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内地青春偶像捌的新探索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sa9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青春偶像剧《奋斗》和《我的青春谁做主》的热播,使内地青春偶像剧在众多日、韩、港、台青春偶像剧的包围中走出了一条更适合内地观众的道路,这两部讲述当下社会年轻人生活状态的佳作既有偶像剧文本所特有的具体可感而又富有煽动性的表象符号,又显现出与以往内地偶像剧不一般的特质,这两部佳作别具一格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手法令人耳目一新。
  [关键词]青春偶像剧 《奋斗》 《我的青春谁做主》 创作新探索
  
  32集青春偶像剧《奋斗》开播以来,从众多日、韩、港、台青春偶像剧的包围中脱颖而出,在全国各地掀起了收视热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难得的一部讲诉当下社会年轻一代生活状态的佳作。在《奋斗》余热还未消退的情况下,导演赵宝刚再次带领大部分原班人马拍摄了《奋斗》的姊妹篇32集青春偶像剧《我的青春谁做主》,于2009年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收视率不断创新高,是赵宝刚继《奋斗》后,在现代都市题材上的再一次突破。
  同许多偶像剧一样《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有着俊男美女的靓丽包装、缠绵悱恻的爱情纠葛、时尚高档的物质消费等这些偶像剧文本所特有的具体可感而又富有煽动性的表象符号,但这两部剧作无论是在主题呈现、表现手段还是人物塑造上,都显现出与以往内地偶像剧不一般的特质,令观众耳目一新。本文就电视剧《奋斗》与《我的青春谁做主》别具一格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手法,对这两部剧作的审美价值做一些探讨。
  
  一、主要描写现实生活事件
  
  《奋斗》和《我的青春谁做主》与该剧导演赵宝刚之前的《像雾像雨又像风》、《别了、温哥华》等“浪漫唯美”风格的作品差异很大,因此被看看作是赵宝刚从“浪漫”到“现实”的转型之作。如果说《奋斗》的超前意识形态让一批人觉得过于飘忽,那两年后《我的青春谁做主》播出之际,虽然也有观众的质疑,但对于赵宝刚来说却经历了一番“上天入地”的改变。如果说《奋斗》是有钱人的奋斗,那么,《我的青春谁做主》就是普通人的青春,有亮色,有朝气,但也看得见灰色现实,看得见生老病死,看得见人间烟火,更加贴近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这两部电视剧在叙事上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削弱了戏剧痕迹,而采取了一种以描述生活事件来架构情节的策略,基本上是一个没有戏剧结构的剧作。它没有编制扑朔迷离、跌宕起伏的故事,没有人为地制造戏剧冲突,人物命运也没有复杂曲折的变幻莫测,而完全采用人物之间的交往、矛盾和一些话题来谋篇布局,靠“奋斗”这个抽象的核心来贯穿全剧,做到点面结合,有始有终。这种平实、淡定的处理凸显了编导的意图:不在于向观众讲述一个常规的完整故事,而是要向观众展示新时代下,年轻人之间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和生活观念,呈现他们的成长历程和感悟、发现和寻找自我的过程。
  
  二、节奏明快引人入胜
  
  这两部电视剧在段落的安排和叙事的节奏上,显现出一种“快刀斩乱麻”般的干净利落。没有大段风花雪月的繁复描述,也没有多余的笔墨来阐明人物情感变化的来龙去脉,在处理对故事进展起推动性作用的情节点时,往往只是一笔带过,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场景的安排与细节的描摹上,设计了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情境。综观全剧,可以发现一半以上的情节,被编导设置在了饭桌、台球室、保龄球馆、酒吧、公司、医院等人物经常聚集的场合。在这些公共的话语空间里,他们唇枪舌剑、各抒己见,将年轻人的愤世嫉俗,叛逆迷茫、情感混沌融入一片思想的交流中,同时也使观众与剧中人一起思考青春,一起品尝生活。以细节取胜是导演赵宝刚作品的一贯特色,在这两部电视剧中表现得也较为突出。《奋斗》中向南送给杨晓芸代表“命令”的口哨、主人公失意时迎风高歌《水手》}口《=单身情歌》、陆亚迅和徐志森面对陆涛的两种类型的父权教育……,在《我的青春谁做主》中设置了三个非常有意思的妈妈,更加贴近生活的细节在屏幕上大量的以最直观、最易被观众关注和记忆的情境,进入了观众的情感深处并给人以回味,极大地增强了该剧的“可视性”,实现了电视剧艺术表现力的审美效果。
  
  三、凸显剧中偶像人物
  
  由于这两部电视剧以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来“抓”戏,所以在人物性格的塑造方面颇为成功,甚至引起了一大批观众对剧中人物形象的大讨论。《奋斗》中有才华、有激情、却又自负骄傲的理想主义者陆涛:自信、独立、有主见的现代新女性夏琳:温柔任性,有点虚荣、有点天真的小女人杨晓芸:活波开朗、幽默大方,为爱执着的富家女米莱:安于天命、知足常乐又爱哭鼻子的好男人向南,重感情、讲义气、真性情的好哥们华子等六个主角性格鲜明而独特,《我的青春谁做主》中知性、沉稳、有主见的知识女性赵青楚:单纯、活波开朗、却不停闯祸的钱小样,有点深沉抑郁的性格心理倾向的周晋:简单,做事有些冲动的方宇:热心、稳重、负有责任感的高晋:叛逆、自我、敢闯敢拼的“90后”代表李霹雳……在一定程度上非常符合“80后”、“90后”某些年轻人的特质与精神面貌,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长久的记忆。此外,一些配角,如《奋斗》中努力为自己寻找安定身份的露露、不谙世事的小灵仙、“爱情事业友谊都要”的猪头、以满肚子生意经居高临下的徐志森、市侩庸俗的晓芸妈《我的青春谁做主》中三个爱女心切,却有些急功近利的妈、知识女性,尊重孩子的选择的奶奶……个个都演绎的有声有色、十分出彩。剧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状态和生活信念,爱情、事业、亲情、友情,不同个性的人物对此有着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观众可以认同他们也可以对他们的人生态度提出置疑。比如夏琳这个人物,有些观众很欣赏她洒脱独立的个性,但也有观众认为她背叛了友情还显得理直气壮,赵青楚这个人物,有些观众很喜欢她的做事有分寸,但有些观众认为太过于完美,爱情事业都那么顺利,观众对角色的争论,正说明该剧在人物内在的丰富性的形象的立体感上,颇下了一番功夫,与某些剧作中偶像人物的单薄化、标签化形成鲜明的对比,人物形象更加饱满而富有感染力。
  
  四、台词的本土化与当今时代精神相结合
  
  这两部电视剧之所以吸引人 人物台词的精彩功不可没。故事都是发生在北京,京味调侃是其非常突出的特色,幽默风趣又饱含人生哲理。作为青春偶像剧《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融入了更多的本土化因素,形成自身的风格特征,于现实中体现出“本土性”的审美穿透力,才会在千篇一律、充斥着“港台腔”的国产偶像剧中脱颖而出。另外,剧中人物不断使用在“80后”一代中流行的用语,竭力还原当下年轻人的青春感怀和表达方式,以这种有血有肉的真实生活为基础进行创造性的艺术加工,一下子就抓住了年轻观众的心。像在《奋斗》中大学毕业了,大家和李老 师告别,集体大喊“李老师,请留步,我们舍不得您,非常非常舍不得您,但是我们必须告诉您,我们必须离开您,我们必须去工作,去谈恋爱,去奋斗。这件事十万火急,我们一天也不能等,请您接受我们离开前最后的问候”,离别的情景印象中也许更多的是伤感,以如此方式告别,不仅让老师看到了年轻人青春、活波、上进、幽默的个性,而且让所有人的目光放在了积极奋斗进取之上。在《我的青春谁做主》中,赵青楚结婚后说“本人概不接受任何的礼金和礼物,不过你们实在想捐钱的话,可以把钱直接打到红十字基金会的捐款账户上,多多益善。如果你们非要一睹新郎官的风采,可以每天下班以后在地下车库排队买票,门票也不贵啊,十块钱一张,所有收入也将打入红十字会的账号上”,婚姻是一个人重大的人生经历,从这段话可以看到当下年轻人新的婚姻观念。因此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尤其是日、韩偶像剧的侵袭,国产同类作品只要能坚持以我们自己的文化背景、社会的普遍状态为底色,有我们自己本土化民族化的语言,就一定能够拍出真正具有中国韵味的青春偶像剧。
  
  五、存在的问题
  
  总之,这两部电视剧拍的不落俗套,风格清新,贴近生活,称得上是两部质量上乘的国产青春偶像剧。当然,这两部电视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譬如结尾的仓促收场让人如鲠在喉,在《我的青春谁做主》结尾,导演为了追求大团圆的结局,就将高齐和蕾蕾莫名其妙的撮合到一起,让人觉得有些突兀:在现实生活里艰苦卓绝的“奋斗”在《奋斗》中看来显得过于轻松,主人公陆涛的奋斗太缺乏含金量,2000万的原始积累太过容易,一个毫无经验的工科学生刚出校门就呼风唤雨,主持上亿房产项目的设计,掌控几个亿的资金……男主角的故事不具备任何代表性。赵青楚刚参加工作,就可以买得起奥迪车等等,有些过于童话。大部分角色都爱耍贫嘴,人物语言的差异性不明显,每个人的语气语言差不多,没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且两部剧作情节有些雷同。但难能可贵的是《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打破了偶像剧一贯的创作观念,解构了固有的框架和叙事模式,不局限于浓墨重彩地描绘爱情,抛弃了一味地追求离奇和煽情,而是兼顾到了情感问题的表述与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批判。除了带给观众轻松愉悦的试听享受外,也为年轻人提供了关照现实、反思自身的思考空间,可以说在娱乐性和价值取向、商业性和意识形态的矛盾间寻求到了最佳平衡点。
  从这两部电视剧的创作经验来看,偶像剧要把握住大时代的特点,即传统又现代,适应满足年轻人的愿望和要求,作好观众定位,人物理想更要与大众产生共鸣。取材思路要开阔,以爱情为主线,同时关注更深层面,故事要源于生活还要高于生活,还有就是优美的主题曲与精美配乐的烘托,细微处必不可少,这是辅助偶像剧成功的重要一环。《奋斗》和《我的青春谁做主》剧中的音乐与剧情相得益彰,可见这确实是一剂良药。只有为青春的成长注入更为深厚的内涵与时代特色,努力在已有的创作规律中探索新的元素,结合当下中国年轻一代的审美心态和观赏水平,就一定会挖掘出国产青春偶像剧在创作上的巨大潜力。
其他文献
【摘 要】西方新纪录是在批判20世纪60、70年代的真理电影和直接电影的创作而兴起的,它模糊了纪录片与虚构片的界限,不拘一格的创作手法和相对的纪录片真实观使其表现出空前的杂交和巨大的包容性。新纪录对中国纪录片的影响最初表现在对纪录片所谓的“情景再现”等丰富多样的创作手法的借鉴和讨论上,以及对纪录片的真实观念的开放性理解。新纪录对中国纪录片最大的影响是纪录片创作观念的彻底改变和创作手法多样化的广泛汲
[摘要]用色彩来叙事是动画电影的一种表现手段,画面的色彩认识与色彩表达是动画创作的基础之一,色彩能够创造动画画面情调与意境,提升主题思想和审美境界,增加故事的含义和深度。  [关键词]色彩 视觉 感染力  优秀的动画电影创造了用颜色讲故事的方式,让人们不用看字幕都能理解,使色彩成为一种可以沟通的语言,动画电影的色调,在这个美丽的宫殿内观看,让人迷恋。  动画导演为了故事情节的需要,精心设计画面丰富
[摘要] 大众传媒延续与改写民间题材,《武侠梁祝》是一个值得分析的案例。作为改写,是爱情主角的身份变化:主动求学之祝英台被替换成了外出求艺的祝言之,男主角也由“书生”变成了“侠士”。作为延续,影片揭示了从古至今的社会对女性身体的遮蔽与控制。而同为传说与影片所彰显的爱情主题,前者实现了“向死而生”的超越,而后者却  [关键词] 《梁祝》 延续 改写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
摘要 《双面胶》和《中国式离婚》展现了当代都市家庭的婚姻悲剧,究其原因是人性的弱点、人性的欲望和严密的社会控制共同构成了制约人的生存的环境,导致人在生存环境中人性的扭曲和亲情的沦落。  关键词 《双面胶》 《中国式离婚》 婚姻悲剧    六六的《双面胶》和王海鸰的《中国式离婚》(分别简称《双》和《中》)都讲述了当代都市家庭的婚姻悲剧,真实地展现了在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压力的挤压下不堪重负的中国婚姻状况
[摘要]电影《两个人的房间》对现代中年人的婚姻与爱情展开了一番思索和探讨。影片的叙事风格朴实中不失诙谐,在温存与感动中带给我们爱情的启迪。  [关键词]《两个人的房间》婚姻 爱情    《两个人的房间》讲述的是一对结婚二十多年的夫妻的婚姻故事。影片由路学长执导,将镜头聚焦在日常生活中,朴实中带点诙谐,不施铅华,主要演员朱时茂、丛珊更是以他们当年在经典爱情影片《牧马人》中淳朴的表演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磨
摘要 随着技术发展,一种新型艺术形式即数码艺术诞生并且迅速发展。由于其具有流传范围广泛、通俗生动等特点,很快就受到群众的欢迎。作为新的视觉艺术,数码艺术独特的分类方法值得介绍。  关键词 数码时代 数码技术 数码艺术 数码艺术形式 数码图像/图形 互动性    数码技术(Digital Technology)对于当代艺术和文化已经产生,并且将继续产生着极其重大的影响作用。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
音乐是人类文明史上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其艺术形式已趋完善。而音乐对于影视艺术来说,则是一门年轻的艺术。在无声电影时代。针对电影画面的内容与情节的需要,音乐的“声音”率先打破了无声的局面:当跨入有声电影时代后,影视音乐更是得到大力的推广与发挥。随着影视艺术一百余年来的发展,电影音乐已成为一种具有重要艺术价值、独具魅力的艺术表现形式。在电影音乐的创作或继承中,作曲家与编曲家们通过运用各种技法、各种音乐的
摘要 从伦理学的角度我们可以认为,《色·戒》讲述了看重个人生命感觉的王佳芝在被人民伦理的大叙事所动员、规范之后,在自由伦理与人民伦理之间的痛苦挣扎,以及最终她突围而出,让始终占据优势的自由伦理在关键时刻再次战胜人民伦理的故事。王佳芝的最终选择,在客观上实现了对人民伦理的颠覆,对道德专制的反叛。  关键词 《色·戒》 王佳芝 自由伦理 人民伦理    《色·戒》热播后,引起了从专家学者到普通看客,从
【摘要】电影台词是一种经过艺术处理的口头语言,具有随意性、灵活性和简约性的特点,语境在电影台词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电影台词有生成和解释功能、暗示功能、过滤功能、协调功能及省略功能。充分利用语境的各种功能,有助于电影更好地表达主题,观众更好地理解电影台词,实现电影和观众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电影台词 语境 《唐山大地震》 功能  【Dol】10.3969/j.issn.1002-691
相机:佳能EOS R;镜头:RF35mm F1.8 MACRO IS STM;光圈:F1.8;快门:1/125秒;感光度:ISO-100。这只佳能镜头在保证体积小巧的同时,提供了全开光圈就非常锐利的画面效果,并且对焦时快速而安静,不会打扰被拍的猫。符合专微定位的设计  拿到佳能RF35mm F1.8MACRO IS STM的時候,由于已经用惯了单反,不禁感慨微单上的35mm定焦镜头果然非常小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