这里的“浮”字用得比较奇崛,积雪是固体,怎么可以漂浮在云端呢?乍看不通,然而细想并展开想象又觉得妙不可言:终南山高耸入云,突出于云端之上;云在山腰缭绕飘动,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望去好像漂浮在云端之上。一个“浮”字写出了终南山的巍然矗立、高入天际。
纵览古代诗歌,我们发现炼字较为集中在动词上,因为其表现力丰富,用法灵活。在不寻常中显现精彩,炼字还要通过拟人、夸张、通感、比喻等手法来表现。还是以孟郊的《游终南山》为例,首联是“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这里的“塞”、“生”似乎用得不合常理,南山怎么如此高大充塞了整个天地呢?太阳和月亮怎能在石头上生长呢?前者用了夸张,后者用了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南山的气势逼人、高大壮美,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同学们在阅读古诗词发现某些地方的描写似乎不合常理时就要引起注意了,这里可能是作者精心为之的得意之笔,可能是炼字的杰作。
【作者简介】
雷泽兵,高级教师,执教于广东省佛山市第三中学,发表文章多篇。
责任编辑 刘 静
炼字如此重要,有何规律可循呢?在我看来,好的炼字有一个特点:它貌似违背生活常识,却在不寻常中显现精彩。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是唐朝诗人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的名句。作者写海上的明月,没有用“升”而是用“生”,似乎违背了生活常识,其实不然。这里的“生”,是生长之意,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明月和大海相伴相生、相映相融的情态,赋予明月以生命和情趣,让人联想望月人的相思之情,伴随明月生长而扩散,弥漫于整个环境,意境绵邈,含义丰瞻。
孟郊在《游终南山》中有一名句“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长风驱松柏”,“驱”字下得“怪”。“驱”的本意是赶(牲口),用在这里似乎不合情理,然而山高则风长,长风过处,千柏万松,枝枝叶叶,都向一边倾斜,只有“驱” 字才能表现得形神毕肖。“声拂万壑清”句,“声”既无形又无色,谁能看见它在“拂”。“拂”字下得“奇”。然而那“声”来自“长风驱松柏”,长风过处,千柏万松,枝枝叶叶都在飘拂,也都在发声。“声拂万壑清”,就把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统一起来了,使读者于看见万顷松涛之际,又听见万壑清。“驱”“拂”两字粗看不通,但在不寻常中显现了精彩。
又如祖咏的《终南望余雪》,里面有一句:“积雪浮云端”。这里的“浮”字用得比较奇崛,积雪是固体,怎么可以漂浮在云端呢?乍看不通,然而细想并展开想象又觉得妙不可言:终南山高耸入云,突出于云端之上;云在山腰缭绕飘动,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望去好像漂浮在云端之上。一个“浮”字写出了终南山的巍然矗立、高入天际。
纵览古代诗歌,我们发现炼字较为集中在动词上,因为其表现力丰富,用法灵活。在不寻常中显现精彩,炼字还要通过拟人、夸张、通感、比喻等手法来表现。还是以孟郊的《游终南山》为例,首联是“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这里的“塞”、“生”似乎用得不合常理,南山怎么如此高大充塞了整个天地呢?太阳和月亮怎能在石头上生长呢?前者用了夸张,后者用了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南山的气势逼人、高大壮美,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同学们在阅读古诗词发现某些地方的描写似乎不合常理时就要引起注意了,这里可能是作者精心为之的得意之笔,可能是炼字的杰作。
【作者简介】
雷泽兵,高级教师,执教于广东省佛山市第三中学,发表文章多篇。
责任编辑 刘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