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效课堂不仅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更主要的是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不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主要的是建立了小组互助学习的模式。
关键词:高效课堂学习模式评价机制
随着高效课堂的日益兴起,高效课堂改革使许多学校身受其益,许多学校和老师都探索出一条适合学校、适合自己、适合学生实际的路子。新课程改革之后,有关高效课堂的话题已越来越深入的展开,下面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一、互助合作学习小组--高效课堂教学新模式
以前我们也进行过教学改革,也给学生分过学习小组,一般都是前后座,即4个人为一学习小组,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些问题,然后小组讨论,时间不过三四分钟,宗旨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其实不过为这个"美名"做做样子,试问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么轻易就培养出来,何必还需要我们这么多的学校、何必国家设立很多教研机构?所以高效课堂的学习小组同传统课堂的学习小组有本质差异。
(一)传统课堂的学习小组与高效课堂的学习小组差异。高效课堂学习小组以6-8人为宜,多于传统课堂的4人一组;传统课堂学习小组以地理位置划分,难免避开随机性。高效课堂学习小组是经过班主任精心设计再加工的产物,是调整班级座位顺序,经过优化组合后的学习单位;传统学习小组受座位、男女、身高、视力等影响,差异性很大,而且人数少,能力不均衡。而高效课堂学习小组,成绩好的学生必须要有二名,成绩中等的学生占一半,还要带一名成绩差的学生,即形成特优生带动优秀生,优等生带动待优生格局;传统课堂学习小组的组长一般都是学习最好的,变化性不大。
(二)高效课堂由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
1、新授课
基本的教学流程大致包括五个环节:学(定标自学)--研(小组互动合作)--展(小组讨论成果展示交流)--教(教师精讲提升)--达(当堂巩固练习达成)。在教这个环节做到以下三点:1)、教的内容是学生自学后不能掌握的地方,自学中暴露出来的疑难问题和学生自己不能挖掘到的问题;2)、教的方式主要是生生合作、师生合作,老师对学生的讲要作点评、补充、迁移、拓展;3)、教不能就题论题,要归类总结找出规律,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小学阶段每节课40分钟,起步阶段应尝试5 15 15 5的课堂时间管理模式。第一个5指的是5分钟导入;第二个5指的是5分钟课堂检测;第一个15即最佳时域,指的是15分钟新知重难点处理;第二个15指的是15分钟课堂练习。该模式的构建是处于时间管理研究的起步阶段,属于强行推进,目的是限制教师讲解时间,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预设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让教师抓住课堂最佳时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随着研究的深入,该模式应结合学科特点、课型特点逐步走向多元化,形成以学生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时间管理模式。
二、最少的教学时间、生与师互动交流
1、向课内45分钟要效益,改革传统教学时间 汗水,教师一言堂、满堂灌、题海战术等旧模式,力争所有参与实验的学校能借助高效课堂普适性模式,实现"零作业"目标;高效课堂强调"三段一体"。完整的课堂是指将"课中45分钟"向前后延伸,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构成一个整体概念。课前教师"三备":编制导学案--备学习目标、备学情、备学法指导;课中促进"开放搞活";课后学生"自查、修复"--整理纠错本、整理学案,发挥课代表、小组长、对子三种作用。
2、高效课堂"课中"注重教师"四主"
学案主导:导学案导学,重在"导",围绕"学",导是手段,学是目的。
学习主动:把学习还给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尊重思路、包容错误、鼓励创新,注重"三开":开放、开窍、开心。开放才能解放、解放才能"开窍"、开窍才能"开心"
问题主线:围绕課堂暴露出来的问题,抓住问题"拓、挖、思、悟",不厌其烦、"无限"放大、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活动主轴:"三动"--身动、心动、神动,一切围绕"学"动,组与组、对子与对子、生与生、生与师互动交流
三、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学习单位,只有激活每一个小组,激发每个小组的学习热情,才能使我们当前的课改更具持久力和生命力。千方百计利用好小组长。一个好组长,就是一个好小组。平日要多和他们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解决小组内的困难。定期组织小组长交流经验,互通有无,定期评选最受欢迎的小组长、最负责任的小组长。对每个学习小组一周一评价,一周一总结。
这里面最关键的有三方面的评价:1)课前预习质量,2)课堂展示的精彩程度,3)当堂检测的成绩和当堂落实的效果。评价的设计必须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否则,有可能流于形式,半途而废。可在班级内评选最佳学习小组、最有潜力学习小组等,并制作席卡放在小组内以资鼓励。评价的结果可用作为对学生学分认定中的"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习小组要实行动态管理。也就是说,小组的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例如,当班内出现一个特别优秀的小组时,可以把其中的几个骨干分配到其他几个小组,把好经验,好作法,好风气带过去,促成几个组的共同发展。当出现一个特别差的小组时,可以把相对较差的几个同学分配到几个比较好的小组,防止他们掉队。就当前的课改形式而言,建立激励评价机制,非常必要,老师们想像这样的情形:老师提出问题时每个学生都争先恐后的回答;每个人的学习都非常刻苦,生怕考不好,给小组拉分;小组长经常主动检查或帮助组内每一个同学,不让一个同伴掉队。如果真出现了这样的景象,那我们老师的教学不就容易多了吗?!
总之,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情感交触、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提升生命价值、丰富精神世界、学生们如沐春风,教师们如鱼得水,教学相长;这样的课堂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变学为思、变学为悟,学习成为享受,学习效益大幅提高;这样的课堂倡导民主、尊重、平等、宽容、欣赏、和谐、进取等现代理念,影响了学生思想;这样的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学生成功欲望的满足,小组集体荣誉的实现,课堂分组展示的竞争成为课堂高效推进的驱动力。真正的把课堂还给了孩子;力争所有参与实验的学校能借助高效课堂普适性模式,实现各自具有教学特色的新模式;探索和推进区域课改合作,为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新的路径。
参考文献
[1]许文森主编的《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高效课堂学习模式评价机制
随着高效课堂的日益兴起,高效课堂改革使许多学校身受其益,许多学校和老师都探索出一条适合学校、适合自己、适合学生实际的路子。新课程改革之后,有关高效课堂的话题已越来越深入的展开,下面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一、互助合作学习小组--高效课堂教学新模式
以前我们也进行过教学改革,也给学生分过学习小组,一般都是前后座,即4个人为一学习小组,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些问题,然后小组讨论,时间不过三四分钟,宗旨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其实不过为这个"美名"做做样子,试问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么轻易就培养出来,何必还需要我们这么多的学校、何必国家设立很多教研机构?所以高效课堂的学习小组同传统课堂的学习小组有本质差异。
(一)传统课堂的学习小组与高效课堂的学习小组差异。高效课堂学习小组以6-8人为宜,多于传统课堂的4人一组;传统课堂学习小组以地理位置划分,难免避开随机性。高效课堂学习小组是经过班主任精心设计再加工的产物,是调整班级座位顺序,经过优化组合后的学习单位;传统学习小组受座位、男女、身高、视力等影响,差异性很大,而且人数少,能力不均衡。而高效课堂学习小组,成绩好的学生必须要有二名,成绩中等的学生占一半,还要带一名成绩差的学生,即形成特优生带动优秀生,优等生带动待优生格局;传统课堂学习小组的组长一般都是学习最好的,变化性不大。
(二)高效课堂由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
1、新授课
基本的教学流程大致包括五个环节:学(定标自学)--研(小组互动合作)--展(小组讨论成果展示交流)--教(教师精讲提升)--达(当堂巩固练习达成)。在教这个环节做到以下三点:1)、教的内容是学生自学后不能掌握的地方,自学中暴露出来的疑难问题和学生自己不能挖掘到的问题;2)、教的方式主要是生生合作、师生合作,老师对学生的讲要作点评、补充、迁移、拓展;3)、教不能就题论题,要归类总结找出规律,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小学阶段每节课40分钟,起步阶段应尝试5 15 15 5的课堂时间管理模式。第一个5指的是5分钟导入;第二个5指的是5分钟课堂检测;第一个15即最佳时域,指的是15分钟新知重难点处理;第二个15指的是15分钟课堂练习。该模式的构建是处于时间管理研究的起步阶段,属于强行推进,目的是限制教师讲解时间,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预设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让教师抓住课堂最佳时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随着研究的深入,该模式应结合学科特点、课型特点逐步走向多元化,形成以学生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时间管理模式。
二、最少的教学时间、生与师互动交流
1、向课内45分钟要效益,改革传统教学时间 汗水,教师一言堂、满堂灌、题海战术等旧模式,力争所有参与实验的学校能借助高效课堂普适性模式,实现"零作业"目标;高效课堂强调"三段一体"。完整的课堂是指将"课中45分钟"向前后延伸,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构成一个整体概念。课前教师"三备":编制导学案--备学习目标、备学情、备学法指导;课中促进"开放搞活";课后学生"自查、修复"--整理纠错本、整理学案,发挥课代表、小组长、对子三种作用。
2、高效课堂"课中"注重教师"四主"
学案主导:导学案导学,重在"导",围绕"学",导是手段,学是目的。
学习主动:把学习还给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尊重思路、包容错误、鼓励创新,注重"三开":开放、开窍、开心。开放才能解放、解放才能"开窍"、开窍才能"开心"
问题主线:围绕課堂暴露出来的问题,抓住问题"拓、挖、思、悟",不厌其烦、"无限"放大、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活动主轴:"三动"--身动、心动、神动,一切围绕"学"动,组与组、对子与对子、生与生、生与师互动交流
三、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学习单位,只有激活每一个小组,激发每个小组的学习热情,才能使我们当前的课改更具持久力和生命力。千方百计利用好小组长。一个好组长,就是一个好小组。平日要多和他们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解决小组内的困难。定期组织小组长交流经验,互通有无,定期评选最受欢迎的小组长、最负责任的小组长。对每个学习小组一周一评价,一周一总结。
这里面最关键的有三方面的评价:1)课前预习质量,2)课堂展示的精彩程度,3)当堂检测的成绩和当堂落实的效果。评价的设计必须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否则,有可能流于形式,半途而废。可在班级内评选最佳学习小组、最有潜力学习小组等,并制作席卡放在小组内以资鼓励。评价的结果可用作为对学生学分认定中的"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习小组要实行动态管理。也就是说,小组的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例如,当班内出现一个特别优秀的小组时,可以把其中的几个骨干分配到其他几个小组,把好经验,好作法,好风气带过去,促成几个组的共同发展。当出现一个特别差的小组时,可以把相对较差的几个同学分配到几个比较好的小组,防止他们掉队。就当前的课改形式而言,建立激励评价机制,非常必要,老师们想像这样的情形:老师提出问题时每个学生都争先恐后的回答;每个人的学习都非常刻苦,生怕考不好,给小组拉分;小组长经常主动检查或帮助组内每一个同学,不让一个同伴掉队。如果真出现了这样的景象,那我们老师的教学不就容易多了吗?!
总之,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情感交触、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提升生命价值、丰富精神世界、学生们如沐春风,教师们如鱼得水,教学相长;这样的课堂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变学为思、变学为悟,学习成为享受,学习效益大幅提高;这样的课堂倡导民主、尊重、平等、宽容、欣赏、和谐、进取等现代理念,影响了学生思想;这样的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学生成功欲望的满足,小组集体荣誉的实现,课堂分组展示的竞争成为课堂高效推进的驱动力。真正的把课堂还给了孩子;力争所有参与实验的学校能借助高效课堂普适性模式,实现各自具有教学特色的新模式;探索和推进区域课改合作,为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新的路径。
参考文献
[1]许文森主编的《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