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邵线岩溶病害路基注浆处理方案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adan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娄邵铁路扩能改造工程DK52+630至DK67+500段路基工点,由于路基下部岩溶发育,存在安全隐患。对该段采用注浆的方式,成功地整治了病害隐患。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可供其它岩溶注浆工程参考。
  关键词:岩溶病害路基; 注浆; 整治
  Abstract: loudi-shaoyang railway expansion renovation project DK52+630 to DK67+500 section of subgrade,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Karst Subgrade bottom, the existence of security risks. On the way to success by grouting, the rectification of the disease risks. The experience and achievements can be a reference for other karst grouting engineering.
  Keywords: karst roadbed disease; grouting; rectification
  中图分类号:U21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工程概况
  娄邵铁路沿线不良地质和特殊地质较多,主要为:采空区、顺层、岩溶、弱膨胀土、软土及松软土。局部采空区规模较小,对线路影响不大;软土及松软土厚度不大;溶岩地区岩溶较发育,膨胀土分布较广。
  DK52+630~DK52+780、DK53+250~DK53+370、DK55+900~DK56+630,DK57+600~DK57+700、DK66+750~DK67+500为第四系覆盖层以粉质粘土、含砾粉质粘土为主,下伏基岩以灰岩为主,个别地段为灰岩夹砂页岩。
  二、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2.1施工准备
  注浆前应对加固区进行物探检测,以便注浆后效果对比检查。
  岩溶地基处理前,一般选取钻孔总数的30%作为先导勘探孔,探明岩溶发育情况和红黏土软硬,以确定合理的岩溶地基处理相关参数和施工工艺。先导勘探孔资料完成后,交设计单位根据岩溶发育情况,确定相关注浆深度与范围。
  2.2施工工艺
  岩溶路基注浆施工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1) 钻孔施工工艺:
  布孔:按设计要求沿线路中心纵、横间距5m和10m两种形式布置,正方形布孔。测设孔位,标高,进行统一编号钉桩。先钻边排孔、后钻内排孔。
  安装钻机:平整场地、机台后,设置钻机,调平机架、机体。
  开孔:开孔前先了解有无地下管线,确认无误后采用Φ127mm岩心管开孔钻进,直接钻入基岩0.5米。
  钻孔平面布置于设计误差不大于50cm,钻孔的直径和深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孔深误差小于0.1m,孔内残留岩芯不应超过20cm,除施工要求5%~10%超前探取芯外,其它注浆孔可不取芯,但应逐孔作好记录,准确划分岩土界面、岩溶裂隙及溶洞的填充情况。
  下套管:钻至基岩0.5m后,下入Φ127mm套管,并嵌入基岩;套管露出地表0.2~0.5米。用水泥砂浆固结套管,并将孔口套管四周捣实封闭,防止浆液从套管周围串出,影响注浆效果。
  
  
  基岩钻进:待固结套管水泥初凝后,继续钻进。循环水应用清水,如遇岩层破碎或构造带使钻进困难时,可采用泥浆循环,但终孔前用清水冲洗,直至返清,不返清时,冲洗时间不少于20min。钻进时注意岩溶空洞会出现掉钻具的危险,应测量空洞的深度、大小、充填物的情况。
  终孔:钻至基岩下面5米终孔,如遇溶洞,再钻至溶洞底板以下1.0m,按要求做注水试验;验孔合格后,拧上孔口盖。
  (2) 注浆工艺
  施工设备的选择:钻机机械根据注浆孔的大小、深度、地质情况要求确定:注浆泵应选具有泵体抗腐蚀材料,压力大,流量大,体积小,质量轻,搬运方便的特性,满足注浆工艺要求。
  设搅拌站:在工地就近选取用地,尽量选取在少占地,地势高、平坦、环境影响小、运输方便的位置设置搅拌站。尽量减少耗费、压力损失。
  备料:按设计要求,备足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38~43Be、模数2.4~3.0的水玻璃以及注浆管材等,水泥注浆液水灰比为1:1~1:1.2。
  注浆前准备:根据设计图及注浆孔岩溶发育程度,做好浆液配比用料。检查搅拌机、注浆泵等设备运转情况:压浆孔孔口盖换上混合器(法兰盘),对管路进行试压、检查管路、接头的连接、密封质量。
  注水试验:选取代表性孔进行注水试验,确定单位长度吸水量。
  压浆:遵循先边排,后内排跳孔注浆顺序:先稀后浓,依吸浆情况逐步加浓浆液,水灰比控制在1:1~1:1.2;一般基岩中压浆压力不小于0.1~0.3Mpa,岩土界附近逐步加大至0.3~0.5Mpa。注浆压力视注浆方法、注浆段深度和地下水位而定,并针对注浆过程中出现的情况随时调整压力,终孔注浆压力0.5~0.8Mpa,稳定时间不小于30分钟,注浆量每分钟不小于40L。
  当连续注浆单孔超过设计单孔注浆量2倍不见升压或吸浆量下降时,采用提高浆液浓度或双液压浆措施。双液压浆时采用水泥浆与水玻璃之体积比1:0.5~1:1。
  如遇岩溶通道、较大溶洞和裂隙处情况先灌注机制砂或稀的水泥砂浆(灰砂重量比1:3~1:6)对溶腔进行充填,再采用粉煤灰水泥浆液或双液注浆。稀的水泥砂浆水灰比与注浆水灰比保持一致(1:1~1:1.2)、灰砂重量比采用1:3~1:6
  注浆结束:当注浆达到下列标准之一时,可结束该孔注浆。
  ①注浆钻孔孔口压力长时间超过1.5Mpa时,浆液很难注入。
  ②冒浆点超过注浆范围3~5m时。
  ③单孔进浆达到平均设计压浆量的1.5~2倍,且进浆量明显减少时。当达不到上序结束标准时,应清孔再次注浆。
  特殊条件控制标准:当注浆压力不大或降低注浆量,基地出现异常上鼓,应终止注浆,同事采用附近注浆孔“补偿”等措施。
  压浆结束后,确认终孔条件。将注浆孔填实封闭截割孔口套管,留下标记备查。最后清理场地,去除污染。
  三、效果检验与评价
  3.1 注浆检测与评价的基本原则:
  (1)注浆质量检验应分析注浆施工资料的基础上,按照随机抽检的原则进行。
  (2)一般抽检点应布置在岩溶发育、坍塌严重、对注浆可疑之处,或布置在工程的关键部位、抽检数量满足设计要求。
  (3)质量检验方法宜以钻孔注水试验和物探面波检测为主,结合钻探取芯进行。
  (4)根据各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对注浆质量作出综合评价。
  3.2 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1)监测
   为了对岩溶路基注浆施工的质量进行宏观控制,避免施工造成环境的影响。施工时安排专人进行质量、环境的检测。
  调查施工区的井、泉、坍坑以及居民的生活水源分布,定期或日常进行水量、水质的观测、访问,确保生活用水的质量,农田的用水无污染。
  (2)压水试验
  在注水实验前,量测孔内稳定水位后,進行孔内定量注水,观测单位长度吸水量变化幅度,压浆后试验的单位长度吸水量应小于压浆前吸水量的3~5%,且不存在明显的漏浆现象,即可判定达到压浆效果。
  检验数量:以总孔数5%作注水(压水)试验。
  表1注浆后压水试验检验标准
  
  
  (3)综合物探测试
  岩溶注浆前、完工后遵循《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TB10013-2004),采用瞬态面波和四极电测深两种方法为主进行探测。瞬态面波法能快速、有效对岩溶路基进行整体评价。检验点位置以注浆孔为准,波验距为0.5~10m:四极电测探法采用点距为5m。前后两次在同样的位置采用两种方法进行2~4个剖面的探测,然后分析面波速度和面波对频散曲线,进而对注浆效果进行评价,需根据表1、表2来综合评价。
  表2面波检测注浆效果评价表
  
  
  表3路基岩土体注浆质量面波检验标准
  
  
  注浆钻探取芯检验
  钻孔检查,检查孔数为5%,根据取芯浆液,填充情况直观判断,注浆后取芯完整,无掉钻、漏水现象,钻孔回流带出有水泥粉末。仍可沿用采用“可见裂隙结石充填率大于85%”的标准。
  四、注浆施工注意事项
  (1)注浆施工工序:注浆应自注浆加固范围周边向中間进行。先两侧后中间,先桥台尾部、盖板边缘或挡墙基础再其他部位,先大的溶洞在小的溶洞或裂隙。注浆孔应跳钻施钻,不应全部钻孔完成后再注浆,以免孔位串浆,增加难度及清孔工作量。
  (2)钻孔过程中遇岩层破碎造成卡钻,应停止钻进,进行扫空后再行钻进。
  (3)通过注浆前注水试验,调整材料配比和注浆压力等工艺参数。
  (4)注浆过程应加强地面观测记录(水平移位、冒浆点的位置、地面沉陷等。)注浆全过程应做好技术资料的基础数据记录整理、分析工作。
  (5)各孔注浆量依据具体地质情况确定,当连续注浆单孔超过设计单孔注浆量一倍水泥不见升压时,应考虑提高浆液浓度,添加粉煤灰双液注浆,必要时间歇注浆,注浆过大时,应提请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咨询、监理单位五方会勘,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进行处理。
  五、结束语
  该工程经施工单位的精心组织和严格管理,以及相关单位的积极协作,确保了“安全、质量第一”的目标实现,共完成注浆孔889孔,满足了设计和合同的要求,成功地整治了病害隐患。
  参考文献
  [1]刘之葵.岩溶区溶洞及土洞对建筑地基影响的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3.
  [2]叶中兵.石武客运专线路基岩溶注浆施工技术[J].铁道标准设计, 2010,09.
  [3]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TB10751-2010 高速铁道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摘 要: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的病害治理对于提高工程的质量至关重要。认为对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的病害治理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即边坡防护与加固治理、边坡变形与失稳治理、岩溶地区路基治理和采空区路基治理等。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公路路基路面的病害类型 1、 路基变形   深填、高填和半填半挖填方,往往在通车一段时间后出现下沉现象
期刊
摘要:概述了屋顶绿化的历史,介绍屋顶绿化的环境功能,并对屋顶绿化的设计原则及技术要求进行了总结,旨在促进屋顶绿化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屋顶绿化;环境功能;设计原则;建筑节能;技术要求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history of the roof greening, roof greening environment function, and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十分迅速,大量的建筑在使用过程当中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浪费,尤其是在建筑的给排水系统当中由于各种问题造成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存在大量的浪费现象,这是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应该重视的一个大问题。本文介绍了建筑给排水的特点,探讨了建筑给水排水的节水节能措施。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设计特点节能节水措施  Abstract: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China
期刊
摘 要:项目管理在工程进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项目管理包含质量、安全、进度和成本等方面。项目管理的目标是在保证质量前提下,寻找进度和成本的最优解决方案,确保对成本、进度进行有效地控制。项目管理是通过项目各方面的协调配合,把各种资源有机的应用于项目,以实现项目目标的最大化,并使项目各方面的需求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   Abstract: project man
期刊
摘要:提出了superpave技术在哈磴高速公路施工中的应用,明确了superpave沥青混合料设计特点。  关键词:哈磴高速;superpave; 技术特点  Abstract: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application of Superpave technology in Dengkou expressway construction, the design fe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了昌吉市城市绿化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存在的原因及解决办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园林绿化 长效管理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hangji city greening, reasons and existing problems and solutions were also discussed
期刊
摘要: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是项目管理的核心,是决定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成败的关键,它对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均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对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是工程的重点之重。  关键词:园林绿化;现场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  Abstract: the landscape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s the core of project
期刊
摘 要:地产建筑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产业,在我国的的经济体系中地产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它本身所具备的多重属性直接引发了大量的社会问题的出现。近些年,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加深,我国也推出了大量的相关政策来引导地产业向着理性化以合理化的方向发展,于此同时,小户型住宅所出现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本文主要从小户型住宅的定义及其设计的影响因素出发,对其适应性研究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对我国的小户型住宅
期刊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强了人们旅游的愿望和可能性,一股旅游开发的热潮席卷各地。凉城县旅游资源丰富,县政府和旅游局紧随潮流趋势,制定了多项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加大了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力度,为凉城县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各种旅游资源的开发,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旅游景点,但是在开发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凉城县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的研究,提出了凉城县旅游资源
期刊
摘要:针对长期困扰国内体育设施发展的高投入与低效益问题,本文以体育馆设计为例,从建筑设计角度提出不同规模体育场馆赛后运营模式基本原则,结合实例分析说明了赛后运营的核心问题和建筑设计策略。  关键词:体育建筑; 赛后运营; 体育馆  Abstract:   Focusing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blems on domestic sports facilii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