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时代,学生通过互联网可以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数学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成为源源不断的活水,交给学生找水的能力和方法,那么教师如何给学生提供找水的工具,使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活水;师生角色;学生观念;自身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2-0065-01
一直被人认可的至理名言:老师要有“一桶水”,才能教给学生“一碗水”。现在似乎很值得思考了,特别是在现代新课改的教育环境下,我认为教师有“一桶水”不一定能教好“一碗水”,关键在于这是一桶什么样的水? 在互联网时代,学生通过互联网可以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很多是教师不知晓的,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数学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成为源源不断的活水。交给学生找水的能力和方法,那么教师如何给学生提供找水的工具,使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对此我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教师要给学生源源不断的活水,必须转变课堂上师生角色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作为教师要及时更新观念,转变和创新角色,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共识、共赏、共享的学习共同体,实现“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1.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依据,去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生活经验、和可能达到的能力,应用巧妙的教育教学艺术,引导学生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自己调节学习进度,自己搜索学习资源,自己选择学习方法,自己提出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措施和方法。使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将必须的学习任务变为学生内在的自觉要求,在自由选择的学习过程中释放自己,感受成功、进步和发展的欢乐。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学习中,我创设了“金字塔”之谜的情境,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画图、测量、找规律猜想出结论,并通过实践验证结论,使学生自始至终感悟、体验、尝试知识生成的过程和成功带来的快乐。
2.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俗话说:“亲其师,重其道。”。学生在情感上对教师具有依赖性,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表露应予以尊重,学生将从教师给予的赞许、认可和关爱中获得满足,这种满足又会促使他们产生自我提高的渴望和欲望,从而有意识地主动、积极地学习。因此教师应该:(1)去掉“师道尊严”的伪装,以学者和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平等交流真诚沟通,以学识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多亲近,少冷漠;多鼓励,少指责;多注意,少冷落。课堂上,一切顺乎自然,教师顺势而教,学生顺心而学,教师与学生都沉浸在教与学的快乐之中。例如讲《平行线的认识》这节,我以“平等中的首席”的角色出现在课堂上,我向学生介绍自己滑雪摔跟头的经历,让他们分析原因,激起了师生情感的共鸣。(2)树立“红花绿叶皆春色”的教育思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正视学生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在认知方式和思维策略上存在差异,对于学困生要多给予关照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于他们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指导他们阅读一些有价值的、探索性的材料,挖掘他们的数学潜能。
二、教师要给学生源源不断的活水,必须提高自身的素养
1.教师要有专业的知识。中学数学教师应该熟知自己的专业知识,这种“熟知”并不是指仅仅熟悉教材,而是要懂得“更多”一些,比如数学发展史、数学应用知识、新的数学分支等。当前我们的数学教学现状是:相当多的学生不喜欢数学,感到数学枯燥无味,认为数学是考试时有用,考试后无用的东西。中国科学院院士姜伯驹指出:我们现在的数学教育不是吸引学生越来越有兴趣,而是使学生越学越害怕,感到数学很难。但是,如果我们能做到让学生不仅懂得一些数学知识、数学思想,而且让他们在一定的地方能够用一下数学,在用的过程当中,一方面觉得自己的知识是有用的,而更多的是觉得要解决问题的话自己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样他会有一种求知欲望,他就能更好地学习数学。然而,事实上,目前教师掌握的数学应用知识寥寥无几,他们大多数只能在口头上向学生保证“数学是有用的”,努力规劝学生勤奋学习,却不能指明数学之用在何处,因而往往是缺乏证据的空洞说教。有些教师甚至连书本出现的应用题都分析、解释不清楚,或者搞得很繁杂,致使学生一见应用题就害怕,一和实际联系就手足无措,更别提对数学的兴趣了。
2.教师要有专业的精神。仅仅具备专业知识和特殊才能对数学教师来说还是不够的。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从事专业工作中除了必须具备专门知识和特殊才能以外,还必须要有责任感、专业精神。专业精神特质是具有服务性、专门性、创新性、自律性。教师的专业精神体现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使学生蒙受其惠。教师专业精神的发挥,表现在兴趣、态度、理想、热情中。教师的专业精神是集合了教学的兴趣、庄重的态度、崇高的理想与待人的热情四种要件,把它们用在教育上,就会使学生有如沐春风之感。
总之,数学教学更是需要用智慧去创造的活动,作为数学教师,提高教师素养势在必行。一名好的数学教师,除了要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知识渊博外,还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倡导探究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交给学生找水的能力和方法,提供找水的工具。有了这样的能力和方法学生就会获取更多的水,学生就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关键词:活水;师生角色;学生观念;自身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2-0065-01
一直被人认可的至理名言:老师要有“一桶水”,才能教给学生“一碗水”。现在似乎很值得思考了,特别是在现代新课改的教育环境下,我认为教师有“一桶水”不一定能教好“一碗水”,关键在于这是一桶什么样的水? 在互联网时代,学生通过互联网可以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很多是教师不知晓的,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数学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成为源源不断的活水。交给学生找水的能力和方法,那么教师如何给学生提供找水的工具,使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对此我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教师要给学生源源不断的活水,必须转变课堂上师生角色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作为教师要及时更新观念,转变和创新角色,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共识、共赏、共享的学习共同体,实现“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1.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依据,去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生活经验、和可能达到的能力,应用巧妙的教育教学艺术,引导学生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自己调节学习进度,自己搜索学习资源,自己选择学习方法,自己提出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措施和方法。使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将必须的学习任务变为学生内在的自觉要求,在自由选择的学习过程中释放自己,感受成功、进步和发展的欢乐。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学习中,我创设了“金字塔”之谜的情境,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画图、测量、找规律猜想出结论,并通过实践验证结论,使学生自始至终感悟、体验、尝试知识生成的过程和成功带来的快乐。
2.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俗话说:“亲其师,重其道。”。学生在情感上对教师具有依赖性,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表露应予以尊重,学生将从教师给予的赞许、认可和关爱中获得满足,这种满足又会促使他们产生自我提高的渴望和欲望,从而有意识地主动、积极地学习。因此教师应该:(1)去掉“师道尊严”的伪装,以学者和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平等交流真诚沟通,以学识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多亲近,少冷漠;多鼓励,少指责;多注意,少冷落。课堂上,一切顺乎自然,教师顺势而教,学生顺心而学,教师与学生都沉浸在教与学的快乐之中。例如讲《平行线的认识》这节,我以“平等中的首席”的角色出现在课堂上,我向学生介绍自己滑雪摔跟头的经历,让他们分析原因,激起了师生情感的共鸣。(2)树立“红花绿叶皆春色”的教育思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正视学生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在认知方式和思维策略上存在差异,对于学困生要多给予关照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于他们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指导他们阅读一些有价值的、探索性的材料,挖掘他们的数学潜能。
二、教师要给学生源源不断的活水,必须提高自身的素养
1.教师要有专业的知识。中学数学教师应该熟知自己的专业知识,这种“熟知”并不是指仅仅熟悉教材,而是要懂得“更多”一些,比如数学发展史、数学应用知识、新的数学分支等。当前我们的数学教学现状是:相当多的学生不喜欢数学,感到数学枯燥无味,认为数学是考试时有用,考试后无用的东西。中国科学院院士姜伯驹指出:我们现在的数学教育不是吸引学生越来越有兴趣,而是使学生越学越害怕,感到数学很难。但是,如果我们能做到让学生不仅懂得一些数学知识、数学思想,而且让他们在一定的地方能够用一下数学,在用的过程当中,一方面觉得自己的知识是有用的,而更多的是觉得要解决问题的话自己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样他会有一种求知欲望,他就能更好地学习数学。然而,事实上,目前教师掌握的数学应用知识寥寥无几,他们大多数只能在口头上向学生保证“数学是有用的”,努力规劝学生勤奋学习,却不能指明数学之用在何处,因而往往是缺乏证据的空洞说教。有些教师甚至连书本出现的应用题都分析、解释不清楚,或者搞得很繁杂,致使学生一见应用题就害怕,一和实际联系就手足无措,更别提对数学的兴趣了。
2.教师要有专业的精神。仅仅具备专业知识和特殊才能对数学教师来说还是不够的。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从事专业工作中除了必须具备专门知识和特殊才能以外,还必须要有责任感、专业精神。专业精神特质是具有服务性、专门性、创新性、自律性。教师的专业精神体现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使学生蒙受其惠。教师专业精神的发挥,表现在兴趣、态度、理想、热情中。教师的专业精神是集合了教学的兴趣、庄重的态度、崇高的理想与待人的热情四种要件,把它们用在教育上,就会使学生有如沐春风之感。
总之,数学教学更是需要用智慧去创造的活动,作为数学教师,提高教师素养势在必行。一名好的数学教师,除了要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知识渊博外,还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倡导探究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交给学生找水的能力和方法,提供找水的工具。有了这样的能力和方法学生就会获取更多的水,学生就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