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乡土地理资源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t_al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运用问题式教学的问题设计理念,结合学生所在家乡的乡土地理资源,作为学习情境与地理知识有效结合.从学生所在家乡挖掘教学资源,让学生参与乡土地理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过程,从而培养地理思维和核心素养.
其他文献
2021年全国多地新中考改革方案落地,对比北京、上海、广州、厦门新中考,以及受关注和热议的2020年开始实施2023年落地的云南省新中考改革方案,特别是各地中考计分科目与分值的设置.探讨中考对初中教育的评价导向作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落实“五育并举”,提升育人功能.
文章从学校文化与德育定位出发,阐明“诚正”德育的内涵和追求,介绍其构建“四大机制”和“四大平台”的探索与实践,彰显出福州二中在“立德树人”和“五育并举”指导思想下的“修心养正”大德育特色.
“阅读分析”要不要测量,即通常所谓“要不要考”,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操作问题.从课程基本原理出发,课程评价必然要评价课程目标落实的状况.在思维能力培养成为时代教育发展基本方向,成为语文核心素养基本组成要素的情况下,讨论这个问题的前提已不存在.但实践操作层面,的确问题丛生,且十分严重.解决“阅读分析”测量问题的出路,进一步加大阅读测量研究,完善我国语文考试评价体制机制,建立现代题库,提升语文考试评价的现代化水平,而非简单提出“不要考”.
结合部编新教材,定位农村高一学生,立足生本课堂,探索活动型思政课堂学生“演讲·讲演”“六环一体”运作的实践之道,即由对应结构化的框题内容、前置序列化活动任务清单、落实“三自主”、善于寻求教师指导、课堂学生“演讲·讲演”展示、师生互动评价考核等六个环节构成的有机整体,本质让教师从“教”转向“育”,学生从“听”走向“学”,从“学”走向“演”,建设学生主动学习、师生互助、教学相长新时代新型师生关系.
古诗词审美教学在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有其实施的可行性,但需要分层级区别对待.纵向上看,古诗词解读的认知层面可分为表层解读、复意解读、形上境界的深度解读三个能级,审美层面可分为感知层、理知层、超理知的直观观照层三个能级.横向上看,古诗词读赏有一个从认知到审美的过程,审美以认知为基础.相应地,小学阶段的古诗词审美教学侧重于表层解读与感知审美,初中阶段侧重于中层的复意解读与理知审美.
读图时代要求人们具备一定的视觉素养.视觉素养包括视觉信息获取与识别能力、视觉信息理解和表达能力、视觉信息联想和评价能力.培养学生视觉素养,既是学生成长的需要,也是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中小学生思维发展特点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便利为培养学生视觉素养提供了条件.视觉信息、视觉化问题情景、视觉化习题设计和学习环境是创建培养学生视觉素养所需要的课程资源的重要途径.
文章以九年级人教版“溶解度”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突显美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崇高品德,同时了解化学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学会欣赏化学,激发学生对化学的热爱,形成正确的化学观,实现学科育人价值,落实立德树人.
物理学科知识不等于物理学科素养,培育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需物理知识这一载体,结合科学有效的物理作业.在物理作业设计中,依据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设计多层次、有区别的个性化作业,使学生在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的探究中,发展科学思维和提升认知能力.
沪上名师的一场争论,搔到了阅读分析及阅读测评的痛处,也引发了笔者对“阅读之痛”的进一步追问:阅读的手脚,被谁捆绑?阅读的胃口,被谁破坏?阅读的话语,被谁掌控?以期寻找解决“阅读之痛”的良方.
统编版高中历史课程的通史结构和知识容量决定了“主题教学”的必要性,课程标准对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建议也为“主题教学”提供了可操作的思路.建党百年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主旋律精神的绝佳机会,历史教学既要跟上时代课程改革的节奏,同时要弘扬“百年征程中伟大的历史精神”,这是课程改革的必然性与时代节点偶然性的碰撞.我们聚焦百年征程中的爱国精神,在历史教学中赋予时代内涵,让历史课堂成为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