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c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旅游业正面临服务需求不断提高、文旅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等新变化,这对传统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因此,新文科建设围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融合型卓越人才”的目标,对传统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反思。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应将素质提升、知识面拓展、技术强化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在培养理念上重视通识教育、专业基础教育和技术培训,在课程体系设置上注重凝练专业特色、优化结构、强化实践和加强精品教材编写,为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持和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新文科;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10-0014-04
  2009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了旅游业“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定位,这个定位目前已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现实。同时,伴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恩格尔系数的逐步降低,旅游消费日渐成为城乡居民的“新刚需”。2019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国内游客达60.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84%,旅游消费升级趋势已经形成。与此同时,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供给侧”与行业“需求端”不匹配的矛盾已逐渐成为旅游业优化升级的最大瓶颈,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与旅游企业的技术标准、能力培训脱节,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一专多能”“一精多会”的复合型、综合型、融合型创新人才缺乏成为制约旅游业转型升级和融入全球旅游价值链的瓶颈。
  2019年4月29日,教育部等13个部门联合召开“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大会,为打赢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战而谋篇布局。其中,新文科建设是继新工科之后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又一重大举措,其“新”要体现在人文精神的主题变化、多学科交叉融合、信息技术影响等方面[1]。新文科的理念对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旅游管理专业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指明了路径。基于此,本文针对当前旅游业发展的趋势,讨论新时代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的新能力,并提出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路径。
  一、行业发展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定位对旅游业的启示是旅游业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首先要解决人民对旅游产品日益增长的高质量需求与这类产品供给不足的矛盾。一方面,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推动了旅游消费升级,旅游消费形式逐渐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与时共进和复合定制型转变。另一方面,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仍以专业知识学习为主,学生的文化素养、科技素养和哲学素养有待提升,其专业能力与素质难以满足行业发展需要。
  (一)旅游业态不断创新,消费者对旅游服务的需求与预期不断提高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大力推进“旅游+”,旅游业不再限于传统的发展模式,“旅游+生态”“旅游+运动休闲”“旅游+红色文化”“旅游+民俗活动”“旅游+工业”“旅游+文创”等业态不断涌现,进而对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共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见表1)。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紧紧把握当前旅游业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在提升专业教育水平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帮助学生全面提升思维水平、素质和能力,学以成人,更好地满足社会和企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二)旅游动机更加多元,文旅融合成为旅游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
  旅游动机是驱使旅游者作出旅游决策的一种复杂且重要的心理状态,是旅游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旅游动机代表着旅游活动中不同阶段产生的心理需求,可以划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自我实现五个层次,人在满足了低层次需求后会要求高层次需求,特别是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国内居民对休闲旅游的品质要求也在逐渐攀升,不再拘泥于过去的走马观花式的游玩,开始更多地追求旅游的文化内涵(见图1)。当前,旅游消费者已具有一定的消费素养,包括个人的专业知识、习性品味和审美能力等[2],这就意味着旅游行业从业人员需要面对日益严苛的旅游审美需求。旅游行业从业人员除需要具备传统的管理技能外,还应进一步提升自身文化品位,能理解游客日益增長的审美需求,拥有将文化创意融入旅游产品的能力以及设计独具特色的文化主题旅游线路的新技能。
  (三)信息技术应用更加广泛,旅游智慧化趋势日益明显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全国各地纷纷进入最高级别的疫情防控状态,人口流动停滞,线下旅游业遭到重创,线上旅游逐渐成为居民的新需求。一方面,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旅游业结合日益紧密,为虚拟旅游发展带来了机遇。基于传统旅游体验,虚拟旅游采用VR、AR等技术,构建一个虚拟的三维立体旅游环境,使旅游者足不出户就能观赏到各地美景。目前,虚拟旅游技术在古村古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景区导览等领域已有较成功的应用。与传统的线下旅游相比,虚拟旅游具有安全性、可持续性、体验性等特点,具有能避免出现现实旅游中遇到的各种突发性事故,降低旅游费用并获得完整的旅游体验等优势,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随着旅游大众化时代的到来,旅游企业、旅游者的诚信问题日益突出,很多OTA或者在线购物平台都存在操纵评论行为,存在旅游企业随意删改、伪造评论以及欺骗消费者等现象,旅游体验不佳等问题突出。信息技术的引入推动了旅游服务业的产业链不断延伸,行业服务不断深化和精细化,为解决传统旅游服务供给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可能。比如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与旅游行业追求的价值如诚信、隐私、高效等目标高度契合[3],是旅游服务业的一个潜在理想化应用领域。国内已有多地尝试在旅游服务中使用区块链技术,商业领域部分区块链旅游平台与项目正在逐步发展。从总体上看,信息技术已成为旅游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技术,本科院校应高度重视这一发展趋势,以推动旅游业与国际接轨为重要使命,以促进旅游业价值链从低端向高端迈进为主要任务,将“懂旅游、会管理和懂技术”的高级专业技术型人才纳入培养目标。   二、新文科理念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指明的方向
  2015年11月16日,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重技重能”的时代已经到来[4]。如图2所示,新文科理念下,旅游管理专业对学生的要求应包括三方面:提升核心素养,加强人文教育,提升学生旅游行业的共性素质;巩固专业基础,遵循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引入新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关注学科前沿问题,提升基础能力;拓展技能,关注旅游业发展趋势,在学科教学中融入技术内容,将知识融合、人才培养与面向社会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
  (一)加强通识教育,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通识知识是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共性素养,也是人才素质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必须拥有的知识。19世纪初,美国的帕卡德最早提出通识教育。通识教育以人的行为养成、道德认知、情感体验、理想信念和全面发展为本,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广博视野、复杂思维、独立人格与批判意识,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人格修养、社会担当、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历史眼光、全球视野的完整的人[5]。旅游管理专业要深刻认识通识教育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结合专业特色统分论证、精准定位、统筹规划,精心建设有利于学生成为“卓越人才”的通识教育课程,注重历史、地理、艺术、哲学、传统文化等课程的设置与教学质量,为学生成为高素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提供必要的养分。
  (二)夯实专业基础,培养学生的融合创新能力
  传统旅游产业进入的门槛相对较低,经济、管理、外语、历史、地理和文化等专业以及中高职院校的学生均可进入,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就业优势不明显,学生经常反映就业岗位体现不出本科生的价值。因此,在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要体现本科教育的特色,注重发展本科学生的核心竞争力[6]:既要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指导学生阅读专业书籍,不断增强学生理论知识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又要加强学生利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融合创新能力,重点解决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旅游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在旅游产品策划、旅游产品设计和旅游产品营销等领域有专业见解,切实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三)加强技术培训,拓展学生的专业技能
  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推动旅游业发生巨大变革,智能手机、人工智能、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出现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也为旅游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本科生应在掌握基础理论和技术原理的基础上,熟练使用旅游行业的专业软件,以适应新经济发展和旅游行业需求。其主要技术领域包括三方面:一是旅游市场调研技术。学生需掌握大数据背景下的旅游信息收集、分析、预测技能,熟悉大数据、地理信息系统相关软件。二是旅游产品策划技术。以虚拟旅游的古村古镇旅游方向为例,学生除需了解古建筑、古村落文化与修复理论,还应掌握VR、AR等软件的使用技能,有基本的建筑3D建模和动画制作能力。三是新媒体营销技能。学生需要掌握H5制作以及短视频拍摄与营销等专业技能。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路径
  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秉持新文科理念,紧跟新时代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旅游业态转型升级、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等发展趋势,推进文理学科交叉融合与新技术应用发展,充分整合院校学科资源,主动适应旅游新业态人才需求,培养具备旅游业经营与管理、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咨询与策划、智慧旅游等领域的应用型人才。
  (一)凝练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特色
  新文科背景下,人才培养方案应以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为抓手,克服旅游管理专业设置趋同、人才培养目标千人一面、专业课程体系封闭滞后等问题,追踪旅游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方向和新动态,搭建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的新架构,达成复合交叉型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以虚拟旅游方向为例,人才培养方案首先要深入行业进行调研,明确课程目标,引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成果,整合全校师资、课程资源和平台,建设体现优势和专业特色的专业集群,逐步凝练和培育旅游大数据方向,使之与虚拟旅游对人才的要求相一致。
  (二)多维度改进现有专业课程体系設置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构建跨学科专业课程体系,要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以虚拟旅游为例,其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加强基础课程体系建设,高度重视学生基础理论教育,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设置旅游学原理、旅游规划与开发、虚拟旅游概论、信息技术导论等课程。二是课程体系要体现新文科特色,强化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的融合,设置旅游文化学、文化与遗产保护、古村古镇保护与修复、虚拟现实技术与网络虚拟旅游、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挖掘、旅游制图、短视频拍摄与制作、短视频与旅游营销等课程,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限选课课程体系,进一步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与特色。三是课程体系要紧跟行业前沿,根据虚拟旅游业态变化动态调整课程,融入体现学科交叉融合课程、旅游行业新知识与新技术,开设旅游前沿问题研究、区块链技术与旅游等前沿课程。这个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路径如图3所示。
  (三)通过协同育人机制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以虚拟旅游为例,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应实现校内实训教学与户外实践教学平台的有机融合,打造实践教学体系。一是高标准建设旅游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提高综合性实训比重,围绕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旅游大数据挖掘、旅游制图、古村古镇虚拟仿真、导游实务、旅游多媒体营销等应用性内容,设计能有效提升学生未来职业能力的实训项目。二是积极对接虚拟旅游行业企业,打造系列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实地体验VR、AR等技术在特色小镇、古村镇、博物馆等场景的应用,推进学生跨业界、跨校企的合作学习与实践,丰富和拓展学生知识体系。
  (四)推动精品课程教材编写   课程建设是新文科理念下本科教育的核心,课程教材为学科框架构建定下基调。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核心课程特别是基础理论课程的建设,要提升到学科建设的高度。由于新文科理念下的旅游管理專业建设尚在摸索中,目前所使用的部分教材内容已失去时效性,部分课程甚至没有成熟的教材,因此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材。学校要根据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统筹校内师资、行业企业的优质教学资源,修订课程标准,并根据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与行业紧密对接,编写一批既有理论深度又反映时代特征并附有典型案例的系列精品教材,以保证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四、结束语
  本文根据当前旅游业发展趋势,提出符合新文科理念要求的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方案,强调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应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与时代相适应的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因此,相关的人才培养方案要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和服务社会需求,通过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特色,通过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激励校企合作编写精品教材等,提高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业高素质专业人才需求。
  [ 参 考 文 献 ]
  [1] 张俊宗.新文科:四个维度的解读[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13-17.
  [2] 维克托·A.金斯伯格,戴维·思罗斯比.艺术与文化经济学手册[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8.
  [3] 徐晓林,李海波,马敏.区块链+旅游服务:创新前景与潜在挑战[J].中国行政管理,2019(4):53-57+78.
  [4] 苏丹,温智恒,刘鑫.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内蒙古某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92):4-5.
  [5] 刘礼堂.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探索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
  [6] 秦兆祥.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机制实证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5):95-98.
  [责任编辑:庞丹丹]
  [收稿时间]2020-06-13
  [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湖南省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优化对策研究”(18JD03);教育部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旅游管理)建设点项目(教高厅函〔2019〕46号-国85)。
  [作者简介]邓吉祥(1984-),男,湖南岳阳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开发。
其他文献
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式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但探究活动的成效有明显的差异。我们应当从激发探究的兴趣、明确探究的目的、指导探究的过程、及时鼓励和评价四个方面入手,让科学探究更有效。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大多数科学教师都能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探究活动。然而,我们发现不少科学课在看似热闹的探究活动结束之后,学生的收获却并不大,探究
备课既需要“备教材”,也需要“备学生”,教师要在了解学生行为习惯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学、教育学规律,想学生所想,预设教学活动、优化教学方案。小学教师对学生行为习惯的了解,离不开平时课堂上对学生的关注与观察,教师还可以通过换位体验来促进教师对学生的理解,推己及人,反思我们对学生的了解、关注和尊重程度。  一、深度教学,合理安排学习小组的人数  将参与体验深度教学的教师每6个人分成一个学习小组,每组准备
有一位老人,总是有事没事就爱给我们打电话,小时候总觉得他非常啰嗦,但一天天过来竟也习惯了这每日的唠叨,以至于吃过晚饭就偷偷期盼电话铃声响起。这位老人就是我的外公。  外公个子很高,两鬓已经染上了银霜,沧桑的眼角和脸庞长满了皱纹,一副饱经风霜的模样。  在记忆的电影里,放映最多的就是我的外公。外公家的屋后有一棵枇杷树,每当五月来临,我们一家就会聚在外公家摘枇杷。幼时的我抬头仰望那棵茂盛的大树,看着枝
期刊
地球不仅是我们的家园,也是我们的母亲。地球无偿地给我们提供各种资源,而我们却为了经济利益不管不顾地去破坏她,这样做是不对的。  保護地球妈妈,我们应该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首先,我们要保护生活环境,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会增加环卫工人的工作难度,还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我们要杜绝这样的事情发生。其次,我们要养成良好的节约用水习惯,不要浪费宝贵的水资源,例如,我们平时洗手洗脸后要把水龙头关紧,可以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入融合,高校教学中亟须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来实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营销原理与决策模拟课程是面向全校本科生的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点在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习营销原理的同时进行模拟决策,让学生体验企业如何在市场上进行营销决策。课题组把课程目标(SLOs)和课程内容相互关联,并针对性设计了教学方法和完整的课程评价方案,同时完
一天,棕熊在河里捕到了一条活蹦乱跳的鲑鱼。狐狸看见了,笑着对棕熊说:“黑熊爷爷生病了,就想吃条鲑鱼,不如我替你跑一趟,把这条鲑鱼送给黑熊爷爷吧!”棕熊一听,毫不犹豫地把刚捕到的鲑鱼递给了狐狸。  又过了几天,棕熊在山谷里采到一筐又大又新鲜的蘑菇。狐狸看见了,笑着对棕熊说:“熊猫奶奶摔伤了,就想喝一碗蘑菇汤,不如我替你跑一趟,把这筐蘑菇送给熊猫奶奶吧!”棕熊一听,二话不说,就把刚采到的蘑菇交给了狐狸
年轻的千里马踌躇满志,等着伯乐来发现它。  猎人来了,说:“你愿意跟我走吗?”  千里马心想:跟着猎人只能每天在森林里转悠,我是一匹千里马,怎么能去当猎人的苦力呢?于是它拒绝了猎人。  士兵来了,说:“你愿意跟我走吗?”  千里马心想:士兵太默默无闻了。我是一匹千里马,怎么能为一个普通的士兵效力呢?它又拒绝了士兵。  商人来了,说:“你愿意跟我走吗?”  千里马心想:只有骡子才会一直驮运货物呢!我
不觉间,已至凉秋。秋天既是收获的季节,也是万物凋谢的季节,然而那些红得无比灿烂、如火一般热情的枫叶却能让寂寥的秋多一分热闹和生机。采一片红叶,读一篇诗词,让我们一起听秋天讲述它的相思吧!
[摘 要]高教新时代科技创新成为提升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构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是地方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该文根据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能力要求和条件保障,从科教协同、产教融合、理实融合3个方面构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并展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成效,以期为同类地方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方高校;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科教协同;
[摘 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职业教育应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培养绿色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绿色人才,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铁路运输具有节能、低碳、环保等优势,铁路在综合交通运输方式中是公认的绿色节能型交通运输方式。铁路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铁路的绿色特点,培养绿色铁路人才,实现铁路与生态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铁路高职院校;绿色铁路人才;生态文明;绿色教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