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恋雪域高原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GLE1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姓名:林晶华,年龄:57岁,职务:原广东饶平县香料香精化制厂厂长。
  喜爱摄影的机缘:1、从儿时便觉得胸前挂个相机很派头;2、想把出差所见到的景象与家人共享。
  对摄影的痴迷程度:为了摄影,舍弃饭碗,提前退位。
  何时发表处女作:1987年6月在《汕头特区报》发表第一幅作品。
  目前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崇拜》。
  对自己影响最大的老师:《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上册一书。
  最喜爱的摄影家:严钟义。因为他对摄影“从一而终”又不“争风吃醋”。
  在摄影方面的经济投入:购买摄影器材几乎使我倾家荡产。
  最喜爱的作品:朱宪民的《1980年河南祖孙》。画面那个捧着空碗睁眼望爷爷吃粥的小孩勾起我对童年的回忆。
  
  

  第一次摄影创作的情景:
  1997年9月应邀到九寨沟开会,带上新购的尼康F3相机狠命砍杀一番。回程经米亚罗的山上,积雪把漫山遍野的红花绿叶衬托得美艳动人。但司机就是不停车,迳自把车开到理县。
  当晚犯了相思病,一直梦着那山坡的美景。第二天早上5时独自离队,带上一瓶可乐一包饼干,截住一部货车往回头的山上而去,身上还揣着34个小时后飞离成都的机票。
  车行20余公里,据说前面十几公里处塌方过不去,司机吃饭了,我又设法改搭养路车抵塌方处,徒步绕到塌方的另一头,但使尽浑身解数都没有司机愿意掉头把我送上山,只好苦等。下午3时许路道疏通了,转乘小汽车到达山顶,但因雪已融化,徒步转了十余里路就是找不到昨天的感觉。天越来越阴暗,远处邛崃山顶白雪皑皑,我找了一丛叶已发红的灌木做前景,拍下《雪山红花》的照片,已是傍晚6时多。天开始下毛毛雨雪,山野间就我一个人,孤独感油然而生,拦了两部货车都不停,饥饿和寒冷使我既焦急又恐惧,到了7时许,终于把第三部过路车逼停、死乞白赖让司机把我送回理县。
  《雪山红花》后来入选一个影赛,它是我首次摄影创作的收获,也是首次参赛、首次入选的作品。
  
  

  最难忘的一次创作经历:
  1994年夏与儿子去西藏创作。8月26日在阿里札达县,为了拍摄土林朝霞的景色,连夜驱车在山沟里爬行。不幸遇上山洪暴发,深夜11时许,扑通一声整个车头栽进滚滚的洪流中,再也发动不了。赶紧撤离,趟着冰冷刺骨的洪水把行李搬到河边高坡。雨不停地下,黑夜吞噬了手电筒的光。艰难地铺搭帐篷,安顿好行李已是深夜1时许了。吃点饼干屑,喝几口矿泉水完成晚饭,和着衣服钻进被雨淋湿的睡袋,听着奔腾咆哮的水声过夜。
  第二天,儿子徒步到十几公里远的札达县城找拖拉机救援,我守车并晾衣被用物。下午3时拖拉机到达,折腾到深夜11时才把机器里填满泥沙的越野车拖到札达县城,已浑身瘫软了。这一天只干吃两包速食面,喝了不到半磅的冷水,真是难忘的24小时。
  札达没有修理厂,自己胡整花了4天总算把汽车发动起来。一个半月后回到成都检查,整部发动机都报废了。
  
  

  摄影创作状况:
  涉影初始如扒手出门,瞪着双眼到处物色“扒窃”对象。后来转入山区,拍摄住家周边的田园风光、乡村小景。1992年与西藏一见钟情,自此对藏区醉心缠恋,十余年来每年都要花上几个月时间,三、五次端着相机到那里发疯。1994年全年耗去五百多卷胶卷,收获颇丰。
  
  在摄影艺术上的发展方向:
  临老挣扎,拟于60岁后从藏区题材之拍摄转向西南地区、海外异域及故乡风情。创作意识已逐渐转向报道性,可读性。希望命运允许我这辈子能献给世人最少6本摄影集、2本文字书。
  
  

  取得的成就:
  举办个人展览11次;应邀举办幻灯讲座33次;300多幅作品在省级以上及海外报刊发表;100多幅作品在省级以上及国际影赛入选获奖;出版摄影集《林晶华摄影作品集》、《天界窥影》、《天界子民》,游记《青藏高原拍摄记》。
  
  心情感受:
  端起相机,烦恼消失。外出拍摄,杂病解除。摄影使我找到此生奋斗的目标。拍摄的过程如进入气功状态。在藏区的摄影生活更使我对富与贫,荣与辱,生与死的界限模糊。
其他文献
说起我的摄影初恋,很偶然。  我第一次接触照相机是在部队里。一位战友从北京带回来一架华山牌相机,想给大家照合影。那时候,没人摸过相机,大家都觉得很新鲜,都抢着摆弄。  我把相机抢来后就没撒手,带着它钻进了被窝,摆弄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托通讯员到镇上买了两个135胶卷回来,准备拍照。战友们拿着手枪、冲锋a枪,扎上武装带,还牵了一条大狼狗,找了驻地附近的一处悬崖边上作为拍照地点。他们仨一群、俩一伙
期刊
这是一组来自辽宁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学生的作业。原想借王纯老师之笔,点评一下他学生的习作,让学院派的“高招”给咱们读者也支点,但因王老师临场有急事,编辑只能当了兼职教员。——编者  这些作品都来自于98届本科生赴贵州的一次创作实践,一水儿的黑白照片,并且据说都是学生自己制做的。我们深为学生们的“黑白精神”感动。现在有一种说法:拍黑白照片相当于用毛笔;拍反转片相当于用钢笔;拍彩色负片相当于用圆珠笔;如
期刊
“美能达”(MINOLTA)这个品牌可谓家喻户晓,其照相机、传真机、扫描仪、复印机等系列产品在全球大部分范围均举目可见,但其历史却并非人人尽知。    欲占市场先闯其名    1928年11月,一日本光学高手名为“山鸠一雄”,从仿造德国照相机入手,创“日德照相机商店”(日德写真机商店)。时隔四个月,一台名为“尼夫卡列德”(Nifcarett)的照相机便“呱呱坠地”了,这就是美能达史上的第一部照相机
期刊
要是在上个世纪的1996年,有人要专门成立一家幼儿摄影公司,同行们既使不说他发神经,至少也得是发高烧。因为那时正是人像艺术摄影、婚纱摄影如火如荼的时候,好像只要投入就有高产出,其实任何一个行业有高潮就有低谷,如果大家不顾自身的条件,盲目跟进,将直接导致供大于求,形成激烈竞争。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及调查后决定,与其和大家一起挤着过独木桥,不如自己另辟新径,于是我选择了当时还处于荒芜的“幼儿摄影”做突
期刊
在国营照相馆的经营项目中,儿童摄影室是最热闹的。带孩子去照相已成为众多家庭中一件重要的事情。一张张天真、美丽、活泼可爱的儿童照片给这些家庭带来无限的欢乐。就像这些漂亮的照片,儿童摄影市场充满了生机。分析起来,现在的儿童摄影有下面几个特点:    一、市场的专门化    儿童摄影已开始向专业化转变。过去经营儿童摄影的都是国营照相馆。经过几十年 的经营与发展,照相馆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经营模式和质量标准
期刊
明确目的、打好基础    记得一位著名的摄影家在谈到“什么是摄影?”时,毫不犹豫地说:“摄影就是激情!”。从事摄影创作,拍摄一张照片,毫无疑问需要一股冲动,一份激情。摄影者首先必须自己受到感动了,然后想把这份感动传递给第三者,这既是摄影创作的契机,也是创作的原动力。从事摄影创作如同从事任何艺术创作一样,缺少激情的作品必定缺乏感染力。当然,光凭一股热情也并不就能拍出好的作品。    想必每一位摄影爱
期刊
中国人在认识了照相机不是“摄魂怪”之后,就开始将拥有自己的照片作为一种奢侈的追求,为了满足人们对完美影像的追求,影楼业也就理所当然地产生并发展起来。随着这一市场的不断发展,摄影的服务对象也分得越来越细,婚纱影楼自不必说,时下专门拍摄儿童的影楼逐渐成为热点。  在做这一期专题之前的好长一段时间里,笔者都在观察城市里大街小巷的儿童影楼。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这样的影楼越来越多了,儿童摄影市场正在逐
期刊
儿童摄影作为人像摄影市场的一部分,已越来越受到摄影界,尤其是摄影行业经营者关注,儿童摄影看似简单,但要把儿童照片拍得传神,却不是那么容易,至关重要的是要懂得儿童的心理,通过真诚的交往,消除相互之间的障碍,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并把他们放归到儿童的天地和大自然中,让活泼可爱的童心照片常常是在无拘无束的情况下拍摄到的,无论是事先布置好的摆拍还是完全在现场的即兴抓拍,都有一个抓瞬间的问题。儿童的情绪瞬息万变
期刊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了的情。多少情爱,化作一片夕阳红。”伴着这优美舒缓的歌声,我们惊喜地发现,越来越多的老年朋友,加入了摄影的大军。他们将多年集聚的热情和关爱,一齐投入到对摄影艺术的追求之中,为使老年发烧友有发表作品和观摩交流的园地,本刊特开辟“夕阳红”栏目,希望老年朋友共同参予。——编者  三位老先生,原本住在天南地北,各有各的工
期刊
在日本一流的摄影家中,有不少以追求完美极致为终生目标的大师,他们常常融西方摄影的强烈审美力量于日本民族的东方风韵之中,以美仑美奂的优秀作品赢得世界摄影圈的一阵阵喝彩。刘美硕先生,正是这样一位在日本摄影界享有盛誉的大家。  刘美硕先生1946年出生于日本长崎市。祖父在本世纪初从福建家乡渡海移居日本,直到1973年全家才加入日本国籍。他在日本户籍上登记的姓名是“彩门美积”,但是出于对华侨身份的一往情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