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是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主渠道。结合学科教学的特点,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呢?以下是我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一、充分发挥教师人格魅力的德育功能
众所都知: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首先,我觉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例如升国旗时要求学生站正行礼,我首先自己严肃认真,站在队伍里端端正正,学生也就自然照样守纪律了。另外,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表达、仪表风格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陶冶他们的情操。比如,为了好一堂数学课,教师作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还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一种敬佩之情,从老师身上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教师通过讲授的科学性、思想性及严谨的治学态度、诙谐幽默的语言感染着学生,激励他们向理想目标发奋努力。因此,教师必须身体力行,走入孩子的心灵深处,用我们慈爱的目光、慈祥的笑容影响他们,用我们温柔的话语感染他们。要处处做学生的表率,以自己的人格和言论感化学生,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进行德育渗透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数学教材中的“啄木鸟吃害虫”“植树”“认识人民币”“奥运会奖牌”“认识时、分、秒”“节约用水、用电”等数学素材分别渗透着环保意识、爱国意识、珍惜时间意识、节约能源意识,都是鲜活的德育素材,教师如能积极引导,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又如在教学《时、分、秒》时,教师可在学生初步建立了时、分、秒的概念后,通过让学生数心跳、写字、读书、拍球等,让学生感受1分、1秒有多长,到底可以做多少事情,从而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再比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可教育学生:人民币是国家的财产,代表国家的尊严,我们应该爱护人民币,合理使用人民币。这样,就会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利用数学实践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如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三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所有家庭在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里使用垃圾袋的数量,并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让学生们谈谈我们该怎么办。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有关的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又如教学《年、月、日》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日历上找出重大纪念日,如“国庆节”“八一建军节”“香港回归日”等,以丰富他们的社会常识。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选用的题材应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做好事、绿化种树、节约用电用水、改革前后人民收入对比等事例,使学生在解题中受到思想教育。
四、在数学训练中渗透德育
数学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要求学生学习数学要一丝不苟,因此在教学训练中应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习惯主要是通过不间断的反复训练来实现。通过严格训练,使学生形成对任何工作都认真对待的态度,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敢于正视错误、改正错误的优良品德。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要正确、积极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既要循序渐进,又要贯穿始终。教学时,教师还要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在教学时,我要求学生在听课、写字时要有正确的姿势,回答问题要说完整话,写作业时字、符号都要工整,计算要正确。在计算时,要求学生一步一回头,自觉进行检查,需要验算的要验算,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要写工整、规范,题目做完后要及时检查,做错及时纠正,自觉分析错误原因,防止再错,从而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学生在数学训练过程中,端正了学习态度,一步一步地养成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培养了独立思考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其必要性,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可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
一、充分发挥教师人格魅力的德育功能
众所都知: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首先,我觉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例如升国旗时要求学生站正行礼,我首先自己严肃认真,站在队伍里端端正正,学生也就自然照样守纪律了。另外,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表达、仪表风格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陶冶他们的情操。比如,为了好一堂数学课,教师作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还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一种敬佩之情,从老师身上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教师通过讲授的科学性、思想性及严谨的治学态度、诙谐幽默的语言感染着学生,激励他们向理想目标发奋努力。因此,教师必须身体力行,走入孩子的心灵深处,用我们慈爱的目光、慈祥的笑容影响他们,用我们温柔的话语感染他们。要处处做学生的表率,以自己的人格和言论感化学生,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进行德育渗透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数学教材中的“啄木鸟吃害虫”“植树”“认识人民币”“奥运会奖牌”“认识时、分、秒”“节约用水、用电”等数学素材分别渗透着环保意识、爱国意识、珍惜时间意识、节约能源意识,都是鲜活的德育素材,教师如能积极引导,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又如在教学《时、分、秒》时,教师可在学生初步建立了时、分、秒的概念后,通过让学生数心跳、写字、读书、拍球等,让学生感受1分、1秒有多长,到底可以做多少事情,从而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再比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可教育学生:人民币是国家的财产,代表国家的尊严,我们应该爱护人民币,合理使用人民币。这样,就会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利用数学实践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如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三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所有家庭在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里使用垃圾袋的数量,并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让学生们谈谈我们该怎么办。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有关的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又如教学《年、月、日》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日历上找出重大纪念日,如“国庆节”“八一建军节”“香港回归日”等,以丰富他们的社会常识。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选用的题材应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做好事、绿化种树、节约用电用水、改革前后人民收入对比等事例,使学生在解题中受到思想教育。
四、在数学训练中渗透德育
数学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要求学生学习数学要一丝不苟,因此在教学训练中应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习惯主要是通过不间断的反复训练来实现。通过严格训练,使学生形成对任何工作都认真对待的态度,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敢于正视错误、改正错误的优良品德。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要正确、积极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既要循序渐进,又要贯穿始终。教学时,教师还要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在教学时,我要求学生在听课、写字时要有正确的姿势,回答问题要说完整话,写作业时字、符号都要工整,计算要正确。在计算时,要求学生一步一回头,自觉进行检查,需要验算的要验算,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要写工整、规范,题目做完后要及时检查,做错及时纠正,自觉分析错误原因,防止再错,从而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学生在数学训练过程中,端正了学习态度,一步一步地养成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培养了独立思考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其必要性,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可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