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困扰我们语文老师的一大难题。要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只要细心观察生活,留心身边发生的事,就会发现许多写作素材。教学《海上日出》一文,教师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对太阳的形状、颜色、亮度及其升起时的样子、变化,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抓住了太阳升起时每个变化的特点,所以对海上日出的景色描写得生动形象。以此为例,告诉学生对周围事物进行仔细观察,就会有材料可写。除了观察生活之外,还要学会用恰当的、优美的语句去描述生活。广泛阅读课外书籍,注意字、词、句的积累,从中采摘有关材料。为此,我要求学生们每人准备一本专用语言积累本,课余时间多读课外书,把读到的好词、好句、好段摘录下来。同学之间可以交换阅读,可以互相转抄,共同享受资源,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增加词汇量。此外,我收集学生优秀作品装订成册,在“学习园地”展示;引导学生自己编辑作文选在全班传阅,使小作者们充满成就感,他们自然也就提高了写作兴趣。
二、开展活动,乐于表达
丰富学生的生活,组织学生开展多种活动,如进行参观访问,送温暖,游览本地名胜,召开故事会,开展有趣的比赛活动等。这样,既激发了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口头表达能力。随着课外阅读和讲故事活动的开展,学生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三年级学生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在作文前,我领着学生来到田野。时值仲春,田野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学生兴致很高,我向他们提出了观察春天景物的要求,指导他们注意观察大自然有哪些变化,田野上的花草,天上的飞鸟,池塘上的鸭子等;并留心观察春游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途中发生了什么事,然后把观察所得叙述出来。通过这样亲身经历,学生作文时就言之有物,连平时不爱动笔的学生也不感到无话可说,不那么惧怕作文了。
三、灵活训练,提高能力
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材料,产生了写作文的欲望;老师在教学中就应该为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给学生提供写作训练平台。
小学生作文是习作而不是创作。因此,教师不要用多种条条框框束缚学生,放手让他们自主习作,想法转变学生怕作文的心理,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提高作文能力。学生的生活、经历、思维、个性、爱好等各不相同,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应打破“统一题目,统一要求”这一常规,改变命题方式。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在一个命题下设立几个甚至十几个子命题,让学生选择最接近自己生活、最有话可说的题目来写。我在日常作文教学中尽量避免命题作文这种训练形式,力求做到形式灵活,让学生自由命题,自由作文。只要学生作文有内容,有中心,文句通畅就行。即便统一命题作文,也力求做到命题新颖,适合学生的口味,符合学生的心理,能够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此外,引导学生采用给老师写信谈心,做读书笔记,写观后感、日记、周记等形式进行作文训练。这样多种形式进行作文训练,给学生更多写作机会,贴紧学生的生活、思想实际,有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意思,使学生想作文,喜欢作文。
四、热情鼓励,乐中进取
教师在作文评改中不要见到差的作文就厌烦,随意给一个分数,连评语也不写,或者气呼呼地写上一些批评、挖苦、斥责的话,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长此以往,学生不仅不会改正缺点,还会产生逆反心理,从怕作文到厌烦作文,胡乱写几句或抄几句话应付了事,甚至干脆拖欠不写。老师应以满腔热情、鼓励性语言,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善于捕捉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一处优点,教师都要细心呵护,并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品尝到成功快乐。同时,教师也要诚恳地指出学生作文的不足,用谈心式、讨论式的口吻,让学生感到老师殷切期望和一片爱心,让评语成为激励学生作文的动力。事实证明,以情育人,表扬比批评的效果要好。
总之,教师要教会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广泛挖掘素材,灵活进行训练,鼓励学生习作,才能逐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责编 李景和)
一、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只要细心观察生活,留心身边发生的事,就会发现许多写作素材。教学《海上日出》一文,教师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对太阳的形状、颜色、亮度及其升起时的样子、变化,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抓住了太阳升起时每个变化的特点,所以对海上日出的景色描写得生动形象。以此为例,告诉学生对周围事物进行仔细观察,就会有材料可写。除了观察生活之外,还要学会用恰当的、优美的语句去描述生活。广泛阅读课外书籍,注意字、词、句的积累,从中采摘有关材料。为此,我要求学生们每人准备一本专用语言积累本,课余时间多读课外书,把读到的好词、好句、好段摘录下来。同学之间可以交换阅读,可以互相转抄,共同享受资源,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增加词汇量。此外,我收集学生优秀作品装订成册,在“学习园地”展示;引导学生自己编辑作文选在全班传阅,使小作者们充满成就感,他们自然也就提高了写作兴趣。
二、开展活动,乐于表达
丰富学生的生活,组织学生开展多种活动,如进行参观访问,送温暖,游览本地名胜,召开故事会,开展有趣的比赛活动等。这样,既激发了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口头表达能力。随着课外阅读和讲故事活动的开展,学生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三年级学生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在作文前,我领着学生来到田野。时值仲春,田野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学生兴致很高,我向他们提出了观察春天景物的要求,指导他们注意观察大自然有哪些变化,田野上的花草,天上的飞鸟,池塘上的鸭子等;并留心观察春游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途中发生了什么事,然后把观察所得叙述出来。通过这样亲身经历,学生作文时就言之有物,连平时不爱动笔的学生也不感到无话可说,不那么惧怕作文了。
三、灵活训练,提高能力
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材料,产生了写作文的欲望;老师在教学中就应该为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给学生提供写作训练平台。
小学生作文是习作而不是创作。因此,教师不要用多种条条框框束缚学生,放手让他们自主习作,想法转变学生怕作文的心理,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提高作文能力。学生的生活、经历、思维、个性、爱好等各不相同,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应打破“统一题目,统一要求”这一常规,改变命题方式。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在一个命题下设立几个甚至十几个子命题,让学生选择最接近自己生活、最有话可说的题目来写。我在日常作文教学中尽量避免命题作文这种训练形式,力求做到形式灵活,让学生自由命题,自由作文。只要学生作文有内容,有中心,文句通畅就行。即便统一命题作文,也力求做到命题新颖,适合学生的口味,符合学生的心理,能够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此外,引导学生采用给老师写信谈心,做读书笔记,写观后感、日记、周记等形式进行作文训练。这样多种形式进行作文训练,给学生更多写作机会,贴紧学生的生活、思想实际,有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意思,使学生想作文,喜欢作文。
四、热情鼓励,乐中进取
教师在作文评改中不要见到差的作文就厌烦,随意给一个分数,连评语也不写,或者气呼呼地写上一些批评、挖苦、斥责的话,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长此以往,学生不仅不会改正缺点,还会产生逆反心理,从怕作文到厌烦作文,胡乱写几句或抄几句话应付了事,甚至干脆拖欠不写。老师应以满腔热情、鼓励性语言,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善于捕捉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一处优点,教师都要细心呵护,并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品尝到成功快乐。同时,教师也要诚恳地指出学生作文的不足,用谈心式、讨论式的口吻,让学生感到老师殷切期望和一片爱心,让评语成为激励学生作文的动力。事实证明,以情育人,表扬比批评的效果要好。
总之,教师要教会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广泛挖掘素材,灵活进行训练,鼓励学生习作,才能逐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责编 李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