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引导学生对句,是语文教学行之有效的优良传统。文字、词汇、文化视野、人格修养,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初中生对出《笠翁对韵》原对的实践证明,对句教学,照样大有可为。
关键词 民族文化;对句;《笠翁对韵》
最近,我到中学去讲了一次传统文化。该学校以培养有民族根基,有世界眼光的优秀人才为办学理念。讲课自然讲到了对句。先讲历史上那些名对,然后讲到了《笠翁对韵》。没想到学生们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兴趣。于是突发奇想,拿出《笠翁对韵》中的一个上句,让他们对对看。
“壮士腰间三尺剑。”
沉默。可能是学生一时不知从何入手。两分钟后,忽然有学生说出了“男儿”两字。紧张而又有趣的过程开始了。
生:“男儿手中”。
师:“中”与上句“间”都是平声,不妥。
生:“男儿手上”。
师:可以。
生:“男儿手上十丈弓”。
师:“十丈弓”,未免太夸张了吧。
生:“男儿手上一丈弓”
师:可以。却不好。“三尺剑”“一丈弓”,都是兵器,境界小了。
生:“男儿手上……书”。
师:“剑”对“书”,境界大了。
生:“男儿手上五卷书”。
师:手握五卷书,似乎有些莫名其妙。况且书在手上,未必读了。
生:“男儿腹中五卷书”。
师:“中”与上句“间”,都是平声,不妥。上面已经说过。
生:“男儿腹内五卷书”。
师:腹内五卷书,不多。
生:“男儿腹内万卷书”。
师:“卷”,与上句“尺”,都是仄声,不妥。
生:“男儿腹内五车书”。
“壮士腰间三尺剑,男儿腹内五车书”,这正是《笠翁对韵》中的原句。至此,一副对联圆满完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母语日”的主题是“母语是民族文化的灵魂”。中华文化的灵魂,既不是孔孟之道,也不是老庄哲学,而是孕育了孔孟之道和老庄哲学、培养了《诗经》《楚辞》和唐诗宋词的汉语——我们的母语。
对句,是汉语的特色。一个人的学识,才气、胸襟,都可以在对句中表现出来。记得当年康有为带着梁启超去拜见张之洞,张之洞就是用对句来考察梁启超的才学。“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梁启超以“三教儒在先,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豈敢在前,岂敢在后?”对之。读书人以谦恭为美德,我怎么敢在前边呢?读书人以天下为己任,我怎么敢在后边呢?所以是“岂敢在先,岂敢在后?”你看这才学,这胸襟!张之洞立刻高看梁启超。
引导学生对句,是语文教学行之有效的优良传统。文字、词汇、文化视野、人格修养,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初中生对出《笠翁对韵》原对的实践证明,学了那么多数理化和英语的当下的中学生,照样可以兴趣盎然地对句,照样可以对出不俗的句子。对句教学,照样大有可为。语文教学改革,教育改革,不妨将此作为一个小小的进步方向。
[作者通联:江南大学]
关键词 民族文化;对句;《笠翁对韵》
最近,我到中学去讲了一次传统文化。该学校以培养有民族根基,有世界眼光的优秀人才为办学理念。讲课自然讲到了对句。先讲历史上那些名对,然后讲到了《笠翁对韵》。没想到学生们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兴趣。于是突发奇想,拿出《笠翁对韵》中的一个上句,让他们对对看。
“壮士腰间三尺剑。”
沉默。可能是学生一时不知从何入手。两分钟后,忽然有学生说出了“男儿”两字。紧张而又有趣的过程开始了。
生:“男儿手中”。
师:“中”与上句“间”都是平声,不妥。
生:“男儿手上”。
师:可以。
生:“男儿手上十丈弓”。
师:“十丈弓”,未免太夸张了吧。
生:“男儿手上一丈弓”
师:可以。却不好。“三尺剑”“一丈弓”,都是兵器,境界小了。
生:“男儿手上……书”。
师:“剑”对“书”,境界大了。
生:“男儿手上五卷书”。
师:手握五卷书,似乎有些莫名其妙。况且书在手上,未必读了。
生:“男儿腹中五卷书”。
师:“中”与上句“间”,都是平声,不妥。上面已经说过。
生:“男儿腹内五卷书”。
师:腹内五卷书,不多。
生:“男儿腹内万卷书”。
师:“卷”,与上句“尺”,都是仄声,不妥。
生:“男儿腹内五车书”。
“壮士腰间三尺剑,男儿腹内五车书”,这正是《笠翁对韵》中的原句。至此,一副对联圆满完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母语日”的主题是“母语是民族文化的灵魂”。中华文化的灵魂,既不是孔孟之道,也不是老庄哲学,而是孕育了孔孟之道和老庄哲学、培养了《诗经》《楚辞》和唐诗宋词的汉语——我们的母语。
对句,是汉语的特色。一个人的学识,才气、胸襟,都可以在对句中表现出来。记得当年康有为带着梁启超去拜见张之洞,张之洞就是用对句来考察梁启超的才学。“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梁启超以“三教儒在先,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豈敢在前,岂敢在后?”对之。读书人以谦恭为美德,我怎么敢在前边呢?读书人以天下为己任,我怎么敢在后边呢?所以是“岂敢在先,岂敢在后?”你看这才学,这胸襟!张之洞立刻高看梁启超。
引导学生对句,是语文教学行之有效的优良传统。文字、词汇、文化视野、人格修养,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初中生对出《笠翁对韵》原对的实践证明,学了那么多数理化和英语的当下的中学生,照样可以兴趣盎然地对句,照样可以对出不俗的句子。对句教学,照样大有可为。语文教学改革,教育改革,不妨将此作为一个小小的进步方向。
[作者通联:江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