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验是化学科学的重要研究手段,自然科学理论的发展若脱离了实验的支撑,就没有存在的意义。新的理论的创建也是建立在实验推翻旧的理论基础上形成的,然而理论是无法推翻实验的。新课标也指出,要注重化学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发挥化学学科的社会和绿色价值,不断推进我国国民素质和科学创新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实验教学;高中化学;教法探究
一、采用分阶段实验教学与开放式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为了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化学教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认知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教师手把手的指导,熟悉实验史实,体验科学实验过程,掌握化学基本理论。(二)综合训练阶段。综合训练是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运用多元化课程的知识对学生的实验方法和技能进行训练的教学。(三)开放式教学,自主创新设计阶段。运用开放式实验室,打破学生学习的时空限制,改变以分数为准的评价体系,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激情,自主选择、设计、操作实验,磨砺学生意志,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自主创新发明的能力。学生需要在教师指导下,选定课题,自主查阅文献,利用综合知识和技能,完成实验,撰写实验报告,探寻新技术,应用新方法。这三个阶段是循序渐进,不断拓展延伸的过程。
二、做好学生的分组实验
所谓分组实验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独立完成的实验。分组操作实验可以促使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加强动手能力,获得现象、数据、实验结论。待学生分组实验完成之后教师要做出评价,对操作错误的学生进行纠正,避免下次再犯;同时还要表扬并鼓励操作规范的学生。
(一)引导学生进行预习
在课前引导学生进行预习,主要包括对实验的内容、方法和仪器等进行预习,同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在分组实验中,学生往往会对实验的仪器和原理感到陌生,进行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加深印象,也避免了在实验过程中出现手忙脚乱的现象。
(二)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实践
化学实验就是要求学生动脑动手,因此其特点也就是要凸显个人活动,强调学生参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在实验教学中,应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操作,也可以在实验过程中,边讲边实验,增加探索性实验等,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实验能动性。
三、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试验
现行教材中的实验大都是验证性实验,我们在教学时要改变传统的实验模式,让学生主动操作、探索,得出结论。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我改为探索性实验,在教学中首先进行预习点拨:一氧化碳能与氧气反应,它能否象氢气一样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呢?两者还原氧化铜的装置是否相同?请同学们先思考下列问题,再设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①通入的一氧化碳能否都与氧化铜完全反应?②如何使未反应完的一氧化碳不散逸到空气中?③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④应将氢气还原氧化铜的装置作哪些改进?绘出改进图。指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推理、设计装置,然后请两位学生上台连接仪器,老师最后归纳总结。又如:学到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时,教材中指出: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制取,为什么不用镁、铝、铁、铜等金属及浓盐酸、浓硫酸做原料呢?启发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思路,然后由不同组别的学生分别实验探究,记录实验现象,讨论得出正确结论,并向全班学生汇报本组的结论。教材中还有许多实验可改为探索性实验,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酸、碱、盐的性质实验等等。通过探究活动,不仅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而且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了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探索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增设课外实验活动,拓展思维
“学以致用”既是学习的最高层次,也是学习的目的,更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日常生活中化学现象是学生关注的热点,学生的心态就是认为我学习了化学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设计一些家庭小实验使学生在家里能独立完成,进行探索。提高学生认知水平,促使学生“孜孜不倦”的探索奇妙的化学世界。例如铁钉生锈条件的探究,净水器的制作原理,鸡蛋壳成分的探究等等。由学生自主完成。对学生的要求高了,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过程中伴随着需要的满足,心理的平衡,悟性的获得等内在精神活动,饱尝体验学习的喜悦。增设课外活动,开展兴趣小组活动,针对生活实际现象进行讨论和研究。例如对铁生锈现象的解释及如何进行防护,讨论整理出有效措施;解释食用碱面在蒸馒头中的作用,出现馒头有酸味怎样处理;食品箱中常有一小包干燥剂,它是什么成分,探究一下;如何进行土壤酸碱性的测定,提出土壤改良建议等等。初中化学涉及许多生活素材,这有利引发学生兴趣,学生多有好奇心,乐于关注身边事物及发生现象,教师利用这一特点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挖掘学生生活中的案例和素材,结合实际情况,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其内心产生学好化学的倾向,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体来说,化学实验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对实验问题的思维分析能力。课堂演示实验、落实学生分组实验,这些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实验能力。化学实验能让学生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去认识与人类息息相关、多姿多彩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的奥妙,保持持久的化学兴趣,增强学好初中化学的自信心;也能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平等的学习动手操作的机会,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问题;更能让每一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去体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在科学探究实践中逐渐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获得科学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李炜炳.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4年04期.
[2]范荣玉.谈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的认识和探究[N].学知报,2010年.
【关键词】实验教学;高中化学;教法探究
一、采用分阶段实验教学与开放式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为了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化学教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认知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教师手把手的指导,熟悉实验史实,体验科学实验过程,掌握化学基本理论。(二)综合训练阶段。综合训练是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运用多元化课程的知识对学生的实验方法和技能进行训练的教学。(三)开放式教学,自主创新设计阶段。运用开放式实验室,打破学生学习的时空限制,改变以分数为准的评价体系,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激情,自主选择、设计、操作实验,磨砺学生意志,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自主创新发明的能力。学生需要在教师指导下,选定课题,自主查阅文献,利用综合知识和技能,完成实验,撰写实验报告,探寻新技术,应用新方法。这三个阶段是循序渐进,不断拓展延伸的过程。
二、做好学生的分组实验
所谓分组实验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独立完成的实验。分组操作实验可以促使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加强动手能力,获得现象、数据、实验结论。待学生分组实验完成之后教师要做出评价,对操作错误的学生进行纠正,避免下次再犯;同时还要表扬并鼓励操作规范的学生。
(一)引导学生进行预习
在课前引导学生进行预习,主要包括对实验的内容、方法和仪器等进行预习,同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在分组实验中,学生往往会对实验的仪器和原理感到陌生,进行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加深印象,也避免了在实验过程中出现手忙脚乱的现象。
(二)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实践
化学实验就是要求学生动脑动手,因此其特点也就是要凸显个人活动,强调学生参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在实验教学中,应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操作,也可以在实验过程中,边讲边实验,增加探索性实验等,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实验能动性。
三、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试验
现行教材中的实验大都是验证性实验,我们在教学时要改变传统的实验模式,让学生主动操作、探索,得出结论。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我改为探索性实验,在教学中首先进行预习点拨:一氧化碳能与氧气反应,它能否象氢气一样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呢?两者还原氧化铜的装置是否相同?请同学们先思考下列问题,再设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①通入的一氧化碳能否都与氧化铜完全反应?②如何使未反应完的一氧化碳不散逸到空气中?③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④应将氢气还原氧化铜的装置作哪些改进?绘出改进图。指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推理、设计装置,然后请两位学生上台连接仪器,老师最后归纳总结。又如:学到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时,教材中指出: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制取,为什么不用镁、铝、铁、铜等金属及浓盐酸、浓硫酸做原料呢?启发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思路,然后由不同组别的学生分别实验探究,记录实验现象,讨论得出正确结论,并向全班学生汇报本组的结论。教材中还有许多实验可改为探索性实验,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酸、碱、盐的性质实验等等。通过探究活动,不仅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而且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了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探索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增设课外实验活动,拓展思维
“学以致用”既是学习的最高层次,也是学习的目的,更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日常生活中化学现象是学生关注的热点,学生的心态就是认为我学习了化学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设计一些家庭小实验使学生在家里能独立完成,进行探索。提高学生认知水平,促使学生“孜孜不倦”的探索奇妙的化学世界。例如铁钉生锈条件的探究,净水器的制作原理,鸡蛋壳成分的探究等等。由学生自主完成。对学生的要求高了,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过程中伴随着需要的满足,心理的平衡,悟性的获得等内在精神活动,饱尝体验学习的喜悦。增设课外活动,开展兴趣小组活动,针对生活实际现象进行讨论和研究。例如对铁生锈现象的解释及如何进行防护,讨论整理出有效措施;解释食用碱面在蒸馒头中的作用,出现馒头有酸味怎样处理;食品箱中常有一小包干燥剂,它是什么成分,探究一下;如何进行土壤酸碱性的测定,提出土壤改良建议等等。初中化学涉及许多生活素材,这有利引发学生兴趣,学生多有好奇心,乐于关注身边事物及发生现象,教师利用这一特点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挖掘学生生活中的案例和素材,结合实际情况,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其内心产生学好化学的倾向,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体来说,化学实验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对实验问题的思维分析能力。课堂演示实验、落实学生分组实验,这些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实验能力。化学实验能让学生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去认识与人类息息相关、多姿多彩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的奥妙,保持持久的化学兴趣,增强学好初中化学的自信心;也能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平等的学习动手操作的机会,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问题;更能让每一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去体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在科学探究实践中逐渐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获得科学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李炜炳.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4年04期.
[2]范荣玉.谈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的认识和探究[N].学知报,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