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教育不仅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稳步发展,也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但是实际操作中,就业教育的效果却不太理想,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针对就业教育中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校;就业教育;问题;措施
一、高校开展毕业生就业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不仅适应了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增强国家竞争力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但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大众化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变化、高等教育中教师评价体系的重置、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等等。其中,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不容忽视的。据统计,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每年以60万~70万的速度增加,且每年无法实现就业的人数也以20万左右的速度增长。高校毕业生不仅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力量,也是自己家庭的希望;所以,他们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稳步发展,也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实践证明,加强大学生就业教育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础和保证。加强大学生就业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的个性培养,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学风和校风,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二、我国高校就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部分高校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教育方面都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实际操作中,就业教育的效果却不太理想,存在的问题也很多。
第一、高校毕业生自身的心理因素对就业教育产生影响。
高校学生在学习中,由于缺乏对社会现实的了解,对未来就业薪金的期望值较高,同时,存在择业功利心理,在就业过程中趋利避害,片面扩大自我利益的追求而缺乏对就业环境的客观评价。2007 年,有一项关于就业的调查结果显示,77.3%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等个人功利取向方面。
第二、高校在就业教育课程设置不够规范,内容随意。
据笔者了解,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开设的就业教育课程在体系设置上缺乏系统性,相对于学生的成长过程,就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整体性较差,没有与大学生成长的全过程结合起来。在课程设置上,有些高校只注重突击式的“即时教育”与所谓的“就业率”,很少考虑学生对职业、就业、择业等方面的系统认识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就业教育课程内容较多地停留在认知层面,比如笼统的职业道德、就业与择业观知识、求职技巧知识、就业政策法规知识和离校注意事项等方面的教育;不太注重实践环节,缺少实践情景模拟训练、角色扮演、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实习见习等活动的开展。此外,就业教育课程很少涉及职业理想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法律素养、就业心理调适以及从业综合能力培养等内容。
第三、就业教育方法比较单一。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教育多数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以就业指导课、讲座为主,一般是通过召开学生大会,请负责相关工作的领导给学生做就业形势报告,缺乏吸引力,不能体现因材施教。事实上,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很多矛盾和问题,需要随时向老师请教,老师也要随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引导;因此,目前就业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有待于进一步创新,形式上应多元化,同时也应适当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
三、加强高校就业教育的措施
第一、通过全方位宣传教育使学校所有人员从思想上重视并参与就业教育。就业教育的好坏体现在人才培养质量上。2l世纪将是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信息时代,它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高校的教育必须更加强调素质教育,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均衡和谐地发展,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同时,我们也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培养与时俱进的就业观念,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办实事的能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提高人际交往和沟通的能力,提高就业竞争的能力等。
第二、增强大学生择业竞争力,强化就业技能教育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知识素质、专业技能素质、人文科学素质等。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首先,学校要引导学生利用在校时间掌握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及现代管理和社会人文知识。通过阅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不断增强对社会的了解,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其次,新生入校,高校就要培养他们为就业做充分的准备,如在校期间参加各类证书的等级考试等。再次,强化就业技能教育,一方面学校可以根据国家的形势和经济发展需要开设就业指导课,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处理好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的关系;另一方面,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学科背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确定意向,力争实现事得其人、人适其事、人尽其才和才尽其用。最后,学校可以根据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分类或个别指导,比如心理辅导、面试辅导等,帮助毕业生解决各种具体的就业障碍。
第三、创新就业教育的方法与形式,不断提升就业教育的效果
首先,通过增加参观考察、就业实训、见习等实践环节,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培养实践能力,让他们在职业选择上能顺应时代的要求,符合社会的需要。其次,通过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先进典型和成功校友来校做报告、办讲座,并组织高年级的优秀学生代表与低年级学生进行交流与对话等,实现典型示范,发挥朋辈的指导与教育优势。再次,通过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得到陶冶与熏陶。最后,开展创业素质教育,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从根本上增强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为他们发挥知识优势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沈剑. 论新时期增强大学生就业教育的针对性[J].教育与职业,2010,(14)
[2]孙宇.中西方大学生就业教育的比较研究[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5)
[3] 李怀民. 从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谈就业教育[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7)
[4] 李会欣. 构建大学生就业教育课程体系[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1)
摘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教育不仅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稳步发展,也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但是实际操作中,就业教育的效果却不太理想,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针对就业教育中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校;就业教育;问题;措施
一、高校开展毕业生就业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不仅适应了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增强国家竞争力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但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大众化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变化、高等教育中教师评价体系的重置、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等等。其中,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不容忽视的。据统计,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每年以60万~70万的速度增加,且每年无法实现就业的人数也以20万左右的速度增长。高校毕业生不仅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力量,也是自己家庭的希望;所以,他们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稳步发展,也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实践证明,加强大学生就业教育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础和保证。加强大学生就业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的个性培养,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学风和校风,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二、我国高校就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部分高校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教育方面都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实际操作中,就业教育的效果却不太理想,存在的问题也很多。
第一、高校毕业生自身的心理因素对就业教育产生影响。
高校学生在学习中,由于缺乏对社会现实的了解,对未来就业薪金的期望值较高,同时,存在择业功利心理,在就业过程中趋利避害,片面扩大自我利益的追求而缺乏对就业环境的客观评价。2007 年,有一项关于就业的调查结果显示,77.3%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等个人功利取向方面。
第二、高校在就业教育课程设置不够规范,内容随意。
据笔者了解,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开设的就业教育课程在体系设置上缺乏系统性,相对于学生的成长过程,就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整体性较差,没有与大学生成长的全过程结合起来。在课程设置上,有些高校只注重突击式的“即时教育”与所谓的“就业率”,很少考虑学生对职业、就业、择业等方面的系统认识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就业教育课程内容较多地停留在认知层面,比如笼统的职业道德、就业与择业观知识、求职技巧知识、就业政策法规知识和离校注意事项等方面的教育;不太注重实践环节,缺少实践情景模拟训练、角色扮演、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实习见习等活动的开展。此外,就业教育课程很少涉及职业理想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法律素养、就业心理调适以及从业综合能力培养等内容。
第三、就业教育方法比较单一。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教育多数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以就业指导课、讲座为主,一般是通过召开学生大会,请负责相关工作的领导给学生做就业形势报告,缺乏吸引力,不能体现因材施教。事实上,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很多矛盾和问题,需要随时向老师请教,老师也要随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引导;因此,目前就业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有待于进一步创新,形式上应多元化,同时也应适当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
三、加强高校就业教育的措施
第一、通过全方位宣传教育使学校所有人员从思想上重视并参与就业教育。就业教育的好坏体现在人才培养质量上。2l世纪将是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信息时代,它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高校的教育必须更加强调素质教育,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均衡和谐地发展,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同时,我们也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培养与时俱进的就业观念,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办实事的能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提高人际交往和沟通的能力,提高就业竞争的能力等。
第二、增强大学生择业竞争力,强化就业技能教育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知识素质、专业技能素质、人文科学素质等。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首先,学校要引导学生利用在校时间掌握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及现代管理和社会人文知识。通过阅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不断增强对社会的了解,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其次,新生入校,高校就要培养他们为就业做充分的准备,如在校期间参加各类证书的等级考试等。再次,强化就业技能教育,一方面学校可以根据国家的形势和经济发展需要开设就业指导课,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处理好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的关系;另一方面,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学科背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确定意向,力争实现事得其人、人适其事、人尽其才和才尽其用。最后,学校可以根据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分类或个别指导,比如心理辅导、面试辅导等,帮助毕业生解决各种具体的就业障碍。
第三、创新就业教育的方法与形式,不断提升就业教育的效果
首先,通过增加参观考察、就业实训、见习等实践环节,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培养实践能力,让他们在职业选择上能顺应时代的要求,符合社会的需要。其次,通过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先进典型和成功校友来校做报告、办讲座,并组织高年级的优秀学生代表与低年级学生进行交流与对话等,实现典型示范,发挥朋辈的指导与教育优势。再次,通过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得到陶冶与熏陶。最后,开展创业素质教育,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从根本上增强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为他们发挥知识优势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沈剑. 论新时期增强大学生就业教育的针对性[J].教育与职业,2010,(14)
[2]孙宇.中西方大学生就业教育的比较研究[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5)
[3] 李怀民. 从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谈就业教育[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7)
[4] 李会欣. 构建大学生就业教育课程体系[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