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师培训是教师的再学习,表面看为教师的成长,其实质有益于学生的发展。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教师培训概念的梳理,阐述了教师培训的意义,并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培训 应然 实然
“国运兴衰,在于教育;教育大计,在于教师。”这是胡锦涛同志在接见优秀教师代表时说的话。教师的素质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国家的未来。当前中小学,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城市还是农村,教师培训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教师培训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是为教师提供再次学习的机会,帮助教师解决日常教学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高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而当前教师培训应然与实然出现了较大差距。我们先来认识教师培训这个概念,找出应然的本质,再看实然的表现。
一、教师培训概念的演变和界定
建国初期,我国把教师培训称为“教师进修”或“在职学习”,因为条件限制,那时的教师进修实际上是教师不脱产的培训,或者更多的是一种教师自学和集中学习,专门的培训很少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进修的内容和形式有了很大的变化,教师进修的名称也有了变化。1977年12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这是我国最早使用“教师培训”名的文件。后来,我国教师培训事业各方面有了很大进步,终身教育的思想也引入教师培训中,称为“教师继续教育”,目的是为了把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建立教师的专业发展的终身教育体系。1999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认为教师继续教育是指对已取得教师资格的中小学在职教师为提高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进行的培训。[1]
培训,可以分解成“培”与“训”分别理解。“培”有培养、培育的意思,是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具有相对静态;“训”有训练、练习的意思,是对技能技巧的练习,具有相对动态。培训是动、静的相互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和纽带。教师培训属于成人教育,有别于普通全日制的学校教育,也有别于社会上其他培训机构。教师培训虽然起源于企业培训,但与它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教师培训是公益活动,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条件,受益者是学生,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企业培训是一种商业化活动,为企业培养管理人才,获益者是培训老师和企业老板。
教师培训是教师再学习,培养教师专业理论知识,训练教学技能技巧,帮助教师解决教学问题,做好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使教师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成人学习活动。
二、教师培训的意义
教师为什么培训?教师培训的价值何在?是应付还是为了有效工作和学习?教师培训是为培养学生所需优秀教师,是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1.教师培训既是教师的权利,又是教师的义务。
1998年以来,我国教师队伍在数量上基本达到平衡,教师的素质受到关注;1999年国务院颁布的《面向21世纪的教育振兴计划》中规定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全面启动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1]教师有在职前接受培训上岗,职后进行进修学习的权利。接受教育是做人的权利,也是作为国家公民的义务。教师作为学校成员,有接受继续教育的义务。
2.教师培训是发展中的学生需要。
学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现在的学生已不是以前的学生,二年级就不同于一年级。学生现在所学的知识与教师做学生时所学的知识有了变化,不论是深度还是广度。在“全人教育”的理念下,要让学生身心都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教师承担的角色越来越复杂,如父母的代理人,知识的传授者,学生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管理者,学生的楷模。而且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要求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第一,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心理健康的促进者;第二,要求教师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第三,要求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与合作者。中小学教师要完成以上这些要求与任务,必须不断地参加进修学习与培训。[2]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过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目中无人”,目标单一、方法简单,只重结果、忽视过程,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缺乏学习兴趣,远远不能适应全球化对人才的需求。2001年基础教育改革,改变了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与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技能。这些都要求教师不能只掌握单一学科知识,还要建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教师不但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学习最新知识;教师既是教学实践者,又是教学研究者。同时,基础教育教材改版后,增加了许多新内容,这些新内容需要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而教师已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要让教师采用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新教法,显然需要一个新教法再培训的过程。[2]
三、教师培训中出现的不足
中小学教师培训有校内、校外请专家讲学,去好学校参观学习,等等,形式多种多样,但结果差强人意,存在普遍问题。
1.一些教师对培训的认识不够。
部分教师认为培训对他们不适用,培训学习浪费时间,就是一个花架子,“中看不中用”;有些教师是为了评职称而不得不进行学习;有些教师甚至把继续教育、学历达标看成是行政部门加给自己的一项任务,等等。因此,一些教师习惯被动接受培训和学习,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这种被动应付的学习状况下,培训既没有结果,又让教师身心感到疲惫。
2.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方法单一。
承担培训教学任务的教师一般都来自师范院校,他们往往对接受培训的教师的需求不了解,缺乏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和教师素质现状的真正研究和把握,培训内容偏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以致出现在培训教学中常采用经院式的教学模式,轻教学技能技巧,因而出现“空”对“空”的现象。加之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形式单一,沿袭过去教学传统:一本书、一枝粉笔、一张嘴滔滔不绝讲半天,听课者昏昏欲睡,效果差,中小学教师反映收效甚微。[3]
3.教师培训制度不完善,考核评价形式化。
我国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混乱、松散,没有形成系统化、制度化。教育行政部门为教师组织的培训不到位。一是培训内容不全面,往往只注重上级部门布置的急需培训的任务,而对于需要长期不断培训的新知识的补充、对教材的不断探索与新教法的普及等方面重视不够。二是培训不能全面覆盖所有教师,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三是缺乏专门的长期培训机制和分工明确、层次分明、管理严密、规模相当的自上而下、体系完整的培训机构。四是培训成本过高,收入微薄的农村教师难以承担。[2]培训结束考核与评价普遍是由负责教师培训的相关人员考勤,培训上课的教师布置作业少,或开卷考试,或考试管理不严,教师在考场中抄袭作弊就可以通过。这种考核评价很显然是一种形式主义,起不到检验、考核、评价教师的功能,削弱了教师培训的学习功能和效果,同时破坏了教师培训的形象。
邓小平同志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人的发展要靠不断地学习,更何况是传承人类宝贵精神文化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教师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理念,跟上学生成长的步伐,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參考文献:
[1]白炳贵.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研究回顾与展望[J].青海社会科学,2009,(4).
[2]石兰蕊.对教师进修与培训的思考和建议[J].教师与职业,(26).
[3]杨永厚.西部地区教师继续教育的八个问题及对策[J].人民教育,2004.7.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培训 应然 实然
“国运兴衰,在于教育;教育大计,在于教师。”这是胡锦涛同志在接见优秀教师代表时说的话。教师的素质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国家的未来。当前中小学,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城市还是农村,教师培训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教师培训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是为教师提供再次学习的机会,帮助教师解决日常教学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高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而当前教师培训应然与实然出现了较大差距。我们先来认识教师培训这个概念,找出应然的本质,再看实然的表现。
一、教师培训概念的演变和界定
建国初期,我国把教师培训称为“教师进修”或“在职学习”,因为条件限制,那时的教师进修实际上是教师不脱产的培训,或者更多的是一种教师自学和集中学习,专门的培训很少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进修的内容和形式有了很大的变化,教师进修的名称也有了变化。1977年12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这是我国最早使用“教师培训”名的文件。后来,我国教师培训事业各方面有了很大进步,终身教育的思想也引入教师培训中,称为“教师继续教育”,目的是为了把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建立教师的专业发展的终身教育体系。1999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认为教师继续教育是指对已取得教师资格的中小学在职教师为提高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进行的培训。[1]
培训,可以分解成“培”与“训”分别理解。“培”有培养、培育的意思,是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具有相对静态;“训”有训练、练习的意思,是对技能技巧的练习,具有相对动态。培训是动、静的相互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和纽带。教师培训属于成人教育,有别于普通全日制的学校教育,也有别于社会上其他培训机构。教师培训虽然起源于企业培训,但与它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教师培训是公益活动,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条件,受益者是学生,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企业培训是一种商业化活动,为企业培养管理人才,获益者是培训老师和企业老板。
教师培训是教师再学习,培养教师专业理论知识,训练教学技能技巧,帮助教师解决教学问题,做好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使教师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成人学习活动。
二、教师培训的意义
教师为什么培训?教师培训的价值何在?是应付还是为了有效工作和学习?教师培训是为培养学生所需优秀教师,是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1.教师培训既是教师的权利,又是教师的义务。
1998年以来,我国教师队伍在数量上基本达到平衡,教师的素质受到关注;1999年国务院颁布的《面向21世纪的教育振兴计划》中规定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全面启动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1]教师有在职前接受培训上岗,职后进行进修学习的权利。接受教育是做人的权利,也是作为国家公民的义务。教师作为学校成员,有接受继续教育的义务。
2.教师培训是发展中的学生需要。
学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现在的学生已不是以前的学生,二年级就不同于一年级。学生现在所学的知识与教师做学生时所学的知识有了变化,不论是深度还是广度。在“全人教育”的理念下,要让学生身心都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教师承担的角色越来越复杂,如父母的代理人,知识的传授者,学生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管理者,学生的楷模。而且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要求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第一,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心理健康的促进者;第二,要求教师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第三,要求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与合作者。中小学教师要完成以上这些要求与任务,必须不断地参加进修学习与培训。[2]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过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目中无人”,目标单一、方法简单,只重结果、忽视过程,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缺乏学习兴趣,远远不能适应全球化对人才的需求。2001年基础教育改革,改变了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与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技能。这些都要求教师不能只掌握单一学科知识,还要建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教师不但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学习最新知识;教师既是教学实践者,又是教学研究者。同时,基础教育教材改版后,增加了许多新内容,这些新内容需要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而教师已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要让教师采用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新教法,显然需要一个新教法再培训的过程。[2]
三、教师培训中出现的不足
中小学教师培训有校内、校外请专家讲学,去好学校参观学习,等等,形式多种多样,但结果差强人意,存在普遍问题。
1.一些教师对培训的认识不够。
部分教师认为培训对他们不适用,培训学习浪费时间,就是一个花架子,“中看不中用”;有些教师是为了评职称而不得不进行学习;有些教师甚至把继续教育、学历达标看成是行政部门加给自己的一项任务,等等。因此,一些教师习惯被动接受培训和学习,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这种被动应付的学习状况下,培训既没有结果,又让教师身心感到疲惫。
2.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方法单一。
承担培训教学任务的教师一般都来自师范院校,他们往往对接受培训的教师的需求不了解,缺乏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和教师素质现状的真正研究和把握,培训内容偏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以致出现在培训教学中常采用经院式的教学模式,轻教学技能技巧,因而出现“空”对“空”的现象。加之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形式单一,沿袭过去教学传统:一本书、一枝粉笔、一张嘴滔滔不绝讲半天,听课者昏昏欲睡,效果差,中小学教师反映收效甚微。[3]
3.教师培训制度不完善,考核评价形式化。
我国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混乱、松散,没有形成系统化、制度化。教育行政部门为教师组织的培训不到位。一是培训内容不全面,往往只注重上级部门布置的急需培训的任务,而对于需要长期不断培训的新知识的补充、对教材的不断探索与新教法的普及等方面重视不够。二是培训不能全面覆盖所有教师,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三是缺乏专门的长期培训机制和分工明确、层次分明、管理严密、规模相当的自上而下、体系完整的培训机构。四是培训成本过高,收入微薄的农村教师难以承担。[2]培训结束考核与评价普遍是由负责教师培训的相关人员考勤,培训上课的教师布置作业少,或开卷考试,或考试管理不严,教师在考场中抄袭作弊就可以通过。这种考核评价很显然是一种形式主义,起不到检验、考核、评价教师的功能,削弱了教师培训的学习功能和效果,同时破坏了教师培训的形象。
邓小平同志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人的发展要靠不断地学习,更何况是传承人类宝贵精神文化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教师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理念,跟上学生成长的步伐,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參考文献:
[1]白炳贵.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研究回顾与展望[J].青海社会科学,2009,(4).
[2]石兰蕊.对教师进修与培训的思考和建议[J].教师与职业,(26).
[3]杨永厚.西部地区教师继续教育的八个问题及对策[J].人民教育,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