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音乐文化的不断深入发展,高等专业音乐院校和高师音乐院系已经成为培养专业音乐人才和教育人才的主要基地。在音乐的发展和推动过程中,音乐教师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逐渐成为集音乐教育、引导、传播、创作等方面于一身的重要载体。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对待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今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主要依靠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学院(系),虽然一些高师音乐院系会设置诸如音乐表演、录音艺术、音乐制作等类似专业音乐院校的专业,但其主要培养方向仍是音乐学(音乐教育)下文简称“音乐教育”。
就现在的一些在高师音乐院系的学生来看,很多人还是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不知道自己的“专业”究竟为何物,更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概念模棱两可。这样,非但影响自己的职业生涯定位,也对今后的音乐教学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鉴于此种状况,笔者结合自身经历,略作一些浅薄之思考。
1调整心态、正确定位
目前高师音乐院系的学生来源基本上是通过专业的考试来招收的,学生在报考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知道一些关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特点。不过,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仍将自己的专业定位在与专业音乐院校相等同的一个高度。这就形成了这样的一个特点,那部分学生对待自己从小学习或者为高考而“突击”的“专业”是狠下功夫,只要有空闲的时间就在琴房里认真地练习,有时候也会去向一些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师求教,以期得到更高的水平。而对于一些教育类课程,或者是一些理论性的课程则常常忽视,能逃课则逃课,不能逃就在课上神游四海或者呼呼大睡。这样的情况,在一些高师音乐院系的课堂上是经常可见的。
这就造成了一种怪现象,这一部分学生的“专业”是可圈可点,也是应该保持和值得肯定的,但是用一个准音乐教师的要求来衡量却是很不达标的。音乐理论知识的缺乏会导致今后的授课中无从下手,或者在课堂上没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来授课;教育理论的缺失则会直接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从备课到上课各个环节的漏洞,甚至影响正常的课堂要求。这一系列的问题的根本,就是这些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没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
对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既然报考了这个专业,就应该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准教师”,要以一个教师的要求来衡量自己,而不再是所谓的“专业”。而对于音乐教育这个专业而言,“教育”才是专业,以前掌握的演唱演奏技能只能算是“特长”了。这就需要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及时、有效地调整自己的心态,自己的定位要准确,在保持或提高自己"特长"水平的同时,尽快地转变自己对"音乐教育"这个专业的偏见,准确认识自己专业的特性。对待自己的定位更要从“演唱家”、“演奏家”向“教师”转变,可能由于一些主客观的因素导致这些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没能进入专业音乐院校学习,不过如果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好自己的“特长”,同样可以赢得掌声和喝彩声。
2重视理论,认识音教
对音乐教学专业的学生而言,理论是教育教学的基础,扎实的理论基础不仅能对今后的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自身“特长”的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辅助作用。音乐理论课程,包括了对音乐形态及功用的解释、对音乐历史的描述、对相关技术技巧运用的阐述等等诸多方面,可以说,音乐教育专业所要涉及的各类音乐理论知识是比较完备的,覆盖面也是比较广的,这也是造就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所必须的途径。不妨简单举两个例子予以说明。
3“双台”并重,兼顾文化
笔者在南京师范大学读本科的时候,就经常听到老师们讲“双台”的重要性。对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讲台和舞台是他们发挥自己才能的主要场所。
正如前文所说,音教专业的学生一旦把自己定位为一个纯的演唱者或者演奏者,那就偏离这个专业的培养目标。作为一个音乐的学习者来说,上舞台演出、比赛无可厚非,但是作为一个准教师来看的话,在留恋于舞台的同时更要注重对自己教学能力的培养。在这里或许引用一下我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陈洪先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写的《给高师音乐系科同学的一封信》中的话,就更能说明白这个问题。
4教学理论,认真学习
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过程,免不了和其他专业一样的需要上教育学、心理学等等教育专业理论课程。也有说课、软硬笔书法、现代教育技术、教案编写等等应用型的技术课程。这对与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正是努力走向一名合格教师的一条必经之路。
但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于这种教育理论性的课程是很不重视。理论课上做着自己的事情,不去听授课老师讲的内容。技术课程上不按照老师教授的方法去做。最明显的是对说课和教案编写的不重视。
笔者曾经看到过几位同学在说课考核的时候把自己所掌握的“特长”知识拿到微格教室里面去参加考试。严格的说课流程被“演化”成了“器乐、声乐”的“专题讲座”,丝毫不按规范的说课流程去进行。其次,在学习编写教案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同学是通过直接抄袭网络上他人的教案或者略作修改就上交的。这样一来,就丝毫没有了自己的思路,自己也就丧失了一次次锻炼能力的机会。
5把握机会、专心实习
很多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最后一年的学习中会面临教育实习的问题。有的高校是统一安排实习生去指定的学校,有的则是需要实习生自己跟实习学校联系。不管通过何种方法去实习,把握好每一次试上课的机会都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实习音乐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积极运用平时所学的知识技能,课后向指导老师虚心请教,积累经验。作为实习音乐教师应该考虑如何让学生都想上而且上好音乐课、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消除“无聊”的感觉等等,而不是去想怎样“混完”一节课,怎样“混完”实习期。
教育实习是走向岗位的一个过渡期,如何利用好这个过渡期值得每一个音教专业的同学去思考、设计、运用。如果有足够的精力和能力,就应该尽可能多地申请承担一些实习课程,更多地与学生接触,在自己知识技能可以讲授的范围之内适当加入一些让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为今后的教师招聘考试或者走上工作岗位收集第一手的资料、积累初步的经验,这也是一个最切实际的过程。
结语
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如能将自己定位得当、对待学习刻苦认真,那么对于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或者进入更高层次院校的深造都是有直接帮助的。限于笔者对高师音乐院系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一些思考仅仅是自己亲身经历或者目睹的一些现状和感受,所以局限性是比较大的,若有所误,望不吝指正。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匡惠.音乐欣赏基础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1993,11
[3]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音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4]周瑛,《高师学生结构的基础定位及合理化》,唐山师专学报,1999年03期
[5]许丁晨,《民族音乐在高中教育中的缺失原因及改良方法》,文教资料,2012年1月
如今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主要依靠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学院(系),虽然一些高师音乐院系会设置诸如音乐表演、录音艺术、音乐制作等类似专业音乐院校的专业,但其主要培养方向仍是音乐学(音乐教育)下文简称“音乐教育”。
就现在的一些在高师音乐院系的学生来看,很多人还是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不知道自己的“专业”究竟为何物,更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概念模棱两可。这样,非但影响自己的职业生涯定位,也对今后的音乐教学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鉴于此种状况,笔者结合自身经历,略作一些浅薄之思考。
1调整心态、正确定位
目前高师音乐院系的学生来源基本上是通过专业的考试来招收的,学生在报考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知道一些关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特点。不过,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仍将自己的专业定位在与专业音乐院校相等同的一个高度。这就形成了这样的一个特点,那部分学生对待自己从小学习或者为高考而“突击”的“专业”是狠下功夫,只要有空闲的时间就在琴房里认真地练习,有时候也会去向一些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师求教,以期得到更高的水平。而对于一些教育类课程,或者是一些理论性的课程则常常忽视,能逃课则逃课,不能逃就在课上神游四海或者呼呼大睡。这样的情况,在一些高师音乐院系的课堂上是经常可见的。
这就造成了一种怪现象,这一部分学生的“专业”是可圈可点,也是应该保持和值得肯定的,但是用一个准音乐教师的要求来衡量却是很不达标的。音乐理论知识的缺乏会导致今后的授课中无从下手,或者在课堂上没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来授课;教育理论的缺失则会直接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从备课到上课各个环节的漏洞,甚至影响正常的课堂要求。这一系列的问题的根本,就是这些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没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
对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既然报考了这个专业,就应该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准教师”,要以一个教师的要求来衡量自己,而不再是所谓的“专业”。而对于音乐教育这个专业而言,“教育”才是专业,以前掌握的演唱演奏技能只能算是“特长”了。这就需要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及时、有效地调整自己的心态,自己的定位要准确,在保持或提高自己"特长"水平的同时,尽快地转变自己对"音乐教育"这个专业的偏见,准确认识自己专业的特性。对待自己的定位更要从“演唱家”、“演奏家”向“教师”转变,可能由于一些主客观的因素导致这些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没能进入专业音乐院校学习,不过如果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好自己的“特长”,同样可以赢得掌声和喝彩声。
2重视理论,认识音教
对音乐教学专业的学生而言,理论是教育教学的基础,扎实的理论基础不仅能对今后的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自身“特长”的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辅助作用。音乐理论课程,包括了对音乐形态及功用的解释、对音乐历史的描述、对相关技术技巧运用的阐述等等诸多方面,可以说,音乐教育专业所要涉及的各类音乐理论知识是比较完备的,覆盖面也是比较广的,这也是造就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所必须的途径。不妨简单举两个例子予以说明。
3“双台”并重,兼顾文化
笔者在南京师范大学读本科的时候,就经常听到老师们讲“双台”的重要性。对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讲台和舞台是他们发挥自己才能的主要场所。
正如前文所说,音教专业的学生一旦把自己定位为一个纯的演唱者或者演奏者,那就偏离这个专业的培养目标。作为一个音乐的学习者来说,上舞台演出、比赛无可厚非,但是作为一个准教师来看的话,在留恋于舞台的同时更要注重对自己教学能力的培养。在这里或许引用一下我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陈洪先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写的《给高师音乐系科同学的一封信》中的话,就更能说明白这个问题。
4教学理论,认真学习
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过程,免不了和其他专业一样的需要上教育学、心理学等等教育专业理论课程。也有说课、软硬笔书法、现代教育技术、教案编写等等应用型的技术课程。这对与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正是努力走向一名合格教师的一条必经之路。
但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于这种教育理论性的课程是很不重视。理论课上做着自己的事情,不去听授课老师讲的内容。技术课程上不按照老师教授的方法去做。最明显的是对说课和教案编写的不重视。
笔者曾经看到过几位同学在说课考核的时候把自己所掌握的“特长”知识拿到微格教室里面去参加考试。严格的说课流程被“演化”成了“器乐、声乐”的“专题讲座”,丝毫不按规范的说课流程去进行。其次,在学习编写教案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同学是通过直接抄袭网络上他人的教案或者略作修改就上交的。这样一来,就丝毫没有了自己的思路,自己也就丧失了一次次锻炼能力的机会。
5把握机会、专心实习
很多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最后一年的学习中会面临教育实习的问题。有的高校是统一安排实习生去指定的学校,有的则是需要实习生自己跟实习学校联系。不管通过何种方法去实习,把握好每一次试上课的机会都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实习音乐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积极运用平时所学的知识技能,课后向指导老师虚心请教,积累经验。作为实习音乐教师应该考虑如何让学生都想上而且上好音乐课、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消除“无聊”的感觉等等,而不是去想怎样“混完”一节课,怎样“混完”实习期。
教育实习是走向岗位的一个过渡期,如何利用好这个过渡期值得每一个音教专业的同学去思考、设计、运用。如果有足够的精力和能力,就应该尽可能多地申请承担一些实习课程,更多地与学生接触,在自己知识技能可以讲授的范围之内适当加入一些让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为今后的教师招聘考试或者走上工作岗位收集第一手的资料、积累初步的经验,这也是一个最切实际的过程。
结语
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如能将自己定位得当、对待学习刻苦认真,那么对于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或者进入更高层次院校的深造都是有直接帮助的。限于笔者对高师音乐院系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一些思考仅仅是自己亲身经历或者目睹的一些现状和感受,所以局限性是比较大的,若有所误,望不吝指正。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匡惠.音乐欣赏基础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1993,11
[3]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音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4]周瑛,《高师学生结构的基础定位及合理化》,唐山师专学报,1999年03期
[5]许丁晨,《民族音乐在高中教育中的缺失原因及改良方法》,文教资料,2012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