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如何在选材和谋篇方面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有效指导,才能成就溢彩之作?理论指导,让写作不再在黑暗中摸索;范文讲析,对学生进行美文熏陶;模仿写作,让学生对所学东西有所内化;实战演练,完成对作文能力的提升、释放。
【关键词】 理论指导;范文讲析;模仿写作;实战演练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2
从教师二十年了,对写作教学应该说有了一定的经验,但每一次作文批阅之后,总有些许遗憾。虽然写作之前,对学生也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写作指导,不尽人意之处却层出不穷,特别是在选材和谋篇方面。
我们常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结构是文章的骨架,而材料却是文章的血肉。有了正确的主题,搭好了文章的框架,剩下的工作就是如何选材来增补血肉,使文章变得鲜活起来。在指导学生如何选材和谋篇方面,我经常遇到过这些问题:
1、材料陈旧。很多学生,在写作前,不作准备,不读书,不搜集材料,全凭临时发挥,仓促之间,往往将头脑中早已生成的材料重新复制一下,而这些材料可能已经用过了,有的可能不合时宜,有的可能司空见惯,等等,不一而同。譬如,我们曾写过一篇文章《我发现了生活之美》,有的同学仍旧选一些帮助孤寡老人扫院子、挑水、雨中送伞、帮人推车之类的材料,未免不合时宜,过于陈旧。
2、详略欠当。虽然我们一再强调详略要得当,但总是引不起学生重视。只要是和主题有点关系的材料,拿过来就往上堆砌。最能表现主题的要详写,和主题关系不大的要略写,跟主题无关的要不写,这些最基本的原则,在学生写作时往往被忽略。杂乱无章的堆砌材料,暴露出学生在布局谋篇方面稍欠火候,需要老师们进一步锤炼。
3、使用生硬。材料有了,如何剪裁、布局,也是我们需要下大气力引导的问题。写作中我们往往发现,学生对掌握的材料不会加工,只会照搬、抄袭原始材料,进行初级产品的制造,这无疑是拾人牙秽,当然就不会制作出技术含量较高的高端产品。
针对上述问题,我多次采用过如下措施进行矫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理论指导。我利用网络搜集了许多关于如何选材和布局方面的材料,首先从理论高度上进行灌输,虽然有些理论专业性太强,听起来可能有些费力,但我想,如果没有理论指导,再多的实践,也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重视审题。审题贵在慎思明辨。清人薛雪在《一瓢诗话》中说:“一题到手,必观其如何是题之面目,如何是题之体段,如何是题之神魂。做得题之神魂摇曳,则题之面目,体段,不攻自破矣。”审题之时,要思辨的就是题之面目、体段与神魂。(引用)何为“面目”?“面目”就是弄清楚作文类型是什么?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何为体段?“体段”就是指作文题目由几部分构成?材料、话题与要求分别是怎样的?三者之间成何种关系?何为“神魂”?所谓“神魂”就是指命题者的命题目的是什么?指向哪里?
(二)多法立意。什么是文章的立意?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或中心思想。“千人千模样,万人万思想”,这样,才能突显个性。试想一下,如果在作文评阅中,遇到千人一腔的立意,你会有何感想,你又会作出如何的评判?如果偶遇在立意上标新立异的文章,你的欣喜又何如呢?显然,独特的立意,新颖的见解,不仅会给人思想上的启迪,心灵上的撞击,还会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那么如何才能使自己的表达意旨准确、深刻、新颖呢?不妨试试以下几招。
1、另类立意。对所提供的作文题目,进行多角度的分析,通过比对,抛弃那些一般人都能想到的写作角度,选取其中新起一点的立意,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觉。譬如,有一篇文章叫《保鲜诚信》,这个题目就是一个充满新奇而又鲜活的另类题目。
2、高远立意。跳出常人思维模式,选取较高的视角,才能确立大气、不凡的立意。
3、反向立意。即反弹琵琶,往往能收到出奇制胜、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弄斧必到班门》、《向权威挑战》、《美丽的谎言》等题目,岂利益都很吸引人们的眼球。
二、范文讲析。我把平时积累和搜集到的一些在选材和谋篇方面较为典型的优秀习作,进行阅读、批注、点评,形成美文欣赏与指导,印刷下发到学生手中,利用讲评课和阅读课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范文熏陶。譬如,我曾指导过学生写过《爱,弥漫天桥》、《爱的终点》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都曾在《潍坊日报》和《作文报》发表过,都是反映母爱和亲情的文章。我把这两篇文章制成课件,拿到课堂上当做范文来指导学生,给同学们讲如何立纲起草,如何审题,如何精心选材、合理谋篇,如何修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模仿写作。我向来主张中学生的写作以仿写为主。在做了上述两个方面的工作之后,我让学生学习优秀作品选材谋篇的方法,并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模拟写作,完成对所学东西的内化工作。譬如,在讲析了《爱的终点》这篇范文后,我让学生模仿写作。其中有一名同学写出了一篇《爱的水饺》:
爱是什么?爱可以是曾经立下的海誓山盟;爱可以是白头到老的相守一生。我没有感受过这样的爱。我对爱的理解,只是那一碗热腾腾的水饺。
水饺虽不是上等美味,但它却成了亲情的凝聚,团圆的标志。我几乎每周都能吃上热腾腾的水饺……
……
不管是父亲的沉默,还是母亲的温柔;不管是那每次留出的布满“皱纹”的苹果;还是热腾腾的水饺,那都是爱。而我,是一个被爱深深包围的人!
本文摘自何飞同学的习作。一种真挚的爱溢满字里行间,让人心生感喟:生活如花瓣,片片剥落,片片都是真情!作者用心体验着生活,用心抒写着内心的感动。细腻的笔触,记录着感人的生活片段与细节,而那普通却不平凡的水饺,让我们认识到,最真的感动源自最平凡的生活。
四、实战演练。利用作文课和征文比赛的机会,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八仙过海,各施神通,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相应的能力,同时完成对作文能力的提升、释放。譬如:我曾经让学生以“我发现”为题写了一篇文章,可选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挥洒笔墨,为自己的内容选择最佳的文体形式。并提出了一些要求:以物为线索,以叙事为主,辅以抒情议论;可以集中笔墨展现一个场面,以精雕细琢的描写见长,并以特写镜头强化;可以把概括描写和精辟的议论结合起来写。下面是同学们的标题之精华:《我发现枕头里有个世界》、《我发现棋如人生》、《我发现夕阳是如此美丽》、《我发现人生要勇往直前》、《我发现人生是美丽的》、《我发现生活是如此美好》、《我发现美就在身边》、《我发现真诚的可贵》、《我发现了生活之美》、《我发现了父亲的伟大》、《我发现田园秋色是如此美丽》、《我发现有个对手真好》、《我发现读书是快乐的》、《我发现初四生活很快乐》、《我发现有志者事竟成》。其中有一篇文章我特别欣赏: 我发现枕头里有个世界
从小,我就有落枕的毛病,早晨起来,常常是歪着脖子,疼得告爹喊娘。母亲自然是小心地替我揉来揉去,可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市场上卖的枕头不适合,母亲决定自己动手做。
棉花是最如意的材料,可是太软了不行,太硬了也不行,母亲就一把把地挑过去,感觉适中才放进枕袋。两天后,我感激地接过妈妈的这只花枕头,它那么轻,又那么重。把头放上去,花枕的中间正好凹进去,将我的头包在里面,棉籽轻轻按摩着我的头部,就象是静静的深夜,躺在海边沙地上,看满天繁星,吸清新空气,舒畅极了,呼吸之间全是妈妈的一瓣馨香。
可是夏天来了,棉花被汗水一浸,就会发出霉味。于是,我索性撇开枕头,仰着头睡觉,结果自然又歪了脖子,母亲又有了心事。
没办法,只好托人从外地带回一大包绿豆壳,母亲用它又缝制了一只新枕头。这只枕头可比棉花的好多了,睡在上边,只要我轻轻一动,就会有一种“沙沙”的声音,像没有歌词的童谣,在静静的夜空弥散,连夜的精灵都会因此止住脚步,我当然睡得格外香甜。后来才知道,这些绿豆壳花了父亲近半个月的薪水,或许是太喜欢这绿豆枕了,我做作业时也会捧着它。终于有一天枕布破了,看到满枕的绿豆壳飘然落地,我的眼泪也一下子流了下来:这可是母亲第二次为我做的枕头啊!
上初中了,离家那天,母亲塞给我一只新枕头,新枕头溢着一股股药香,沁人心脾。母亲说,这是父亲特地上外地买的。在学校的每一天,枕着药枕,听枕中药材的“沙沙”声,那简直是在欣赏人间最美妙的音乐,我仿佛又找到了家的感觉。每一次闭上眼睛,就象是一手牵着父亲,一手牵着母亲,来到了落叶林,看一地金黄,满是温馨。
……
岁月流逝,我渐渐明白,在这变化的枕头里有个不变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一种情感无时无刻不在延续。也许,关于这个世界的故事并不精彩,可它会伴我一生一世……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小见大,以极为普通的枕头为线索,表现父母对子女的一片爱意,感情真挚,令人动容。文章三写枕头,让这一小物成为情感的触发点和凝聚点,且由此构成层层递进的结构,构思新颖不落俗套。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并没有把情感传递写成一种单向活动,而是多次以充满诗意的描写作为我相应的情感反应,或展现“海滨之夜繁星满天”之美,或述说“没有歌词的童谣”,或倾诉“一地金黄的林间温馨”之感,这种笔法所构筑的双向互动型的情感世界具有更强的感染力。语言朴实而含蓄,如“呼吸之间全是妈妈的一瓣馨香”等句辞短意深,耐人寻味。
总之,只要学生在作文中精心选材,合理谋篇,相信一定会写出溢彩之作。
【关键词】 理论指导;范文讲析;模仿写作;实战演练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2
从教师二十年了,对写作教学应该说有了一定的经验,但每一次作文批阅之后,总有些许遗憾。虽然写作之前,对学生也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写作指导,不尽人意之处却层出不穷,特别是在选材和谋篇方面。
我们常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结构是文章的骨架,而材料却是文章的血肉。有了正确的主题,搭好了文章的框架,剩下的工作就是如何选材来增补血肉,使文章变得鲜活起来。在指导学生如何选材和谋篇方面,我经常遇到过这些问题:
1、材料陈旧。很多学生,在写作前,不作准备,不读书,不搜集材料,全凭临时发挥,仓促之间,往往将头脑中早已生成的材料重新复制一下,而这些材料可能已经用过了,有的可能不合时宜,有的可能司空见惯,等等,不一而同。譬如,我们曾写过一篇文章《我发现了生活之美》,有的同学仍旧选一些帮助孤寡老人扫院子、挑水、雨中送伞、帮人推车之类的材料,未免不合时宜,过于陈旧。
2、详略欠当。虽然我们一再强调详略要得当,但总是引不起学生重视。只要是和主题有点关系的材料,拿过来就往上堆砌。最能表现主题的要详写,和主题关系不大的要略写,跟主题无关的要不写,这些最基本的原则,在学生写作时往往被忽略。杂乱无章的堆砌材料,暴露出学生在布局谋篇方面稍欠火候,需要老师们进一步锤炼。
3、使用生硬。材料有了,如何剪裁、布局,也是我们需要下大气力引导的问题。写作中我们往往发现,学生对掌握的材料不会加工,只会照搬、抄袭原始材料,进行初级产品的制造,这无疑是拾人牙秽,当然就不会制作出技术含量较高的高端产品。
针对上述问题,我多次采用过如下措施进行矫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理论指导。我利用网络搜集了许多关于如何选材和布局方面的材料,首先从理论高度上进行灌输,虽然有些理论专业性太强,听起来可能有些费力,但我想,如果没有理论指导,再多的实践,也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重视审题。审题贵在慎思明辨。清人薛雪在《一瓢诗话》中说:“一题到手,必观其如何是题之面目,如何是题之体段,如何是题之神魂。做得题之神魂摇曳,则题之面目,体段,不攻自破矣。”审题之时,要思辨的就是题之面目、体段与神魂。(引用)何为“面目”?“面目”就是弄清楚作文类型是什么?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何为体段?“体段”就是指作文题目由几部分构成?材料、话题与要求分别是怎样的?三者之间成何种关系?何为“神魂”?所谓“神魂”就是指命题者的命题目的是什么?指向哪里?
(二)多法立意。什么是文章的立意?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或中心思想。“千人千模样,万人万思想”,这样,才能突显个性。试想一下,如果在作文评阅中,遇到千人一腔的立意,你会有何感想,你又会作出如何的评判?如果偶遇在立意上标新立异的文章,你的欣喜又何如呢?显然,独特的立意,新颖的见解,不仅会给人思想上的启迪,心灵上的撞击,还会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那么如何才能使自己的表达意旨准确、深刻、新颖呢?不妨试试以下几招。
1、另类立意。对所提供的作文题目,进行多角度的分析,通过比对,抛弃那些一般人都能想到的写作角度,选取其中新起一点的立意,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觉。譬如,有一篇文章叫《保鲜诚信》,这个题目就是一个充满新奇而又鲜活的另类题目。
2、高远立意。跳出常人思维模式,选取较高的视角,才能确立大气、不凡的立意。
3、反向立意。即反弹琵琶,往往能收到出奇制胜、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弄斧必到班门》、《向权威挑战》、《美丽的谎言》等题目,岂利益都很吸引人们的眼球。
二、范文讲析。我把平时积累和搜集到的一些在选材和谋篇方面较为典型的优秀习作,进行阅读、批注、点评,形成美文欣赏与指导,印刷下发到学生手中,利用讲评课和阅读课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范文熏陶。譬如,我曾指导过学生写过《爱,弥漫天桥》、《爱的终点》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都曾在《潍坊日报》和《作文报》发表过,都是反映母爱和亲情的文章。我把这两篇文章制成课件,拿到课堂上当做范文来指导学生,给同学们讲如何立纲起草,如何审题,如何精心选材、合理谋篇,如何修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模仿写作。我向来主张中学生的写作以仿写为主。在做了上述两个方面的工作之后,我让学生学习优秀作品选材谋篇的方法,并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模拟写作,完成对所学东西的内化工作。譬如,在讲析了《爱的终点》这篇范文后,我让学生模仿写作。其中有一名同学写出了一篇《爱的水饺》:
爱是什么?爱可以是曾经立下的海誓山盟;爱可以是白头到老的相守一生。我没有感受过这样的爱。我对爱的理解,只是那一碗热腾腾的水饺。
水饺虽不是上等美味,但它却成了亲情的凝聚,团圆的标志。我几乎每周都能吃上热腾腾的水饺……
……
不管是父亲的沉默,还是母亲的温柔;不管是那每次留出的布满“皱纹”的苹果;还是热腾腾的水饺,那都是爱。而我,是一个被爱深深包围的人!
本文摘自何飞同学的习作。一种真挚的爱溢满字里行间,让人心生感喟:生活如花瓣,片片剥落,片片都是真情!作者用心体验着生活,用心抒写着内心的感动。细腻的笔触,记录着感人的生活片段与细节,而那普通却不平凡的水饺,让我们认识到,最真的感动源自最平凡的生活。
四、实战演练。利用作文课和征文比赛的机会,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八仙过海,各施神通,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相应的能力,同时完成对作文能力的提升、释放。譬如:我曾经让学生以“我发现”为题写了一篇文章,可选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挥洒笔墨,为自己的内容选择最佳的文体形式。并提出了一些要求:以物为线索,以叙事为主,辅以抒情议论;可以集中笔墨展现一个场面,以精雕细琢的描写见长,并以特写镜头强化;可以把概括描写和精辟的议论结合起来写。下面是同学们的标题之精华:《我发现枕头里有个世界》、《我发现棋如人生》、《我发现夕阳是如此美丽》、《我发现人生要勇往直前》、《我发现人生是美丽的》、《我发现生活是如此美好》、《我发现美就在身边》、《我发现真诚的可贵》、《我发现了生活之美》、《我发现了父亲的伟大》、《我发现田园秋色是如此美丽》、《我发现有个对手真好》、《我发现读书是快乐的》、《我发现初四生活很快乐》、《我发现有志者事竟成》。其中有一篇文章我特别欣赏: 我发现枕头里有个世界
从小,我就有落枕的毛病,早晨起来,常常是歪着脖子,疼得告爹喊娘。母亲自然是小心地替我揉来揉去,可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市场上卖的枕头不适合,母亲决定自己动手做。
棉花是最如意的材料,可是太软了不行,太硬了也不行,母亲就一把把地挑过去,感觉适中才放进枕袋。两天后,我感激地接过妈妈的这只花枕头,它那么轻,又那么重。把头放上去,花枕的中间正好凹进去,将我的头包在里面,棉籽轻轻按摩着我的头部,就象是静静的深夜,躺在海边沙地上,看满天繁星,吸清新空气,舒畅极了,呼吸之间全是妈妈的一瓣馨香。
可是夏天来了,棉花被汗水一浸,就会发出霉味。于是,我索性撇开枕头,仰着头睡觉,结果自然又歪了脖子,母亲又有了心事。
没办法,只好托人从外地带回一大包绿豆壳,母亲用它又缝制了一只新枕头。这只枕头可比棉花的好多了,睡在上边,只要我轻轻一动,就会有一种“沙沙”的声音,像没有歌词的童谣,在静静的夜空弥散,连夜的精灵都会因此止住脚步,我当然睡得格外香甜。后来才知道,这些绿豆壳花了父亲近半个月的薪水,或许是太喜欢这绿豆枕了,我做作业时也会捧着它。终于有一天枕布破了,看到满枕的绿豆壳飘然落地,我的眼泪也一下子流了下来:这可是母亲第二次为我做的枕头啊!
上初中了,离家那天,母亲塞给我一只新枕头,新枕头溢着一股股药香,沁人心脾。母亲说,这是父亲特地上外地买的。在学校的每一天,枕着药枕,听枕中药材的“沙沙”声,那简直是在欣赏人间最美妙的音乐,我仿佛又找到了家的感觉。每一次闭上眼睛,就象是一手牵着父亲,一手牵着母亲,来到了落叶林,看一地金黄,满是温馨。
……
岁月流逝,我渐渐明白,在这变化的枕头里有个不变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一种情感无时无刻不在延续。也许,关于这个世界的故事并不精彩,可它会伴我一生一世……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小见大,以极为普通的枕头为线索,表现父母对子女的一片爱意,感情真挚,令人动容。文章三写枕头,让这一小物成为情感的触发点和凝聚点,且由此构成层层递进的结构,构思新颖不落俗套。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并没有把情感传递写成一种单向活动,而是多次以充满诗意的描写作为我相应的情感反应,或展现“海滨之夜繁星满天”之美,或述说“没有歌词的童谣”,或倾诉“一地金黄的林间温馨”之感,这种笔法所构筑的双向互动型的情感世界具有更强的感染力。语言朴实而含蓄,如“呼吸之间全是妈妈的一瓣馨香”等句辞短意深,耐人寻味。
总之,只要学生在作文中精心选材,合理谋篇,相信一定会写出溢彩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