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理答指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所做的言语反馈与评价。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能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状况,及时做出积极而又有效的理答,必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能够把握正确的阅读方向,达到提升阅读效果的目的。在当今的阅读教学中,由于教师对课堂理答的驾驭能力较低,所以存在着当学生回答问题慢时,教师随意打断学生等不尊重学生的现象,也存在着当出现学生回答不正确时,为了赶课堂进度,教师就直接把正确答案告知学生的现象。这样的课堂理答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那么,怎样的课堂理答才是真正有效的呢?
一、激励性理答——春风化雨,激励学生学习
在阅读教学中,当教师提出问题以后,由于学生对问题把握不透,在回答问题时很容易出现不自信或畏首畏尾的现象。在这种教学情形下,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可以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与期许,进而敢于大胆发言,展示自己,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和鼓励。
如在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时,在学生大致了解课文内容以后,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必须”一词的理解。这时教师发现有个学生一会儿举起手,一会儿又放下,估计是想回答又怕答错,于是教师就让他来回答。当他站起来时又支支吾吾答不上来,教师这样理答:“还没有想好怎么说,是吗?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的!”在教师激励、引导下,他的胆子大了起来,他说“必须”是“一定要这样做”的意思,表达了爸爸的话是不允许商量与讨价还价,也不允许质疑的。就这样,在教师的激励性理答下,学生不仅增强了学习的信心,还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在阅读教学中,当出现学生回答不出来的情况时,教师既不要责备也不要嘲笑学生,而要善于采取激励性理答的形式,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使学生能够完整地回答问题,提升阅读教学效率。
二、追问性理答——追根究底,助推阅读探究
在阅读教学中,追问不仅可以作为一种课堂提问形式,也可作为教师课堂理答的一种形式。当教师提出问题以后,由于学生对问题理解较浅或者不知从何处入手回答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巧妙地进行追问,以使学生在教师追问理答的引领下向深层的学习目标迈进。
如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一课时,在学生读完课文以后,教师问学生读完课文以后最大的感触是什么,有的学生说“母亲很轻”,有的学生说“母亲很能干”,还有的学生说“母亲很伟大”。面对学生的回答,教师没有正面评价,而是顺势追问:“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很能干呢?”在教师的追问下,学生们从“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等句子中感受到了母亲做了常人难以做到的事,她是那么辛苦,可是从来没有一句怨言,真切地感受到母亲的伟大,获得了对文本内容的深刻解读。
当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较浅时,教师可以以追问性理答的形式引领学生层层深入,追根究底,进而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与认识。
三、转问性理答——问题转抛,激活阅读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当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不合适或者不恰当时,教师不应直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或者否定,而是可以把问题抛向其他学生,这种转问性理答充分尊重了学生主体,激活了学生的阅读式思维,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如在教学《少年王冕》一课时,为了促进学生对王冕的理解认识,教师问学生:“王冕是如何对待自己的母亲的?”当学生从文中找出“王冕白天在秦家放牛,晚上回家陪伴母亲。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親”这些句子以后,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评价,而是转问学生:“在你的家里,每逢有了好吃的东西的时候,这些食物是如何分配的?谁吃的最多?”在教师的转问下,有学生说:“自己家里有了好吃的,爸爸妈妈都舍不得吃,都会让自己吃,自己还认为理所当然。看了王冕是如何对待母亲的以后,自己感到很惭愧,今后也要做一个孝顺父母的孩子。”有学生说:“自己家里的好吃的,爸爸妈妈只是尝一尝,大部分都留给了自己。看到王冕是如何对待母亲的以后,自己也要向他学习,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就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有效理答下,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获得了对文本内涵的深刻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当学生的回答词不达意或者不能获得对文本内容的深刻解读时,教师可以以转问的形式引起学生对问题的重新审视与思考,这比教师直接告知学生答案具有更高的教学价值。
四、反问性理答——适时留白,深刻挖掘主题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课堂理答在时效上并非越及时越好,越直接越好,有时候采取反问理答的形式反而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谓反问理答就是指教师在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没有马上进行总结性回答,而是把问题重新抛给学生,让学生有再次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这样教学,可以使学生的思考更具深度与广度。
如在教学《李时珍夜宿古寺》一课时,教师问学生:“李时珍作为一代名医,每天有多少事情要忙,像挖药材,尝药草这些事情他完全可以安排别人去做,可是他为什么还要亲自去做这些事情?”学生回答:“因为他对别人做这些事情不放心。”听了学生的回答,教师发问道:“为什么李时珍对别人做这些事情不放心,能具体说说吗?”经过思考以后,学生从“鸡肠草与鹅肠草这些药材很难区分”中感受到了药材的搜集与整理来不得一点马虎,否则就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顺着这种趋势,教师再让学生说说从中可以看出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们也就感到容易理解多了。这样的理答适当留白,给学生留下了充足思考的时间,学生对问题的本质理解得也更加深刻了。
在阅读教学中,当学生对问题回答较浅的时候,教师可以以反问性理答的形式促使学生在深层次的思考中对文本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这样教学,学生们印象深刻,有效提升了他们的阅读水平。
五、细节性理答——时刻关注,注重过程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课堂理答时不光要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的状况,还要关注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习惯与方法、感受等,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时刻关注学生,关注教学的细节部分,从而使阅读课堂充满无限的活力。
如在教学《珍珠鸟》一课时,在学生读完课文以后,教师问学生对珍珠鸟有何印象时,有学生说:“我印象中的珍珠鸟长着红色的嘴巴、红色的脚,灰蓝色的毛,后背还长着珍珠似的白点,样子很可爱。”教师在学生回答完毕以后说:“你描述的是成年珍珠鸟的样子。”在这之后,又有学生补充道:“我印象中的珍珠鸟好肥,好肥,好肥……”这位学生的回答引来了学生的一阵大笑。此时,教师看到学生都笑了,并没有批评学生,而是这样理答道:“经你这样一描述,肥得还真令人喜爱了!”看到教师微笑的脸庞,有学生继续补充道:“我印象中的珍珠鸟很调皮。”顺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是这样理答的:“淘气、调皮,这是小鸟的天性!就像你们一样!”就这样,在教师的细节性理答中,实现了无法预约的课堂精彩。
在《珍珠鸟》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关注了学生回答问题中的“好肥”这个词语,于是借题发挥,“肥得可爱”“淘气、调皮,就像你们一样”这样的课堂理答不仅表现出了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而且还暗指在教师的眼中,学生们也像这小珍珠鸟一样令教师喜爱,起到了一箭双雕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堂中学生的反应与表现,采取适合的理答形式,以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精彩的阅读课堂。
(作者单位:安徽合肥市王大郢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一、激励性理答——春风化雨,激励学生学习
在阅读教学中,当教师提出问题以后,由于学生对问题把握不透,在回答问题时很容易出现不自信或畏首畏尾的现象。在这种教学情形下,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可以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与期许,进而敢于大胆发言,展示自己,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和鼓励。
如在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时,在学生大致了解课文内容以后,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必须”一词的理解。这时教师发现有个学生一会儿举起手,一会儿又放下,估计是想回答又怕答错,于是教师就让他来回答。当他站起来时又支支吾吾答不上来,教师这样理答:“还没有想好怎么说,是吗?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的!”在教师激励、引导下,他的胆子大了起来,他说“必须”是“一定要这样做”的意思,表达了爸爸的话是不允许商量与讨价还价,也不允许质疑的。就这样,在教师的激励性理答下,学生不仅增强了学习的信心,还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在阅读教学中,当出现学生回答不出来的情况时,教师既不要责备也不要嘲笑学生,而要善于采取激励性理答的形式,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使学生能够完整地回答问题,提升阅读教学效率。
二、追问性理答——追根究底,助推阅读探究
在阅读教学中,追问不仅可以作为一种课堂提问形式,也可作为教师课堂理答的一种形式。当教师提出问题以后,由于学生对问题理解较浅或者不知从何处入手回答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巧妙地进行追问,以使学生在教师追问理答的引领下向深层的学习目标迈进。
如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一课时,在学生读完课文以后,教师问学生读完课文以后最大的感触是什么,有的学生说“母亲很轻”,有的学生说“母亲很能干”,还有的学生说“母亲很伟大”。面对学生的回答,教师没有正面评价,而是顺势追问:“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很能干呢?”在教师的追问下,学生们从“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等句子中感受到了母亲做了常人难以做到的事,她是那么辛苦,可是从来没有一句怨言,真切地感受到母亲的伟大,获得了对文本内容的深刻解读。
当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较浅时,教师可以以追问性理答的形式引领学生层层深入,追根究底,进而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与认识。
三、转问性理答——问题转抛,激活阅读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当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不合适或者不恰当时,教师不应直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或者否定,而是可以把问题抛向其他学生,这种转问性理答充分尊重了学生主体,激活了学生的阅读式思维,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如在教学《少年王冕》一课时,为了促进学生对王冕的理解认识,教师问学生:“王冕是如何对待自己的母亲的?”当学生从文中找出“王冕白天在秦家放牛,晚上回家陪伴母亲。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親”这些句子以后,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评价,而是转问学生:“在你的家里,每逢有了好吃的东西的时候,这些食物是如何分配的?谁吃的最多?”在教师的转问下,有学生说:“自己家里有了好吃的,爸爸妈妈都舍不得吃,都会让自己吃,自己还认为理所当然。看了王冕是如何对待母亲的以后,自己感到很惭愧,今后也要做一个孝顺父母的孩子。”有学生说:“自己家里的好吃的,爸爸妈妈只是尝一尝,大部分都留给了自己。看到王冕是如何对待母亲的以后,自己也要向他学习,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就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有效理答下,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获得了对文本内涵的深刻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当学生的回答词不达意或者不能获得对文本内容的深刻解读时,教师可以以转问的形式引起学生对问题的重新审视与思考,这比教师直接告知学生答案具有更高的教学价值。
四、反问性理答——适时留白,深刻挖掘主题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课堂理答在时效上并非越及时越好,越直接越好,有时候采取反问理答的形式反而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谓反问理答就是指教师在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没有马上进行总结性回答,而是把问题重新抛给学生,让学生有再次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这样教学,可以使学生的思考更具深度与广度。
如在教学《李时珍夜宿古寺》一课时,教师问学生:“李时珍作为一代名医,每天有多少事情要忙,像挖药材,尝药草这些事情他完全可以安排别人去做,可是他为什么还要亲自去做这些事情?”学生回答:“因为他对别人做这些事情不放心。”听了学生的回答,教师发问道:“为什么李时珍对别人做这些事情不放心,能具体说说吗?”经过思考以后,学生从“鸡肠草与鹅肠草这些药材很难区分”中感受到了药材的搜集与整理来不得一点马虎,否则就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顺着这种趋势,教师再让学生说说从中可以看出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们也就感到容易理解多了。这样的理答适当留白,给学生留下了充足思考的时间,学生对问题的本质理解得也更加深刻了。
在阅读教学中,当学生对问题回答较浅的时候,教师可以以反问性理答的形式促使学生在深层次的思考中对文本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这样教学,学生们印象深刻,有效提升了他们的阅读水平。
五、细节性理答——时刻关注,注重过程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课堂理答时不光要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的状况,还要关注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习惯与方法、感受等,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时刻关注学生,关注教学的细节部分,从而使阅读课堂充满无限的活力。
如在教学《珍珠鸟》一课时,在学生读完课文以后,教师问学生对珍珠鸟有何印象时,有学生说:“我印象中的珍珠鸟长着红色的嘴巴、红色的脚,灰蓝色的毛,后背还长着珍珠似的白点,样子很可爱。”教师在学生回答完毕以后说:“你描述的是成年珍珠鸟的样子。”在这之后,又有学生补充道:“我印象中的珍珠鸟好肥,好肥,好肥……”这位学生的回答引来了学生的一阵大笑。此时,教师看到学生都笑了,并没有批评学生,而是这样理答道:“经你这样一描述,肥得还真令人喜爱了!”看到教师微笑的脸庞,有学生继续补充道:“我印象中的珍珠鸟很调皮。”顺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是这样理答的:“淘气、调皮,这是小鸟的天性!就像你们一样!”就这样,在教师的细节性理答中,实现了无法预约的课堂精彩。
在《珍珠鸟》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关注了学生回答问题中的“好肥”这个词语,于是借题发挥,“肥得可爱”“淘气、调皮,就像你们一样”这样的课堂理答不仅表现出了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而且还暗指在教师的眼中,学生们也像这小珍珠鸟一样令教师喜爱,起到了一箭双雕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堂中学生的反应与表现,采取适合的理答形式,以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精彩的阅读课堂。
(作者单位:安徽合肥市王大郢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