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名初一女生被同学举报一周内多次割腕,班主任带她到心理咨询室,咨询师确定她的问题属于心理问题的范畴,联合班主任和家长,对她共同辅导。通过三次心理咨询,该女生打开了心结,情绪稳定。三次咨询结束后,咨询师分别在一周后、两周后、一个月后和半年后,对该女生的情况进行了回访调查,该女生的同学,班主任和家长均反映,该女生不再有割腕的行为,能融入班集体,与家人关系融洽,学习成绩稳步上升。
关键词:割腕;心理咨询;心理问题;辅导个案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4-0035-03
一、个案概况
(一)家庭及個人基本情况
小红(化名),女,12岁,初中一年级学生,身高约1.5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父母经营一家小型五金厂,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小红和她的父母、爷爷、弟弟同住。爷爷帮助料理家务,并负责接送小红的弟弟上学。小红的爸爸妈妈均初中毕业,文化程度不高,他们在经商过程中吃了很多苦,希望小红能够上大学,能找一份轻松的工作。所以,他们对小红的学习要求较高,特别重视小红的学习成绩,对小红的人格培养不太重视,连续数年为小红请家教。
(二)学校生活情况
小红成绩不理想,孤僻,迟到,课堂上睡觉。
(三)个性与兴趣
小红性格内向,孤僻。她喜欢独处,对医生职业感兴趣。
二、原因分析
(一)家庭养育不当,引起小红自我中心的个性行为偏差和攻击等不良行为
弟弟出生前,父母和爷爷对小红过分溺爱,小红形成了自我为中心的个性特征,体验不到别人的感受。弟弟出生后,家人把这种无条件的爱转向弟弟,忽略了小红的感受,使她产生了被抛弃的感觉和焦虑、抑郁、恐惧、不信任的情绪。她怀疑弟弟夺取了家人对自己的爱,常把怒气撒在弟弟身上,时常打骂弟弟。有时,弟弟也会在父母面前打小报告,说姐姐又玩了电脑和手机。爷爷和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小红就会打弟弟,具有攻击性不良行为。
(二)家庭与学校教育不当,导致小红自我意识欠缺、人际交往不良和割腕等不良行为
父母非常看重小红的学习成绩,不停地让小红参加补习班,小红失去了休息和娱乐时间,大脑疲劳,睡眠不足而引起抑郁、焦虑和愤怒等不良情绪。小红本想通过学习成绩争取在家里的地位,但她自从上了初中后,学习成绩不稳定,也不理想,每次考试分数一出来,妈妈就会责骂她,说她没有用。小红也认为自己笨,成绩不好,压力大,失去了学习信心,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没有可能成为一名医生,甚至产生了“生活在这个世上是多余”的偏差自我认知。
老师的每次批评都会使她失去信心,使她无法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不敢与同学交往,孤僻敏感,用割腕的方式减轻压力,每次割腕后,非但感觉不到疼痛,反而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觉。所以,她焦虑、紧张、抑郁时,就用割腕这种不良行为来解决问题。但她不敢割太深,怕有生命危险,她不想死。
三、辅导策略
1.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并借助沙盘游戏辅助辅导。
2.班主任和父母的配合辅导。
四、制定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
改善不良情绪与行为。
2.长期目标
完善小红的个性,协助她认识自己,接纳他人,增强小红的人际交往能力、自信以及自控等能力,使她习得有序、健康的生活习惯与正确的思维方式,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与他人。
五、辅导过程
第一次咨询的目的是与小红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引导小红正确地认识自我。
第一步:使用会谈法了解来访者小红的基本情况。会谈法是咨询师为了掌握初次来访者的信息,并通过会谈的方式和初访者建立起良好协助关系的、一种有目的的交谈。交谈法要注意的几个要点是:
(1)会谈中包括听和说,听比说更重要;
(2)心理咨询师在与求助者会谈时,只能持非评判性态度。非评判性态度是使求助者感到轻松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使求助者无所顾忌,从而把内心世界展现出来。
(3)区分和鉴别,对求助者的会谈内容进行区分和鉴别十分重要。要对求助者的会谈内容作程度上的区别。要区分情绪(或想法)与行为,这对制定心理咨询措施是重要的。
小红初次来咨询,是被班主任推荐过来的,小红自己还有点不太情愿。小红来后,我首先快速摆好桌椅,非常热情地请她坐下,表现得见到她非常高兴的样子,目的是让她毫无芥蒂地交谈。
第二步:借助沙盘游戏建立和小红的良好咨询关系,并缓解小红初到咨询室的紧张与压力。
第三步:参考小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测试”的测试结果,综合判断小红的问题属于心理问题的范畴。
征得她的同意后,我让她做了自伤风险测试。自伤风险测试显示,小红睡眠质量差,并有一定的自伤风险。但时间较短,小红对生活抱有很大希望。
第四步:引导小红宣泄情绪,自探自我意识与心结。
小红对于家人不理解自己的学习压力而感到委屈,对家人宠爱弟弟,蔑视自己感到愤怒。我引导小红把心中的积怨说出来,把负性情绪宣泄掉。以下摘录我和小红的聊天记录:
小红:爸妈很看重我的学习成绩,我也想学习好,考高分呀,可是,我已经很努力了,但还是考不好。妈妈总说我不努力,总骂我没有用。我很伤心。
师:是的,确实感觉挺伤心的。妈妈这么看中你的学习成绩是为了啥?
小红:她想让我将来做医生,或者做公务员,有份稳定的工作,不要像他们那样做生意辛苦赚钱。我也知道他们是为我好,可是,我就是没有用。他们不理解我,为啥却能理解弟弟?弟弟考试成绩也不好,但他们不骂弟弟。妈妈骂我考得不好,弟弟也跟着嘲笑我,妈妈也不责备他,全家人都对弟弟好,弟弟总是跟我抢东西,抢不过就哭。爸爸、妈妈、爷爷全部都指责我,骂我,说我欺负弟弟。全家人都对弟弟好,好像我不存在(愤怒地哭泣)。 小红:我自己确实没有用,很笨,同学关系不好,学习也不好,招老师讨厌。
师:其实你有很多优点,只是你自己不知道。你长相很好看,又有理想,想做医生这一崇高的职业。很多学校有医学专业,中专学校就有护理专业,不管成绩如何,只要不放弃理想,你是会成为一名医生的。
小红听到这些,露出轻松愉悦的表情。我引导她正确地分析自己目前的情绪状况,让她认识到自己的负性情绪的来源,主要是对自己的认识问题引起的。
第五步:留作业,观察自己的优点,每天一条,记录下来,下次咨询时带来。
第二次咨询的目的是让小红改变认知,学会沟通。
第一步:通过小红带来的第一次咨询时留给她的作业,用认知疗法引导小红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在有困惑时学会求助,有不良情绪时学习使用正确的方法宣泄。
小红:老师,我按照你的要求,每天都写一条自己的优点。你看一下可以吗?
师:你有挺多优点的呀,这么多条。在我看来,你还有优点,没有写完。
小红:如果我明天来交作业,我还能写一条,我预测能力强,上次我同学打扫卫生时把凳子胡乱放桌子上,我说凳子会掉下来,她不信,结果,两分钟后就掉下来了。(笑)
师:是的,你看这个问题很准确。
第二步:用认知行为疗法,采用空椅子技术,结合故事形式等,引导小红宣泄负面情绪。
空椅子技术疗法是格式塔流派常用的一种技术,是使来访者的内射外显的方式之一。心理学上,空椅子技术分为三种形式:(1)倾诉宣泄式;(2)自我对话式;(3)他人对话式。
他人对话式用于两种情况,一是来访者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或者无法去体谅、理解或者宽容别人,因此存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困难,自己却找不到原因;二是来访者存在社交恐惧,不敢或者害怕和他人交往。小红这两方面的情况都有,所以,借助空椅子技术对小红进行咨询辅导。
运用空椅子技术,模拟人际交往的场景,让小红在这种类似真实的情境当中减轻恐惧和焦虑,掌握与人交往的技巧。
第三步:布置咨询作业:观察别人的脸色,每天观察一名同学或老师的脸色。
第三次咨询的目的是让小红学会沟通,让父母与班主任参与咨询,通过赏识教育,增强小红的自我意识。
第一步:借助小红的作业,帮助小红正确地认识自己与他人,走出自我中心,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看问题。
第二步:引导小红学会求助,学会借助外力来帮助自己摆脱痛苦,学会使用正确的方法宣泄不良的情绪。
第三步:让家长和班主任参与咨询,配合心理教师辅导小红。
本次咨询前,心理教师、家长、班主任一起长谈后达成相同意见:多挖掘小红的闪光点,多鼓励她。
六、效果
本次咨询结束一周后、两周后、一个月后以及半年后,咨询师都分别进行了回访,小红的班主任、家长以及同学都认为:小红情绪稳定,与同学、家人的关系融洽。班主任让她负责班级卫生检查工作,她找到了自身的价值,逐渐开朗起来。
七、启示与反思
从小红频繁割腕这一个体咨询中,我深刻认识到:小红的不良心理和行为模式,和她成长的家庭环境有必然的联系。
小红正处于青春期,人生观、世界观还未成熟,正确处理问题的经验不足,能力较弱。家长与老师要对小红耐心引导与教育,不能简单粗暴地一味批评指责。每个孩子都有积极向善的一面,我们要善于发现并挖掘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他们才能自信自强地健康成长,简单粗暴地批评和压制,只能让他们破罐子破摔。
学校作为青少年教育的主阵地,不但要承担教育青少年的任务,还要担负起办好家长学校的义务,引导父母学习正确的教育方法与教养方式,使学生在温暖和睦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天布,何巧丽.自殺的“真相”——心理学视野下的自杀解读[J]. 心理技术与应用,2013,1(3):58-59.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
关键词:割腕;心理咨询;心理问题;辅导个案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4-0035-03
一、个案概况
(一)家庭及個人基本情况
小红(化名),女,12岁,初中一年级学生,身高约1.5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父母经营一家小型五金厂,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小红和她的父母、爷爷、弟弟同住。爷爷帮助料理家务,并负责接送小红的弟弟上学。小红的爸爸妈妈均初中毕业,文化程度不高,他们在经商过程中吃了很多苦,希望小红能够上大学,能找一份轻松的工作。所以,他们对小红的学习要求较高,特别重视小红的学习成绩,对小红的人格培养不太重视,连续数年为小红请家教。
(二)学校生活情况
小红成绩不理想,孤僻,迟到,课堂上睡觉。
(三)个性与兴趣
小红性格内向,孤僻。她喜欢独处,对医生职业感兴趣。
二、原因分析
(一)家庭养育不当,引起小红自我中心的个性行为偏差和攻击等不良行为
弟弟出生前,父母和爷爷对小红过分溺爱,小红形成了自我为中心的个性特征,体验不到别人的感受。弟弟出生后,家人把这种无条件的爱转向弟弟,忽略了小红的感受,使她产生了被抛弃的感觉和焦虑、抑郁、恐惧、不信任的情绪。她怀疑弟弟夺取了家人对自己的爱,常把怒气撒在弟弟身上,时常打骂弟弟。有时,弟弟也会在父母面前打小报告,说姐姐又玩了电脑和手机。爷爷和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小红就会打弟弟,具有攻击性不良行为。
(二)家庭与学校教育不当,导致小红自我意识欠缺、人际交往不良和割腕等不良行为
父母非常看重小红的学习成绩,不停地让小红参加补习班,小红失去了休息和娱乐时间,大脑疲劳,睡眠不足而引起抑郁、焦虑和愤怒等不良情绪。小红本想通过学习成绩争取在家里的地位,但她自从上了初中后,学习成绩不稳定,也不理想,每次考试分数一出来,妈妈就会责骂她,说她没有用。小红也认为自己笨,成绩不好,压力大,失去了学习信心,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没有可能成为一名医生,甚至产生了“生活在这个世上是多余”的偏差自我认知。
老师的每次批评都会使她失去信心,使她无法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不敢与同学交往,孤僻敏感,用割腕的方式减轻压力,每次割腕后,非但感觉不到疼痛,反而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觉。所以,她焦虑、紧张、抑郁时,就用割腕这种不良行为来解决问题。但她不敢割太深,怕有生命危险,她不想死。
三、辅导策略
1.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并借助沙盘游戏辅助辅导。
2.班主任和父母的配合辅导。
四、制定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
改善不良情绪与行为。
2.长期目标
完善小红的个性,协助她认识自己,接纳他人,增强小红的人际交往能力、自信以及自控等能力,使她习得有序、健康的生活习惯与正确的思维方式,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与他人。
五、辅导过程
第一次咨询的目的是与小红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引导小红正确地认识自我。
第一步:使用会谈法了解来访者小红的基本情况。会谈法是咨询师为了掌握初次来访者的信息,并通过会谈的方式和初访者建立起良好协助关系的、一种有目的的交谈。交谈法要注意的几个要点是:
(1)会谈中包括听和说,听比说更重要;
(2)心理咨询师在与求助者会谈时,只能持非评判性态度。非评判性态度是使求助者感到轻松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使求助者无所顾忌,从而把内心世界展现出来。
(3)区分和鉴别,对求助者的会谈内容进行区分和鉴别十分重要。要对求助者的会谈内容作程度上的区别。要区分情绪(或想法)与行为,这对制定心理咨询措施是重要的。
小红初次来咨询,是被班主任推荐过来的,小红自己还有点不太情愿。小红来后,我首先快速摆好桌椅,非常热情地请她坐下,表现得见到她非常高兴的样子,目的是让她毫无芥蒂地交谈。
第二步:借助沙盘游戏建立和小红的良好咨询关系,并缓解小红初到咨询室的紧张与压力。
第三步:参考小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测试”的测试结果,综合判断小红的问题属于心理问题的范畴。
征得她的同意后,我让她做了自伤风险测试。自伤风险测试显示,小红睡眠质量差,并有一定的自伤风险。但时间较短,小红对生活抱有很大希望。
第四步:引导小红宣泄情绪,自探自我意识与心结。
小红对于家人不理解自己的学习压力而感到委屈,对家人宠爱弟弟,蔑视自己感到愤怒。我引导小红把心中的积怨说出来,把负性情绪宣泄掉。以下摘录我和小红的聊天记录:
小红:爸妈很看重我的学习成绩,我也想学习好,考高分呀,可是,我已经很努力了,但还是考不好。妈妈总说我不努力,总骂我没有用。我很伤心。
师:是的,确实感觉挺伤心的。妈妈这么看中你的学习成绩是为了啥?
小红:她想让我将来做医生,或者做公务员,有份稳定的工作,不要像他们那样做生意辛苦赚钱。我也知道他们是为我好,可是,我就是没有用。他们不理解我,为啥却能理解弟弟?弟弟考试成绩也不好,但他们不骂弟弟。妈妈骂我考得不好,弟弟也跟着嘲笑我,妈妈也不责备他,全家人都对弟弟好,弟弟总是跟我抢东西,抢不过就哭。爸爸、妈妈、爷爷全部都指责我,骂我,说我欺负弟弟。全家人都对弟弟好,好像我不存在(愤怒地哭泣)。 小红:我自己确实没有用,很笨,同学关系不好,学习也不好,招老师讨厌。
师:其实你有很多优点,只是你自己不知道。你长相很好看,又有理想,想做医生这一崇高的职业。很多学校有医学专业,中专学校就有护理专业,不管成绩如何,只要不放弃理想,你是会成为一名医生的。
小红听到这些,露出轻松愉悦的表情。我引导她正确地分析自己目前的情绪状况,让她认识到自己的负性情绪的来源,主要是对自己的认识问题引起的。
第五步:留作业,观察自己的优点,每天一条,记录下来,下次咨询时带来。
第二次咨询的目的是让小红改变认知,学会沟通。
第一步:通过小红带来的第一次咨询时留给她的作业,用认知疗法引导小红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在有困惑时学会求助,有不良情绪时学习使用正确的方法宣泄。
小红:老师,我按照你的要求,每天都写一条自己的优点。你看一下可以吗?
师:你有挺多优点的呀,这么多条。在我看来,你还有优点,没有写完。
小红:如果我明天来交作业,我还能写一条,我预测能力强,上次我同学打扫卫生时把凳子胡乱放桌子上,我说凳子会掉下来,她不信,结果,两分钟后就掉下来了。(笑)
师:是的,你看这个问题很准确。
第二步:用认知行为疗法,采用空椅子技术,结合故事形式等,引导小红宣泄负面情绪。
空椅子技术疗法是格式塔流派常用的一种技术,是使来访者的内射外显的方式之一。心理学上,空椅子技术分为三种形式:(1)倾诉宣泄式;(2)自我对话式;(3)他人对话式。
他人对话式用于两种情况,一是来访者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或者无法去体谅、理解或者宽容别人,因此存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困难,自己却找不到原因;二是来访者存在社交恐惧,不敢或者害怕和他人交往。小红这两方面的情况都有,所以,借助空椅子技术对小红进行咨询辅导。
运用空椅子技术,模拟人际交往的场景,让小红在这种类似真实的情境当中减轻恐惧和焦虑,掌握与人交往的技巧。
第三步:布置咨询作业:观察别人的脸色,每天观察一名同学或老师的脸色。
第三次咨询的目的是让小红学会沟通,让父母与班主任参与咨询,通过赏识教育,增强小红的自我意识。
第一步:借助小红的作业,帮助小红正确地认识自己与他人,走出自我中心,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看问题。
第二步:引导小红学会求助,学会借助外力来帮助自己摆脱痛苦,学会使用正确的方法宣泄不良的情绪。
第三步:让家长和班主任参与咨询,配合心理教师辅导小红。
本次咨询前,心理教师、家长、班主任一起长谈后达成相同意见:多挖掘小红的闪光点,多鼓励她。
六、效果
本次咨询结束一周后、两周后、一个月后以及半年后,咨询师都分别进行了回访,小红的班主任、家长以及同学都认为:小红情绪稳定,与同学、家人的关系融洽。班主任让她负责班级卫生检查工作,她找到了自身的价值,逐渐开朗起来。
七、启示与反思
从小红频繁割腕这一个体咨询中,我深刻认识到:小红的不良心理和行为模式,和她成长的家庭环境有必然的联系。
小红正处于青春期,人生观、世界观还未成熟,正确处理问题的经验不足,能力较弱。家长与老师要对小红耐心引导与教育,不能简单粗暴地一味批评指责。每个孩子都有积极向善的一面,我们要善于发现并挖掘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他们才能自信自强地健康成长,简单粗暴地批评和压制,只能让他们破罐子破摔。
学校作为青少年教育的主阵地,不但要承担教育青少年的任务,还要担负起办好家长学校的义务,引导父母学习正确的教育方法与教养方式,使学生在温暖和睦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天布,何巧丽.自殺的“真相”——心理学视野下的自杀解读[J]. 心理技术与应用,2013,1(3):58-59.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