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以社会需求为目的,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正确合理的定位,找准岗位需求的切入点,优化课程体系,重构课程标准,运用现代开放的教学手段等,制定符合高职特色的“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学校;企业;学生;人才培养
高职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技术技能型人才,而当今随着招生形式的多样化,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呈现出下降趋势,普遍存在学生对于学习的知识没有兴趣,学习存在盲目性,更多的理论或简单的实训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感觉知识无实施之地,学习无主动性、上课玩手机、聊天、玩游戏、上网等。因此,紧密联系企业、学校、学生,将学生的理论、实训、顶岗有机的“三位”结合,让学生从岗位需求中学习知识,从真实产品中学习,让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构建“学校、学生、企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有利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我系的市重点专业,为更好的进行人才培养,在该专业课程中构建“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1 “校企”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行业、企业需求为人才培养准则,在对人才市场、技术市场、生产现场、产品市场开展广泛的、深层次的专业调研的基础上,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针对企业为学生设定学生可能达到的基础岗位、一次发展岗位、二次发展岗位,根据岗位需求与企业共同定位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结构。
“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可诠释为:一体是指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三位指由学校(组织)、学生、企业(参与)三方共同培养,双证书、多途径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此模式下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适应电气自动化技术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掌握常用电气设备的基础理论知识、电气传动系统分析和微控制系统的应用、PLC控制系统的应用;具有电气控制系统的调试、安装和维护能力,具有自动化生产线的系统调试和维护能力,具有对电气控制系统的检测等的基本技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学校、企业、学生共同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实行弹性学分制,合理分配课时,增加课外活动学分,将社会实践和素质拓展、科技创新、企业实践等纳入课程体系,将学校教育、企业实践(实习)、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既重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相互融合,也注重素质教育。围绕“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开展全方位的、颠覆性的教学改革,改革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2 优化课程结构,构建“三位一体”课程评价体系
为更好的培养技术技能型高职人才,将课程进行颠覆性的课程改革后,跟随的评价体系也要发生变化,学生的评价更加注重学生课程的过程考核和企业的考核,打破一张卷一支笔一张纸的考核模式,让学生将技能凸显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习知识的过程,编制针对不同课程、不同企业适合不同学生的考核方式和评价机制,实现真正以提高学生实践为出发点,注重学生的过程学习,将所有课程体系的过程学习作为学习评价的主要来源,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创设“乐学,善学”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人员。
3 “一教双证”,让高职教育和职业“无缝对接”
“一教双证”就是将国家职业资格证的培训和考核纳入教学总体目标,在教学计划、课程内容中充分体现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完成教学计划要求的学习任务后,即可获得专科学历证书和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一教双证”、“双证沟通”的实行,将专业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和职业岗位、职业技能的要求紧密联系,既加强了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的联系,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也为学生顺利就业、毕业就能顶岗提供了方便。在实行过程中,密切结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大力开展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使教学内容和职业考证的培训深度融合,并将资格证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融入到教学课程体系中,紧密联系企业岗位所需设定学生的考证范围,由企业师傅来带领学生进行考证技能的测试,实现学徒制的教育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学生就业和社会职业岗位要求“无缝对接”。
4 将课堂归还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人才培养中实施了三位一体人才培养后,将课程进行与企业深度沟通校企合作的开发课程,课程设计体现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体现课程的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比如课上以项目引领,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小组问题讨论,反馈,教师引导知识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参与,积极讨论,积极创新。
5 校企共育、共管、共培
由学院组织成立校企合作教学办公室,并设定相应的秘书,负责将课程体系中企业承担的项目来负责通知和组织,定期召开三方交流会,随时了解学生的状况,对于学生有师傅带领的技能学生,企业师傅负责学生的教育、技能学习的管理,并将学生的信息定期及时的反馈给学校或院系,针对学生情况为学生制定可行性的发展计划。
因此,在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人才技能、素质等方面应于企业的需求一致,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使我们培养的人才被社会所用,进行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是高职发展的必然需求。
参考文献
[1]董仁忠.论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及其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7,(23).
[2]杨东进.从高职就业情况反思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当代教育论坛,2007,(04).
[3]周建松,谢峰.行业、校友、集团共生态: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创新[J],中国大学教学,2008,(02).
作者单位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电气电子工程系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81
【关键词】高职;学校;企业;学生;人才培养
高职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技术技能型人才,而当今随着招生形式的多样化,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呈现出下降趋势,普遍存在学生对于学习的知识没有兴趣,学习存在盲目性,更多的理论或简单的实训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感觉知识无实施之地,学习无主动性、上课玩手机、聊天、玩游戏、上网等。因此,紧密联系企业、学校、学生,将学生的理论、实训、顶岗有机的“三位”结合,让学生从岗位需求中学习知识,从真实产品中学习,让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构建“学校、学生、企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有利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我系的市重点专业,为更好的进行人才培养,在该专业课程中构建“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1 “校企”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行业、企业需求为人才培养准则,在对人才市场、技术市场、生产现场、产品市场开展广泛的、深层次的专业调研的基础上,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针对企业为学生设定学生可能达到的基础岗位、一次发展岗位、二次发展岗位,根据岗位需求与企业共同定位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结构。
“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可诠释为:一体是指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三位指由学校(组织)、学生、企业(参与)三方共同培养,双证书、多途径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此模式下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适应电气自动化技术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掌握常用电气设备的基础理论知识、电气传动系统分析和微控制系统的应用、PLC控制系统的应用;具有电气控制系统的调试、安装和维护能力,具有自动化生产线的系统调试和维护能力,具有对电气控制系统的检测等的基本技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学校、企业、学生共同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实行弹性学分制,合理分配课时,增加课外活动学分,将社会实践和素质拓展、科技创新、企业实践等纳入课程体系,将学校教育、企业实践(实习)、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既重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相互融合,也注重素质教育。围绕“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开展全方位的、颠覆性的教学改革,改革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2 优化课程结构,构建“三位一体”课程评价体系
为更好的培养技术技能型高职人才,将课程进行颠覆性的课程改革后,跟随的评价体系也要发生变化,学生的评价更加注重学生课程的过程考核和企业的考核,打破一张卷一支笔一张纸的考核模式,让学生将技能凸显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习知识的过程,编制针对不同课程、不同企业适合不同学生的考核方式和评价机制,实现真正以提高学生实践为出发点,注重学生的过程学习,将所有课程体系的过程学习作为学习评价的主要来源,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创设“乐学,善学”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人员。
3 “一教双证”,让高职教育和职业“无缝对接”
“一教双证”就是将国家职业资格证的培训和考核纳入教学总体目标,在教学计划、课程内容中充分体现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完成教学计划要求的学习任务后,即可获得专科学历证书和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一教双证”、“双证沟通”的实行,将专业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和职业岗位、职业技能的要求紧密联系,既加强了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的联系,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也为学生顺利就业、毕业就能顶岗提供了方便。在实行过程中,密切结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大力开展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使教学内容和职业考证的培训深度融合,并将资格证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融入到教学课程体系中,紧密联系企业岗位所需设定学生的考证范围,由企业师傅来带领学生进行考证技能的测试,实现学徒制的教育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学生就业和社会职业岗位要求“无缝对接”。
4 将课堂归还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人才培养中实施了三位一体人才培养后,将课程进行与企业深度沟通校企合作的开发课程,课程设计体现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体现课程的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比如课上以项目引领,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小组问题讨论,反馈,教师引导知识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参与,积极讨论,积极创新。
5 校企共育、共管、共培
由学院组织成立校企合作教学办公室,并设定相应的秘书,负责将课程体系中企业承担的项目来负责通知和组织,定期召开三方交流会,随时了解学生的状况,对于学生有师傅带领的技能学生,企业师傅负责学生的教育、技能学习的管理,并将学生的信息定期及时的反馈给学校或院系,针对学生情况为学生制定可行性的发展计划。
因此,在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人才技能、素质等方面应于企业的需求一致,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使我们培养的人才被社会所用,进行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是高职发展的必然需求。
参考文献
[1]董仁忠.论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及其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7,(23).
[2]杨东进.从高职就业情况反思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当代教育论坛,2007,(04).
[3]周建松,谢峰.行业、校友、集团共生态: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创新[J],中国大学教学,2008,(02).
作者单位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电气电子工程系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