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早就指出:“美是人的道德财富的源泉,学校的任务就是要在孩提时期,在精神系统的幼年期使美成为德育的有力手段,成为真正道德纯洁,精神丰富的强大源泉”。这一精辟论述,充分道出了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少年儿童的品格教育,美的教育入手。为了跨世纪的工程,为了使思品教学卓有成效,我们应该给思品教学再插上一双美丽的翅膀,将美育、渗透于恩思品教学之中,以激发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心灵,使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获得一定的审美知识,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建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事实证明,在思品教学中,只有坚持美育与思品教学的辩证统一,努力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寓美育与思品教学之中,才能完成传授知识,唤起学生的审美人格构建的任务。
怎样在思品教学中渗透美育呢?我体会如下:
1、以情晓理,展现美
美育要通过形象的感染,达到启发明理的效果。师生对革命传统情节的绘声绘色的演讲,抑扬顿挫的导读,维妙维肖地描述,既表达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之心,又可造成一种浓烈的教育情境。如在教《留给下面的同志》一课时,有声有色的富有感情地讲述朱德一生都想着别人的故事,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极大的感染,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而后再共同欣赏录像片《朱德的故事》片段,它對学生的情感升华起着催化的作用,尤其是一些精彩叫绝人物的现身说法,就像硕大的磁石吸住学生,引发学生的情,熏陶学生的志,诱导学生的行,就这样在诗情画意之中,学生愉快地欣赏,在审美的享受中自然地接受了“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实效。
2、情境感染,激发美
美育重在感受,根据儿童具有强烈显示性特点,让学生演唱革命歌曲,并适时配以歌曲创作曳景介绍,使他们了解中国革命斗争史,英雄人物成长史,从而满怀豪情引吭高歌,吟史晓义,有扬有进。而表演相声、小品、小歌剧、舞蹈,尤其是表演传统教育题材的节目,更能“一石激起千层浪”。表演时可以使表演者进入角色,陶情益志,观者触景生情,产生习品循行的欲望,从而收到事半功倍之功效。如教《助人为乐的好少年》一课,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去,初步激发他们争做助人为乐好少年的热情,接着通过学习课文,明理、分析、讨论、小品表演,使学生争做助人为乐好少年的热情得以进一步发展。最后,在导行的通过中通过“大红花评给谁”的活动,把学生的热情推至高潮。与此同时,通过表演者的语言、动作、表情的形象感染,创造了优美的环境,增强了美的趣味性,使得学生在激情中明理,在明理中激情,在激情中知行,在知行中激情,激起了情感上的共鸣——助人为乐,为人师表。
3、以情动人,鉴赏美
美育要体验认同,激发联想。以情感求美,审美情感是整个审美心理形成的动因。要以情育人,这就要求教育者和教育材料都具有情感色彩。如在教《尊敬长辈》一课时,就要收集自己或其他人身边任劳任怨的操持家计,尊老爱幼的动人事例。并尽可能对材料作一些“艺术”加工,使之具有强烈的情感美。在思品教学中,以乐促思,以思导行,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做人准则,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教《爱护公共财物》一课,可设计一幅配置插图,画面是:一间教室内的墙壁上有铅笔、圆珠笔画得横七竖八的字画。教师针对这个画面,富有感情地说:“墙壁爷爷最爱清洁,他老人家穿着一件白大褂,一年四季喜欢同小朋友在一起学习,可惜的是不知道是谁用笔在他老人的大褂子上画了字画,还把他的肉挖了一个小洞,墙爷爷真伤心,我们应当怎样让他高兴呢?请大家用自己的行为作出最好的回答。”这样既能驱动学生孕育爱集体的行为,同时为那些曾用笔乱涂画墙壁的同学提供了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的机会。通过课堂的讨论、辨析,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明道理、辨是非、知善恶、懂美丑,有力的激发了学生正确的行为动机,引发了他们向上的行为意志。
4、精心导行,创造美
美育的目的,是要使学生的品格向更高层次迈进。学生品格素质的差异决定了学生对某一道德认识的行为实践具有不同的层次。因此,在思品教学实践时,必须因人施教,体现出导行的层次性,使具有较高层次道德素质的学生能再接再励,不断攀登高峰,具有较低层次道德素质的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激发起自我教育的愿望,并努力付诸于行动。尤其作为永久性课题的教育,应常做常新。由于时空跨度大,其内含中与现今学生生活认识实际相距较远,要使学生收到情动而后境达,益心而后利的效果,不产生倦怠等消极心理,必须改变旧的教育模式,变封闭为开放,变枯燥为乐趣,变单调为活泼,变说教为实践,以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品甘甜,明道理,知忧乐,各得其所。以《做助人为乐的好少年》一课为例,在导行过程中,我设计了三个层次。一是“大红花奖给谁” 评比活动;二是谈谈自己学习本课后的体会与感想;三是告诉学生两周后在班里再举行一次“评比助人为乐好少年”活动,这三个层次较好地体现了导行的层次性,第一个活动,使这一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倍感光荣,同时又能使他们自觉地向雷锋等榜样人物看齐,比一比,找一找差距,激励自己成为一个雷锋式的助人为乐的好少年,如此充分展现了少年儿童创造美好生活的潜力。第二、三活动不仅使表现较差的学生能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不足,而且使其学有榜样,前面的评比活动激励了他们的进取心,而后面的评比活动则向他们提供了表现自我的机会,这就充分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这一层次学生的品格认识向行为实践转化,强化了教育效果,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作用。”
综上所述,在思品教学中实施美育,只有坚持美育于思品教学的辩证统一,努力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寓美育人思品教学之中,才能完成传授知识,唤起学生审美人格的构建任务,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怎样在思品教学中渗透美育呢?我体会如下:
1、以情晓理,展现美
美育要通过形象的感染,达到启发明理的效果。师生对革命传统情节的绘声绘色的演讲,抑扬顿挫的导读,维妙维肖地描述,既表达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之心,又可造成一种浓烈的教育情境。如在教《留给下面的同志》一课时,有声有色的富有感情地讲述朱德一生都想着别人的故事,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极大的感染,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而后再共同欣赏录像片《朱德的故事》片段,它對学生的情感升华起着催化的作用,尤其是一些精彩叫绝人物的现身说法,就像硕大的磁石吸住学生,引发学生的情,熏陶学生的志,诱导学生的行,就这样在诗情画意之中,学生愉快地欣赏,在审美的享受中自然地接受了“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实效。
2、情境感染,激发美
美育重在感受,根据儿童具有强烈显示性特点,让学生演唱革命歌曲,并适时配以歌曲创作曳景介绍,使他们了解中国革命斗争史,英雄人物成长史,从而满怀豪情引吭高歌,吟史晓义,有扬有进。而表演相声、小品、小歌剧、舞蹈,尤其是表演传统教育题材的节目,更能“一石激起千层浪”。表演时可以使表演者进入角色,陶情益志,观者触景生情,产生习品循行的欲望,从而收到事半功倍之功效。如教《助人为乐的好少年》一课,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去,初步激发他们争做助人为乐好少年的热情,接着通过学习课文,明理、分析、讨论、小品表演,使学生争做助人为乐好少年的热情得以进一步发展。最后,在导行的通过中通过“大红花评给谁”的活动,把学生的热情推至高潮。与此同时,通过表演者的语言、动作、表情的形象感染,创造了优美的环境,增强了美的趣味性,使得学生在激情中明理,在明理中激情,在激情中知行,在知行中激情,激起了情感上的共鸣——助人为乐,为人师表。
3、以情动人,鉴赏美
美育要体验认同,激发联想。以情感求美,审美情感是整个审美心理形成的动因。要以情育人,这就要求教育者和教育材料都具有情感色彩。如在教《尊敬长辈》一课时,就要收集自己或其他人身边任劳任怨的操持家计,尊老爱幼的动人事例。并尽可能对材料作一些“艺术”加工,使之具有强烈的情感美。在思品教学中,以乐促思,以思导行,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做人准则,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教《爱护公共财物》一课,可设计一幅配置插图,画面是:一间教室内的墙壁上有铅笔、圆珠笔画得横七竖八的字画。教师针对这个画面,富有感情地说:“墙壁爷爷最爱清洁,他老人家穿着一件白大褂,一年四季喜欢同小朋友在一起学习,可惜的是不知道是谁用笔在他老人的大褂子上画了字画,还把他的肉挖了一个小洞,墙爷爷真伤心,我们应当怎样让他高兴呢?请大家用自己的行为作出最好的回答。”这样既能驱动学生孕育爱集体的行为,同时为那些曾用笔乱涂画墙壁的同学提供了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的机会。通过课堂的讨论、辨析,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明道理、辨是非、知善恶、懂美丑,有力的激发了学生正确的行为动机,引发了他们向上的行为意志。
4、精心导行,创造美
美育的目的,是要使学生的品格向更高层次迈进。学生品格素质的差异决定了学生对某一道德认识的行为实践具有不同的层次。因此,在思品教学实践时,必须因人施教,体现出导行的层次性,使具有较高层次道德素质的学生能再接再励,不断攀登高峰,具有较低层次道德素质的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激发起自我教育的愿望,并努力付诸于行动。尤其作为永久性课题的教育,应常做常新。由于时空跨度大,其内含中与现今学生生活认识实际相距较远,要使学生收到情动而后境达,益心而后利的效果,不产生倦怠等消极心理,必须改变旧的教育模式,变封闭为开放,变枯燥为乐趣,变单调为活泼,变说教为实践,以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品甘甜,明道理,知忧乐,各得其所。以《做助人为乐的好少年》一课为例,在导行过程中,我设计了三个层次。一是“大红花奖给谁” 评比活动;二是谈谈自己学习本课后的体会与感想;三是告诉学生两周后在班里再举行一次“评比助人为乐好少年”活动,这三个层次较好地体现了导行的层次性,第一个活动,使这一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倍感光荣,同时又能使他们自觉地向雷锋等榜样人物看齐,比一比,找一找差距,激励自己成为一个雷锋式的助人为乐的好少年,如此充分展现了少年儿童创造美好生活的潜力。第二、三活动不仅使表现较差的学生能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不足,而且使其学有榜样,前面的评比活动激励了他们的进取心,而后面的评比活动则向他们提供了表现自我的机会,这就充分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这一层次学生的品格认识向行为实践转化,强化了教育效果,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作用。”
综上所述,在思品教学中实施美育,只有坚持美育于思品教学的辩证统一,努力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寓美育人思品教学之中,才能完成传授知识,唤起学生审美人格的构建任务,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