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它对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有重要作用。合理的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沟通师生相互了解的主要桥梁。掌握一定的提问技巧与策略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引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让学生自觉地去质疑、探究、发现,并在质疑、探究、发现中获取知识、经验。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组织、引导并参与学生的数学学习呢?笔者认为最为关键的还是“问题”二字。教师课前应当充分预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引领性问题,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成的新问题,调整、重组、灵活机动的组织教学。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课堂提问要明确目标
设计课堂提问必须要围绕教学目标来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优化提问思路和过程,以及提问技巧等。譬如,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例2,以“家里来了客人”这一素材为背景:让学生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即:统筹安排。用全面具体的思想,合理选择、快捷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材在情景图下给出了沏茶时要做的各种工序,以及每件事情所需要的时间,然后呈现同学们热烈讨论的场景——怎样才能使客人尽快地喝茶呢?于是,教师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探究,设计讨论。(教材中给出:烧水—8分钟;洗水壶—1分钟;洗茶杯—2分钟;接水—1分钟;找茶叶—1分钟;沏茶—1分钟。)大家都知道,必须先洗水壶,接水。 ①最先干什么事情?哪些事情还可以同时做?②等待水烧开的同时还能做点什么?③如果你是小明,你怎样安排?需要多长时间?和同学们讨论,看看谁的方案比较合理。通过课堂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索、去合作、去探究、去发现。最后让学生比较,同学们设计的方案,所用的时间,是否合理,教师引导学生从各个小组、个人设计中,选择最佳方案向全班学生展示。这样设计以上问题,能及时、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提高学生合理地、快捷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以及数学能力培养,让学生养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合理利用、合理安排时间,克服盲目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教学目标。
二、问题富有趣味性
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因此,教师的提问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这是启发教学的关键所在。为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地、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的问题,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去积极思维。
例如,先让学生想象一张白纸的厚度,告诉他们只有0.083毫米,三次对折后的厚度是0.083×2×2×2=0.664毫米,还不到1毫米。假如对折50次,那么它的厚度是多少?会不会比桌子高,会不会比教学楼还高?学生们则立刻活跃起来,争论激烈,当教师宣布结果:“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学生惊讶不已,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是如何列式计算的。这种形式的提问,就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变得趣味横生,引起了学生学习兴趣,发动了学生思维之弦,激发了学生思考之情。
三、问题具有思考性
新课程提倡师生交流、互动,而提问正是一个有效的载体。教师的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而学生的提问正是学生思维的展示。面对相同的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不同,教学效果亦会有差异。教师提问时,尤其需要考虑提问能否引起学生的思考。因此,课堂提问要难易适中,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度,以激起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思考。
例如,教学“直线”时,根据学生认知领域中有“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6种不同层次的行为,对于直线概念也有相应的以下不同提问方式:
①你知道什么是直线吗?②你会画直线吗?你能说说画直线的步骤吗?③可以在这两点之间画一条直线吗?④下面的图画中,哪幅图表示一条直线?⑤不用尺子你怎样画出一条直线?⑥以下这些线条中,哪些是曲线?哪些是直线?
六种不同提问方式,引起学生的思考层次也不同,教学时如何把握呢?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提问方式,引起学生不同层次的思考,一般来说前三种类型提问方式常用于直接教学模式,后三种类型提问常用于间接教学模式。
四、提问过程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思维来自疑问。一般教师只看到让学生解答疑难是对学生的一种训练,而事实上,应答还是被动的。要求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发掘问题,是一种更高要求的训练。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教师在设疑时应设法让学生在疑的基础上再生疑,然后鼓励、引导他们去质疑、解疑,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很自然地问一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也往往很配合地回答:“没问题。”如果总是“没问题”,那这一现象就极不正常了,恐怕就真的“有问题”了。对任何一个数学问题的认识,都永远不可能使所有的人始终保持在同一个水平上,必然有高有低,有学得轻松的,也有学得困难的。也就是说,学生们应该是“有问题”的。
“没问题”这一现象,反映了教师的一种教育观念,似乎只有顺顺利利的一节课才是好课。其实不然,课上的这种“顺利”,只会培养出唯书唯上的人,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也会使学生缺少一种精神,一种实事求是、刨根问底的精神。
此外,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还要注意语气的变化,用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教师提问的积极态度对学生的思维能起促进作用,教师提问时的面部表情、躯体姿势和体态以及师生间的人际距离能支持、修饰,甚至代替言语行为难以表达的感情态度,学生在教师的目光中感受到的是期待、信任、鼓舞,那和责备、厌烦、不屑一顾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可以鼓舞学生的信心,而后者只会减弱学生的信心,甚至激发逆反心理,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非常低,课堂教学效果也会非常低。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引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让学生自觉地去质疑、探究、发现,并在质疑、探究、发现中获取知识、经验。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组织、引导并参与学生的数学学习呢?笔者认为最为关键的还是“问题”二字。教师课前应当充分预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引领性问题,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成的新问题,调整、重组、灵活机动的组织教学。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课堂提问要明确目标
设计课堂提问必须要围绕教学目标来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优化提问思路和过程,以及提问技巧等。譬如,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例2,以“家里来了客人”这一素材为背景:让学生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即:统筹安排。用全面具体的思想,合理选择、快捷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材在情景图下给出了沏茶时要做的各种工序,以及每件事情所需要的时间,然后呈现同学们热烈讨论的场景——怎样才能使客人尽快地喝茶呢?于是,教师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探究,设计讨论。(教材中给出:烧水—8分钟;洗水壶—1分钟;洗茶杯—2分钟;接水—1分钟;找茶叶—1分钟;沏茶—1分钟。)大家都知道,必须先洗水壶,接水。 ①最先干什么事情?哪些事情还可以同时做?②等待水烧开的同时还能做点什么?③如果你是小明,你怎样安排?需要多长时间?和同学们讨论,看看谁的方案比较合理。通过课堂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索、去合作、去探究、去发现。最后让学生比较,同学们设计的方案,所用的时间,是否合理,教师引导学生从各个小组、个人设计中,选择最佳方案向全班学生展示。这样设计以上问题,能及时、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提高学生合理地、快捷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以及数学能力培养,让学生养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合理利用、合理安排时间,克服盲目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教学目标。
二、问题富有趣味性
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因此,教师的提问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这是启发教学的关键所在。为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地、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的问题,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去积极思维。
例如,先让学生想象一张白纸的厚度,告诉他们只有0.083毫米,三次对折后的厚度是0.083×2×2×2=0.664毫米,还不到1毫米。假如对折50次,那么它的厚度是多少?会不会比桌子高,会不会比教学楼还高?学生们则立刻活跃起来,争论激烈,当教师宣布结果:“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学生惊讶不已,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是如何列式计算的。这种形式的提问,就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变得趣味横生,引起了学生学习兴趣,发动了学生思维之弦,激发了学生思考之情。
三、问题具有思考性
新课程提倡师生交流、互动,而提问正是一个有效的载体。教师的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而学生的提问正是学生思维的展示。面对相同的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不同,教学效果亦会有差异。教师提问时,尤其需要考虑提问能否引起学生的思考。因此,课堂提问要难易适中,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度,以激起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思考。
例如,教学“直线”时,根据学生认知领域中有“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6种不同层次的行为,对于直线概念也有相应的以下不同提问方式:
①你知道什么是直线吗?②你会画直线吗?你能说说画直线的步骤吗?③可以在这两点之间画一条直线吗?④下面的图画中,哪幅图表示一条直线?⑤不用尺子你怎样画出一条直线?⑥以下这些线条中,哪些是曲线?哪些是直线?
六种不同提问方式,引起学生的思考层次也不同,教学时如何把握呢?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提问方式,引起学生不同层次的思考,一般来说前三种类型提问方式常用于直接教学模式,后三种类型提问常用于间接教学模式。
四、提问过程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思维来自疑问。一般教师只看到让学生解答疑难是对学生的一种训练,而事实上,应答还是被动的。要求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发掘问题,是一种更高要求的训练。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教师在设疑时应设法让学生在疑的基础上再生疑,然后鼓励、引导他们去质疑、解疑,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很自然地问一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也往往很配合地回答:“没问题。”如果总是“没问题”,那这一现象就极不正常了,恐怕就真的“有问题”了。对任何一个数学问题的认识,都永远不可能使所有的人始终保持在同一个水平上,必然有高有低,有学得轻松的,也有学得困难的。也就是说,学生们应该是“有问题”的。
“没问题”这一现象,反映了教师的一种教育观念,似乎只有顺顺利利的一节课才是好课。其实不然,课上的这种“顺利”,只会培养出唯书唯上的人,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也会使学生缺少一种精神,一种实事求是、刨根问底的精神。
此外,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还要注意语气的变化,用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教师提问的积极态度对学生的思维能起促进作用,教师提问时的面部表情、躯体姿势和体态以及师生间的人际距离能支持、修饰,甚至代替言语行为难以表达的感情态度,学生在教师的目光中感受到的是期待、信任、鼓舞,那和责备、厌烦、不屑一顾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可以鼓舞学生的信心,而后者只会减弱学生的信心,甚至激发逆反心理,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非常低,课堂教学效果也会非常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