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专业院校音乐欣赏课教学探析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dsome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欣赏课已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大多数非专业音乐院校列为公共课程,成为各类学校实施审美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主要手段。但在教育过程当中,存在违背普通音乐教育的规律,导致音乐教育专业倾向化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针对不同种类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教学,秉着“正教无定法,但贵在得法”这一理念,以“红色经典”音乐为例,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努力探求在非专业院校进行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非专业院校 音乐欣赏 教学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1-0090-03
  如今,音乐欣赏课已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大多数非专业音乐院校列为公共课程,成为各类学校实施审美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主要手段。但在教育过程当中,存在违背普通音乐教育的规律,导致音乐教育专业倾向化问题,这使缺乏音乐类专业知识的非专业院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极大困难,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加之,这门课在学校是一门非专业课程,对学生不存在压力,学生在学习其间很容易产生不认真的态度,影响学习效果,这两者原因使音乐教育在非专业院校的开设失去了本来意义,这也对音乐欣赏课教学如何在非专业院校有效的实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种类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这种教学方式已提到日程上来了。本文针对非专业院校音乐欣赏课存在的这一问题,以“红色经典”音乐为例,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努力探求如何提高非专业院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
  “江西红色经典”音乐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历程中所形成的赞歌,它以艺术的方式记录和再现了中华民族近百年来觉醒、奋起、斗争和胜利的历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先进文化传播的最好教材,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另外,江西红色经典音乐是采用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丰富的民间音乐为素材改编或重新填词的,具有很高的音乐本体欣赏价值。为了使学生既能更好从音乐中感悟红色经典音乐的精神力量,又能感受音乐美得形式,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单一的教学模式,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渗透教学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唱一方歌”,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孕育不同的音乐,也可说某种音乐形态与它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及它在同一块文化土壤中产生的某种文化观念有密切的联系。渗透教学就是从江西红色经典音乐产生的溯源、历史文化等地方性因素方面去分析,通过这些生成因素的分析渗透,深层次了解江西红色经典音乐。江西红色经典音乐多是取材江西民间歌曲为原型素材创作或改编而成,具有地方性。江西气候湿润,雨量充沛,数千年前先民们就在赣江流域和高山密林中耕作,勤劳朴实的人们在长期劳作中,用最自然的情感吟唱出代表他们对生活向往和追求民间歌曲。这里民歌取材广泛,有反映农业生产、垦殖茶园、采伐林木等各种劳动形式的歌曲。江西赣南地区是客家人的聚居地,江西红色经典歌曲最基本的音乐元素、結构形式和手法均来自当地客家民歌。如红歌《打支山歌过横排》唱道:“哎呀嘞--打支山歌过横排,横排路上石皑皑;行了几多石子路(哎呀心肝哥),着烂几多禾草鞋”。“哎呀嘞”就是江西老表在劳动时的感叹语,由于劳作于山间,只有这样的呼喊声,才能听得见如此浑厚绵长的回声,起到宣泄情感的作用。“心肝哥”“心肝妹”这样类似情侣间的亲切的昵称,才能真正表达人们内心情感诉求。在音阶音调上使用的音阶调式采用了当地传统的音乐语汇以羽调式为主,以“la、do re”“sol la do”为骨干音。在语言上,赣南红歌中运用了当地许多方言,乡土气息浓厚,如把“我”说成“艾介”,“吃饭喝茶”说成“食饭食菜”,“交合”说“鸟”,把东西藏起来说“摒”,“是”说“系”,衣服被钉子钩破了说“烂了”,“活的”说“生介”。并且旋律进行与歌词声调高低几乎完全一致,音域窄、旋律平稳、节奏紧凑、字多腔少。语言和旋律并重,吟诵性和歌唱性紧密结合,听起来通顺流畅。
  二、音乐感官教学
  美国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放到感官的跟前”,音乐教育者在音乐欣赏课中要不断追求利用更能展现强烈的感官、视觉效果的教学方法,以期更完美的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如欣赏经典红歌《十送红军》,这首歌是借叙事来表达革命根据地人民对红军的深厚感情及对革命胜利的强烈期盼。在欣赏这首歌时,教师选用目前风靡大江南北的电视剧《长征》的主题曲,因为它采用了回旋曲式手法重新创作,把六段歌词的谱改成每段不同的人声、不同的曲调,并多次变化,强调各个声部不同人声的对比,不断刺激听众的听觉器官,增强作品本身要表达的情真意切之感。歌曲的第一段是女高声领唱,“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山上里格野鹿,声声哀叫,树树里格梧桐叶落光,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这段用女声特有的甜美、缠绵婉转的声音如泣如诉,那后部分唱半句停半句充分体现了淳朴、善良、美丽的江西客家女子送别红军时的依依惜别之情。“七送里格红军……十万百姓泪汪汪”这部分用男低齐唱,描绘红军离别父老乡亲时壮大场面,也体现男儿志在报国的英雄豪情。紧接是一女低领唱,是另一妇女对红军的临行告别“恩情似海不能忘,红军啊革命成功早回乡”,最后合唱将全曲推向高潮。《十送红军》除了声乐版本的欣赏形式外,还有器乐演奏的欣赏形式。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而作的二胡协奏曲《雪山魂塑》的第三乐段“战友”中,作曲家分别用不同的乐器演奏了《十送红军》。当乐队奏出《十送红军》主旋律,与独奏二胡的支声复调紧密融合在一起,表现红军战士在经历艰难困苦和长征过程中的内心独白,紧接着又以弹拔乐器演奏一遍《十送红军》,同样与独奏二胡的支声复调交织在一起,深情的刻画了红军战士在深夜睡梦中思念故乡亲人的感人画面。在乐段的最后,又以钢琴重复演奏了《十送红军》,将其演绎得如梦如幻,创造出另一种意境。   三、音乐对比教学
  我们不应一味的告诉学生音乐是什么,将知识内容平淡乏味的如倒豆子似的倾泻而出,而应运用一种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如何轻松、有效的掌握它。对比教学通过轻松活泼的氛围,在培养学生的扩展性思维基础上,产生透过事物看本质的深层次探究能力。首先对比教学能让学生深入思考、积极想象、加深理解,增强记忆。以江西红歌为例,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音乐也是一样,由于不同地域,就会有不同方言,方言是影响音调的最直接的因素,因此不同地方音乐也就有不同特点。江西红歌是在大革命时期,以传统客家山歌为原型的素材创作或改编而成的用来宣传群众,讽刺敌人,歌颂革命正气的“歌谣”。它有客家山歌的特点:一是强调羽商两音羽调式;二是基本结构特点是引句以呼唤性短句引入,增强亲切感。在说明前一个特点时,让同学们听《苏区干部好作风》,讲解音乐中羽调式特点,再放一首其它省的民歌进行对比,第二个特点则用《请茶歌》为例。这些特点都是江西红歌所特有的,与其它省份有着特殊的区别。不仅在讲授江西红歌音乐特点,对音乐进行本体分析中,运用比较的教学方法,而且在音乐欣赏的情感体验中,也可运用比较法。如音乐《鸿雁》,有声乐版的,用人声那略带淡淡忧伤和深深思念的情感去演唱,加上歌词”鸿雁向南方,飞过芦苇荡,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那深动的诉说,让我们无不体会草原儿女百转千回的思念家乡之情及其中蕴含的倔强豪放的性格。而器乐版的大提琴与小提琴深情演绎的《鸿雁》带来的却是另外一番感受,此时代表的是一对恋人的遥遥相望,彼此思念。再如北方音乐与南方音乐对比,北方音乐特点是旋律音域跨度大、音调高亢,南方音乐旋律婉转、音调柔和。通过放上一曲《赶牲灵》与《茉莉花》,就能把这两种风格很好的展现给同学们,让同学们在自己体会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其次对比教学能让同学在领略不同的风格同时,活跃思维情绪,提高同学兴趣,使课堂充满生动活泼的氛围。
  “正教无定法,但贵在得法”,在非专业类音乐院校开设音乐欣赏课,因其自身学院性质决定了音乐授体与专业类音乐院校音乐授体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表现不仅表现在授课程度上,更表现在授课方式方法上。针对这种特殊性,我们更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以达到音乐欣赏教育在非专业类院校更高的目的。
  參考文献:
  [1]廖夏林.红土地上的江西民歌[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4.
  [2]黄玉英.江西客家音乐文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
  [3]王耀华.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
其他文献
摘要:《森林的呼啸》是由浪漫主义大师李斯特创作的一部极具哲理性思考的音乐会练习曲。在训练手指技法的同时,也加入了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音乐表现力,体现了李斯特面对壮阔大自然的有感而发,抒发了其对人生不同时期的不同感受。通过钢琴音色展现出丰富多变的色彩及画面感,赋予钢琴音乐以更强大的感染力和渲染力。乐曲与标题相得益彰,为听众提供了思考范畴和想象空间,更利于人们理解作品的内涵及其文化背景。  关键词:李
期刊
摘要:戏曲作为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一个文化符号,极大地丰富和充实了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它不仅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也饱含着浓郁的人文气息。2015年央视开创了戏曲类综艺节目《叮咯咙咚呛》受到了广大观众和媒体的好评与关注,该节目运用现代的艺术手法,通过改造、重组戏曲类综艺栏目,得以实现戏曲文化的传承与推广,更好地宣传和发扬了戏曲艺术。  关键词:文化交融 戏曲节目 真人秀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人民大众对于公共环境的生活艺术性的内在需求大大提高。对大众来说,当今壁画已经不再是纯绘画的概念,而是现代社会中比较具有艺术性的公共景观。而作为壁画材料语言的“陶瓷”,却能够通过融合特别而符合大众审美的表现手法,使得壁画主要的表达方式变得更加繁复多彩。对此,笔者以景德镇的陶瓷壁画《井冈山》为代表性作品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公共艺术 陶瓷壁画 公共 创作 
期刊
摘要:本文以尤里斯·伊文思为研究对象,把他近七十年的创作生涯分成三个部分:早期作品中的电影美学(荷兰)、《愚公移山》中的半虚构(中国)、《风的故事》及形式问题(回归)。以时间为轴点,逐层分析探究其记录电影语言先锋性,进而对“记录真实”这一纪录片的基本观念进行系统研究。  关键词:尤里斯·伊文思 虚构 真实 先锋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2-
期刊
摘要:艺术培训教育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也是学校教育的延展,对提升国民的整体素质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自己的所学专业和未来就业创业可能性,开展对梅州地域艺术培训机构中的教学方式、师资条件等方面的调研,进一步了解培训机构的运行模式与发展状况,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对自己的就业发展可能性提供相应的依据。  关键词:艺术培训市场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本文围绕主旋律电影《红海行动》在今年贺岁档逆袭反击,成为贺岁档票房冠军,打破了长期国外大片与喜剧片划分贺岁档格局这一事件。在围观之余,思考本片的成功在于主旋律电影的类型化的实践与探索,论述本片如何运用视听语言及叙事风格去进行类型化的构建,并予以不同维度加以分析、论证,对中国主旋律电影的类型化之路寄予期许和展望。  关键词:主旋律 类型化 视听语言 艺术表现力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近现代以来,国内诸多声乐专业的专家、学者活跃于世界音乐舞台,他们通过游学、进修、比赛、巡演等一些方式在丰富自身学习提升自身专业修养的同时,也推动了中国声乐专业整体的发展。对中国声乐的研究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不少理论研究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主要是从声乐发声原理的角度和歌者对于具体歌曲的处理对其进行研究,鲜少将声乐发展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文章旨在用跨学科式的方法着
期刊
摘要:公共艺术是一个正在不断成长的领域,它模糊了众多学科的界限,跨越了很多媒介。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大众对于公共生活艺术性与趣味性的内在需求大大提高,公共艺术不再单纯的是一件可有可无的雕塑摆设,更多的是在寻求与不同学科、领域、媒介等的交叉应用,为的是能够更好的融合地域文化特色与新时代文化内涵为公众提供更加充满艺术与趣味的高品质生活空间。本文特以日本熊本县动漫IP熊本熊的应用为例分析动漫
期刊
摘要:新时代互联网是“互联网+”的时代,是网络与新媒体传播文化的时代,是网络文化建设与强国的时代。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毛南族其民俗祭祀活动“肥套”是一种极富特色的傩文化,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毛南族民族文化传统。但面对新的传播环境和严峻复杂的挑战,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传承变成了令人困惑的难题。鉴于此,文章以广西毛南族微电影《傩缘》为个案,对其中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进而探讨互联网微传播环境下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期刊
摘要:优美的本质存在于各种各样的审美对象中,其表现形态是极其丰富的,本文主要探讨优美在电影《龙猫》中的表现及作相关举例。  关键词:《龙猫》 优美 特征 表现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1-0144-02  电影讲述主人公小月在母亲生病住院后,父亲带着她和四岁的妹妹小梅到乡间居住,她们对那里的环境都感到十分新奇,也发生了一些有趣的故事。  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