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绍兴县职业教育中心能在今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获得如此骄人的战绩,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几年来,绍兴县职业教育中心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各部门联动竞争成了该校“强校”的特色秘笈。
以发掘自主能力为特色
绍兴县职业教育中心是一所有着7000多名在校生的“大校”,如何让学生自主、能动地学习并学有所成,是学校教师不断思考的问题。
指导学生获得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CAD)项目一等奖的金牌教练鲁亚华老师说:“学生们‘时刻准备着’的竞技态度是夺金的保障。我们专业有一个兴趣小组,培养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专门的技能训练。”而这也触发了鲁老师在平常上课时推行小班化教学的思考。她认为,小班化教学可以使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更密切,学生也能更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指导学生获制冷与空调设备组装与调试项目一等奖的优秀指导老师何云林和邵国权,通过大赛也感受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邵老师认为:“技能教育不是‘1 1=2’,不是题海战术,而是老师引出问题,让学生自行解决。当学生遇到困难无法处理时,老师再从旁点拨指导。教导学生掌握知识,理清思路,才是关键。”这个过程需要学生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何老师为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带学生到空调维修门店进行现场实战演练。何老师先让学生检修,然后提问学生:“你觉得问题在哪儿?”说对了,就让学生自己处理,处理完再给老师检查;说得不对,或不全面,何老师就再给学生指出问题所在。这样的实战演习让学生们感受到实验室和现场维修的差距,不但获得了成就感,更激发了他们刻苦钻研的精神,无论对学生参加比赛还是技能训练来说,都是一种促进。
邵老师说,他在备赛以及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扮演“搭档”的角色,不让学生感受到师生之间有芥蒂。学生有时候会提出老师也没遇到过的问题,这就更需要老师与学生相互切磋,经过探讨、摸索、整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这也是一种创新。邵老师还会鼓励学生多看相关专业的理论书籍,打开思路,力争自己找到答案。
电梯维修保养项目指导老师徐卫指导学生在比赛中获得了该项目的一等奖,他也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践行者。他说:“我从不告诉学生‘为什么’,我要让他们自己发现了问题以后再来问我。”他的学生李江深感这种教学模式对自己参赛的帮助,她说:“老师的引导让我们更加注重团队的协作和探讨,引导我们从兴趣深化到钻研的程度,让我们的技能有了质的飞跃。”
以关注心理动向为重点
学生的心理状态一直是老师最为关心的问题。从市赛、省赛到国赛,学生们的成绩总是时好时坏,处于波动状态。邵老师认为,这种细微的波动并不是技能的差别,关键还在于学生临场的心理状态。鲁老师为此还专门去考了个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书,她说:“备赛和参赛的过程非常锻炼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我学习心理学,就是想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而比赛让鲁老师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老师对学生心理状况的持续关注,会对学生的专业进步乃至人生产生重大的影响。参加比赛的一位学生因为家庭原因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心理自闭情况,虽然他仍然在刻苦训练,但总是沉默寡言。于是,鲁老师尽可能地与他多沟通,并鼓励他,终于使这名学生从阴影中走出来,找回了自信,专业学习也更加积极。“对于一些获得成绩就容易自满的学生,也要适时地与其沟通,告诉其欠缺之处,力戒骄傲自满。”
何老师和邵老师非常关注学生备赛时的心理状态。邵老师说:“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多参加模赛,多拉练。缺乏大赛经验的学生很容易受到某一次比赛失利的影响而一蹶不振,如果让学生觉得比赛是一种常态,就可以保持平常心。”为此,老师们经常带参赛队伍与其他学校进行友谊赛,同时增加内部模赛的机会,让学生们形成“训练即比赛,比赛即训练”的心态。邵老师坦言,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学生们都很年轻,心理难免有波动,因而更需要老师总结每一次失利的教训,在平日里也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为了避免训练压力过大,老师们有时候也会和学生一起在楼道里打打羽毛球,锻炼身体的同时也是一种放松。邵老师认为,这种劳逸结合的训练方式,不仅适合于备赛,也适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推广。
以部门联动竞争为保障
自2007年参加国赛以来,绍兴县职业教育中心就一直保持迅猛发展的势头,获金不断。副校长薛水林说,这得益于教务处与专业部共同推进专业建设的二级管理制度。
在绍兴县职业教育中心,除了设立教务处对师生进行常规的指导、课务安排以及提供后勤保障外,还专设了专业部进行直接的项目指导。学校在制定专业计划时,先确定各项目的安排,再以专业部为单位,进行具体目标的确认,形成了学校总目标到专业部分目标再到各专业小目标的三级目标体系,增强了专业部之间的联动和竞争。在这样的联动竞争机制下,使学生们能得到有效的技能训练,为参加比赛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
电梯维修保养项目是绍兴县职业教育中心今年第一次参加的大赛项目。学校未专门开设这个专业,所以备赛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从培训到比赛总共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多亏之前的电工专业基础扎实,学生们在楼宇智能方面的知识掌握得好,因此才能有较高的领悟力,上手也较快。”徐卫老师说。
为了形成从训练到考核的培养体系,学校还出台了《技能考核手册》,详细地列出了技能考核的项目、标准、时间等,入学伊始就发放给学生,方便学生为期末考前一周的全校技能考核做准备。而学校参加的大赛王牌项目,早在一年前就制定了竞赛目标。即便是教学相对薄弱的专业,也不甘示弱,奋起直追。薛水林副校长自信地说:“我们正在为明年的国赛做充分准备,在教务处和专业部双双联动努力下,已经有33个项目具备了竞争国赛奖项的实力。”
尽管成绩不菲,但绍兴县职业教育中心依然在探索的道路上前进着。教师们在大赛后总结经验,将竞赛项目融入课题,带动学科成长,而学校也将全国示范性中职学校建设的科学理念进一步融入教学,以推动比赛和教育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以发掘自主能力为特色
绍兴县职业教育中心是一所有着7000多名在校生的“大校”,如何让学生自主、能动地学习并学有所成,是学校教师不断思考的问题。
指导学生获得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CAD)项目一等奖的金牌教练鲁亚华老师说:“学生们‘时刻准备着’的竞技态度是夺金的保障。我们专业有一个兴趣小组,培养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专门的技能训练。”而这也触发了鲁老师在平常上课时推行小班化教学的思考。她认为,小班化教学可以使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更密切,学生也能更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指导学生获制冷与空调设备组装与调试项目一等奖的优秀指导老师何云林和邵国权,通过大赛也感受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邵老师认为:“技能教育不是‘1 1=2’,不是题海战术,而是老师引出问题,让学生自行解决。当学生遇到困难无法处理时,老师再从旁点拨指导。教导学生掌握知识,理清思路,才是关键。”这个过程需要学生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何老师为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带学生到空调维修门店进行现场实战演练。何老师先让学生检修,然后提问学生:“你觉得问题在哪儿?”说对了,就让学生自己处理,处理完再给老师检查;说得不对,或不全面,何老师就再给学生指出问题所在。这样的实战演习让学生们感受到实验室和现场维修的差距,不但获得了成就感,更激发了他们刻苦钻研的精神,无论对学生参加比赛还是技能训练来说,都是一种促进。
邵老师说,他在备赛以及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扮演“搭档”的角色,不让学生感受到师生之间有芥蒂。学生有时候会提出老师也没遇到过的问题,这就更需要老师与学生相互切磋,经过探讨、摸索、整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这也是一种创新。邵老师还会鼓励学生多看相关专业的理论书籍,打开思路,力争自己找到答案。
电梯维修保养项目指导老师徐卫指导学生在比赛中获得了该项目的一等奖,他也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践行者。他说:“我从不告诉学生‘为什么’,我要让他们自己发现了问题以后再来问我。”他的学生李江深感这种教学模式对自己参赛的帮助,她说:“老师的引导让我们更加注重团队的协作和探讨,引导我们从兴趣深化到钻研的程度,让我们的技能有了质的飞跃。”
以关注心理动向为重点
学生的心理状态一直是老师最为关心的问题。从市赛、省赛到国赛,学生们的成绩总是时好时坏,处于波动状态。邵老师认为,这种细微的波动并不是技能的差别,关键还在于学生临场的心理状态。鲁老师为此还专门去考了个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书,她说:“备赛和参赛的过程非常锻炼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我学习心理学,就是想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而比赛让鲁老师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老师对学生心理状况的持续关注,会对学生的专业进步乃至人生产生重大的影响。参加比赛的一位学生因为家庭原因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心理自闭情况,虽然他仍然在刻苦训练,但总是沉默寡言。于是,鲁老师尽可能地与他多沟通,并鼓励他,终于使这名学生从阴影中走出来,找回了自信,专业学习也更加积极。“对于一些获得成绩就容易自满的学生,也要适时地与其沟通,告诉其欠缺之处,力戒骄傲自满。”
何老师和邵老师非常关注学生备赛时的心理状态。邵老师说:“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多参加模赛,多拉练。缺乏大赛经验的学生很容易受到某一次比赛失利的影响而一蹶不振,如果让学生觉得比赛是一种常态,就可以保持平常心。”为此,老师们经常带参赛队伍与其他学校进行友谊赛,同时增加内部模赛的机会,让学生们形成“训练即比赛,比赛即训练”的心态。邵老师坦言,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学生们都很年轻,心理难免有波动,因而更需要老师总结每一次失利的教训,在平日里也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为了避免训练压力过大,老师们有时候也会和学生一起在楼道里打打羽毛球,锻炼身体的同时也是一种放松。邵老师认为,这种劳逸结合的训练方式,不仅适合于备赛,也适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推广。
以部门联动竞争为保障
自2007年参加国赛以来,绍兴县职业教育中心就一直保持迅猛发展的势头,获金不断。副校长薛水林说,这得益于教务处与专业部共同推进专业建设的二级管理制度。
在绍兴县职业教育中心,除了设立教务处对师生进行常规的指导、课务安排以及提供后勤保障外,还专设了专业部进行直接的项目指导。学校在制定专业计划时,先确定各项目的安排,再以专业部为单位,进行具体目标的确认,形成了学校总目标到专业部分目标再到各专业小目标的三级目标体系,增强了专业部之间的联动和竞争。在这样的联动竞争机制下,使学生们能得到有效的技能训练,为参加比赛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
电梯维修保养项目是绍兴县职业教育中心今年第一次参加的大赛项目。学校未专门开设这个专业,所以备赛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从培训到比赛总共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多亏之前的电工专业基础扎实,学生们在楼宇智能方面的知识掌握得好,因此才能有较高的领悟力,上手也较快。”徐卫老师说。
为了形成从训练到考核的培养体系,学校还出台了《技能考核手册》,详细地列出了技能考核的项目、标准、时间等,入学伊始就发放给学生,方便学生为期末考前一周的全校技能考核做准备。而学校参加的大赛王牌项目,早在一年前就制定了竞赛目标。即便是教学相对薄弱的专业,也不甘示弱,奋起直追。薛水林副校长自信地说:“我们正在为明年的国赛做充分准备,在教务处和专业部双双联动努力下,已经有33个项目具备了竞争国赛奖项的实力。”
尽管成绩不菲,但绍兴县职业教育中心依然在探索的道路上前进着。教师们在大赛后总结经验,将竞赛项目融入课题,带动学科成长,而学校也将全国示范性中职学校建设的科学理念进一步融入教学,以推动比赛和教育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