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带来了丰富的学习信息,启迪学生的形象思维,提升感性认知,这对提高学习效率、强化语文综合素养都有积极作用。但是多媒体技术作为一项辅助教学工具,不能喧宾夺主,只有锦上添花才能恰到好处。教师如何把握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度”,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本文将对具体教学策略展开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技术;优化策略
最新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阅读教学过程要强化学生、教师与文本的互动对话。因此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对话、交流、思考的过程,借助丰富的多媒体课件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将语文教学活动与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如此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的教学思路也有所偏颇,过于关注如何制作精美的课件、如何呈现更多的课件内容等,实际上这恰是导致语文教学本末倒置。那么究竟如何把握信息技术手段与课堂教学的关联,如何真正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如下教学策略:
一、营造和谐氛围,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围绕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现生动的文字、图片、音视频,营造和谐、愉悦的语文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以《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为例,为了让学生加深阅读理解,先用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明园”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圆明园被毁灭之前是真正的艺术瑰宝,深受园林景观、建筑艺术的熏陶,大家一起探讨圆明园的景观,强化审美素养,由此也产生了强烈的探究兴趣。在此基础上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圆明园毁灭事件”的来龙去脉,梳理文章总体结构。通过阅读,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圆明园的断壁残垣,过去的辉煌与眼前的毁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家的愤怒与悲伤之情油然而生,由此获得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后,鼓励学生自己上网收集资料,进一步了解圆明园,并补充描写课文中的内容,实现了读写结合的学习目的。
二、挖掘教学资源,调动学习热情
多媒体技术带来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打造了动静结合的课堂氛围,能将学生快速带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中,产生强烈的探究热情。上课前,教师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收集丰富的素材,启发学生从感性认知过渡到理性认知,在课件中获得视觉冲击力,调动多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这样才能将语文知识牢记于心,激活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以《山雨》教学设计为例,这是一篇融情于景的文章,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展开了大胆的想象,绘声绘色地展现了一幅山林雨景,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中,如果学生只是枯燥地阅读文字,可能无法渗透情感,而利用多媒体资源直观地、生动地展示山林雨景,学生仿佛“漫步雨林”“聆听风雨”,如此身临其境也能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正是有了充满感染力的意境,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对照文本的内容,感知作者采用的远近交替的写景方法,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跃然眼前,学生不仅完成了本节课的阅读任务,而且陶冶了情操,获得了审美熏陶,调动了学习热情。
三、唤醒情感共鸣,启发学习思维
小学生拥有丰富而又细腻的情感,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以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激活积极情感,启发学习思维。以《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为例,教学中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碗浑浊的水,学生感到非常惊讶,再提出问题:“同学们,红军长征的时候看到当地老百姓喝这么浑浊的水,他们会怎么做呢?”由此调动了思想共鸣,体会到“挖井”的意义,带着丰富的情感阅读课文,促进逻辑思维与发散思维。再以《鲁滨逊漂流记》教学设计为例,学完课文之后通过多媒体课件拓展阅读资源:“同学们,在另一个世界里有一个‘大人国’还有一个‘小人国’,你想知道那里是什么样的吗?”当大家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再播放《格列佛游记》的电影片段,了解格列佛周游各国的所见所闻,由此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产生了强烈的课外阅读欲望,也在有感情的阅读与学习中启发语文思维,提升语文能力。
四、拓展课堂容量,提升学习效率
便捷的多媒体技术带来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能让课堂教学更生动、更高效。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板书,节约时间,吸引学生注意力。以《精卫填海》教学设计为例,教学前播放一段动画:在辽阔的大海上,一只小鸟在努力地向海里投石子、丢树枝。学生感到非常疑惑:“这要什么时候才能填满大海啊?”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顺理成章地导出本节课的主题。上课时,结合课文的内容,利用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展示板书,如介绍《山海经》,列出本节课的生字词,展示朗读断句等。学习文言文原本是个枯燥无趣的过程,但是通过图文结合的教学设计,让学习的过程变得更生动、更有趣,学生也被课文中精炼的语言、大胆的想象以及明快的节奏深深吸引,对文言文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课后再自己阅读更多有趣的文言文小故事,如《愚公移山》《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等等,成功拓展课堂容量,在阅读中积累知识、开阔视野。
综上所述,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多媒體走进语文课堂,发挥了诸多优势作用。但是作为教师也要充分认识到,运用多媒体的初衷在于辅助教学、服务教学,而并非完全依赖。因此要把握适当性、效率性原则,让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锦上添花,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赵建霞.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20,6(6):151.
[2]雷雪莲.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应用分析[J].读与写,2020,17(2):41.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技术;优化策略
最新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阅读教学过程要强化学生、教师与文本的互动对话。因此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对话、交流、思考的过程,借助丰富的多媒体课件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将语文教学活动与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如此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的教学思路也有所偏颇,过于关注如何制作精美的课件、如何呈现更多的课件内容等,实际上这恰是导致语文教学本末倒置。那么究竟如何把握信息技术手段与课堂教学的关联,如何真正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如下教学策略:
一、营造和谐氛围,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围绕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现生动的文字、图片、音视频,营造和谐、愉悦的语文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以《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为例,为了让学生加深阅读理解,先用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明园”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圆明园被毁灭之前是真正的艺术瑰宝,深受园林景观、建筑艺术的熏陶,大家一起探讨圆明园的景观,强化审美素养,由此也产生了强烈的探究兴趣。在此基础上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圆明园毁灭事件”的来龙去脉,梳理文章总体结构。通过阅读,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圆明园的断壁残垣,过去的辉煌与眼前的毁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家的愤怒与悲伤之情油然而生,由此获得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后,鼓励学生自己上网收集资料,进一步了解圆明园,并补充描写课文中的内容,实现了读写结合的学习目的。
二、挖掘教学资源,调动学习热情
多媒体技术带来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打造了动静结合的课堂氛围,能将学生快速带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中,产生强烈的探究热情。上课前,教师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收集丰富的素材,启发学生从感性认知过渡到理性认知,在课件中获得视觉冲击力,调动多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这样才能将语文知识牢记于心,激活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以《山雨》教学设计为例,这是一篇融情于景的文章,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展开了大胆的想象,绘声绘色地展现了一幅山林雨景,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中,如果学生只是枯燥地阅读文字,可能无法渗透情感,而利用多媒体资源直观地、生动地展示山林雨景,学生仿佛“漫步雨林”“聆听风雨”,如此身临其境也能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正是有了充满感染力的意境,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对照文本的内容,感知作者采用的远近交替的写景方法,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跃然眼前,学生不仅完成了本节课的阅读任务,而且陶冶了情操,获得了审美熏陶,调动了学习热情。
三、唤醒情感共鸣,启发学习思维
小学生拥有丰富而又细腻的情感,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以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激活积极情感,启发学习思维。以《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为例,教学中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碗浑浊的水,学生感到非常惊讶,再提出问题:“同学们,红军长征的时候看到当地老百姓喝这么浑浊的水,他们会怎么做呢?”由此调动了思想共鸣,体会到“挖井”的意义,带着丰富的情感阅读课文,促进逻辑思维与发散思维。再以《鲁滨逊漂流记》教学设计为例,学完课文之后通过多媒体课件拓展阅读资源:“同学们,在另一个世界里有一个‘大人国’还有一个‘小人国’,你想知道那里是什么样的吗?”当大家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再播放《格列佛游记》的电影片段,了解格列佛周游各国的所见所闻,由此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产生了强烈的课外阅读欲望,也在有感情的阅读与学习中启发语文思维,提升语文能力。
四、拓展课堂容量,提升学习效率
便捷的多媒体技术带来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能让课堂教学更生动、更高效。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板书,节约时间,吸引学生注意力。以《精卫填海》教学设计为例,教学前播放一段动画:在辽阔的大海上,一只小鸟在努力地向海里投石子、丢树枝。学生感到非常疑惑:“这要什么时候才能填满大海啊?”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顺理成章地导出本节课的主题。上课时,结合课文的内容,利用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展示板书,如介绍《山海经》,列出本节课的生字词,展示朗读断句等。学习文言文原本是个枯燥无趣的过程,但是通过图文结合的教学设计,让学习的过程变得更生动、更有趣,学生也被课文中精炼的语言、大胆的想象以及明快的节奏深深吸引,对文言文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课后再自己阅读更多有趣的文言文小故事,如《愚公移山》《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等等,成功拓展课堂容量,在阅读中积累知识、开阔视野。
综上所述,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多媒體走进语文课堂,发挥了诸多优势作用。但是作为教师也要充分认识到,运用多媒体的初衷在于辅助教学、服务教学,而并非完全依赖。因此要把握适当性、效率性原则,让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锦上添花,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赵建霞.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20,6(6):151.
[2]雷雪莲.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应用分析[J].读与写,2020,17(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